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辉煌的过程,也终有落幕之时。水浒108将也不能例外。随着宋江的招安,一个剿灭方腊的大战,当年聚义梁山的水浒108将,已是十去七八。回途之中,真不知宋江看着这些仅存的“兄弟”如何感想。
是不是会想起了第一个战死的地煞宋万?第一个死去的天罡徐宁,随后成“神”的张顺?“宁”死“顺”亡,是不是揭示了,梁山再无“宁顺”,注定了最终的分崩离析的结局?
这谁也不知道,但宋江必会想起鲁智深,不仅是因他活捉了方腊,还在于鲁智深在得知自己即将死前时,却突然大笑了起来:“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日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
一直以来人们都赞鲁智深是水浒唯一的好汉,因为只有鲁智深一生是为别人而打抱不平,却搞得自己越混越差,从鲁提辖到了花和尚再到贼寇,鲁智深几乎是救一个人,就跌路一个台阶,他是怒着出场,却笑着去世,鲁智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笑什么呢?
一、解脱
从鲁智深在水浒的经历来看,他堪称是最为悲苦的。为救卖唱的金翠莲他打死了镇关西,可救下金翠莲了吗?其实没有!鲁智深在逃亡时便重遇金翠莲,却已经成了赵员外的外宅——都没有进入到赵员外的家宅之内,被养在了外面,根本就没有得到赵员外家族的承认!
鲁智深为救林冲,大闹野猪林,可救下林冲了没?也没有!梁山最终被招安时,谁都可以招安,但唯独林冲不能。因为他是跟高俅有关!所以林冲就算没病死,也必会被害死。
所以鲁智深没有救下他们,连自己也赔了进来,故而鲁智深的大笑中,其实含有解脱的味道,一生施救旁人,但最终却连自己也救不下。这已经注定了鲁智深的悲苦,圆寂对他来言,是一种解脱。
二、顿悟
在鲁智深圆寂前曾写有一个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前两句是鲁智深一生事迹的回顾和写照。那么顿开的“金绳”和扯断的“玉锁”是什么呢?恐怕就是人间的名利和情义!因为这两样东西,是最难参破的。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丢掉了官职后,出家为僧,但却依然想着当寺庙领导,这才在大相国寺内,说:“洒家不管菜园,俺只要做都寺、监寺!”哪怕上了梁山,在反对宋江招安时,也是从世俗名利的角度反对,比如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
但,鲁智深面对名利却一次又一次的落败下来,还是看了菜园子,还是跟着招安。犹如他为了情义,不断出手拯救旁人一般。可依然是落败……所以,听闻钱塘江的潮汐后,鲁智深这才大笑,洗尽铅华后,鲁智深在大笑中顿悟,真我回归。
上了梁山泊以后,鲁智深南征北战,成为了征方腊后还幸存的39人之一,在宋江要他一起回京去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他表示:“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于是鲁智深就在一处寺庙中停了下来,半夜听到钱塘江潮,听了好久以后顿悟,拍掌大笑,想起了智真长老嘱咐的偈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知道自己圆寂之期已到。
在圆寂之前,鲁智深写了一篇颂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写完以后便在椅子上盘膝而坐,就此没了声息。
宋江见到了这篇颂子也只是叹息良久,他很显然无法理解鲁智深顿悟到了什么,更无法看破鲁智深知道自己将死时为何会拍掌大笑,无法理解他究竟笑的是什么,毕竟宋江是那种在死之前还要将李逵给毒死,只是因为怕李逵造反祸害自己名声的人。
不过公孙胜倒是早就看破了鲁智深在笑什么,鲁智深在见到智真长老时,智真长老对他说:“徒弟此去,杀人放火不易”,而鲁智深自己临终时说“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其实杀人放火就是他的修行,我们纵观鲁智深的一生,他有杀过任何一个无辜之人吗?所杀的都是该杀之人。
那为何他说自己“只爱杀人放火”呢?那是因为他所见到的该杀之人实在太多了,那样的一个世道,他在当军官时看到有恶霸欺负民女,在当和尚时看到有高级官二代欺负基层官员,哪怕是当了强盗,还是会看到大强盗算计一些小强盗乃至于老百姓。
处在那样的世道里,金刚怒目便是菩萨低眉,杀人放火便是行善积德,然而行善积德的鲁智深显然过得并不开心,直到临死之前,他才终于明白那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是那整个世道的问题,于是他大笑着,坦然而去。
而公孙胜早在宋江初次上梁山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结局,所以他当时便借口探母而离开梁山回到家中,以一种出家的姿态不再与那个世道打交道,所以他能够轻松地看破鲁智深的笑,那是在功名利禄中阴谋算计了一辈子的宋江永远都无法看破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