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最后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成功的打败了其他格局军阀,统一了天下。朱元璋有不少得力干将,比如徐达,常遇春等人,这些人战功赫赫,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有很多开国功臣都没能得以善终。
元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占领中原王朝的,先后灭掉了金朝,转身又经过多年的战争灭掉了南宋等政权,最后统一了天下,毕竟是马背上得天下,元朝这样的游牧民族如果不能汉化,那么很快的将丧失战斗力。元朝拒绝汉化,而且还把汉人列为最低等的民族,眼中的不平等制度,导致很不得人心。最后当大家揭竿而起的时候,元朝的衰败犹如秋风扫落叶。虽然,在中原地区打败了元朝,但是元朝的实力依然存在,主要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当时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两位猛将进行北伐,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徐达,曾经有两次住去元顺帝的机会,但是都被他生生的放弃了。第一次是打到通州的时候,本来一天的路程,徐达走了七天,给元顺帝逃走增加了时间;第二次徐达已经兵临城下,却故意留一个开口给元顺帝逃跑。徐达已经是当世名将,但是若能亲手抓住元顺帝,那必将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但,作为一个很聪明的人,徐达选择是正确的。在遭遇到常遇春的责问后,徐达不慌不忙的丢出这几个问题给常遇春:元顺帝作为中原王朝名义上的统治者,而且在位这么久,如果抓到了,该如何面对?而朱元璋已经称帝,在面对元顺帝的时候该如何相处。到最后,朱元璋知道徐达放了元顺帝,并未怪罪他。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虽然元朝被推翻了,但是元顺帝依然是当时的皇帝;而明朝在之前只不过是一群农民组成的团队,在面对这世袭百年的元顺帝,当然是底气不足,毕竟那个时代的人都是有着局限性的。朱元璋放走元顺帝,也就意味着和平接收了元朝的政权。而且,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要抬高一下元朝的统治者,防止其他人也学着自己犯上作乱。朱元璋对元朝的评价:“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也就是说朱元璋是对元朝感恩的,虽然只是形式上的,也表明自己是仁义之君,至少是作为天下人看的。最后一点,朱元璋要的是地盘,并不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元顺帝,而且对于他很难进行有效的安排,不如放虎归山。徐达向北占领了元大都,当时围而不攻还给它们留下一个生口,主要的原因就是穷寇莫追,免得让他们做困兽之斗,反正天下都已经尽收,没必要再做更多的牺牲。所以,就故意放走了元顺帝。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大明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