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帝与宋神宗的对话——以李公麟《五马图》为中心

乾隆帝与宋神宗的对话——以李公麟《五马图》为中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国家历史》 访问量:3208 更新时间:2024/1/16 5:53:22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贰拾叁》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781字 | 阅读需10分钟

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在 20 世纪 30 年代悄无声息地从伪满洲国皇宫流入日本,后又传毁于“二战”战火,竟于 2019 年岁首出现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令世人大为惊愕。这是此画销声匿迹 80 余年后的首次展出。

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在 20 世纪 30 年代悄无声息地从伪满洲国皇宫流入日本,后又传毁于“二战”战火,竟于 2019 年岁首出现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令世人大为惊愕。这是此画销声匿迹 80 余年后的首次展出。

展出场面十分震撼,观看者排起长队,络绎不绝。其后,由板仓圣哲编纂的《李公麟五马图》出版,原大、原彩影本和解题文章,以及附有各种红外、荧光照射图,让世人得以真正亲近《五马图》这件无上妙品,亲炙千年之前李公麟的绝代妙笔。印刷版与展出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这桩艺坛盛事。

五 马 图

现代学者研究发现,《五马图》在宋代原名《元祐五马图》。天马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语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西汉武帝时期,不惜重金派兵前往西域求取天马。从此以后,天马就在中国成为威服天下的一种象征。李公麟所画之天马则是北宋的御马,南宋时罗大经《鹤林玉录》有记:

李伯时工画马,曹辅为太仆卿,太仆廨舍国马皆在焉,伯时每过之,必终日纵观,至不暇与客语。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若能积精储神,赏其神俊,久久则胸中有全马矣,信意落笔,自然超妙,所谓用意不分乃凝于神者也。山谷诗云:“李侯画骨亦画肉,笔下马生如破竹。”

根据罗大经的说法,李公麟与太仆卿曹辅交好,得以终日纵观太仆寺的御马,他长期观察,非常投入,以至于动笔画马时,全马已了然在胸。根据《五马图》中的宋代题款可知,这些马都属宋代左右骐骥院与左天驷院。北宋晚期,宋神宗开始对西北用兵开边并取得军事上一系列胜利,西北诸蕃望风降附,争相进贡马匹于宋廷,这些马皆源于此。李公麟作为宫廷画家,可以很方便观看这些原产自西域的北宋御马。

《五马图》中共出现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分别是于阗和吐蕃。于阗,故地在北宋初年被回纥人的喀喇汗王朝占领。吐蕃,有董毡和温溪心两位首领。董毡(1032— 1083),吐蕃唃厮啰政权第二代统治者,他的政权以青唐一带为中心(今青海西宁一带),在西北是介乎宋廷与西夏的第三方力量,宋廷比较笼络他,以便对西夏进行制约,他被北宋封为武威郡王,死于元丰六年(1083)十月。温溪心,是当时靠近宋廷吐蕃部落的首领,曾经归附于西夏,后来又与北宋交好,他又曾经臣属于董毡,董毡死后,因为唃厮啰内部权力之争,单独迁出部落。

《五马图》局部之一

《五马图》局部之二

黄小峰先生研究认为,整幅手卷展现了至少三种不同的情境——外族贡马、水中浴马、驯马调良,体现为一种混杂的画面。虽然,第三幅明确是皇帝御马“拣中秦马好头赤”,第五幅图因为标签的丢失,不能明确其确切来源,但不可否认的是,蕃部首领的贡马是手卷表现的主题,御马只是其中点缀。

晚宋时期的刘克庄,还曾见过李公麟所绘的《十国进贡图》,他在《李伯时画十国图》题跋中写道:“李伯时画十国图,十国者,日本即倭国。于阗在葱岭北。”这表明李公麟肩负的任务,是要对各朝贡国进贡时的场景,立此存照。观察此图中于阗国形象及诸外蕃首领等画像,李公麟的绘画技法可谓炉火纯青了。

技法之上,还有基于对诸外蕃的深入了解与认知。王安石变法后,北宋的军备力量进一步壮大,对西夏也展开了强有力的军事行动。在宋神宗熙河开边及元丰对夏作战中,吐蕃、于阗协助宋军,对战争的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元丰六年(1083)五月丙子朔日,宋神宗于文德殿受于阗贡方物,见于阗使者于延和殿,“诏于阗人首领,画到达勒达诸国距汉境远近图”。于阗使者还给宋军提供地图。元丰年间的宋夏兰州之战中,于阗人充当运粮人被西夏所截获。“元丰六年(1083)五月甲午日。熙河兰会路制置使司言:西贼犯兰州,破西关,杀管勾左侍禁韦定,并掳略和雇运粮于阗人并骆驼。宋神宗诏赠定文思使依永乐例,推恩所掳略于阗人畜,令制置司优恤之”。可见永乐城之战与兰州之战都有于阗军夫参战。

《五马图》局部之三

《五马图》局部之四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

是月,董毡死,阿里骨继立,阿里骨,于阗人,非唃氏后,其母章穆辖卜,尝侍董毡,因养阿里骨为子。既而董毡得风痺病卧帐内,委政于阿里骨,甚亲信之。

因此,吐蕃、唃厮啰与于阗一同朝贡北宋,一致对西夏。凉州吐蕃与西夏世仇,潘罗支即为西夏李德明所杀, 河湟吐蕃也在西夏的军事高压下艰难生存,西夏日益侵扰河湟吐蕃,让西夏四面树敌。这些吐蕃族裔或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吐蕃支系联合西北诸族,主动与北宋联合,不仅维护了自身安全,获得了朝贡和中转贸易的双重经济利益,还起到威慑西夏的作用。

李公麟此时绘制《五马图》,其用意不言而喻,宋神宗和王安石君臣期望的富国强兵与拓边西北之雄心,跃然纸上。正如前文所言,在第三幅图中,北宋皇帝所乘之“拣中秦马好头赤”,与西域马匹并驾齐驱,表明神宗期望自己的御马,一如西域马匹可以驰骋疆场。

《五马图》局部之五

清乾隆帝得到李公麟《五马图》后,甚为喜爱。他一生三次题跋该图,对《五马图》的欣赏可见一斑。引首书有乾隆帝题诗(1753):

杜陵题画马不一,要贵取义非修辞。当时此技谁绝胜,陈闳曹覇臻神奇。

幹虽画肉不画骨,天闲万骥皆能师。后来继者何寥寂,三百年始得伯时。

横图迥立见五马,权奇沛艾天英之。凤头骢来于阗国,董毡锦膊翩相随。

天驷最数好头赤,照夜白仿唐名为。其后一马失题识,昂藏殊相星瞳辉。

艺成放笔一马殂,太仆惆怅何争差。我闻元祐多正士,拔茅云路骖䯄骊。

伯时轩冕有弗屑,喜画画焉能累斯。清流往往祸自取,姓名未泐安民碑。

丹青结构有深意,同人藻鉴遥应知。刍秣豆饲信堪羡,那免按队牵金羁。

乾隆帝对唐宋以来的画马名家,如韩幹等人,作了简单回顾及点评,将李公麟推崇为第一人。清乾隆帝看到《五马图》的保存状态,基本与现代所见装帧无异,那时第五幅图标签已丢失。

自南宋以来,反对王安石变法成为主流,遭受迫害的元祐党人备受推崇,特别是程朱理学成为官学以后。名列元祐党人碑黑名单的黄庭坚与曾纡,都获得后世尊敬。他们都曾题跋于《五马图》,此图因而深得乾隆帝的特殊好感。乾隆帝也看出此图的特殊深意,他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后面题跋即说道:

龙眠手写五马图,一一骥院之英骏。来自于阗或董毡,事拟天马登歌韵。

即今哈萨及布鲁,岁市为常无论万。(哈萨克每岁驱马至伊犁,以内地绸缎布易之,价廉而多得良马,数盈千万,每匹不过三四金。伊犁易马既多,该将军请拨解新疆各城,及甘省各营补额且省采买繁费。因饬军机大臣议覆施行布鲁特马,亦至叶尔羌喀什噶尔乌什等城交易,每三十匹抽税一匹)

爱乌罕更远于彼,马高七尺有八寸。五马之高不足称。(爱乌罕在拔达山西,所进四马曰:超洱骢;曰来远骝;曰月騋;曰凌崐白,均高逾七尺。公麟所画《元祐五马图》皆当时骐骥院所收,高者不过五尺六寸,较爱乌罕四骏,不可同年而语矣)于思牵来敬以进。

育之天闲聊备数,未如上驷调习顺。(上驷院御马皆蒙古地所产, 闲习调良,向年行围,所乘必用此,至哈萨克布鲁特马只可供行路之用,不可御以行围也)

然今老矣逾古稀,那似昔年磬控迅。展图自愧且自怜,石火光险阴速诚信。

《五马图》题跋

乾隆帝赞扬清朝占有的哈萨克与布鲁特等地,均为良好放牧区,清廷与之贸易,可得良马数万而且价格低廉。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满族为马背上民族,国语(满语)、骑射是其不遗余力推行的基本国策,历代清帝对于骑射均相当重视。而且,乾隆帝将清代骏马与李公麟所绘宋代良马尺寸进行对比,得出了“高者不过五尺六寸,较爱乌罕四骏,不可同年而语矣”。北宋《五马图》中之天马,与皇皇大清之良马相比,不过尔尔。乾隆帝如此比较,无疑是在揶揄宋代疆域局促,岂能与清朝相提并论。

乾隆帝所言不虚,有清一代,幅员辽阔。哈萨克、布鲁特等地,均在于阗、青唐地区更西的地方,水草丰美,出产马匹更为魁梧与标致。康雍乾三代持续不断地用兵准噶尔等西北地区,最终成功开疆拓土。哈萨克、布鲁特所产的良马功不可没。他们开疆拓土,达成所愿,实现中华地区更大范围的统合,比之汉唐盛世,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神宗威服于阗、唃厮啰之后,开动大宋的宣传机器,鼓动宫廷御用画家,大张旗鼓地加以宣扬。其实他那些事儿,根本入不了乾隆皇帝的法眼。虽然,乾隆没有直接批评宋神宗君臣,但是,其真实用心,在题跋诗中已有非常明确的体现,只是没有说破而已。当然,乾隆帝对自己早年骑马之英姿津津乐道,因为比起李公麟隐晦绘制北宋皇帝御马的形象,自己这位马背上民族的后代、马上得天下的皇帝,更令他十分自豪。尽管此时的太平皇帝,或许他的“武功”早已荒废多日了!

乾隆帝后,《五马图》一直束之高阁,直至咸丰九年(1859)。这一年,吏部侍郎许彭寿受咸丰皇帝之命,前往懋勤殿临摹《五马图》,并请军机大臣祁寯藻题跋。

许仁山宫唐彭寿摹宋李公麟《五马图》跋

谨案高宗御题《李公麟画马诗》屡见于圣制诗二集、五集中,独《五马图》两邀题句,一则乾隆十八年,一则四十九年。初题长歌,历叙四马,名曰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四夜白。其后一马失题识者, 则疑为曾纡跋中所云满川花也。再题《五马图》,则在新疆久定、天马云集之后,故有万人之行马,高七尺有八寸。五马之高不足称于思弃来,敬注以进云:“哈萨克每岁驱马至伊犁,以内地绸缎布易之,价廉而多得良马。布鲁特马亦至叶尔羌、喀什噶尔、乌什等城交易,每三十匹抽税一匹。”又云:“爱乌罕在拔达山西,所进四马曰超洱骢、曰来远骝、曰月騋 、曰凌崑白,均高逾七尺。”公麟所画《元祐五马图》,高者不过五尺六寸,较爱乌罕四骏不可同年语矣。又五集中题公麟画三马,苏轼赞诗,注云:“癸未岁爱乌罕贡四骏,命郎世宁为之图,形极相似。更命金廷标用郎之奇,肖李之韵,为四骏写生,并各有执靮人, 即用回部衣饰,更为萃美。”盖龙眠山水、佛像、人物无不精绝,画马尤尽变态,其编入《石渠宝笈》者屡荷题咏,此《五马图》则更鉴赏之上品也。按苏集有《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诗,即五马之一。当时所画,或分又合,不止一本。又《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幹马》诗, 皆元祐初年官翰林学士时作,一时刘贡父、苏子容、黄鲁直、王仲至皆有次韵。坐观诸诗所云,则伯时于所藏韩幹三马外,别有摹本。今所传东坡赞者,当即伯时所摹之三马也。又《宝笈》三编有公麟临《韩幹师子骢图》,亦元祐五年作。是时群贤盈延,儒雅风流,传为盛事,圣制诗所云“元祐多正士”,盖谓此也。许仁山宫唐世长染翰余闲,摹本见示,不谓驽朽获睹骏材,回瞻玉堂,好在天上矣。咸丰九年岁在己未仲秋三月,寿阳祁寯藻谨识。

祁寯藻的题跋,首先高度赞扬乾隆帝。对比清代著名宫廷画家郎世宁之画马,以为李公麟与郎世宁画马有共同点。根据江上波夫的研究, 越向西地域出产的马,比向东区域要高大,西域马必然大过蒙古马,蒙古马更比朝鲜马、日本马要大,西南地区川马、滇矮马根本就是马中侏儒,如果不是更西方来的马,体型势必小些。不过尺寸之长短,代代有别,宋清未必一致,不好比,这些祁寯藻未必不知道,却都是不能说的事情。祁寯藻对比《苏轼文集》中题李公麟画马诗,研究此图的绘制时

间,可谓是首创研究之先河。祁寯藻还曾写诗《许仁山彭寿少詹事摹李伯时诗》透露一个信息,此图至少在咸丰九年(1859)就已经在清宫懋勤殿收藏,板仓圣哲编《李公麟五马图》解题认为此图在清代一直收藏在内府,却未能说明其具体收藏地,诚为憾事。

李公麟《五马图》实在为中国绘画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最精美绝伦之艺术结晶,其中李公麟绘画制作与北宋神宗拓边西北之息息相关,又有其后乾隆帝三次题跋评论,让两位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皇帝得以对话同一幅图,真是难得的景观。从李公麟此图原迹与乾隆帝题跋中,我们还看到了让人会心一笑的题外之义。艺术不仅关乎艺术本身,还成为当权者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工具。他们对于西域边疆的心态,体现了不同时期中枢的看法,为人们了解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增添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更多文章

  • 李公麟是舒城人还是桐城人?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公麟,桐城人,舆地纪胜,宋史,舒城,石涛

    我和很多舒城人一样,一直以为李公麟是舒城人,偶尔百度了一下,却发现百科李公麟词条下,李公麟已经被“移民”桐城,查看相关参考资料,断章取义有之,现代人杜撰有之、无凭无据有之……本着对历史的尊重,对历史名人的尊重,决定探个究竟关于李公麟的故里,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个观点是舒城人,另一个观点是桐城人。说李公

  • 李公麟款“诸夷职贡图”源流暨图像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唐朝,画家,宋朝,李公麟,刘克庄,诸夷职贡图

    李公麟款“诸夷职贡图”是一幅描绘中国周边各民族的画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地图的珍品之一。这幅画作不仅是一幅地图,更是一幅民族志,对于研究中国周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职贡、职贡图与李公麟款“诸夷职贡图”存世的职贡图有多种,包括番臣立像图、贡兽图、殿堂朝贡图和诸夷职贡图。其中,番臣立

  • 人生赢家李公麟,绘天下第一白描《五马图》,没有颜色却惊艳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李公麟,五马图,黄庭坚,吴道子,人物画,顾恺之

    导语:白描技法的工笔人物画,是北宋时期文人画的经典。其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的笔法,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矣”。宋代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峰,画院制度的确立开启了中国“士人画”的新高潮。作为“宋画第一”,李公麟的声誉随着他笔下的骏马而蜚声朝野。苏东坡有云:“龙眠胸中有千驷,不唯画肉兼画骨。”称赞的便是

  • 宋画第一人李公麟,因题材与众不同,才被董其昌排除在南宗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李公麟,董其昌,南宗,宋画,米芾,米友仁

    导语:李公麟是北宋文人画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的特殊性来自于他耐人寻味的“矛盾性”。就如身为文人画家的他,绘画题材怎会与当时的文人画大相径庭?又如苏轼将他归为文人画家,为何董其昌却将他排除在“南宗”之外呢李公麟,字伯时,庐州舒城人,因舒城郊外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

  •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梁楷

    历史解密编辑:檀香艺术标签:梁楷,书画,国画,中国画,书画展,名家

    梁 楷 斋号枕月楼,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进修于清华美院全国书画高研国展创作班。现为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三门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三门峡市青联委员,政协委员。擅长山水花鸟,兼攻书法,

  • 大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梁楷一行到青羊法院考察交流

    历史解密编辑: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标签:梁楷,青羊法院,法院

    5月9日,大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梁楷一行到青羊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以及审判质效管理等工作进行考察交流。青羊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袁艺,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荆,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赵光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交流座谈。梁楷副院长一行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听取了立案诉服、繁简分流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成果介

  • 梁楷|大道至简—2023年度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墨真书画院标签:梁楷,名家,山水画,花鸟画,中国画,中国书画,齐白石传人

    【个人简介】梁楷,斋号枕月楼,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助教,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为河南省山水画学会副主席、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观美术馆副馆长、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太行山分会副主席、三门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 离经叛道:梁楷的绘画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梁楷,水墨,绢本,设色,纸本

    翁万戈捐赠 白描道君像卷上海博物馆藏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宋宁宗嘉泰(1201—1204)年间画院待诏,赐金带,而梁楷不受,挂于院内,扬长而去。嗜酒以自乐,号曰“梁风子”。其绘画风格有两种,一种是为画院画家所敬佩的细笔法,另一种则是用笔简略粗犷的水

  • 清涼赏析丨南宋禅画:梁楷《出山释迦图》

    历史解密编辑:五台山佛教标签:梁楷,出山释迦图,释迦牟尼,绘画,人物画

    【名称】梁楷《出山释迦图》【年代】南宋【形制】绢本设色【尺寸】119×52cm【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山释迦图》简称《出山图》,是道释人物画中比较重要的绘画题材之一,描绘释迦牟尼发心悟道之后重归人世的情景。历史上不少画家都曾创作过这一题材类 型的绘画作品,塑造出了具有不同特色的释迦牟尼悟道出山

  • 中国写意画之始祖——梁楷

    历史解密编辑:盛世品今标签:梁楷,人物画,写意,绘画,中国画,工笔

    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 上海博物馆藏 在中国人物画史的发展长河中,不能不提到唐代的吴道子、宋代的梁楷这两人的绘画艺术。吴道子在宫廷绘画之外大量吸收民间绘画等外来画风,形成中国人物画独特的线描特色。 南宋 梁楷 山阴书箑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梁楷是中国画写意“简笔”人物画的创始者,另辟蹊径地开辟了中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