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仰望黄公望,踏遍青山人未老,原来胸中装满富春山之河流

仰望黄公望,踏遍青山人未老,原来胸中装满富春山之河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乌兰小史 访问量:1409 更新时间:2024/1/10 2:06:01

在“黄公望森林公园”的一个小广场上,我们看到了高高矗立在方石垒就台基上的黄公望塑像。这位被称为元朝高士的黄公望老先生,身穿前襟向右掩的汉服大袍,略显沧桑感的脸上,一副沉毅坚定的神情,摆手的幅度以及扬起的袍角,说明老先生是在行进中。

元惠宗至正七年(1347年),黄公望79岁,当他踏足富春江时,不禁逸兴大发。这里的山水,明秀中透着幽趣、清丽中饱含灵气。更何况,这里有严子陵钓鱼台,终生不仕的严子陵,无疑是元朝文人的 一个精神象征。同行的师兄无用师感叹富春山水,请黄公望将其描绘下来。老先生首肯了,并在山坞相好宅地.筑庐隐居于富春山北岸。

黄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里,天一亮,黄公望就头戴竹笠,脚穿芒鞋出门,沿江走数十里,风雨无阻,他身边的藤萝就装着笔墨纸砚和干粮。遇到好景就停下来画,心随念走,身随缘走,在他删繁就简的人生里,所到之处皆为风景。黄公望80岁那年,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他要在这幅画中讲述一条河流的一生,要在这幅画中,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因此他在几年间不断地在富春江上乘船游荡,有时候任凭船儿布水面上自由漂荡,有时候走上岸边仔细观察,熟悉两岸的风景,一草一木随有季节的变换,都成为画家心底水恒的记忆。在这幅长卷上,黄公望所描绘的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风景,>而是春复秋冬四季交错的关系、是漫长的江水象时间的长河流过浅滩、激流、高峰。

画画对黄公望来说,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寄托追求、结交朋友的过程。想象他面对秀色可餐的大好江山,老先生裁好宣纸,临南窗对景摆好画桌,开始乘兴创作《富春山居图》长卷。不过他不急于一气呵成,而是“十日画一山.五日画一水”.完全凭自己的灵感而作,若无画意.则不动笔。而且他时而间云游在外,所以这幅高约33厘米、横约七百厘米的长卷,至少画了四年。

关于黄公望的师承,他是直接取法于董源,得自于赵孟頫的指导。当时年过半百的黄公望拜赵为师,而且成为赵孟頫入室弟子。显然,赵孟頫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是赵孟頫重新勾画了一个山水画的艺术史,从而选择了维充满诗意的画风,而回避了南宋的院画之风,因而他创立了一种能够表现诗意与个人内心感受的新江南山水画风。

因此,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遂为百代之师。继赵孟頫之后,他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黄公望虽受赵的影响,但他专意于山水画并加入了书法用笔的特点,且更多地着意于董、巨,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皆超出赵孟頫之上。他并把董、巨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

四年之后,当看到巧夺天工的《富春山居图》时,无用师兄热泪纵横。而喜极而泣的黄公望则不发一言,悄然在画卷题字,举手将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图》,赠予无用师兄。四年的呕心沥血,黄公望毫不在意,与其获取浮名,不如一场君子之交。这就是黄公望老先生的旷达哪!#走过杭州的四季#

更多文章

  • 富阳黄公望村打造“风貌大美、普惠共享、宜居宜业、整体智治、文旅融合”的共富基本单元

    历史解密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黄公望,民宿,富阳,富春山居图

    富阳有个村,因为一位画家的名字而得名。它就是黄公望村。走进村里,犹如走进黄公望笔下的山水名作《富春山居图》般如诗如画:溪流潺潺、鸟语花香、果树林立,各式农家别院林立……从庙山坞酒家到梅娟休闲农庄从开办农家乐到发展民宿集群不远处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打破了村庄宁静,声音来自白鹤街头的梅娟休闲农庄。门口堆放着

  • 航拍未来乡村③杭州富阳区黄公望村:诗画山水村庄的奇妙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钱江晚报标签:黄公望,乡村,树屋,艺术家,奇妙之旅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栋 吴鑫 郑阳黄公望村,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和实景地,富春山水如诗如画:溪流潺潺、鸟语花香、果树林立,还有各式农家别院……美丽资源吸引美丽经济,作为创作实景地的黄公望村,也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越来越多艺术家把目光投向了黄公望村。生活在这里,既可以享受‘人

  • 探秘黄公望的山水绘画变革的内在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黄公望,山水画,绘画,倪瓒,赵孟頫,画家

    (传)黄公望 《溪山草阁图》台北故宫“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将自己融入到绘画中,以诗入画,突出了山水画的文学趣味,有意识的将诗、书、画结合在一起,各具风貌。在此基础上突出了“笔墨”在绘画中的效用。他的山水画中所体现出来的笔墨情趣更加的俊逸古雅,集众家之所长将笔墨技法中的蕴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艺

  • 黄公望的画(海内外馆藏)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黄公望,水墨,董源,天池石壁图,王蒙,艺术家,画家

    黄公望画像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 ,元代画家。自称浙江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富春山居图》浙江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

  • 杭州富阳区黄公望村,诗画山水村庄的奇妙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电商报道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传世,大画家,奇妙之旅

    桃花源般的存在,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隐居地,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绿树成荫,竹径通幽。溪流潺潺、鸟语花香,还有各式农家别院,人在画中游就是如此了。黄公望纪念馆,曲径通幽的竹种园,浪漫美丽的新沙岛风情小镇等各具特色。创作了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所在地的黄公望村,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横贯全境

  • 富阳庙山坞是黄公望的隐居地,也是名人名诗千年会聚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家友谈生活标签:朱耷,画家,黄公望,苏东坡,八大山人,书法作品,富阳庙山坞

    黄公望隐居地位于杭州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生态旅游区,坐落于富阳庙山坞。这里青山叠翠,茂林修竹,溪泉清澈。这条山坞就叫庙山坞,名字源于净因院。这座寺院兴建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原名云峰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称净因院,这个寺院最鼎盛的时候有100

  • 清晨阅读丨黄公望画山水的33个诀窍!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董源,李成,清晨,黄公望,山水画,书法作品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黄公望山水画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绘画分类,历来备受文人所喜爱,对于绝大对数想学中国画的人而言,往往也是选择其作为入门的绘画门类,但是很多时候又会觉得山水画很难画,今天就来教

  • 幻影的名画:王时敏梦中的黄公望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王翚,画家,王时敏,黄公望,秋山图,董其昌,恽南田,幻影的名画

    王原祁《仿黄公望秋山图》纸本设色,清,105.6 x 47.8 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恽南田在其《瓯香馆集》补遗《南田画跋》中《记〈秋山图〉始末》一文中,先是铺叙了由其画坛至友王翚转述的其师王时敏持董其昌的介绍信前往润州张修羽(觐宸)家寻访黄公望《秋山图》的经过,五十年后,王翚本人再和王时敏及王鉴

  • 《富春山居图》或收卷于松江,黄公望笔下的许多绝美山水画与“九峰三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松江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松江,山水画,赵孟頫,杨维桢

    史载松江“自东都以后,陆氏居之,康绩以行谊闻,逊抗以功名显,机云以词学名。”历代以来,松江人文荟萃。“河北烽烟地,江南花柳春。”明代陈子龙的这句诗叹,是对松江古来鲜兵火、少战乱的真实写照。元末,峰泖毓秀的松江偏安一隅,加之华亭升府和礼贤下士等缘故,文化名人纷至沓来,黄公望便在寓居文人之列,并与松江有

  • 黄公望《秋林烟霭》,平淡天真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黄公望,秋林烟霭,董源,袁晓岑,书画,画家

    黄公望《秋林烟霭》局部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 ,元代画家。自称浙江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秋林烟霭》局部平淡天真是黄公望绘画最主要的特点。黄公望主师董源,而董源画的风格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