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一生600多首诗词,又力主抗金,为何却一字不提岳飞?

辛弃疾一生600多首诗词,又力主抗金,为何却一字不提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皮皮故事会 访问量:560 更新时间:2023/12/20 2:35:52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主战、抗金、豪放、杀人……”只要提起辛弃疾,总会把他和这些词语放到一起。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一副无所畏惧、率性而为的英雄形象,现代人也将其称为“南宋第一古惑仔”。名义上为调侃,实则也是对他过去经历的认可。

辛弃疾于1140年出生,因为南宋割地求和,自己也长期生活在金人的压榨之下。在自己祖父的感召下,年幼的他也心怀收复山河之志。在21岁的时候,他纠结了2000多名弟兄加入到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中,担任掌书记。

作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起义军,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扶持南宋。在金朝铁骑们的进攻下,耿京派辛弃疾南下去联络朝廷。就在这个时候,队伍中一个名叫张国安的人叛变。先是杀害了耿京,随后又投降于金朝,并被赏了一个官做。

辛弃疾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快马加鞭赶到军营。先是对整个队伍做了安定,随即带领50个弟兄突袭金兵5万人的军营。在把张国安带回的同时,所有人也毫发无损,这不是只有在电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情节吗……

在南归之后,辛弃疾也一直主张抗金,并皇帝写了无数封书信,没想到最后都以“石沉大海”告终。空怀抱负的他也只能寄情于诗歌,抒发北伐抗金之志。“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等等,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诗词。

但令人好奇的是他和岳飞同为宋朝,并且两个人有着共同理想抱负,都主张抗金。人们常说“英雄本该惺惺相惜”,为这600多首词里,对岳飞一个字不提?同为诗人的陆游在自己的诗词中,很多次都提到了岳飞,难道辛弃疾没有听说过岳飞?还是和岳飞有什么“过节”?

史书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辛弃疾和岳珂(岳飞之孙)同参加一场宴会,在酒兴之时,辛弃疾开始吟诵自己的《贺新郎》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时也表示,请在场的高人指点一下不妥的地方。

岳珂指出“第一首前后有重复之意,第二首用典太多”,辛弃疾也是欣然接受,前后修改了几十次成了现在的版本。如果说辛弃疾没有听说过岳飞抗金,这样的说法过于荒谬,说他们两个有“过节”,又怎么可能和他的后代坐在一起喝酒?

但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辛弃疾的身份,他自己是南宋的江阴签判,祖父辛赞之前也是地方的当权者。这都不重要,关键他们所成长的地方是被南宋割地给金朝管理的,那就是在为金朝效力。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但难免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在当时也被称为“归正人”。

本来就是这样的身份,如果想要顺利的做官,自然不能碰一些敏感的话题,否则就会受到政治打压。何况岳飞是在宋孝宗时期才被平反,在之前关于岳飞是没有准确定义的。冒然对其评论,这不是为自己惹来祸端吗?

其实辛弃疾对这个问题自己也做过回答,他在《论盗贼札子》中写道:“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即便视功名富贵如粪土,但也想实实在在施展自己抗金的抱负,如果祸从口出,那还怎么继续呢?

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

标签: 辛弃疾岳飞诗词陆游贺新郎宋孝宗

更多文章

  • 壹点号“寻访名士”之辛弃疾:文武双全真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苏轼,山东,名士,稼轩,金朝,南宋,宋朝,辛弃疾,李清照,壹点号,古典乐,千古名句

    记者 周静 实习生 朱佳欣寻海右亭古,访名士踪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号策划发起“寻访名士”线下系列活动,邀请壹点号作者和特约嘉宾,共同走进济南的历史古迹,探寻文化名人背后的故事。5月16日上午,活动第二站来到位于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街道四风闸村的辛弃疾纪念馆,寻访“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

  • 历史上的今天:辛弃疾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正观新闻标签:苏轼,赵构,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李清照,豪放派,古典乐,稼轩长短句

    1140年5月28日(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今山东省济南市)。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自小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跟着祖父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因此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 辛弃疾: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钱和数不清的姑娘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张浚,南宋,宋朝,金朝,辛弃疾,宋孝宗,浣溪沙,虞允文,古典乐

    引言辛弃疾是我国南宋的著名词人,有着“豪放派词人”和“词中之龙”的美誉,也是一位金戈铁马的大英雄。然而,辛弃疾生不逢时,梦想破碎。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辛弃疾无法实现自己收复河山的大好梦想,最后只能遗憾地老死乡间。好在,辛弃疾人生有诗有词可供慰藉,有金有银可供玩乐,有妻有妾可供陪侍。带兵打仗,一

  • 鹧鸪天·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相思,红楼,寒鸦,新绿,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鹧鸪天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 老子为何说“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苏辙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老子,苏辙,孙武,孔子,道家,唐朝,宋朝,道德经,陶渊明,周王室,小国寡民,春秋战国,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道德经》一共有81章,在第80章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模式——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老子的“理想国”中,国小人少,百

  • 老子为何说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苏辙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苏辙,老子,孙武,陶渊明,道德经,孔子

    老子的《道德经》一共有81章,在第80章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模式——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老子的“理想国”中,国小人少,百

  • 西华县苏桥村:苏辙后裔的定居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映象网周口标签:苏辙,苏桥村,苏洵,苏轼,西华县,后裔

    周口市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的苏姓是四川眉山苏辙的后裔,而河南与四川两千里之遥,北宋文学家与豫东平原小村看似毫无关联,但通过多方考证,苏桥村苏姓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后裔确有其事。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

  • 送苏辙出使辽国|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苏轼,诗词,送别,辽国,唐朝,宋朝,送苏辙,王安石,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诗词赏析这首诗写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苏轼写诗送别,表达劝慰告诫之意。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既要让兄弟苏辙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实乃苏轼诗中抒写爱国情怀的佳作。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

  • 古代房价有多高?白居易50岁买房,苏辙70岁屋子还没封顶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白居易,苏辙,苏轼,苏洵,买房,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白居易、苏轼等人,都是当时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所作诗歌那更是个个经典。在他们中,不乏有人做官,甚至身居高位。然而,别看他们表面风光无比,却都有着一件让他们共同发愁的事情,那就是买房!你以为现在买房才是贵么?在古代,房地产更是寸土寸金,别说像杜甫这种落魄的买不起,就

  • 现代结婚难想回古代?宋朝的苏辙嫁女已倾家荡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苏辙,刘邦,李世民,宋朝,苏轼

    近日我听闻我几位远房的弟弟大30出头了还没结婚,一问得知并非完全是感情因素,没有喜欢的女孩子,而是因为现在房子、车子、存款等等,好想结婚,但成本太高,彩礼的费用太高,也使得原本幸福的事儿变得很沉重,亚历山大。在古代人口数量很重要,因为古代打仗,农业社会需要劳动力,医学不发达,寿命短,诸多因素导致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