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经常会演到,一个王爷究竟有多么的潇洒,可实际却并不如此。大多数王爷都是皇室子弟,含着金汤匙出生,生活无忧。
但王爷们大多都有着皇室血脉
,有着坐上皇位的基础,这就代表着他们会被皇帝猜忌,旁落、甚至诛杀,所以说,王爷这个位置坐上去之后也是战战兢兢的。
但明朝有个王爷,经历了数十年,曾经有三次继承皇位的机会,经历了六位皇帝,竟然还善终了,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爷呢?
一、太子幼子,皇帝亲弟
说到这个王爷,首先就要从明成祖朱棣说起。有人说,
朱棣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长孙朱瞻基有帝王之相后
,才决定起兵的。
这说明,朱棣的皇太孙朱瞻基绝对是一个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气甚至掩盖了自己的弟弟朱瞻墡。
由于朱棣对朱瞻基非常喜爱,甚至有人认为朱棣是因为这个才决定让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继承皇位的。
因为他太喜欢这个孙子了
,所以想要把皇位传给他,于是就先一步把皇位传给了朱高炽。
受到朱棣如此的喜爱,朱瞻基的皇位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这也让朱瞻基的两个弟弟消除了争夺皇位的想法。
事实也基本如此,
在朱高炽即位之后,他的三个儿子都得到了册封
,大儿子朱瞻基被册封为太子,两个儿子也被封为藩王。
为了锻炼朱瞻基,朱高炽在即位之后就把朱瞻基派往南京,锻炼他的执政能力,而他的两个弟弟比他年幼,
于是就留在了北京。
可谁曾想,朱高炽即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了,此时太子在南京,朱高炽的弟弟汉王朱高煦也已经秘密潜回山东预谋起兵造反。
所以,在朱高炽去世的那一段时间,
朝廷出现了严重的权力真空。
这时,朱瞻基的两个弟弟面前出现了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但
二子
朱瞻墉能力平庸,性格憨厚,并没有参与进来的能力。
但小儿子朱瞻墡就不同了,
他能力虽然差朱瞻基一点,年龄也最小,但他绝对不傻。
如果朱瞻墡在这种权力真空时期横插一脚,说不定真的有机会坐上皇位,而且,朱高炽的张皇后这时也让朱瞻墡监国,按理说,他这时绝对有机会染指王位。
但朱瞻墡并没有这样做,
他首先暗中派人把哥哥从南京接回来,同时率领百官迎接哥哥
,帮助哥哥坐上王位。
有了从龙之功,哥哥对他更加信任,而他也第一次错过皇位,
但很快,他就有了第二次染指皇位的机会。
二、主少国疑,太后摄政
朱瞻基坐上皇位之后,与民休息,政绩斐然,他和父亲朱高炽在位的这十一年也被称为“仁宣之治”,但令人遗憾的是,朱瞻基仅仅在位十年就去世了。
此时,
他的大儿子朱祁镇仅九岁
,国家正是主少国疑的时候。
而且,历史记载这位小太子十分愚钝,六岁时才会说话,而这时,朱瞻墡已经成长了九年,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小王爷了。
如果要论继承权的话,朱祁镇是他大哥朱瞻基的儿子,是太子,但他也不差,他也是张皇后的儿子,也是嫡子。
况且,
这个年仅九岁的傻太子有什么能力去掌管国家呢?
所以说,这绝对是一个当皇帝的好机会,甚至是比九年前更好的机会。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皇弟、皇叔、皇嫡子,依然没有选择篡位,
而是继续选择当自己的王爷。
看到这里,有人也许会扼腕叹息,因为这两个机会都是那些想称帝者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可朱瞻墡却没有珍惜,随手就把皇位拱手让人,实在是令人可惜。
但谁能想到,
他一生中靠近皇位的机会如此之多
,不久之后,他就能再次接近那个权力巅峰。
三、土木堡之变,皇帝变俘虏
等到朱祁镇长大之后,一天,边关传来瓦剌人入侵边境的消息,
朱祁镇听到后,竟然兴冲冲地宣布御驾亲征
,要像他的父亲和太爷爷一样,打败他们。
为此,他征召了五十万大军,一路大张旗鼓地前往边境要与瓦剌大战一场,可结果并不令他如意。
大军还没有就位,周遭就出现了无数的瓦剌人,将五十万大军统统包了饺子,就这样,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就连朱祁镇本人也被抓了俘虏。
不久之后,瓦剌乘胜追击,一路打到北京城下,此时,国家无主,朱瞻基的二儿子是庶出,而且被朱瞻基认为性格软弱,不适合继承大统。
这时,如果朱瞻墡临危不乱,自立为帝,绝对没人会指责他,甚至会称赞他有担当,毕竟此时瓦剌人已经到达了北京城下。
但朱瞻墡仍然没有选择当皇帝,
朱瞻基的二儿子朱祁钰在这时成为新皇帝
,带领士兵们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经过这三次事情,大家也不再认为这位王爷有任何的称帝欲望,毕竟他三次让出皇位,肯定不想当皇帝了。
所以,这也为他保住了一命,
几年后,已经回到明朝的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
,重新复辟成为皇帝,朱祁钰也被他杀死,而这个不想当皇帝的皇叔却被他饶过一命。
而这位王爷安然活过了朱祁镇一朝,
甚至活到了朱祁镇的儿子即位。
此时,他已经经历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六位皇帝,甚至经历了朱祁镇复辟,也就是说,
这位王爷历经了七朝。
众所周知,朝廷这个战场,虽无硝烟,但杀气却比战场更加汹涌,可能有人今天安然无恙,第二天就会被处死。
而朱瞻墡却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朝堂上安然度过数十年,历经六个皇帝,
这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好运气,也得益于他超高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