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盼儿和顾千帆“双洁”双向奔赴,有可能出现吗?关汉卿:不可能

赵盼儿和顾千帆“双洁”双向奔赴,有可能出现吗?关汉卿:不可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浩然文史 访问量:3228 更新时间:2024/1/18 6:38:09

《梦华录》剧照

“双洁”一词的出现,让现下大火的《梦华录》再次引爆了舆论。支持者表示,这是男女主双向奔赴的表现;反对者则表示,这是毫无逻辑的改编,并且让这部剧的价值有所下降。那么,“双洁”究竟是什么?“双洁”在电视剧和关汉卿的原著里有可能出现吗?

一、古代“贞女”观的出现

“双洁”概念是对古代女子“贞洁”观念的反叛。与一般刻板印象不同的是,要求女性坚守贞洁并不是中国古代的常态,也不是儒家的本质要求。比方说,汉武大帝的生母王太后,在入宫之前就曾经嫁过人,还与前夫生有一女,但这并不影响她最终母仪天下。唐代的妇女也没有被“贞洁”这个枷锁所束缚,武则天、杨贵妃都曾二嫁。

杨贵妃

儒家五经之一的《礼记》里也说,如果两人订婚后未来得及成亲,一方就离世了,那么另外一方只需要穿丧服参加丧礼,结束以后就可以把丧服脱掉,两人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不论男女。

“贞女”文化被朝廷自上而下地鼓励,被民间自下而上地推崇,乃至于形成了一种普遍道德要求,是南宋之后的事情。靖康之耻后,大量贵族女性,包括徽钦二帝的皇后和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都被金人掳掠到北方。之后她们的经历之凄惨,让人不忍细说。男人昏聩打输了仗,却要女人用身子来承担责任,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深感脸面挂不住,于是开始强调女性贞洁,并旌表贞女。

旌表制度是始于汉代的。朝廷通过在物质和精神上表彰民间的某些楷模,来规范社会行为,以软性的教化实现儒家所谓的“垂拱而治”。帝王的意志通过旌表制度加诸小民身上,普天之下同沐浩荡皇恩。

贞女牌坊

不过,南宋朝廷真正旌表的贞女并不多,直到明清时期,贞节旌表才达到高峰期。从顺治道光约200余年时间,清廷旌表了约5000 名终身守节的贞女、约1000位自杀殉夫的贞女。朝廷一般会奖励贞女的家庭30两银子,这算是一笔巨款了,一个庄稼户全家五六口人一年的花销也就在20两银子左右。这笔钱理论上应该用来建造牌坊,把贞洁烈女的事迹公告乡里,就好像今天的“光荣榜”一样。但实际上,许多家庭都挪用了奖金。

清朝县学中的洁妇祠

明代中后期开始,被旌表的贞女数量急剧增加,同时贞女的行为也变得极端,有些贞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以血淋淋的耳朵祭祀亡夫;还有的贞女主动毁容,在额头上刺上4个字——忠心不改,表示要永远忠诚于未成亲就去世的未婚夫。更有甚者,一听说订了亲的未婚夫不幸离世,立刻自尽,追随而去。

贞女的大量出现与宋元之际中原的民族和政治危机有着密切的关系。13—17世纪,南宋、明朝始终饱受外来民族入侵的恐慌,晚明时期又有着激烈的朝政动荡,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官僚与世袭君主矛盾尖锐,士大夫不同派别的党争更是残酷且频繁,许多文人将自身的焦虑和对所谓气节的要求投射到女性身上,催生了大量对贞洁烈女的记载与宣扬。

更重要的是,贞女还反映了儒家士大夫一种隐秘而幽微的心态。自屈原以来,许多“士”都将君主比作丈夫,把自己比作妻子,臣侍君如妻侍夫。儒家知识分子推崇妻子的贞节,即是表达自己对君主的忠诚,表彰贞女,实际上是在表彰他们自己。

二、女性意识觉醒与“双洁”的出现

近代以来,随着性别平等观念在我国的传播,腐朽的“贞洁烈女”思想被逐渐击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意识多元化也催生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双洁”这一概念乘着这股东风,流遍中国。

男女平等宣传画

所谓“双洁”,指的是恋爱双方在遇见彼此之前,都不存在任何感情史,都是初恋,更没有与其他人发生过任何“不洁”的行为。这一概念首先出现在网络文学中。“双洁”的兴起,表达了女性作者对长久以来性别不平等的抵制。在此之前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古代的才子佳人,抑或是近代以来的小说网文,基本内容都是男子在外浪荡不羁,遇到心爱的女子后瞬间成为贤夫,与此同时,女性则是完璧之身,这本身就是一种性别不平等。为抵制这种思想,改革开放后,带有双洁思想的倾向的小说开始出现。千禧年后,网文,尤其是伴随着晋江文学等“女频”网文平台的兴盛,‘双洁’概念正式出现:既然要求女子在遇到爱侣之前保持贞洁,那么,男子同样要为女子守身如玉。可以说,在诞生之初,“双洁”概念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网络文学《镇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性别对立的逐渐激化,“双洁”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一旦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发现某一位网文作者未能在情节中做到“双洁”,这篇网文就会受到激烈的抨击;另一方面,公众对“洁”这个字又抱有敌意,认为这依旧是陈旧的“贞洁烈女”观念的延伸。在这样的冲突之下,“双洁”越发往极端方向发展,乃至于套用在完全无法套用的故事中,《梦华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三、《梦华录》中令人尴尬的“双洁”

在《梦华录》中,男女主的“双洁”出现得完全不合理。无论是在电视剧里,还是在关汉卿的原著里,这种现象都是不可能的。

《梦华录》里的“双洁”情节

首先,我们来看《梦华录》的设定,女主赵盼儿原是宋朝的官妓,虽然为了自圆其说,给赵盼儿加上了“官宦之后”、“学了账房管事”而不是“风花雪月”等等,类似于大女主、自力更生的设定。但是,这些设定放在宋朝的历史背景中就显得既不可能,又毫无逻辑。要知道,养官伎在宋朝士大夫中普遍存在,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交活动。赵盼儿这种设定的补全,反而画蛇添足。而男主顾千帆,人设是一位毒辣果决的角色。剧中却强行要给他加上身心健康、一尘不染的定位。30多岁的卧底却纯洁如白纸一般,显然不合理。况且在宋代的背景下,男子30多岁还没有过婚姻经历,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因此,在剧本设定的历史背景里,男女主都不可能做到“双洁”,此处强行插入这一概念,显得毫无逻辑。

《梦华录》男女主

其次,在关汉卿的原著《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里,赵盼儿本就是底层女子的写照。在封建社会,底层女子为了生计,不得已以色事人。但赵盼儿却能为了解救姐妹宋引章,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危局,最终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周舍则更是一个见色起意的花花公子。可以说原著中无论是哪一个角色,都和“双洁”无关。编剧的这种改变,不但让关汉卿关心底层生活并感佩劳动人民智慧的主题荡然无存,还让角色的设定不伦不类,显得突兀和可笑。

因此,“双洁”这种诞生于网络文学中的概念,在走向极端化和搬上大屏幕后,显然有点“水土不服”。这不仅是这一概念本身发展的问题,也是编剧为迎合这一概念生搬硬凑的结果。

文史君说

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清以来对女性“贞洁”观念的强化,是儒家思想畸形发展的结果,有其历史局限性。近代女性解放后,对女子不合理的“贞洁”要求被打碎,追求平等的爱情成为普遍认同,“双洁”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在诞生之初,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随着性别分歧走向极端化,“双洁”也成为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不合理因素,消极的一面遂暴露出来。实际上在今天这个社会,起码在影视文学作品中,洁或者“不洁”,本身都不应该成为硬性的标准,设定应该服务于具体的情节逻辑和时空背景,而不是像《梦华录》这样反过来。

参考文献

贾毅君:《明代女训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季晨阳《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女性贞洁观》,《山西青年》,2018年第11期;

刘慧英:《淫荡乎,贞洁乎——两种传统女性类型的对立和转化》,《文学自由谈》,198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史海寻珍)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标签: 关汉卿双洁赵盼儿贞女贞洁

更多文章

  • 《梦华录》定档,陈晓刘亦菲主演,元杂剧改编,关汉卿才是王炸

    历史解密编辑:马庆云的影音娱标签:陈晓,刘亦菲,关汉卿,梦华录,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5月31日下午,电视剧《梦华录》终于官宣档期:6月2日起,腾讯视频全网独播。这部电视剧由陈晓、刘亦菲主演,林允、柳岩担任女配角,根据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备受期待,主要是因为陈晓、刘亦菲等青年演员有着广泛的剧迷基础。当然,老编十分期待这部电视剧,则是因为,该剧根据关

  • 纪50关汉卿(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票

    历史解密编辑:兰州大黑标签:戏剧,邮票,元朝,关汉卿,蝴蝶梦,望江亭,窦娥冤,剧作家,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纪50关汉卿(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票发行日期:1958-6-20发行量:400万套版别:胶雕套印 齿孔度数14度 全套枚数3枚 整版枚数80枚印制机构:中国近代印刷公司全套面值:0. 32元各枚详细情况编号 面值(分)规格(MM)名称 发行量(万枚)设计者1 4 27*37 《蝴蝶梦》 500

  •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关汉卿为什么能写出梦华录这样的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心里装满风标签:关汉卿,梦华录,诗词,唐诗,元曲

    最近正在热播的《梦华录》,让很多刘亦菲的忠实粉丝直呼过瘾,当年的赵灵儿又回来了,刘亦菲的古装剧,依然是这么灵秀无敌。这部女性励志题材的电视剧,也多亏了女主是刘亦菲,你换做别人,还真的很难压住,女二林允和女三柳岩呀。这是一个落难三美,在京城开酒楼的故事,三个命运凄惨的女性,最终在东京这个压力巨大,人才

  • 关汉卿: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问对错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财富网标签:关汉卿,金线池,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曲,单刀会

    “3,2,1,action!”“地呀,你不分好坏,算什么地!天呀,你错误地判断好人坏人,白做了天!”高筑的舞台上,灯影幢幢,花旦哭得梨花带雨,新来的乐师正瞅准时机,准备卖力表现。忽见台下走近一男子,嘴叼竹签,叉腰踮脚,还未等他人反应,便听那男子喊,“停停停,小花儿你这腔调不对,这折子写得是隐忍悲苦,

  • 评分8.8!《梦华录》爆了,原著终于不是网文IP而是关汉卿……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梦华录,关汉卿,赵盼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最近一两年,鲜少有没播出几集就开分的电视剧了,尤其受众偏年轻的剧集。一说是剧方担心评分干扰在播收视,一说是粉丝与对家“五星”“一星”的极端打分太多统计有难度。说来说去,都还是剧集本身品质内容存在较大争议。不过《梦华录》却有这底气,播出几天后,网友评分一路从8.3上涨到8.8。如果这一分数能保持到播出

  • 向妓女要清白,风尘女也分三六九等?关汉卿都会被《梦华录》笑到

    历史解密编辑:天生这么红标签:梦华录,关汉卿,妓女,风尘女子,风尘女

    端午假期,十几年没演古装剧的天仙刘亦菲,又重新下凡主演的《梦华录》终于播出了,一时间热搜疯狂刷屏,当晚“乡野村妇刘亦菲”就变成了和“平平无奇古天乐”一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热梗。但我对这部剧的期待,其实是源于擅写女性题材的编剧张巍。早年间她写的《陆贞传奇》《女医明妃传》我都没看下去,而且对她印象很差,因为

  • 成吉思汗的八大悍将:者勒蔑排第五,木华黎排第三,第一很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哲别,金国,木华黎,博尔术,札木合,速不台,者勒蔑,小说家,成吉思汗,蒙古骑兵

    《大哥成吉思汗》第23期成吉思汗能称霸天下,与他手下的八大悍将密不可分。这些大将最开始并不认识成吉思汗,都是他在与草原各部的厮杀过程中,逐步被发现的,有的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惑,有的则完全是走投无路,还有的则是他的手下败将。这些悍将跟随成吉思汗一起出征时,成了他手中的弓箭,射向敌人时,除了听到鬼哭狼嚎

  • 木华黎世家:传承7代14位国王,与大元朝同荣辱共始终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皇帝,元朝,大汗,忽必烈,成吉思汗,蒙古骑兵,木华黎世家

    网上总有人认为木华黎的国王之位只传了二三代,后面的弱鸡子孙们就不敢继续再称国王了,整得好像他家的国王是可以自己号称似的。本文就说说木华黎国王的爵位传承问题。木华黎的国王爵位到底是不是世袭罔替的?国王的称号是大汗皇帝封授的、还是他们家自己自称的?在《元史·木华黎传》中,清清楚楚地记载:丁丑(1217)

  • 从奴隶到国王,名将木华黎有何能耐,让成吉思汗对他出格赏拔?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木华黎,成吉思汗,蒙古人,蒙古,灭金,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木华黎与成吉思汗其实是世仇!北宋初年,斡难河上游的草原上住着一个叫乞颜部的部落,首领已经去世,留下一个叫莫拿伦的遗孀以及她的七个儿子。某一天,莫拿伦发现自家的领地上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押刺伊而部”的几个小孩越境来放牧。遇上这种小事,好言劝退就可以了,可暴脾气的莫拿伦火气太大,她居然驾着马车冲进人群

  • 1973人隐居深山五百年,自称祖先是木华黎,奇怪的是不过元宵节

    历史解密编辑:酒盅故事汇标签:元朝,木华黎,朱元璋,忽必烈,元宵节,小说家,成吉思汗

    福建泉州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住着一群姓“出”的蒙古族后裔。他们隐居在深山里已有五百余年,一直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小坝村洪厝坑的出氏家庙小坝村是福建省内最大的蒙古族后裔聚集地,但是村里的人却不住蒙古包,他们的风俗也和汉族一样,只是不过元宵节。那么,这些“出”姓族人的祖先是谁?他们为什么要隐居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