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1960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在参观来中国军队后,说下了发自肺腑的话——"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全世界军事家的一条禁忌,谁打中国,有进无退"蒙哥马利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将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中国军队的做了什么会让他发出如此的感慨。又是什么会让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在中国名将杨勇面说下,没有人会是中国军队的对手这样惭愧的话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到底是为什么。
蒙哥马利,1887年出生在牧师家庭,英国陆军元帅。上学比较晚,文化程度低,但是在体育方面却尤为突出,幸运的是他成功地考入了皇家军校,在毕业不久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曾在战争中受伤差一点丧命,一次次的升职任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随同远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凸显了他过硬的军事领导能力。他指挥过三大著名的战役,。并且在2002年被英国BBC评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英国名将为何会对中国军队有这样高的评价?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位英元帅就提出了两点法则,其一就是不针对中国。在1958年退休后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特地来到中国,他是一位有高超的军事技能的元帅,他指挥的"诺曼底登陆"是一个传奇被当今的人翻拍成电影,电视剧成为永恒。所以这位元帅也被称为盟军最好的陆军元帅。在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蒙哥马利看到了和平的美好,他在想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停止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束不是以和平商谈结束的而是通过战争结束战争,但是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经过考虑他想到了东方国家——中国。
蒙哥马利深深地被中国所震撼,中国用最落后的武器赢得了战争,这无疑是一个神话般的奇迹。他猜想在这样武器匮乏,贫穷的中国,是怎样赢得胜利的,答案一定就藏在这里。蒙哥马利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后他被震惊了。他发现在学校,在路上,在小院子里,随处可见的志愿训练队,尽管没有像正规军队那样的统一服装,统一武器,但蒙哥马利元帅还是被无处不在的志愿民兵所震撼。在当时的战争年代,战时部队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我们国家的所有人都是士兵,站在统一战线上就形成了强大的防线。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士兵都有强烈的爱国情和不怕死的精神,蒙哥马利元帅被中国人民的参军热情所震撼。他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战斗精神,他也印证了他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更重要的则是见到了我们的开国上将——杨勇
杨勇1913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青年团。在抗日战争时跟主力军长征,并参加过众多战役,在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对美起到了巨大的震慑。后任军区司令,解放军副参谋长等。并大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不断提高军事力量,提高战斗力。为祖国胜利与发展做出来极大的贡献。198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在蒙哥马利访华期间发出这样感慨的,这也就离不开杨勇将军了。在参观方阵时,他专门走到方阵中间,让将士们摘下帽子,他才发现这些训练娴熟的士兵们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而是年纪轻轻的新兵。可以看出中国训练是多么的出色了。要说到杨勇将军,人如其名,在战场上:在一次战斗中杨勇被一枚子弹划过脸,当场鲜血直流但他并没有退出战斗。当时他已经说不出话了而是用笔纸传达任务,一直坚持到士兵们拿下城。正所谓强将底下无弱兵。正因为杨勇坚韧的毅力,可想他的部队也不会差。在军区刚刚成立的第七纵队,杨勇担任司令在当时成立的这支部队上几乎都是没有战争经验的新兵,当时很多人都担心这支部队战斗力不强。但杨勇司令却并没有在意,而是通过一年的时间就将人们不看好的第七纵队打造成了虎狼之师,在战场上个个英勇杀敌人听了都害怕,杨勇说,没有人不是天生就会杀敌的,这是要靠后天的训练与锤炼。
结语
正因为中国有像杨勇这样的将领,有中国千千万万的为祖国不怕牺牲的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所以才会有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见到杨勇上将后,说,没有人是中国军队的对手。
参考文献
《Materialrisk:areviewofinformedconsentintheUK》
《杨勇踏遍神州守望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