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寇准:无地起楼台相公

寇准:无地起楼台相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 访问量:2709 更新时间:2024/4/15 4:42:58

1023年10月24日,寇准在广东雷州去世,这是他最后的贬谪之地。

寇准本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因是西北人士还有“寇老西儿”的别称。寇准与杨家将的故事通过戏曲形式,广为流传,不过这些都是杜撰的。历史上的寇准直言进谏,击退外敌,官拜宰相,是北宋著名政治家。

寇准做官廉洁,他入仕三十年,两度任相,位居人臣之极,却从没置过房产,为此,著名处士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他因此得了一个“无地起楼台相公”的雅号。辽国人也十分佩服寇准,后来,有使者来访,点名要拜见“无地起楼台相公”。

从一代名相到晚景凄凉,中间有哪些波折?寇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第一、他是被皇帝赏赐同款腰带的宋朝“魏徵”。

寇准19岁就高中进士,勤奋之外也有不少天时地利的因素。

太宗一朝大开科举,广纳人才,登基两年内录取的进士,比太祖赵匡胤16年加起来都多。当然,寇准自身学识过硬。他出生官宦世家,做知县时便政绩斐然,且为人豪爽,喜欢饮酒作诗。

后得到宋太宗的重用,进入中央参政。寇准刚正不阿,常常直言犯上,有一次宋太宗被寇准说烦了,起身要走,寇准竟扯着皇帝衣角让他坐下,听自己把话说完。这本来是冒犯皇帝的大罪,没想到宋太宗却非常欣慰,夸寇准是魏徵一样的忠臣。

寇准打击了不少有裙带关系的贪官,比如王淮,靠着做宰相的哥哥王沔,贪污上千万两白银,无人敢审,只有寇准挺身而出,这让宋太宗对他更加信任。

宋太宗一直担心立储的事情,因为他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的。朝中不少人认为应该立太祖的后代为储君。

影视剧中的宋太宗,民间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也就是说宋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他与寇准感情极好,一次宋太宗患足疾,让寇凖为他查看伤情,还问:“你怎么现在才回京?”

太宗犹豫不决,有一次私下问寇准的意见,寇准明白太宗的心思,便顺着他说可以立亲生儿子赵恒(宋真宗)为太子,太宗非常满意。后来寇准因故被下放到衡州,宋太宗因为思念寇准,用一根犀带做了两条腰带,一条自己留着,一条送给寇准。

第二、他是逼着皇帝亲征的救国宰相。

寇准出任宰相是临危受命。

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率领20万大军入侵北宋。宋真宗刚刚继位,经验不足,加上他是个崇道重儒,爱好琴棋书画的读书人。见辽兵临黄河,深入宋朝北疆,战况一天五变,便异常畏惧。

恰逢真宗的老师、现任宰相李沆去世,真宗没了主意,一心想要南迁。作为宋朝有名的“逃跑皇帝”,这一点和赵构一模一样。

但是寇准坚决主张抗战。他明白,宋朝有实力与辽朝一战,还很有可能占上风,此时最要紧的是让宋真宗改变主意。

于是寇准先把吹“投降风”的官员革职,然后跟真宗分析,不能错过反击辽兵的时机。这场仗要打赢,还需要皇帝亲征,不然就会丢了祖宗的基业。为了给真宗壮胆,寇准还在兵荒马乱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城楼上喝酒下棋。

宗真宗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

就这样,寇准逼着皇帝上了前线,军民士气大受鼓舞,战局开始反转。

但是,寇准说一不二、威逼皇帝的作为,遭到了宋真宗的猜忌。在真宗授意下,寇准被弹劾“拥兵自重,图谋不轨”。于是,寇准迫于压力同意了议和的方针,宋辽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南宋的岳飞要是有寇准一半识时务,也不至于断送性命了。

第三、他是北宋“武则天”的手下败将。

澶渊之盟后,专断的寇准失宠。真宗将他被贬到地方做知州。

但寇准是个恋权之人,他一直伺机再度上位。恰逢宰相王钦若善于媚上,知道真宗喜欢吹嘘功绩,便假造了“河图洛书”,鼓励真宗学习秦皇汉武去泰山封禅。

为了东山再起,寇准也对真宗歌功颂德,并大力鼓吹封禅一事。果然,真宗觉得寇准年纪大了,更稳重了,召他回中书省议事。

真宗到了暮年更加迷信糊涂。太子年幼,刘皇后便借机和宰相丁谓勾结把持朝政。刘皇后想学武则天做女皇,然而她出身卑微,智谋不足。

另外,丁谓是寇准的门生,曾经为了巴结他,在宴席上帮寇准擦拭胡须,“溜须”一词便由此而来。因此,寇准对这二人极为不屑。

这让敢拉皇帝衣角、敢逼皇帝亲征的寇准看不下去了。

寇准便与友人密谋鼓动皇太子监国,趁机挟太子而“令诸侯”。但平时寇准为人清高,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计划很快就泄漏了。

影视剧中的刘皇后。宋真宗驾崩后,刘娥临朝称制,曾身穿龙袍参加大典,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传闻她为了争宠抢夺李宸妃的儿子,因而传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刘皇后得知消息,让已经中风的真宗“拟”了一道诏书,允许自己合法参政。真宗死后,刘皇后终于熬成了刘太后,也成了大宋的实际掌权人,不仅把帮助自己上位的丁谓驱逐到地方,更是将寇准贬谪,一直贬到广东才肯罢休。

至此,北宋一代名相、两朝元老寇准,最终在这场权力之争中败下阵来,地位和威望尽毁于刘后之手。

相比之下,南宋宰相秦桧,虽然被后世冠以“奸相”之名,却一生荣华,得以善终,这都要得益于他维护了宋高宗的权威。

寇准的晚年悲剧,早在澶渊之盟,功高震主时便埋下了伏笔。皇室和其他大臣对他颇有微词,这再一次印证了权大欺主,必然遭致报复的规律。

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范仲淹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司马光

编辑说明

文字 / 拾贰酱

排版 / 蒹葭

封面 / 蒹葭

标签: 寇准宰相丁谓赵恒宋太宗刘皇后

更多文章

  • 北宋宰相寇准的120首绝句,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寇准,秋山,宰相,江南,秋怀,江上,感旧,北宋,宋朝,诗人,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

  • 北宋宰相寇准:特立独行,与“重文轻武”时代格格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寇准,赵恒,皇上,皇帝,宋朝,声乐,文轻武,宋太宗,艺术家,北宋宰相,中国传统音乐

    1023年,62岁的寇准在雷州孤独死去,客死他乡。寇准击退20万辽军,为北宋续命一百多年,却与“重文轻武”的弱宋时代格格不入,这是寇准的悲哀,更是北宋的悲哀。寇准,北宋宰相,非常有个性的一位人物,深得宋太宗、宋真宗赏识。宋太宗一日见不到寇准,食不甘味,即便寇准屡次跟他唱反调。995年,宋太宗奄奄一息

  • 北宋名相寇准:前半生锋芒毕露,后半生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仁宗,赵恒,张咏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曾两度出任大宋宰相的寇准,病逝于雷州的一个家中。作为北宋著名宰相,寇准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前半生锋芒毕露,深受宋朝两任帝王的信赖。然而,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虽然寇准前半生享受了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晚年却过得十分凄凉,死后连一个体面的葬礼都没有。寇准病

  • 1023年62岁的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买不起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旧时光故事屋标签:寇准,丁谓,赵恒,丞相,皇帝,宰相,棺材,诗人,宋朝,宋仁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1023年,62岁的北宋丞相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家里人买不起棺材,只将他的尸身裹上一层草席。下葬时,宋仁宗突然下令:“朝廷拨款,厚葬!”寇家人:还不如不拨款。寇准是北宋名相,历经两朝,深受宋太宗、宋真宗的信任。然而,他的晚年穷困潦倒,连体面下葬都做不到。这到底是为什么?要说清楚这

  • 北宋最硬的脊梁:寇准,一生大起大落,最后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寇准,赵恒,宋太宗,宰相,真宗,太宗

    公元969年的一天,陕西渭南的一个府邸的主人正在办宴席,众多文人墨客相聚于这大雅之堂。正当众人把酒言欢之时,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听闻令郎自小博学多才,能三步成诗,在此良辰美景之时,让鄙人开个眼界?”另一人和道:”此地傍华山,要不就以华山为题如何?”就在众人唏嘘之际,一个孩子走到了厅堂一侧,只见他拂了

  • 寇准,梦华录里柯相的原型,真名士自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二的十次方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太宗,赵恒,刘娥

    最近的热播剧中有一个神秘的人物柯相,清流的领袖,他是以北宋著名宰相寇准为原型创造的。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寇准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要澄清的是寇准不是清流,更不是清流领袖。清流这个名词在宋朝根本不存在,是直到清末才出现。但是这些人确实是从宋朝就已经普遍存在了,他们自我标榜道德高尚,进而对其他所

  • 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寇准,丁谓,宰相,王钦若,魏征,真宗

    ◆文:刚子聊历史◆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比较出名的宰相,在太宗、真宗时期都曾被皇帝倚为栋梁,太宗赵光义曾以魏征为例赞誉寇准。真宗时期,在澶渊之战中,寇准更是力主主动北上抗辽,最终于澶渊城下与辽军议和,为大宋军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因此,他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但就是这么一位

  •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寇准,宰相,宋太宗,太宗,赵恒,真宗,中国传统音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在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中,有这样一位名臣。他机智,善良,刚正不阿。然而历史中的他,却堪称两宋时期最有争议的大臣之一。他不到三十就进入最高决策层,却几度罢相,数遭贬谪。而几乎每次受挫,都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就是寇准。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寇准的性格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刚正耿直,成股肱之才寇准天资聪明,19

  • 寇准问财主:竹下加个肉字念什么?财主:不知道。寇准:打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竹下,知县

    寇准让财主认“竹”下加一个“肉”念什么字?财主刚说个不知道,寇准就大怒道:这个字都不认识,40大板伺候!北宋年间,寇准曾经在成安县当知县。一天,寇准坐着小轿子,正要回县衙时,忽然听到一阵伤心的哭泣声。他下轿一看,见有一个老先生,背着一副铺盖卷儿在那里哭泣。寇准不禁问老先生:你哭什么?哭泣的老先生抬头

  • 英雄寇准的堕落:你看到他的伟大,看不到他的阴暗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诡事记标签:寇准,宰相,王钦若,赵恒,王旦,宋太宗

    北宋景德三年(1006)的一天,早朝之后,寇准先行退班。宋真宗赵恒面带笑容,一直目送着他。自一年多前宋辽澶渊之盟后,当时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寇准,就成了全民心目中的英雄。看到宋真宗也变成寇准的小迷弟,一个叫王钦若的大臣当场对皇帝说,陛下敬重寇准,莫非因为他对社稷有功吗?是的,是的。宋真宗小鸡啄米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