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盛:以变应变

郭盛:以变应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新闻周刊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3/12/17 9:03:33

郭盛 智联招聘董事长、CEO。曾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2010年接任智联招聘CEO,带领这家公司成为最受中国求职者欢迎的招聘平台 绘画:张烨

2022年度CEO 郭盛

获奖理由

他执掌智联招聘12年,带领这家国内最早的人力资源服务商扭亏为盈。在就业形势尤为严峻的2022年,智联招聘再度成为最受中国求职者欢迎的招聘平台。他关注青年就业问题,公司基于平台数据,与高校联合研发就业专项报告,洞察社会劳动力市场变化,为宏观经济研判、政策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他带领智联招聘不断创新,优化技术和产品,携手求职者与雇主,共建多元化职场新生态。

在同事眼中,郭盛这位70后老板看上去“很年轻”。齐眉刘海下,偶尔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脸上总带着笑意,说话轻声细语,但内容却总是一针见血。在镜头前,他永远搭配得体,透露出上海人独有的精致感。郭盛提倡人关怀,同时也热衷迎接未知挑战,这位身形瘦削的老板,走路带风,似乎永远充满活力。

加入智联招聘前,郭盛曾在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七年,从麦肯锡最早在中国直接聘用的两名分析员之一,升任到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还曾在多家外企和上市公司担任过高管。2010年,郭盛接任智联招聘CEO,不到一年时间,就带着这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2014年,他携智联招聘赴美上市,因公司发展需要,又在三年后完成私有化,宣布退市。从“简历仓库”到“人才加工厂”,智联招聘经过多次转型,如今稳居招聘行业第一梯队。

成立25年,智联招聘这家“青树”人力资源服务商仍是最受求职者欢迎的选择。今年夏天,1076万毕业生共同经历了充满挑战的就业季。相比垂直招聘、社交招聘等新兴招聘模式,依托稳定的用户积累和广泛的行业岗位布局,综合性招聘平台的用户活跃性和应用普及性脱颖而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求职者最常使用的招聘平台调查中,选择智联招聘的求职者占比62.1%,排名第一。

郭盛坦言,他自己也没想到在招聘领域一干就是12年。在他的理念里,智联招聘是一个有意思、有意义的网络平台,是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甚至是哲学的融合体。不论市场环境如变化,他对智联招聘的期待始终是创造社会价值,进而创造商业价值。

直面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回想疫情这三年,企业招聘需求下降,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错配,以往企业与应届毕业生之间的大规模交流因疫情而延迟、取消,让原本就不景气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郭盛不无担忧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剧烈的结构性变化,使得就业市场压力巨大。后疫情时代,这种压力更加强烈。”

从2011年起,智联招聘联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一同调研,开始发布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通过分析智联招聘全站数据,观察不同行业、城市职位供需的动态变化,起到监测劳动力市场景气程度和就业形势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29%,降幅远高于全行业的4.5%。针对房地产从业者的调研显示,超四成从业者因具备经验、技能、资源,仍愿意留在行业,多数年轻人则选择了离职,25岁及以下人群占离职群体的37.8%。招聘需求持续收缩也发生在其他领域,如建筑、度假等行业在2022年招聘职位数的降幅均超26%。

“短期来看,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主要是生活服务业和消费品行业,等疫情好转,这两类行业也将成为吸纳就业的巨大蓄水池。”郭盛分析,从长期来看,中美关系深度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电子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受到政策支持,正处于发展风口,人才需求量大。智联招聘今年的多项调查研究显示,高技术制造、生物工程、集成电路招聘职位增速分别高达28.2%、141%、29.5%,远高于全行业职位增速。

据郭盛观察,在后疫情时代,年轻求职者将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长期宏观经济结构变化更有利于理工类毕业生求职,而非名校文科生和贫困生或将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压力。或是因为岗位需求缩减,或是家庭可提供的资金、资源支持有限,后两类青年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很难找到收入理想、专业对口的岗位。

与疫情造成的短期影响相比,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为严重。郭盛指出,部分领域人才供需错配,青年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年轻求职者普遍喜爱的工作大多趋于饱和,岗位供给有限,而企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又长期短缺,招不到专业相符的毕业生。

招聘平台可以从多方面辅助青年人求职。郭盛举例说,一方面通过与学校合作开课等方式,介绍职业选择、培训社会技能,拓宽年轻人的择业视野,鼓励学生不要受限于专业,尽早实习,多做尝试;另一方面,招聘平台可以结合自身资源,优化算法,帮助年轻人匹配更多潜在工作机会。

帮年轻人找到“好雇主”

中国职场雇佣关系也出现了巨大的代际差异。相较60后到80后职场人极为理性地用技能、知识、时间换取工资报酬,多数90后的“生存式”就业心理,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对工作的态度,已经从满足物质基础升级到追寻精神需求。他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获得尊重感、归属感、价值感。

在年轻求职群体面前,新兴模式风生水起,传统综合类招聘平台不断面临新的挑战。2011 年猎聘网上线,2013年脉脉上线,2014年LinkedIn 进入中国市场,同年 BOSS 直聘上线,社交招聘、BHC模式、直聘模式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创新。

“新模式、新业态不是当下才出现的,智联近30年一直在面对变化与挑战。”智联招聘内部人员表示,深耕行业积累的大量数据,深化对用户和业务的理解才是企业的“护城河”。智联招聘很快做出调整,其中也包括“年轻化、人性化、专业化和技术化”方的战略布局。例如,增加“不上班”“不打卡”等匹配用户需求的职位标签,上线职Q平台,让用户之间交流求职意见,增加平台社交属性。

智联招聘调研发现,46%的00后将工作环境视为“8小时体验空间”,而不只是上班的地方。新生代职场人更关注自己的兴趣是否与工作契合,普遍期待在工作中获得愉悦感,从而催生出更强大的责任感与主观能动性。

Z世代关注的往往不一定是公司的总市值,而是这家公司的社会价值到底有多大,不论平台大小,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才是“好雇主”“好工作”。2022年,93426家企业参加了智联招聘发起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再创历史新高,侧面说明企业端也更为重视雇主品牌建设。

“由内在兴趣驱动择业的年轻人往往更具创造力,而且他们创造出的价值是不可衡量的。”郭盛也希望年轻人更加务实,在资源丰裕的环境下,年轻人的理想主义仍能得到保护,但当社会经济大环境愈加严峻,年轻人也将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招聘行业内常开玩笑说,“现在能持续招人的企业都是好雇主。”

产品和服务才是“护城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91万家,从业人员103.15万人,年营业收入2.46万亿元,比2020年分别增长29.08%、22.31%、20.89%,人力资源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22年互联网招聘求职行业洞察报告》则显示,84%的求职者通过线上进行求职,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线上占比仍有上升趋势,且近4成职场人使用过求职付费专业服务。

以智联招聘为例,目前该平台注册求职者人数超过2.9亿,累计合作企业900万家,月活跃求职者人数超过4632万。“现在求职市场上,C端明显比较活跃,B端需求减少,对招聘平台来说并非利好。”郭盛解释说,求职者的根本诉求是找到合适的工作,经济下行,企业活力锐减,如果一直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个人用户活跃度也会随之下降。

招聘平台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扩大盈利。在个人和企业两类用户中,企业用户收费往往是主要营收来源。企业经过反复筛选,往往会选择两三家平台长期合作,对招聘企业来说,能否持续提高个人用户活跃度就成了吸引企业用户的关键。

然而,招聘平台天然缺乏稳定的用户群,没有谁愿意将大量时间消磨在招聘网站上,只有找工作时才会登录。互联网传统的盈利模式就是不断打广告,吸引流量,然后贩卖流量。这意味着每年上千万、几亿元的营销投入,互联网招聘也因此一度被称为“最烧钱的行业”,在攀比式打广告的内卷中,很多公司更难以盈利。

“我们希望打破恶性循环,所以在算法等方面就要做得更好。”郭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疯狂的营销战、广告战必然会让位于更精细的产品和服务,尤其在经济形势复杂的当下,与其斥巨资投放广告,不如放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上。

2019年前后,智联招聘通过用户反馈发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求职者在面试路上花费了大量时间,降低了求职效率,于是着手研发视频面试产品,并开始尝试用于各大高校的宣讲会、招聘会。疫情暴发后,2020年春节期间正式上线视频面试。当年举办了1200场空中双选会,70多万家企业参与,发布了280余万个职位,报名学生达到330万人。

智联招聘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是千亿级别市场,且已知的市场里,企业体量总和只占很小比例,当下正值劳动力升级转型阶段,人力资源机构能做的还有很多,“蛋糕”还很大,而且还会更大。

“智联招聘不只是一个找工作的平台,更是一个人力资本生态价值链。”智联招聘内部人士坦言,与其横向拓展其他业务,智联招聘选择继续深耕,在算法、产品、运营方面发力,帮助更多企业和求职者高效交互。

近期,智联招聘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根据招聘平台大数据和企业员工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的招聘趋势、个人求职行为特征、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对雇佣关系的看法和意愿不断出现新变化。此外,数字化发展叠加00后涌入职场等多重因素,也推动着行业多元发展。

“创新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的核心问题。产品和服务,永远都是创新的核心领域,也是企业的护城河。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以更低的成本提升服务标准,如此才能跟上行业变化,在行业内保持领先。”郭盛说。

发于2023.1.9总第107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郭盛:以变应变

记者:明子

更多文章

  • 安道全脱离梁山后当上的“金紫医官”,是多大官?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老吴修电器标签:安道全,金紫医,张顺,宋江,梁山好汉

    “神医安道全”是第九十八个出场的梁山好汉,姓安,名道全,在《水浒传》中有“?灵星神医?”的称号。安道全原是民间游医?,因医术高超被招上梁山成为贼医,接受朝廷招安后又摇身一变,竟然成为皇帝身边私人医生,还被授予官位金紫衣官?。?有人研究得出结论:金紫医官这一职位相当于大宋的卫生部副部长。从普通平民到大

  • 地灵星·神医·安道全

    历史解密编辑:芯芯from标签:方腊,吴用,宋江,好汉,神医,安道全,地灵星

    安道全,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在第六十五回出现,[2]他是民间医生,技精艺高,深受民间敬重,有“神医”之誉,上应地灵星,是梁山第五十六条好汉。宋江曾经背上生疮,吴用给张顺百两黄金去请安道全,安道全本来不愿去梁山,张顺杀了鸨婆和李巧奴,在墙上写下“杀人者安道全”,逼他上了梁山,治好了宋江的病

  • 说一说水浒传中神医安道全“神”到底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安道全,神医安道全,杨志,宋徽宗,宋江

    施大爷有诗赞神医:肘后良方有百篇,金针玉刃得师传。重生扁鹊应难比,万里传名安道全。却说安道全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其医术相当高明。在建康府就成了名医,到了梁山手到病除就将宋江的背瘡给治好了,而后宋徽宗生病时,还特地从征讨方腊的前线把他调回东京看病。安道全也趁此机会由山寨郎中变身御医。这位安道全被称为神医

  • 征讨方腊之战中,梁山死去69人,若安道全随军,其中17人便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朱贵,宋江,安道全,梁山好汉,方腊之战

    梁山108好汉,在前期如同神仙附体,个个都是金刚不坏之身,无论多么凶险的战斗,他们都没死,即使有的好汉受伤,也会痊愈。然而,在征讨方腊之战中,梁山好汉却伤亡惨重,高达七成,准确点,死去69人(其中59人战死沙场,10人病逝),又有许多好汉们心灰意冷出走,最后只有27位好汉回到京师,接受朝廷封赏。有人

  • 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

    历史解密编辑:芯芯from标签:紫髯,宋江,张清,皇甫端,地兽星,水浒传,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皇甫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他碧眼黄须,绰号“紫髯伯”,会医治兽类,上应地兽星,是没羽箭张清的好友。皇甫端由张清引荐给宋江,成为梁山好汉一员。他上山之后,开始进行梁山大聚义,受招安后,皇甫端跟随梁山征辽、征田虎王庆,但在梁山征方腊前被宋徽宗留在东京,没有参加。紫髯,其实不是指紫色的胡须,

  • 梁山第一女将:她曾打败林冲、王英,儿子长大后亦是一员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王英,林冲,张清,金兀术,扈三娘,琼英

    打败林冲与王英相比于梁山上的那几位女汉而言,仇琼英的武力值也很高。她在与王英对战的时候,美貌迷住王英,使得王英在几个回合之后被琼英刺中左腿,从马上掉了下来。当时琼英想要补刀,但由于扈三娘出手救下丈夫,再加上顾大嫂、孙新也赶了上来,这才使得琼英不得不放他们离开,由此可见琼英的武力值之高。后来琼英又对战

  • 扈三娘为何对王英死心塌地,王英有个好处,林冲万万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小夏知事标签:张清,宋江,扈三娘,林冲万,中国古文献,王英(水浒传)

    扈三娘为啥对王英如此一往情深,王英有好处,林冲绝对不如还有小尉迟孙欣、无羽箭张清和琼矢镞琼英、一丈青扈三娘和矮脚虎王英。四对夫妻中,前两对为豺狼虎豹,第三对为一男一女。唯独第四对,男的身材矮小,女的身材高挑,风姿绰约,容貌俊美,武功高强,分明就是牛粪插花!其实一开始扈三娘并不喜欢王英,因为王英看起来

  • 党旗飘扬在基层一线|王英:“疫”线入党,是我的荣光

    历史解密编辑:新华报业网标签:王英,护士长,护士,江苏省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

    7月7日早上7点半,江苏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区不时响起婴儿的啼哭声,38岁的护士长王英到达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办公室,她手脚麻利地消毒、换上工作服,询问夜班护士值班情况,8点开始跟随医生巡查病房。王英所在的新生儿病区,收治都是未满月的患有肺炎、黄疸、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早产儿。“患儿年龄

  • 不分给林冲却送给了王英,宋江是否已察觉到一丈青非矮脚虎不嫁?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王英,矮脚虎,扈三娘,一丈青,阎婆惜,林冲

    很多人看水浒传,都觉得宋江做事太不公平:一丈青扈三娘明明是豹子头林冲的战利品,可是分配的时候,却便宜了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的矮脚虎王英。但是细看原著,就会发现我们都冤枉了及时雨宋江。虽然宋江不是什么好鸟,在他那里也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但是把扈三娘分配给王英,这件事他还真做对了——如果他把扈三娘分给林冲

  • 刑侦战线上的“幕后英雄”——记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王英

    历史解密编辑:锦绣太原标签:破案,侦查,二战,女民警,公安机关,军事同盟,军事条约,成华公安,王英(民国)

    王英在电脑前开展视频侦查工作。深夜,清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王英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飞快地移动鼠标,时而快进,时而回放,努力在变化着的屏幕画面中找寻破案的蛛丝马迹。点击鼠标、敲打键盘、快进回放……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操作电脑时最平常的动作,对王英来说,却是她破案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