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壹点号“寻访名士”之辛弃疾:文武双全真英雄

壹点号“寻访名士”之辛弃疾:文武双全真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齐鲁壹点 访问量:1378 更新时间:2023/12/8 19:37:16

记者 周静 实习生 朱佳欣

寻海右亭古,访名士踪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号策划发起“寻访名士”线下系列活动,邀请壹点号作者和特约嘉宾,共同走进济南的历史古迹,探寻文化名人背后的故事。5月16日上午,活动第二站来到位于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街道四风闸村的辛弃疾纪念馆,寻访“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

在众多济南名士中,辛弃疾是特殊的一个。他刚柔并济,文武双全,既能战场杀敌,又能提笔赋词。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他被后人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现存词作有600余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他的词带有天然的AB面,无论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放,还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约,都为后人耳熟能详。

邂逅稼轩文化,探寻稼轩足迹

活动中,壹点号邀请嘉宾和作者一同走进四风闸村辛弃疾纪念馆。据临港街道办事处与四风闸村工作人员介绍,辛弃疾故居占地总面积29.3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在辛弃疾雕像前,济南龍盛搏击俱乐部教练宋义龙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舞剑表演,令人仿佛捕捉到了“只今剑履,快上星辰”的先人掠影。辛弃疾纪念祠内,以珍贵的文献资料,集中、浓缩、生动、形象的介绍辛弃疾豪迈而又坎坷的一生。

随后,济南龍盛搏击俱乐部教练宋义龙在辛弃疾雕像前,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舞剑表演,众人被教练精湛有力的剑法深深惊艳,在古色古香的庭院环境烘托下、在辛弃疾雕像雄伟英姿的俯瞰下,我们仿佛捕捉到了一丝“只今剑履,快上星辰”的先人掠影。

侠义之胆与悲悯之怀

辛弃疾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铮铮铁骨与拳拳赤子之心被山河谱写着,被历史见证着。那些征战沙场、戎马倥偬、刀光剑影的真实战争经历,成就了辛弃疾人格中血气方刚、英武不凡的气质,同时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侠义之胆、悲悯之怀与为民请命之心。

在座谈交流环节,壹点号作者王梦蕊现场朗诵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并对词作逐句进行赏析,她认为全词的悲与壮、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令人想到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青年学生张君激动地抒发了内心对于辛弃疾先生的敬仰,她说,辛弃疾一直怀着文人的英雄梦,“现在,我们青年学子更应该从他慷慨激昂的诗词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张君说。

壹点号“侠之大者”作者毕爱学认为,辛弃疾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大侠情怀值得学习。当下,“最重要的应是学习他一腔热血付家国的壮美情怀,一身浩然气,满满正能量”。毕爱学表示,“山东人的名声、美誉和品牌是一代代天南地北山东人用血汗一点一滴浇灌、滋养、栽培起来的,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口碑!”要从辛弃疾等一代代“济南名士”身上汲取营养,提升自己,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学习、传承,为擦亮“济南名士”“齐鲁文化”“山东创造”等等品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壹点号“沼鸣拾贝”作者张立勇也表达了他对辛弃疾的仰慕之情。 他表示,作为民族精英,辛弃疾是济南的骄傲,“我们应当向这位历史先贤学习,学习其做人之冰清玉洁、为官之风骨担当、作词之磅礴精妙。”

擦亮稼轩名片,赋能文旅发展

在“寻访辛弃疾”座谈会上,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会长、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徐清源认为,辛弃疾出生于济南,不仅仅是济南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华民族一个闪耀的历史文化符号。稼轩文化是济南的、是山东的、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济南应该继续深挖辛弃疾的文化品牌影响力。

济南市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海峰提出,要擦亮稼轩文化品牌,拓展稼轩文化传播路径,结合稼轩先生南下的足迹,重走稼轩路,同时联合全国稼轩城市,成立全国稼轩城市联盟,“如此一来,稼轩带给我们的文化赋能才是更加广阔的”。

山东省历史学会会员、历城区政协文史委员赵鹏建议,在辛弃疾出生地附近,建立一个大型的辛弃疾雕像,作为济南市地标性建筑,必将成为济南城市的新名片。大家纷纷表示肯定,认为这项工作,对于外地游客认识济南、认识辛弃疾故居,具有重要的意义。

稼轩文化的弘扬,要从孩子入手,对此,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山东校企合作研究院院长郭钦贤有独到的见解,“如今小孩子看的动画片,力量不容小觑,未来稼轩文化的弘扬,要寓教于乐,多多走进学校,让学生们真正参与进来。”郭钦贤说。

历城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慈善总会会长孙德顺认为,要从顶层设计开始,系统全面地传播稼轩文化,不断发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稼轩文化的人才,不断普及稼轩词,同时他呼吁,要多多借助济南的资源,举办诗词节、文化节等活动,点燃全城市民的学习和传播热情。

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培利表示,高新区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保护和弘扬二安文化,政府也从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下一步,稼轩文化开发建设的计划,要用现代化手段、高科技技术,打造新版辛弃疾纪念馆;深入数字技术合作,打造数字辛弃疾;推进电影、电视剧、话剧、京剧、快书等联合宣传工作;结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创建工作,对四风闸村“一馆一林一楼一树一台”进行整体提升打造,用稼轩文化赋能助推高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嘉宾们纷纷表示了对此次活动的肯定,以及对齐鲁壹点愿意主动讲好济南故事的感谢,“下次活动还想参加,一定会大力支持。”徐清源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今天:辛弃疾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正观新闻标签:苏轼,赵构,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李清照,豪放派,古典乐,稼轩长短句

    1140年5月28日(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今山东省济南市)。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自小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跟着祖父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因此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 辛弃疾: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钱和数不清的姑娘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张浚,南宋,宋朝,金朝,辛弃疾,宋孝宗,浣溪沙,虞允文,古典乐

    引言辛弃疾是我国南宋的著名词人,有着“豪放派词人”和“词中之龙”的美誉,也是一位金戈铁马的大英雄。然而,辛弃疾生不逢时,梦想破碎。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辛弃疾无法实现自己收复河山的大好梦想,最后只能遗憾地老死乡间。好在,辛弃疾人生有诗有词可供慰藉,有金有银可供玩乐,有妻有妾可供陪侍。带兵打仗,一

  • 鹧鸪天·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相思,红楼,寒鸦,新绿,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鹧鸪天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 老子为何说“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苏辙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老子,苏辙,孙武,孔子,道家,唐朝,宋朝,道德经,陶渊明,周王室,小国寡民,春秋战国,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道德经》一共有81章,在第80章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模式——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老子的“理想国”中,国小人少,百

  • 老子为何说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苏辙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苏辙,老子,孙武,陶渊明,道德经,孔子

    老子的《道德经》一共有81章,在第80章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国”模式——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老子的“理想国”中,国小人少,百

  • 西华县苏桥村:苏辙后裔的定居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映象网周口标签:苏辙,苏桥村,苏洵,苏轼,西华县,后裔

    周口市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的苏姓是四川眉山苏辙的后裔,而河南与四川两千里之遥,北宋文学家与豫东平原小村看似毫无关联,但通过多方考证,苏桥村苏姓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后裔确有其事。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

  • 送苏辙出使辽国|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苏轼,诗词,送别,辽国,唐朝,宋朝,送苏辙,王安石,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诗词赏析这首诗写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苏轼写诗送别,表达劝慰告诫之意。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既要让兄弟苏辙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实乃苏轼诗中抒写爱国情怀的佳作。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

  • 古代房价有多高?白居易50岁买房,苏辙70岁屋子还没封顶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白居易,苏辙,苏轼,苏洵,买房,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白居易、苏轼等人,都是当时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所作诗歌那更是个个经典。在他们中,不乏有人做官,甚至身居高位。然而,别看他们表面风光无比,却都有着一件让他们共同发愁的事情,那就是买房!你以为现在买房才是贵么?在古代,房地产更是寸土寸金,别说像杜甫这种落魄的买不起,就

  • 现代结婚难想回古代?宋朝的苏辙嫁女已倾家荡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苏辙,刘邦,李世民,宋朝,苏轼

    近日我听闻我几位远房的弟弟大30出头了还没结婚,一问得知并非完全是感情因素,没有喜欢的女孩子,而是因为现在房子、车子、存款等等,好想结婚,但成本太高,彩礼的费用太高,也使得原本幸福的事儿变得很沉重,亚历山大。在古代人口数量很重要,因为古代打仗,农业社会需要劳动力,医学不发达,寿命短,诸多因素导致古人

  • 苏轼真的很忙,苏辙确实很累

    历史解密编辑:十全九美标签:苏轼,苏辙,乌台诗案,宰相,黄州

    苏轼一生奔波,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他因为敢于直言,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把他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幸运的是,由于苏轼一直心怀的都是百姓,而且他两袖清风,无比正直,所以无论走到哪儿,他都能够得到大家由衷的爱戴和崇拜,当地的百姓对苏轼也是非常好,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