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淑真经典的十首诗词,文采风流不输李清照

朱淑真经典的十首诗词,文采风流不输李清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晴天爱生活 访问量:1463 更新时间:2024/1/29 10:31:53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著名女词人,与清照齐名。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鹧鸪天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帷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菩萨蛮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湿云不渡溪桥,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 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唐诗宋词

编辑:杨兴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朱淑真李清照生查子

更多文章

  •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笔下的20首秋天诗词,诗情画意,阅尽最美的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朱淑真,秋夜,凉生,微雨

    1.《秋夜》朱淑真 〔宋代〕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2.《黄花》朱淑真 〔宋代〕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3.《秋日晚望》朱淑真 〔宋代〕极目寒郊外,晚来微雨收。陇头霞散绮,天际月悬钩。一字新鸿度,千声落叶秋。倚楼堪听处,

  • 包青天是怎么死的?他给子女产生什么影响?从包绶身上就能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包绶,包拯,皇帝,一心,包青天,两个妻子

    青天大老爷包拯,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历史上老百姓最敬爱的官员,正因为当时他刚正不阿,清廉有为,当时他可谓百姓破了不少的大案,一心为百姓着想,头上一个大月牙,黑脸成为了他的象征。包拯生前从不贪污受贿,因此肯定得罪了不少的达官贵人,当时他生病卧床不起,皇帝还御赐了良药给他,但是没有起作用,最后

  • 王清惠:南宋亡国后被俘去北国的她,一首《满江红》引文天祥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王清惠,满江红,文天祥,杜甫,王昭,宋度宗

    王清惠:妾命薄如叶,流离万里行在文学史上能留下姓名之人,相对于那笔墨耕耘的芸芸众生来说,万不及一,众多的人是一生写作,但作品因各种原因不得传世,以至于湮没在文字的汪洋大海之中;而有些才情绝佳之人,因偶尔的机缘,如鸿泥雪爪般留下的印迹中,也难以识得其全貌。王清惠便是这留下了点滴印迹之人,她一生只留下四

  • 夜雨丨黄濂清:在佛印山,当茶叶邂逅兰花

    历史解密编辑:上游新闻标签:印山,茶树,兰草,兰花,松树,黄濂清

    在佛印山,当茶叶邂逅兰花文/黄濂清山上有佛,佛在山上。佛往佛来,有痕;佛来佛往,留印。于是,这山就叫佛印山了。虽然没有泰山那样巍峨雄壮,但也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与意蕴。常常烟雨迷蒙、云雾缭绕。站在孙家槽往山那边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绿,铺天盖地的绿。细细观之,这绿由密密匝匝、层层叠叠、高高矮矮的松树

  • 观心铭史︱苏轼请佛印和尚喝酒,并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

    历史解密编辑:观心铭史标签:苏轼,宋神宗,出家,佛印,歌伎

    北宋时期,苏轼请佛印和尚喝酒,酒足饭饱后,苏轼暗中让歌伎陪佛印就寝,苏轼对歌伎许诺:若能成事,定会帮你赎身,否则就要挨一顿板子。苏轼与佛印是至交好友,可是苏东坡为何这样对他呢?佛印在出家以前,原本姓林。他自幼聪慧,3岁就能背诵论语,5岁精通四书五经,是远近出名的“神童”。林公子在成年后,顺理成章地考

  • 佛印:你像一尊佛 东坡:你像一堆牛粪

    历史解密编辑:挥不去执着plus标签:苏轼,牛粪,禅师,佛印,居士

    苏轼即苏东坡,虽然仕途不顺,但是被贬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就快乐到哪里,每每迁走,百姓们都会争相相送被贬黄州时一道东坡肉被他带火了。被贬杭州,苏轼带着20万人修苏堤,才有了今天的西湖。还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免费看病等等,关于他的小故事也特别有趣:佛印是他的好朋友,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佛印,看到佛印禅师

  • 佛印和尚爱煮肉,东坡居士要躺平

    历史解密编辑:凡人摸史标签:苏轼,和尚,佛印,陶渊明

    看到标题,有人要奇怪了,苏东坡和尚好朋友佛印,竟然是个不守戒的主?别说,还真是的,苏轼还留有证据呢。且看《戏答佛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此诗首句用典,讲的是晋朝慧远和尚为结“莲社”,想请名流陶渊明入伙,甚至为他破了戒,单单准许他在庙里喝酒,陶潜却丝毫不给

  • 古人是如何看待欲望的?苏轼、佛印、王安石、宋神宗给出不同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苏轼,题诗,佛印,王安石,宋神宗,题西林壁,千古名句,中国音乐家,可食用植物

    引言宋代文豪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指出我们观察问题的时候应该客观且全面,如果仅仅只是主观片面的话,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01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俗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

  • 佛印和苏东坡互损,被苏小妹一眼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苏轼,金山寺,佛印,书童,和尚

    这一日,苏东坡上门拜访佛印,进门便问:“秃驴何在?”小和尚也不甘示弱,怼道:“东坡吃草。”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府期间与金山寺和尚佛印是知交好友,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可以经常说些互损的玩笑话。杭州有个著名的风景叫苏堤春晓,是苏东坡任杭州知府的时候修建的防护工程一苏堤。如今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只供游人观赏

  • 苏东坡和佛印辩论佛道两家谁高谁低,其中内涵让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苏轼,佛道,道士,道家,佛家,和尚,佛印,唐朝,宋朝,唐宋八大家,苏东坡(2012年电视剧)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一个法号佛印的和尚关系莫逆,二人经常谈古论今,但问题是苏东坡本人并不信佛,有一次二人论及佛道两家谁的法力高深。为此苏东坡和佛印说了这样的一则故事。意思是道家高于佛家。唐朝皇帝崇道贬佛,说是在玄宗时期,一个法号大木僧人因修炼元神,因为天资愚笨。苦修多年也没有法力。后来不知道在哪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