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寇准:用一生积累差评的人,即便功劳不小,最终也难逃流放荒岛

寇准:用一生积累差评的人,即便功劳不小,最终也难逃流放荒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2147 更新时间:2024/1/27 17:49:03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入宋朝的京都开封,朝廷上下一片惊慌失措。自从“雍熙北伐”惨败以来,宋朝对辽国的战略方针就从“进攻”转为了“防御”,一直秉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存在着,这次辽国大举进兵,宋朝政权表现得手足无措也实属正常。此时朝中众人也是意见不一,有人建议求和、有人建议南迁;有人建议割地、有人建议赔款。

此时,任职“三司使”的寇准却是力排众议,他反对南迁也反对割地赔款,主张开战并且请求宋真宗能临阵慰问将士们以鼓舞士气。最终在一番利益权衡以后,宋真宗采纳了寇准的建议,亲临前线为将士们摇旗呐喊鼓舞士气。还别说,这一招确实好使,虽然最终宋朝也并没有完全打赢辽军,但是为自己在谈判桌上打回了很多的资本,这就是后来与辽军签订的“澶渊之盟”。

一说到“澶渊之盟”很多网友都会认为这个盟约有丧权辱国的嫌疑。其实细品以后,我们不禁会发现这在当时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按照当时的势力悬殊,宋真宗也知道能打赢辽军的可能性并不大,不如见好就收,把自己的阶段性利益换成边境的安全利益,给自己换来后来谈判资本这才是上策。

最终宋真宗也是这样做了,就是签订了“澶渊之盟”,为北宋的江山带来了100多年的稳定发展。

这次事件以后,寇准也是受到了宋真宗的赞赏和褒奖,仕途也是平步青云直接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说到目前为止,看得出来寇准的前期从政经历还算是顺风顺水,然而我们纵观他一生在官场上的仕途却是表现得跌宕起伏曾经也是四起四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的故事就来说说这个事情。

在经历了“澶渊之盟”的事件以后,寇准在朝中无论是威望还是官位都是让人望尘莫及,在尝到了这份甜头以后,也使他对权力的欲望达到了峰值。从那以后寇准就开了肆无忌惮的集权、揽权模式。只要能够得着的地方,他都想插手,不管是朝中的大事小情还是人事任命,他都巴不得自己人说了算。

不仅如此,寇准对朝中的同僚也是专横跋扈。本来寇准能够出任西府枢密使的这个职位,作为同僚的宰相王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没有王旦的极力推荐寇准也不见得能够坐上这个位置,然而在寇准坐上宰相之位以后,对这个曾经的恩人确是蛮不在乎。不仅是不知恩图报,而是经常在朝堂之上和王旦处处针锋相对。只要有一点机会,他都会挑王旦的毛病呈报给皇帝。

寇准如此对待王旦,王旦是如何对付的呢,用一句话足矣表达——“宰相肚里能撑船”,王旦从来不跟他计较。不仅没有想方设法的报复,反而多次在皇帝面前帮他说好话,力劝皇帝对他委以重任。这个时候我们再看看寇准之前的那些个行为,确实有点让人义愤填膺。

在一次日常的上朝期间,寇准当众和朝中同僚争吵,言辞过于激烈使得宋真宗几次打断都没有结果,最后真宗一气之下准备挥袖而去,寇准见状还是死不罢休,一步上前拉住真宗的衣角硬是将他拉回到皇位上。

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寇准再牛他也是一个凡人,凡人就会犯错,寇准的第1次被贬,就来自他所犯下的错误。

在一日寇准与温仲舒骑马同行,突然路上冲出来一个疯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并且向着寇准跪拜高呼“万岁”。这个要是放到现在可以一笑而过,但是放在当时只要有小人设计,这绝对是个要重办的罪过。果不其然,此事被寇准的政敌张逊得知后派人向皇帝禀报,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添油加醋,总之就是揭发寇准有谋反之心。

作为皇帝的太宗自然会招来寇准对峙,寇准又拉上自己的同僚温仲舒作为证人为自己辩护,由此在皇帝面前又是一场激烈的争吵。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太宗也是龙颜大怒,张逊被撤职寇准被贬去了青州。

寇总犯下的错远不止这些,即便是他最后的惨淡下场也是自己造的孽。

“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

在一次宴会上,同僚丁谓见寇准胡须上沾了些饭粒便起身帮他给掸去,结果好心变坏事,招来寇准的的一句冷言相对“作为参政大臣,应该多为国家大事分忧,岂能为同僚的胡须问题操心呢”,此时丁谓顿感是吃了只苍蝇一样难受,由此以后对寇准也是恨上心头伺机报复,最终将设计将寇准流放到雷州半岛,终结了他的一生。

纵观寇准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后者在朝中的才干还是有的,但是他那与众不同的性格也确实难以让人招架。

标签: 寇准王旦宰相赵恒澶渊之盟

更多文章

  • 寇准:无地起楼台相公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寇准,宰相,丁谓,赵恒,宋太宗,刘皇后

    1023年10月24日,寇准在广东雷州去世,这是他最后的贬谪之地。寇准本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因是西北人士还有“寇老西儿”的别称。寇准与杨家将的故事通过戏曲形式,广为流传,不过这些都是杜撰的。历史上的寇准直言进谏,击退外敌,官拜宰相,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做官廉洁,他入仕三十年,两度任相,位居

  • 北宋宰相寇准的120首绝句,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寇准,秋山,宰相,江南,秋怀,江上,感旧,北宋,宋朝,诗人,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

  • 北宋宰相寇准:特立独行,与“重文轻武”时代格格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寇准,赵恒,皇上,皇帝,宋朝,声乐,文轻武,宋太宗,艺术家,北宋宰相,中国传统音乐

    1023年,62岁的寇准在雷州孤独死去,客死他乡。寇准击退20万辽军,为北宋续命一百多年,却与“重文轻武”的弱宋时代格格不入,这是寇准的悲哀,更是北宋的悲哀。寇准,北宋宰相,非常有个性的一位人物,深得宋太宗、宋真宗赏识。宋太宗一日见不到寇准,食不甘味,即便寇准屡次跟他唱反调。995年,宋太宗奄奄一息

  • 北宋名相寇准:前半生锋芒毕露,后半生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仁宗,赵恒,张咏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曾两度出任大宋宰相的寇准,病逝于雷州的一个家中。作为北宋著名宰相,寇准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前半生锋芒毕露,深受宋朝两任帝王的信赖。然而,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虽然寇准前半生享受了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晚年却过得十分凄凉,死后连一个体面的葬礼都没有。寇准病

  • 1023年62岁的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买不起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旧时光故事屋标签:寇准,丁谓,赵恒,丞相,皇帝,宰相,棺材,诗人,宋朝,宋仁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1023年,62岁的北宋丞相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家里人买不起棺材,只将他的尸身裹上一层草席。下葬时,宋仁宗突然下令:“朝廷拨款,厚葬!”寇家人:还不如不拨款。寇准是北宋名相,历经两朝,深受宋太宗、宋真宗的信任。然而,他的晚年穷困潦倒,连体面下葬都做不到。这到底是为什么?要说清楚这

  • 北宋最硬的脊梁:寇准,一生大起大落,最后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寇准,赵恒,宋太宗,宰相,真宗,太宗

    公元969年的一天,陕西渭南的一个府邸的主人正在办宴席,众多文人墨客相聚于这大雅之堂。正当众人把酒言欢之时,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听闻令郎自小博学多才,能三步成诗,在此良辰美景之时,让鄙人开个眼界?”另一人和道:”此地傍华山,要不就以华山为题如何?”就在众人唏嘘之际,一个孩子走到了厅堂一侧,只见他拂了

  • 寇准,梦华录里柯相的原型,真名士自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二的十次方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太宗,赵恒,刘娥

    最近的热播剧中有一个神秘的人物柯相,清流的领袖,他是以北宋著名宰相寇准为原型创造的。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寇准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要澄清的是寇准不是清流,更不是清流领袖。清流这个名词在宋朝根本不存在,是直到清末才出现。但是这些人确实是从宋朝就已经普遍存在了,他们自我标榜道德高尚,进而对其他所

  • 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寇准,丁谓,宰相,王钦若,魏征,真宗

    ◆文:刚子聊历史◆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比较出名的宰相,在太宗、真宗时期都曾被皇帝倚为栋梁,太宗赵光义曾以魏征为例赞誉寇准。真宗时期,在澶渊之战中,寇准更是力主主动北上抗辽,最终于澶渊城下与辽军议和,为大宋军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因此,他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但就是这么一位

  •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寇准,宰相,宋太宗,太宗,赵恒,真宗,中国传统音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在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中,有这样一位名臣。他机智,善良,刚正不阿。然而历史中的他,却堪称两宋时期最有争议的大臣之一。他不到三十就进入最高决策层,却几度罢相,数遭贬谪。而几乎每次受挫,都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就是寇准。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寇准的性格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刚正耿直,成股肱之才寇准天资聪明,19

  • 寇准问财主:竹下加个肉字念什么?财主:不知道。寇准:打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竹下,知县

    寇准让财主认“竹”下加一个“肉”念什么字?财主刚说个不知道,寇准就大怒道:这个字都不认识,40大板伺候!北宋年间,寇准曾经在成安县当知县。一天,寇准坐着小轿子,正要回县衙时,忽然听到一阵伤心的哭泣声。他下轿一看,见有一个老先生,背着一副铺盖卷儿在那里哭泣。寇准不禁问老先生:你哭什么?哭泣的老先生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