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今传《淮海词》三卷,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收词作百余首。
宋代以来,对秦观词的评价很高。沈雄《古今词话》引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唯少游一人而已。”认为秦观词的成就高过了苏轼和柳永。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少游词“虽子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其后者,况其下耶!”差不多有相同的认识。这种评论是欠公允的。秦观词的成就远远不能与苏轼相比,前人其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主要的仍然是词以婉约为正宗的传统观念障着他们的眼目。
秦观的词和苏轼走的是完全对立的两个路子,但他毕竟是苏门要员,故如《好事近》(“春路雨添花”)、《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都看得出苏轼的影响来。他的许多词作都有着南唐词的意境。在语言格调上他也吸收了一些柳永的东西。所以他是博观约取,加上自身创造,融化为一种和谐统一的词风。
秦观的遭遇不好,他是因苏轼的推荐才踏入仕途的,他的政治命运一直与苏轼相始终。他们属于元佑旧党,到绍圣初,旧党遭到排挤 他被一贬再贬,直被贬到雷州半岛。徽宗立,放还,半道卒于藤州(今属广西)。由于一生穷愁潦倒,又没有苏轼那样豁达的胸怀,因而词中始终萦绕着浓厚的感伤情调。
秦观词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是不平衡的,思想并无过人之处,但艺术成就却很高。他能以纯净的语言把“情” “怨”这类老而又老的主题,写得意蕴含蓄,但感情真挚深细,情韵兼胜,汰除了柳词描写中的俗态。但秦观词的气格显得纤巧柔弱。他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我们可以选秦观一首慢词一首小令,分别讲一下。
小令讲《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一个阴沉的春天,主人公登上小楼,感到有些寒意,这寒意是淡淡的,无声的,落漠的。因为心绪不好,所以对天气感到不顺心,有烦腻的情绪,感到春天像深秋一样,使人百无聊赖。穷,就是快到了尽头,穷秋就是深秋九月。 上了小楼,屋内是幽静的屏风上画的是淡烟流水的风景,就使得屋内更加幽静。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风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从屋内向外边望去 ,天上下起了牛毛细雨,花瓣儿在微风细雨中飘落着。主人公的感情是非常纤细的,纤细得像空中的游丝。他整天闲得无聊,因此就生出无边无际的闲愁。这种轻轻的寂寞、淡淡的哀愁笼罩了他的全部身心,他又有着非常灵敏的艺术触角,所以他看了这花,看了这雨,花这样轻,雨这样细,他的这些闲愁一下子找到了附着物。自由自在轻轻飘飞着的花瓣和梦一样无目的,无逻辑;而细细的雨丝和愁一样绵绵不断。它既不是强烈地来袭击人,而人却怎么也摆不脱它。
最后的“宝帘 ”一句在章法上很重要。(1) “宝帘”写窗户,说明这时窗帘悠闲地挂在小银钩上,窗子是开着的,这样就把室内外的描写沟通起来,抒情主人公站在屋内可以同时望见外边,花和雨就是他站在屋内即目所见。(2)这一句是感情的落脚处,没有这一句,抒情似乎悬在空中;有这一句,就落到了实处,歌词就可以结束下去了。(3)这一句也进一步写了抒情主人公的无聊寂寞的心境。无聊赖无、无所 事事,眼光就注视着这个小小的银钩发起愣来。
这首小令的特长是能把有闲文人那种细微的、幽渺而不易捉摸的情绪和感受,通过一些平凡的景物表现出来,特别是以飞花喻梦以细雨喻愁两句,给抽象的、关乎心理方面的事物(梦、愁)赋予了形象,这比我们平常说的“通感”似乎又进了一层,所以卓人月《词统》说:“自在二语,夺南唐席。”南唐词人善用比喻写愁,如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冯延巳“缭乱春愁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而秦观这两句就好像使南唐词人难坐第一把交椅了。
(来源: 费秉勋杂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