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侠人义士多为男性,描写男性侠客的诗词歌赋也很丰富,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也许是我们过于注重男性,一些拥有侠肝义胆的女士却被我们忽视了,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名叫胡淑修的女子,就是一位可以和男性侠士相媲美的奇女子。
胡淑修
一、嫁李之仪,在他身陷囹圄时奋不顾身的救他
当年李之仪的师傅范纯仁病逝以后,李之仪将师傅的遗言整理成表上呈给皇帝,结果却被当时的权臣蔡京挑毛病,最后发起了一场文字狱,将李之仪逮捕入狱。
此时,作为一名弱女子,胡淑修并没有放弃任何希望,她动用了所有关系,想要将丈夫揪出来,但她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胡淑修没有办法,又开始想其他法子,最后她终于打听出了有位官员有李之仪师傅的手稿,这正是驳斥蔡京最有力的证据。
李之仪
但这名官员畏惧权贵,不敢出示李之仪师傅的手稿,胡淑修于是用重金收买了这名官员的仆人,打探清楚手稿的收藏之地后,胡淑修亲自穿堂入户,将手稿盗出并为李之仪申诉,这样最终才解救了丈夫李之仪。
古代女子,因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养在深闺人未识,但胡淑修却打破了这种封建思想的桎梏,像一位侠士一样为拯救自己的爱人奔波劳累,甚至亲自上阵为丈夫寻求解救他的证据。
胡淑修与李之仪
这不仅是夫妻间忠贞爱情的完美体现,更能从侧面展示出她侠肝义胆的一面。所以称胡淑修为侠女,实至名归。
二、结交苏轼,困难之际力挺苏子瞻
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胡淑修嫁给李之仪后,曾对苏轼的才情有过怀疑,有一次,胡淑修躲在屏风观察前来拜访李之仪的苏轼,这次观察给胡淑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丈夫说,我原以为苏轼是一个空想家,没想到他是一名实干家,真是一代豪杰啊。
胡淑修
公元194年。宋哲宗登位,他重用新派人士,而对旧派人士做了处置,而苏轼作为旧派人士,正在他的处置范围之内,苏轼在此期间,一月之内,竟接到了三次贬谪之令。
而在此特殊时期,胡淑修并没有因为苏轼被贬而轻视他,相反的,她的狭义之心再次展现了出来,对朋友的敬重让他选择了继续支持苏轼,在苏轼临行前,她亲自为苏轼缝制锦衣,为他践行。
当时在常州时,因为苏轼很多人受到牵连被批枷挂牌示众,此时胡淑修仍然坚定的站出来,自愿加入了挂牌示众的这个行列。她坦言到,我看中苏子瞻的为人,我要让天下人知道,这世上器重苏公的并非只有男子。
苏轼
作为一名身单力薄的弱女子,胡淑修在朋友遭遇困难的时候,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的这种行动力显得弥足珍贵,这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在向重男轻女的思想做出了正面的回应。
三、因才华出众,科学家沈括也向她虚心求教
胡淑修出生于书香门第世家,并且她天资聪慧,所以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她成长为一名全才,精通五经,熟读《史记》,在诗词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算数方面,尤为精通。
胡淑修
当时的大科学家沈括,曾经放低身段。向她虚心求教。并且沈括也说,如果胡淑修是男士的话,一定是他很要好的朋友。
沈括
女性在古代的地位要比男性低,所以在古代,很少听到关于女性的一些传奇故事或历史,但是胡淑修却打破了这种现象,她用自身强悍的实力向世人证明了并非女子不如男,女性,仍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他人的尊敬。
古代普通女子的生活一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辈子几乎就在家里相夫教子,并且很少有机会受到正规的教育,这就让她们观察事物的眼界受到了影响,因为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与重视,所以我们很少在历史典籍或者书本中了解古代女子的贡献。
但胡淑修这名奇女子算是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她的一生,不仅让我们看出了她对于爱情的忠贞与奋不顾身,而且也向我们展示了她侠肝义胆的一面,为了朋友挺身而出的勇气值得我们钦佩,她的广博的学识,也提醒着大家要重视女性的教育。这样的女性形象,才显得更加动人,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