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富春山居图》或收卷于松江,黄公望笔下的许多绝美山水画与“九峰三泖”有关

《富春山居图》或收卷于松江,黄公望笔下的许多绝美山水画与“九峰三泖”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上海松江 访问量:903 更新时间:2023/12/10 5:54:13

史载松江“自东都以后,陆氏居之,康绩以行谊闻,逊抗以功名显,机云以词学名。”历代以来,松江人文荟萃。“河北烽烟地,江南花柳春。”明代陈子龙的这句诗叹,是对松江古来鲜兵火、少战乱的真实写照。元末,峰泖毓秀的松江偏安一隅,加之华亭升府和礼贤下士等缘故,文化名人纷至沓来,黄公望便在寓居文人之列,并与松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寓居云间近十载

黄公望的仕途生涯颇为坎坷,他曾遭牵连入狱,出狱后对仕途仍抱有一丝希望,便投奔好友杨载。杨载随即写了一封介绍信,让黄公望到松江知府汪从善那里谋个差事。奔赴松江后,黄公望还是没能谋得一官半职,这使他心中的期待再次落空。万般无奈下,他只能在松江柳家巷以陆姓祖业为暂居客舍。后来的数年中,他广结好友,并与他们一道谈诗论画、往来甚多。

因为多年积累的人脉,黄公望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梭于豪门文士家中,这也为他接触各类书画名迹、临摹名画、提高画艺提供了便利。在刻苦的练习下,他所作的山水画逐渐有出神入化的迹象并声名大噪。放弃功名后的黄公望逐渐澄心定意,将自己融入到山水中,有时一整日都呆呆地坐在石头上。许多学者认为,黄公望终日坐在荒山乱石丛木中,是在体察自然造化,这才有了其丰富变幻的笔墨。

晚年的黄公望过着云游的生活。根据王逢的诗句“十年淞上筑仙关……几时来隐陆机山”来看,黄公望先后在松江居住了约十年,与避居松江的杨维桢、曹知白、王蒙、倪瓒等人往来密切、诗画唱和。

多幅画作画“九峰”

黄公望与松江书画有着不解之缘。他得赵孟頫真传,而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是松江人,赵孟頫作画时喜欢将书法融入绘画,黄公望作为他的学生将这点发扬光大。唐建华亭县前夕,为纪念陆机胞弟陆云,九峰中的横山改称横云山。黄公望原本姓陆,于是在寓居松江期间,曾选择横云山建筑屋舍,并命名为“黄公庐”。他云游时会随身携带纸笔,见到令人激动的景色便即刻摹绘下来,在“九峰三泖”的自然胜景之中,他苦苦思索和寻觅山水艺术之道并得以顿悟。

《九珠峰翠图》作为黄公望于松江期间的作品之一,既反映出高隐山水在松江画坛的盛行,又因其承载着黄氏与松江文人圈的情谊而愈显弥足珍贵。此画约作于黄公望70岁时,在他辞世后十余年,杨维桢和王逢为此画作了题跋。“九珠峰翠”画题,源出杨维桢的题诗“九珠峰翠接云间”,诗中所谓“九珠峰”,便是松江的“九峰三泖”胜景。画作虚实有度,层林叠嶂,凝晖郁积,以点线交织出黄公望历经波澜后终归平静的内心世界。

《九珠峰翠图》

关于黄公望的松江情缘,从他的另一幅佳作《九峰雪霁图》中也能窥见。黄公望自71岁起开始师法古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仕途不顺造就了黄公望远离世俗的思想,绘画也逐渐呈现出天真平淡的意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于1349年完成了《九峰雪霁图》的主体部分,画作章法严谨、险中见稳,表现出九峰的高耸和山谷的幽邃。

此外,根据画史记载,黄公望的画作中反映“九峰”主题的作品还有许多,如《九峰三泖图》和《松江送别图》等。

《富春山居图》或收卷于松江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后来被烧成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定名为《剩山图》,后半卷称《无用师卷》,以无用禅师的名字而命名。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卷尾有一段题跋,大意是1347年黄公望于闲暇之日于富春山南楼开始动笔作《富春山居图》,用来赠予无用师,因黄公望隐居山中,且经常云游在外,故此卷并未很快完成,断断续续画了三四年。

1350年,黄公望特意把此卷放在行李中,早晚得空便画几笔,此后便与无用师同客松江夏家,由此可知《富春山居图》此时尚未告竣。无用师担心此画被别人夺取,便要求黄公望在上面作了题跋以明归属。故有学者认为,此图开卷绘于浙江富春山居,收卷书于古称云间的松江。

文字:周加姚 通讯员 尹军

编辑:周正豪 张友明 杨露

更多文章

  • 黄公望《秋林烟霭》,平淡天真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黄公望,秋林烟霭,董源,袁晓岑,书画,画家

    黄公望《秋林烟霭》局部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 ,元代画家。自称浙江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秋林烟霭》局部平淡天真是黄公望绘画最主要的特点。黄公望主师董源,而董源画的风格即为

  • 南宗正脉王原祁,一生痴迷黄公望,绘画成功之路从“仿”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王原祁,黄公望,南宗,王时敏,山水画

    导语:王原祁作为“四王”一员,受其祖父王时敏的影响,他的“仿古”论也是以开新为目的,在所仿之“古”中,他尤其强调“南宗正脉”,在“南宗正脉”中又尤其强调对黄公望的顺古求变。王原祁的山水作品承继家学渊源,并受到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以南宗画家为师。他一生多仿元四家。康熙三十九年王原祁补右春坊中允,奉

  • 黄公望历时四载,在82岁高龄完成的《富春山居图》,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画家,沈周,董其昌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完成的一幅纸本水墨画,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是公认的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其中凸显了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感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富春山居图》与《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

  • 黄公望:写山水诀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董源,李成,画家,黄公望,山水画,黄朴存,写山水诀,书法作品

    黄公望画像黄公望是元代最伟大的山水画家之一,其作富春山居图堪称史上最著名的手卷画。他的披麻皴为明清诸贤所效法,堪称百世宗师。美院的学生现在也以他的画为临摹范本,然而他的文章似乎很少有人看过,因此选其《写山水诀》与诸君分享。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写山水诀作者:元 黄公望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

  •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5分享标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倪瓒,董源,王蒙,山水画,画家,艺术家

    《天池石壁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绘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公望(公元1269—1354年),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出继永嘉(今属浙江温州)黄氏为义子。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稔经史,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受过赵孟煽教

  •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里藏了8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历史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家,山水画

    公元1650年,临死前,江苏宜兴人吴洪裕特别叮嘱家人,要将他最喜爱的两件传世宝贝烧掉陪葬。吴洪裕死后,家人开始执行遗嘱,先烧掉了隋朝僧人智永的草书《千字文》,第二天,再烧元朝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刚入火炉,吴洪裕的侄子急速跑过去,把画抢了出来。画基本保住了,但从此断为大、小两截

  • 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黄公望,王翚,富春山居图,王时敏,画家,王鉴

    导语:王翚,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乌目山人等,是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也是“虞山派”的创人。王翚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清初画坛正统派“四王”之一在艺术上尤爱古人笔墨画风《夏山烟雨图》绘《康熙南巡图》,得山水清晖明崇祯五年,王翚出生于苏州以北常

  • 著名书画鉴定家傅申,50年黄公望研究成果,珍贵手稿资料,一篇看完!

    历史解密编辑:民国画事标签:黄公望,黄公望研究,傅申,王时敏,王翚,秋山图

    《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画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也是“中国十大名画”中的唯二两件山水画代表,不断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灵感源泉。2022年央视春晚上,以《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为灵感创作的歌舞作品《只此青绿》和《忆江南》它们一青绿,一水墨,一展现宋代皇室的江山瑰丽,一描述元代文人的

  • 赵孟頫难得一见的大字行书,送给大画家黄公望,这字比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还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晋朝,画家,赵孟頫,黄公望,王羲之,书法家,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

    书法“集大成者”一般指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等人,至今为止,王羲之已无真迹传世,颜真卿寥寥几件作品还总被质疑是后人伪作,只有赵孟頫有不少书法真迹传世。它们散落在世界各地,国内的真迹基本存于北京故宫和中国台北故宫,都享受“镇馆之宝”的待遇。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赵孟頫行书、楷书字帖很多,其中以《胆巴碑》

  • 黄公望:五十岁前一事无成,八十岁成一代宗师,余秋雨如此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黄公望,余秋雨,陶渊明,富春山居图,孔子,张三丰

    南宋度宗咸淳五年农历八月十五(1269年9月12日),明月高悬,如水铺地,黄公望出生于平江府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市)子游巷一户姓陆的贫苦人家。子游名言偃,孔子在鲁国开坛讲学,各国好学之士慕名而来,吴人言偃不远千里北上,成为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个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人称“言子”。学成归来,子游便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