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富阳庙山坞是黄公望的隐居地,也是名人名诗千年会聚的地方

富阳庙山坞是黄公望的隐居地,也是名人名诗千年会聚的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家友谈生活 访问量:1506 更新时间:2023/12/8 22:57:10

黄公望隐居地位于杭州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生态旅游区,坐落于富阳庙山坞。

这里青山叠翠,茂林修竹,溪泉清澈。这条山坞就叫庙山坞,名字源于净因院。这座寺院兴建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原名云峰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称净因院,这个寺院最鼎盛的时候有1000多名和尚。现在观音塑像的位置就是旧时净因院的遗址吧。

庙山坞外有一条连接杭州和富阳的驿道,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骑马从杭州到富阳,曾到庙山坞造访,并留有《净因院竹轩》诗一首:“轩前有竹百余竿,节节浑如玳瑁斑。雨过风清谈般若,琅玕声撼半窗寒。”景区把这首诗镌刻在巨石上。

此处为黄公望到此地隐居时候的一个码头。早在元代以前富春江的水位很高,庙山坞入口处一带以前都是被江水所淹没的,所以黄公望到此隐居,就是在观音像对面下船。

或许他已经去过净因院,看到苏东坡留下的诗,在船上,他写和诗一首《题苏东坡竹》:“一片湘云湿未干,春风吹下玉琅玕。强扶残醉挥吟笔,帘帐萧萧翠雨寒。”

这块刻有:“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的石碑,是黄公望留的字。那年元朝大诗人杨维桢来庙山坞看好朋友黄公望时,也到过净因院,写下一首《净因院竹轩》:“香岩一声忘所知,我无所知安可击。独爱轩中堪避暑,万竿瘦玉拥寒碧。切莫伐作仙人杖,亦莫剪作渔子笛。准拟重来倚小窗,细听龙吟风雨急。”

又三百多年过去,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名号为八大山人的朱耷,追寻痴翁仙踪到此,吟诗《富阳》:“净云四三里,秋高为森爽。比之黄一峰,家住富阳上。”

此后又三百多年,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张大千寻访到此,他游历过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他来寻访黄公望隐居地时,也吟唱了一首《富阳》:“云起云收百态陈,山头磥砢自粼粼。平生低首黄公望,结宅应须住富春。”

景区里在挖掘黄公望文化时,发现了这些写于不同时代却穿越千年的诗歌咏叹,就把这些诗刻成石碑,会聚在一起,立在景区内,形成了一处“千年诗会”景观,让游人来品古人之“绘山诗”。

中国山水画到元代展现出文人笔情墨趣的意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世传的名作代表。他以画为文,诗画相生,以纵情的笔墨语言表达了画家的思想境界和内心追求。

于是人们以“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来形容黄公望的笔墨意境。这石碑上篆书“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是现代书画家吴湖帆所写。

2023我们一起跨年# data-bjh-src="https://m.baidu.com/s?word=%23%E8%B5%B0%E8%BF%87%E6%9D%AD%E5%B7%9E%E7%9A%84%E5%9B%9B%E5%AD%A3%23&topic_id=166523735818224027&sa=edit&sfrom=1023524a&append=1&newwindow=0&upqrade=1" data-bjh-type="topic" data-bjh-id="166523735818224027" data-bjh-cover="https://b0.bdstatic.com/topic/server/1/09b3ca95c6cf.jpg">#走过杭州的四季#

更多文章

  • 清晨阅读丨黄公望画山水的33个诀窍!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董源,李成,清晨,黄公望,山水画,书法作品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黄公望山水画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绘画分类,历来备受文人所喜爱,对于绝大对数想学中国画的人而言,往往也是选择其作为入门的绘画门类,但是很多时候又会觉得山水画很难画,今天就来教

  • 幻影的名画:王时敏梦中的黄公望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王翚,画家,王时敏,黄公望,秋山图,董其昌,恽南田,幻影的名画

    王原祁《仿黄公望秋山图》纸本设色,清,105.6 x 47.8 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恽南田在其《瓯香馆集》补遗《南田画跋》中《记〈秋山图〉始末》一文中,先是铺叙了由其画坛至友王翚转述的其师王时敏持董其昌的介绍信前往润州张修羽(觐宸)家寻访黄公望《秋山图》的经过,五十年后,王翚本人再和王时敏及王鉴

  • 《富春山居图》或收卷于松江,黄公望笔下的许多绝美山水画与“九峰三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松江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松江,山水画,赵孟頫,杨维桢

    史载松江“自东都以后,陆氏居之,康绩以行谊闻,逊抗以功名显,机云以词学名。”历代以来,松江人文荟萃。“河北烽烟地,江南花柳春。”明代陈子龙的这句诗叹,是对松江古来鲜兵火、少战乱的真实写照。元末,峰泖毓秀的松江偏安一隅,加之华亭升府和礼贤下士等缘故,文化名人纷至沓来,黄公望便在寓居文人之列,并与松江有

  • 黄公望《秋林烟霭》,平淡天真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黄公望,秋林烟霭,董源,袁晓岑,书画,画家

    黄公望《秋林烟霭》局部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 ,元代画家。自称浙江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秋林烟霭》局部平淡天真是黄公望绘画最主要的特点。黄公望主师董源,而董源画的风格即为

  • 南宗正脉王原祁,一生痴迷黄公望,绘画成功之路从“仿”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王原祁,黄公望,南宗,王时敏,山水画

    导语:王原祁作为“四王”一员,受其祖父王时敏的影响,他的“仿古”论也是以开新为目的,在所仿之“古”中,他尤其强调“南宗正脉”,在“南宗正脉”中又尤其强调对黄公望的顺古求变。王原祁的山水作品承继家学渊源,并受到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以南宗画家为师。他一生多仿元四家。康熙三十九年王原祁补右春坊中允,奉

  • 黄公望历时四载,在82岁高龄完成的《富春山居图》,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画家,沈周,董其昌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完成的一幅纸本水墨画,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是公认的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其中凸显了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感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富春山居图》与《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

  • 黄公望:写山水诀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董源,李成,画家,黄公望,山水画,黄朴存,写山水诀,书法作品

    黄公望画像黄公望是元代最伟大的山水画家之一,其作富春山居图堪称史上最著名的手卷画。他的披麻皴为明清诸贤所效法,堪称百世宗师。美院的学生现在也以他的画为临摹范本,然而他的文章似乎很少有人看过,因此选其《写山水诀》与诸君分享。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写山水诀作者:元 黄公望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

  •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5分享标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倪瓒,董源,王蒙,山水画,画家,艺术家

    《天池石壁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绘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公望(公元1269—1354年),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出继永嘉(今属浙江温州)黄氏为义子。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稔经史,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受过赵孟煽教

  •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里藏了8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历史标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家,山水画

    公元1650年,临死前,江苏宜兴人吴洪裕特别叮嘱家人,要将他最喜爱的两件传世宝贝烧掉陪葬。吴洪裕死后,家人开始执行遗嘱,先烧掉了隋朝僧人智永的草书《千字文》,第二天,再烧元朝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刚入火炉,吴洪裕的侄子急速跑过去,把画抢了出来。画基本保住了,但从此断为大、小两截

  • 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黄公望,王翚,富春山居图,王时敏,画家,王鉴

    导语:王翚,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乌目山人等,是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也是“虞山派”的创人。王翚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清初画坛正统派“四王”之一在艺术上尤爱古人笔墨画风《夏山烟雨图》绘《康熙南巡图》,得山水清晖明崇祯五年,王翚出生于苏州以北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