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她的?

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她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3/12/18 15:06:09

  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曾有两位著名的“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一位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一位是“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刘娥辅佐儿子(非亲生)宋仁宗,高滔滔辅佐孙子宋哲宗。

  她们两位都曾在皇帝到了亲政年纪后,不愿意还政,继续让皇帝当橡皮图章,直到她们死去后,皇帝才拿回权柄。

  刘娥生前不让宋仁宗认生母,高滔滔生前极力压制宋哲宗生母朱妃的品级。

  可以说,这两位皇太后,都曾让辅佐的皇帝不满。

  特别是刘娥,还一度有过仿效武则天的意图。至于高滔滔,在政治理念和行为上,和宋哲宗是绝对的背道而驰。

  但两位皇后死后,获得的待遇却不一样。

  刘娥死后,在有人要追究刘娥的责任时,宋仁宗专门下诏:“太后垂帘日诏命,中外毋辄以言。”

  也就是说,宋仁宗把刘娥以前所干的事,全部抹去了,以官方和自己的名义,承认了刘娥的功绩,不允许有人指责刘娥。

  而高滔滔死后,宋哲宗拒绝了部分官员要求他学习宋仁宗,对高滔滔予以公开肯定的建议。

  而且,宋哲宗还让帮助自己起草诏书的官员林希在公开的诏书或诏令中,以“老奸擅国”来评价高滔滔。

  宋仁宗和宋哲宗,在辅政皇太后死后,反应为何大相径庭?

  先来说宋仁宗,刘娥死后,以前被刘娥打压的官员,有追究刘娥的意图,但宋仁宗全盘考虑得失后,没有认同他们。

  打击一个死去的皇太后,不是简单地下几份诏令就行,是必然要掀起政治斗争的,刘娥生前提拔的官员不可能不反抗。

  而且,刘娥虽然压制了宋仁宗十多年,可她掌权时,执行的国策一直没有改变,基本上全是沿用了自宋太祖到宋真宗时期制定和沿用的国策。

  刘娥采取的“萧规曹随”的政治态度,其实无法从政治上打击她,国家没有变化,没必要掀起政治斗争,没必要否定刘娥。

  就好像范仲淹说的:“太后受遗先帝,保佑圣躬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宋仁宗虽然曾经很憋屈,但他从刘娥手上接收的,是一个有稳定朝局,社会稳定的和平江山,从大局上讲,保持现状为好。

  不过,宋仁宗也不是一点事都没做,但他干的事都无伤大雅,不影响和谐的政治局面。

  比如,刘娥下葬后不到一个月,宋仁宗连续干了三件刘娥在世时,绝对不让他干的事。

  首先,宋仁宗贬斥刘娥帮自己娶的皇后郭氏,让她去当了道士。

  紧接着,宋仁宗还追认美人张氏为皇后(当时已亡故,宋仁宗曾想让张氏当皇后,被刘娥否决)。

  另外,宋仁宗还把刘娥的政敌寇准给平了反,追赠官爵和谥号,再由朝廷拨款让寇准的遗骸回归家乡安葬(寇准死时,刘娥主政,朝廷不给钱,灵柩运输到中途,只能就地安葬)。

  这些行为,都是宋仁宗对刘娥表不满地表露。

  只不过,不牵扯到朝局变更,公开的态度上,宋仁宗还是极力肯定刘娥,一切为了稳定。

  苏轼曾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刘娥死后第二年,宋仁宗采用的年号)极矣。”

  这就是宋仁宗不否定刘娥,保持政策连续性,保持政局稳定,换来的回报。

  再来说宋哲宗,高滔滔在世时,采取的保守派政策,极力打压变法派,而宋哲宗却是秉承父亲宋神宗的遗愿,想搞变法。

  宋哲宗继承的是宋神宗的皇位,高滔滔在政治上,是否定宋神宗的(高滔滔为宋神宗之母),这让宋哲宗极度不满,这是政治上的对立。

  宋仁宗亲政时,是暂时什么都不想变,而宋哲宗是等着高滔滔死,然后赶紧重变法。

  而要变法,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否定高滔滔,否则,高举高滔滔大旗的保守派,就能一直在朝廷中跟变法派打擂台。

  高滔滔刚死去不久,她生前重用的保守派官员,如殿中待御史吕陶、翰林学士范祖禹等人,就上书劝说宋哲宗不要否定高滔滔,不要启用变法派。

  这种政治上的异同,是让宋哲宗无法忍受,也无法等待的。

  就连苏轼上书,让宋哲宗先观望二、三年,仔细规划后,再来决定怎么干的建议,都被他深恶痛绝。

  朝局不变,宋哲宗的抱负就无法实现,政治理念的不同,是宋哲宗不同于宋仁宗认可刘娥,他却要否定高滔滔的根本原因。

  于是,就有了前面写的,宋哲宗让林希在诏书中以“老奸擅国”指代高滔滔的行为。

  同时,宋哲宗还有了大肆贬斥高滔滔重用的保守派官员,大肆重新起用被高滔滔贬斥的变法派官员的行为。

  宋仁宗也是想变法的,在位时搞过“庆历新政”,但他是先稳后变。

  重要的是,在刘娥死前,一切都是循序渐进,他只需要慢慢熟悉就好,不需要用否定刘娥来搞大动作。

  而高滔滔对于宋哲宗来说,是实现政治理念的最大拦路石,哪怕她已经死去。

  基于孝道的原则,宋哲宗不能大张旗鼓地否定高滔滔,只能在诏书或诏令中,强行表达不满了。

  在宋哲宗看来,搞好变法,就是对高滔滔最大的否定,在诏书中贬低高滔滔,只是手段而已。

更多文章

  • 高滔滔强势霸道,拒绝太后请求不准皇帝纳妃!为何被称女中尧舜?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高滔滔,宋仁宗,皇帝,曹皇后,宋英宗,刘娥

    提及宋代后宫,大家想必不会陌生。近几年,随着宋代后宫题材电视剧《清平乐》以及《大宋宫词》的陆续播出,宋真宗皇后刘娥,宋仁宗的皇后曹氏,都被人们所熟知。这其中,除了宋真宗皇后刘娥曾经摄政多年,因为穿着帝王服饰引起朝臣反感,骂她有“吕武之风”外。其她后妃们各守本分,在后宫相夫教子母仪天下,很少会涉及到朝

  • 盘点史上生育能力强的皇后,高滔滔排第5,武则天排第13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武则天,皇后,高滔滔,郭圣通,长公主,妾室

    本文就是个无聊的盘点贴,盘点中国历史上皇后圈的生育之最,入榜的标准有四:其一,必须有皇后的称号,称号还必须是丈夫所封(含追封)才能入榜;其二,母以子贵的嗣皇帝生母,即便被儿子追封皇后,也不能入榜;其三,该皇后必须生育子女四个及以上才能入榜;其四,时间从秦朝至清朝,先秦并不涉及。一旦制定标准,数据就瞬

  • 高滔滔:你走后,定为你守好这北宋江山,终其一生终与爱人长眠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高滔滔,宋神宗,宋英宗,宋哲宗,太后,江山

    人们总说,通向罗马的路不止一条,可有人出生就在罗马,而高滔滔就是那位出生在罗马城中心的人。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铁腕太后”,高滔滔既是王安石变法的死对头,也是一生“为爱痴狂”的小女子,她三岁进宫,由北宋一代贤后曹氏抚养长大,十六岁嫁与“十三团练”赵曙为妻,终其一生,她最为后世熟知的,还是与宋英宗之间的

  • 高滔滔,影响北宋历史走向的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高滔滔,宋哲宗,宋仁宗,宋神宗,王安石,赵祯

    电视剧《清平乐》的播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在历史上,宋仁宗赵祯虽然有几个皇子,但是最后都早早夭折,后宫佳丽也没有一人再为他生出一个儿子,令他十分苦恼,只好在嘉佑七年,无奈册立养子赵宗实为太子,也就是后来改名为赵曙的宋英宗。只可惜,宋英宗仅仅担任了四年皇帝,36岁就仓促病逝,在历史上也没有掀起什么浪花。

  • 赵曙与高滔滔:一生一世一双人,原来青梅竹马的爱情才是最好磕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赵曙,高滔滔,曹皇后,宋仁宗,宋英宗,妃嫔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曹皇后将自己年仅3岁的外甥女高滔滔接入宫中亲自抚养,与此同时 ,仁宗因多年无子,也在宫中抚养了濮王第十三子赵宗实(后改名为赵曙),并将他交与曹皇后照看。于是乎,两个年幼的孩子,两颗稚嫩的心灵,在北宋的后宫慢慢相遇。在这期间,高滔滔与赵曙都得

  • 高滔滔:嫁痴情皇帝连生8子,一生专宠,62岁去世堪称人生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高滔滔,皇帝,宋仁宗,宋英宗,曹皇后,宋神宗

    要说历史上恩爱的夫妻真是不少,但是一生只爱一人的皇帝就少之又少了,隋文帝杨坚爱了独孤伽罗一辈子,发誓无一生之子,但两人成婚后22年,杨坚还是对尉迟炯夫人孙女一见倾心,于是背着独孤伽罗将人宠幸了,乾隆一生爱着富察皇后,但皇后去世后他也还是照样雨露均沾。但是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痴情皇帝,他与皇后自幼相识,真

  • 除卢俊义之外,梁山还有哪些好汉的武艺不输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武艺,卢俊义,五虎将,鲁智深,林冲,杨志

    108位梁山好汉大聚义之后,他们的排名跟位次就成了问题。谁排在前,谁排在后,是个大问题。于是,宋大哥跟吴老二一商量,搞了一块从天而降的大石头。这个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谁都不认识的古篆!宋大哥看到之后,一拍脑门,惊喜道:“我老家有个道士,他专门研究古篆!”这个道士来到梁山一看,他果然认识这些古篆!

  • 战斗力最强的16位梁山好汉,武松挤进前三,卢俊义难争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卢俊义,梁山好汉,关胜,鲁智深,秦明

    16、急先锋索超索超在梁山八骠骑中的存在感不高,但他的武艺却是八骠骑中上游水平。索超性格跟秦明类似,火爆脾气,他曾经20回合打平秦明,50回合打平杨志,这两场硬战足矣说明他的武艺。只是索超在对阵关胜时,被关胜十回合秒败,成为他无法抹去的污点。15、九纹龙史进史进,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八十

  • 水浒传中除了一百单八将,还有4人加入梁山,其中一人战平卢俊义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卢俊义,公孙胜,鲁智深,古装片,历史片,梁山好汉,小说改编片,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水浒传》是古代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了108条梁山好汉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里,梁山上的大小头领也就是108位梁山好汉,剩下的全是小喽啰,再没有其他高手了。其实不然,在120回版本的《水浒传》中,增加了宋江带领一百单八将征讨田虎和王庆的情节。在梁山好汉们征讨田虎的过程中,他们又招降了四位敌方阵

  • 梁山108好汉中,除去卢俊义和燕青,还有谁能打得过武松呢

    历史解密编辑:羿天蓉趣闻标签:燕青,杨志,史进,石秀,武松,卢俊义,鲁智深,好汉中,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导语:行者武松,在《水浒》中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出场就非常的与众不同,一口气喝了十八碗白酒,然后到景阳冈上徒手打死一只吃人的猛虎,这看似不可能的操作居然在他酒醉半酣的状态下完成了。之后打死西门庆这个小白脸暂且不说,光是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事件,就足以说明武松的武艺绝非常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