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里藏了8个人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里藏了8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历史 访问量:349 更新时间:2024/1/10 6:56:56

公元1650年,临死前,江苏宜兴人吴洪裕特别叮嘱家人,要将他最喜爱的两件传世宝贝烧掉陪葬。吴洪裕死后,家人开始执行遗嘱,先烧掉了隋朝僧人智永的草书《千字》,第二天,再烧元朝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刚入火炉,吴洪裕的侄子急速跑过去,把画抢了出来。画基本保住了,但从此断为大、小两截。

《富春山居图》局部

小的一截,是《富春山居图》的起始部分,现存长度约为0.51米,被命名为“剩山图”。黄公望当年起笔就是一座顶天立地的浑厚大山,左侧斜坡缓缓,林木错落,其间点缀数处茅庐,但不见人影。群山三面环抱中,是一片江面。

剩山图

视线顺着“剩山图”的江面左移,便进入了更为宽广的江面,这是现存《富春山居图》大的一截,也是主体部分,长度约6.36米,被命名为“无用师卷”。无用师就是“无用禅师”,黄公望的道教师弟。1347年,79岁的黄公望在无用禅师的陪同下来到富春江畔,游览山川胜迹,期间,无用禅师黄公望求取一幅画作。黄公望爽快地答应了,谁知道,这一画就是四年。到1350年,《富春山居图》绘制完毕,黄公望将这幅山水长篇巨制赠给无用禅师,终于兑现了当年的承诺。

无用师卷

进入“无用师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江面,近处山势低缓,远处山影迷蒙。继续往左走,经过几处茅舍、古树、小山丘,抬头一望,又是一座顶天立地的浑厚大山。山脚下有座石桥,桥上出现了整幅画中的第一个人,手提木杖,正从右往左过桥。

第一个人

绕过这座大山,在另一侧的山脚下,我们见到了一个樵夫,肩挑干柴,走在山路上。他的周围林木森森,与墨色人影浑然一体。

第二个人

告别樵夫接着往左走,近处是几处相对低矮些的山头,然后江景变幻,江面成了近景,大山成了远景。从构图的层次与多样来看,已能看出黄公望绘制此画的用心程度。江面上停着一叶扁舟,一名头蓑笠的渔夫正在悠然垂钓。他是画中的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

江边左侧的草亭中,一名书生坐着,回头看着江面上成群的野鸭子,还有刚才悠然独钓的渔夫。

第四个人

书生只要往左转头,就能看见画中的第五个人,同样是在扁舟上垂钓的另一个渔夫。在中国的文学与历史传统中,不管是渔夫还是樵夫,都可能是隐居者的另外一个身份。在黄公望生活的元代,汉族士人倾向于隐居不出,江南一带遂多了许多以渔夫、樵夫面貌出现的世外高人。所以,画中的书生,左右各有一个渔夫,或许正是他心中的镜像。

第五个人

继续往左走,江宽风静,水面无波。江面上,并排出现了两叶扁舟,两个渔夫相向而坐,似乎在对谈。秋景无边,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无心垂钓了。这是画中的第六第七个人。

第六和第七个人

至此,《富春山居图》也渐入尾声。当最后一座尖顶的山峰出现在眼前,填满整个画面的时候,墨色渐淡,山色渐入水色中,似有似无,韵悠长。令人惊喜的是,在这座山峰的右侧,也有一座桥,桥上也有一个人。他是画中的第八个人,也是最后一个人。只见他拄着木杖,从左往右在过桥,跟此画出现的第一个人正好相向而行,遥相呼应。

第八个人

在巨大的山水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一个个微小的身影,被黄公望放置在山水之间,犹如尘埃,但又如此顽强,让人感动。这正是画家本人的生命观。

黄公望画像

《富春山居图》诞生后,迄今仍被誉为山水画史上的第一代表作。这是因为,这幅画不仅让人看到了高超的笔墨技巧,更让人看到了天人合一的绝妙境界。唯有画家内心足够通透、平和,才能画出如此细致、动人的山水。致敬,黄公望!

更多文章

  • 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黄公望,王翚,富春山居图,王时敏,画家,王鉴

    导语:王翚,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乌目山人等,是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也是“虞山派”的创人。王翚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清初画坛正统派“四王”之一在艺术上尤爱古人笔墨画风《夏山烟雨图》绘《康熙南巡图》,得山水清晖明崇祯五年,王翚出生于苏州以北常

  • 著名书画鉴定家傅申,50年黄公望研究成果,珍贵手稿资料,一篇看完!

    历史解密编辑:民国画事标签:黄公望,黄公望研究,傅申,王时敏,王翚,秋山图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画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也是“中国十大名画”中的唯二两件山水画代表,不断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灵感源泉。2022年央视春晚上,以《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为灵感创作的歌舞作品《只此青绿》和《忆江南》它们一青绿,一水墨,一展现宋代皇室的江山瑰丽,一描述元代文人的

  • 赵孟頫难得一见的大字行书,送给大画家黄公望,这字比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还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晋朝,画家,赵孟頫,黄公望,王羲之,书法家,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

    书法“集大成者”一般指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等人,至今为止,王羲之已无真迹传世,颜真卿寥寥几件作品还总被质疑是后人伪作,只有赵孟頫有不少书法真迹传世。它们散落在世界各地,国内的真迹基本存于北京故宫和中国台北故宫,都享受“镇馆之宝”的待遇。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赵孟頫行书、楷书字帖很多,其中以《胆巴碑》

  • 黄公望:五十岁前一事无成,八十岁成一代宗师,余秋雨如此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黄公望,余秋雨,陶渊明,富春山居图,孔子,张三丰

    南宋度宗咸淳五年农历八月十五(1269年9月12日),明月高悬,如水铺地,黄公望出生于平江府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市)子游巷一户姓陆的贫苦人家。子游名言偃,孔子在鲁国开坛讲学,各国好学之士慕名而来,吴人言偃不远千里北上,成为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个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人称“言子”。学成归来,子游便在家乡

  • 黄公望的人生,治愈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李成,王蒙,沈周,画家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

  • 大痴:黄公望的人生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黄公望,倪瓒,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画家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局部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都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敲碎了汉人的梦,从此你将沦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不仅如此,你从前的学识,甚至也随着科举的废除,变得百无一用。而这其中,

  • 黄公望 | 我只是想当个官,没想过当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画家,黄公望,赵孟頫,书法作品,富春山居图

    曾经一大波文化人高呼,如果能穿越,一定去宋代。不好意思,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一定哭都来不及。因为过不了多久,北边的马蹄声就敲碎了汉人的梦,从此你将沦为这个国家最没地位的一群人。不仅如此,你从前的学识,甚至也随着科举的废除,变得百无一用。而这其中,就包括被后世评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黄公

  • 人生若觉无作为,请君读读黄公望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李成,王蒙,沈周,画家,黄公望,书法作品,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世上只有一 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明末年间,有一幅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 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

  • 笑谈大明(二十一)朱亮祖是罗睺星转世,为击败陈友定请本尊下凡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朱亮祖,陈友定,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平定

    在明朝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朱元璋和他的开国元勋们都被故事的编撰者所神话,具有来自神话世界的各种背景。比如在小说《皇明英烈传》中,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被设置成奉玉帝诏令下凡的金童玉女,而明朝的开国元勋则被设置成二十八宿和诸天星斗转世,以此来表示明朝和朱元璋的皇帝位符合"君权神授"的封建道德观。本章节讲的这位

  • 笑谈大明(三十一)陈友定难称元朝忠臣,其实他想做第二个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陈友定,朱元璋,元朝,元军,陈友谅,张士诚

    陈友定是朱元璋的军队在统一南方,征战福建和广东时遇到的地方军阀。他作为元朝的汉人将领,在讨伐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逐渐成为威震八闽的军阀。其占领的地盘包含福建全省,和部分广东地区,是南方的主要军阀力量之一。由于自始至终,陈友定都打着元朝的大旗,担任元朝在福建的官职,因此被历史上认为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