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杨林
我们从呱呱坠地很快就开始了咿呀学步,由此,走路便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生命之旅也开启了各个阶段不同的征程,我们走过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亦走过生命本身的春夏秋冬,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又回归到看山还是山,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颇多天地之道和人生哲理因我喜欢走路而得到启迪和验证,而喜欢上走路也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
十几年前,因为工作、学习比较忙,有天我突然觉得早上起床后头有点晕,去医院一检查,是血压高了,而且还比较高,医生给我开了药,并且告知高血压药只要吃了,这辈子就要天天吃了。
拿着药我的心里很不平静,总觉得不是事!再去医院做了个全身检查,结果尿酸也高了,我便感觉不妙,年纪不大,余生怎能与药为伴!我不想吃药,决定调节饮食和加强运动来自救,于是便从最方便易行的走路运动开始,由此养成了走路的习惯。
也就2、3年的时间,我的血压和尿酸都降下来了,随后10多年,血压和尿酸一直健康稳定,虽然喝一些中药降压茶加上多素少荤,但我想,每天坚持走路功不可没!十几年下来,走路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带给我健康的体魄,还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升华。
我居住的小区内紧临长江内龙窝湖,从家到大埂开车5分钟,不算远,虽然小区内的环境也不错,也有很多人在小区内走路,但是我还是喜欢在大埂上走路,仿佛和大埂有着无言的约会。有时也会开车去再远一点的环江外埂走路,那里有更为自然的环境,有田野、农舍、湖塘还有正在耕种或者收获的农民,时不时和他们聊聊天,轻松有趣,特别接地气。
女儿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为了促进她身体的生长,我也经常叫着她和我一起走路,她自然是不愿意的,我便给她买了个滑板车,这样每次我走路,她总是滑滑板车快速地跑在前面,见我没有来,便又折滑回来,等我到了又快速地向前滑去,如此能反复数次,乐此不疲。
我看着她笑盈盈地走,她像蝴蝶般地来回飞,父与女皆不亦乐乎,走路也成了连接父女情感的极好纽带,感觉人生的快乐如此简单!
在大埂上走的多了,经常会遇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相视一笑又各自走开去了,好不轻松自在,人生的旅途上,不也应如此吗?!和有的人偶有交集,有缘再会,无缘不会,如此各自安好,少了很多纠缠和牵挂,人生之路走得便会轻松自在许多!
春天的大埂万物复苏,各种花草次第绽放。每年最早开花的树应该是红叶李,作为现在城市的绿化树,很多的道路边都有种植,开花时节是一遍粉色的花海,将春天的气息带回大地。如遇微风,行走在花树下,犹如走在花雨中,任花瓣飘飘洒洒落在身上,好不惬意!
如遇一场春雨,李花会散落一地,地面便宛如铺着花瓣的柔软地毯在清新湿润的空气里温柔地绵延向远处,走路的人便全都成了画中人......李花落尽,红叶便很快生长出来了,而这时的紫薇花还似枯枝,一点发芽的迹象都没有。
远处的枇杷树新叶泛白,老叶焦黄,色彩丰富,很是入画,小批杷不知何时也长得有拇指大小,很是可爱,但长在路边,很少能看到完全成熟,就被贪吃的人送入了腹中,枇杷树依旧茁壮地生长着,并不在意果实被早早地偷吃,下一年依旧按时结果,供路人享用,这就是大自然的多姿和博大吧。有时遐想,人如果学着点路边的枇杷树,人生路上便会少了许多无谓的痛苦和执着吧......
夏天我喜欢晚饭后去走路,一是凉爽,二是消食,还可以看到广袤深邃的星空。若在夏日的雨后去走路,晚风也会显得干净了许多,暑气更是烟销云散,轻脆的知了声此起彼伏地从身边的树上传来,这便是夏天特有的风景。
夏天的江水涨得很高,大埂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每次走路时我都要走到外江的大埂上看看江水,今天是涨了还是落了?这也是我夏天走路时最为关心的一件事了,路边的风景便关注得少了一些,好在这几年,国家的政策好,长江大堤的主堤非常坚固,几乎都没有发生过洪灾。
雨水多的年份,夜晚长江大堤上灯火通明,有很多执勤的人们彻夜守卫着大堤的安全,守卫着我们的万家灯火,每每走过,心中便升起感恩之情。
如果是初秋,天气不冷也不热,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去外面走路最为惬意。这时走路的人也多了些,稍显热闹的人群,各走各的路,各想各的心思,互不打扰,仿佛小溪中的水流,灵动自由地流淌着,给傍晚宁静而安逸的大埂带来勃勃生机;落日的余晖将由青逐渐变黄的树叶洒上了一层金色,时不时,一阵秋风吹来,便有树叶落下,虽带来一丝凉意,却毫无肃杀之气。
红叶李的果实挂满了枝头,因为酸涩,少有人采摘,鸟儿在秋天可食的果实也很多,所以也很少来吃,熟透的红叶果大多都落在了树下,化作春泥又守护着来年的繁花似锦了,生命的轮回原来就是如此的简单而自然啊!
冬天万物收藏,不宜剧烈运动,却正是走路的好季节,天气很冷,快步将一段路走下来,通经疏络,全身暖暖的,寒意顿消。午后3、4点左右,走在大埂上,冬日暖阳慵懒地洒向大地,路两边一片萧条,几乎听不到鸟的叫声,江水也退下去很多,露出很多江滩,水鸟三三两两蜷缩在上面,找寻着过冬的食物;湖滩边一大片枯黄的芦苇,远远望去犹如倪元林的画,荒寒远淡,极具文人画的意境。
如果走到落日时分,江水被夕阳渲染成一片血红,为萧瑟的冬天涂上了一抹靓丽的颜色,显得格外迷人而温暖!有时女儿和我一起走时,兴奋不断地拍着绚丽的晚霞,嘴里还不时地问我:爸爸,为什么这时的湖水也是红红的?我告诉她:这就是环境色,等你长大了,喜欢画画,学了色彩学,就懂了。如果是雪后残阳,更是美轮美奂,所有走路的人都不时地驻足赞叹。即便是萧瑟的冬天,也有摄人心魄的美丽,何必去期盼还没有到来的春天,人生之路不也如此吗?
越走,越爱,一发而不可收,即便外出写生,每到一地,有时一住就是半个月,尽管白天画画有时也挺累的,但是我还是喜欢晚饭后在田野、山间、村中漫步,张家塔村土窑小道、婺源花海稻田、太行山山涧峡谷、青岛崂山海边沙滩……都留下了我走路的足迹。
走路使我能够有大量的时间贴近自然、观察自然、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四季轮回、时空变化的神奇和伟大,从而愈发热爱和臣服自然,并欣喜地接受着来自自然开启的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和人生感悟。
艺术之路常有风雨兼程,又如逆水行舟,有三十岁而成名,有八十岁才见风格,当然成功者,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反之,你的身体健康不佳,你的艺术之路也就很快终结了,如果是中国画艺术家,你走传统文人画一路,“烟云供养”慢慢悠悠,反过来也会延长你的生命,艺路更长了。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有人用生命换艺术,比如赵之谦、任伯年、徐悲鸿、傅抱石、陈少梅等,为了艺术会不顾一切的去画画,即使损坏了身体还坚持画画,一生刻意改革,费尽心血,最终燃烧尽生命,50多岁生命便结束了,十分可惜,由此我们也经常的感叹,如果他们的艺术之路,再能长一点,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今天想来这种因艺术,而燃烧生命的追求,是十分不可取的。艺术应该是滋养生活和生命的源泉。淡、散、悠、缓,明月清风,如黄宾虹、齐白石、林散之、朱屺瞻等,艺术使他们长寿,长寿又使他们艺术之路可以更长,走得更远,也更加成功。
但你必须能熬得住长期寂寞,这是我们今天所必须正视和反思的,寂寞之路也是人生道路上最艰辛最难走的路,最美的风景永远是在路上。但是成功之路,永远要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人生宛如一段旅途,我们一直走在路上。其实,人生的道路上,又有哪一步,那一段是容易的呢?我必须会克服行走中的一切困难,勇敢地走下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万事万物皆有其内在不变的规律,唯其不争,合道而行,顺势而为,方能在本该属于自己的花期含苞待放。
杨林于鸠兹龙窝湖畔
2022年秋
杨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