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笑谈大明(三十二)覆灭元朝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元顺帝的皇太子

笑谈大明(三十二)覆灭元朝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元顺帝的皇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1986 更新时间:2023/12/26 23:25:12

对于元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历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要为元朝选一个掘墓人,候选的名单也很长。有人说是在颍州发动白莲教起义,拉开元末农民战争序幕的刘福通。也有人说说最后率领南方军队反攻大都,完成驱逐鞑虏目标的朱元璋。可是在我看来,这些人虽然都在元朝覆灭过程中期道关键性的作用,但都是以外因的方式出现。如果元朝内部没有问题,他们是很难推翻元朝的。而致使元朝内部问题不断放大,以至于最终失控,将这个朝代覆灭的,便是元顺帝的皇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朝是蒙古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它既是中原第一个外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也是蒙古帝国的通知核心。由于蒙古帝国的领土太过庞大,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所以作为统治中心的元大都聚集了当时欧亚大陆的精英和人才。如此庞大的帝国怎么样管理呢?元世祖忽必烈在立国之初便选择了走汉化的道路,希望以汉族文化来同化蒙古帝国各个汗国下的上百个民族,逐渐形成高度统一的国家文化。可是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在忽必烈和其太子真金死后,元朝的蒙古贵族在这方面产生了分裂。

中原的蒙古贵族崇拜汉文化,积极学习儒家文化和宋朝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以崇汉为主要风气的政治派系。元末朝廷的很多掌权人物都是崇汉派的代表,如脱脱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元顺帝的皇太子也是其中之一。

来自于西域其它蒙古汗国的蒙古贵族及少数民族勋贵却比较抵制汉文化,他们希望沿用原来的文化管理各自的汗国,甚至提出了将中原的农耕文明转化成草原游牧文明的荒唐建议。这些人在元大都抱团,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派别,与崇汉派的治国之策对立。

由于缺乏汉学人才,文天祥这样的大才宁死也不给忽必烈当宰相,使得元朝的汉化进程没有完成,为后来元朝的覆灭埋下隐患。忽必烈死后,元朝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其中最为激烈的便是汉蒙两派的政治斗争。汉派蒙古勋贵推崇忽必烈的"汉法",而蒙派的蒙古贵族要恢复成吉思汗的祖宗法度,双方斗得非常激烈。这个斗争在元朝的近百年时间内都没有停息,到了元末更加的严重。元顺帝上位后,丞相伯颜行"旧政",抵制"汉法",独揽大权八年。然后伯颜的侄子脱脱推翻其统治上位,推行"汉法"新政,废除蒙古"旧政",史称"更化"。

在这样的过程中,元朝的各级统治集团纷纷站队,政治斗争从大都蔓延到了民间,搞得社会矛盾激烈,百姓生活非常困苦。而很多需要由元朝廷完成的事情,都因为内部政治斗争耽误下来,比如说金融改革、江河湖海水利工程的建设等等。实际上这些事情本来初衷都是好的,可以在执行过程中政局动荡,政策反复变更,反而成为劳民伤财的恶政。与此同时中原爆发了大面积的天灾,与人祸叠加后造成北方大地严重缺粮,这便为后来元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奠定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丞相脱脱当政的时候以"汉法"治国,还出现了短暂的复兴苗头。

对于这些情况,崇汉派出身的丞相脱脱是心知肚明的,他也做好了处理即将到来的农民起义,并以"汉法"治理全国的打算。从脱脱带领百万元军南征,几乎将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绞杀,就看得出这位蒙古丞相的雄才大略。可惜的是元朝内部的政治斗争让他的计划破灭,也给红巾军打了个神助攻。

脱脱是推翻伯颜的"旧政"上台的,是以推行"汉法"为宗旨的丞相,受到蒙古勋贵崇汉派大臣的支持。可是在元朝皇室中,他却受到元顺帝和皇太子的猜忌,也受到保守蒙古贵族的仇恨。

当脱脱带着百万大军正在剿灭红巾军起义的关键时刻,与他不睦的蒙古贵族开始在大都搞风搞雨。于是元朝上层各种流言四起,向元顺帝进谗言的不在少数,使得元顺帝越发的猜忌脱脱,担心脱脱向伯颜那样独霸朝政。于是元顺帝下旨夺取脱脱兵权,然后再将其发配。脱脱在发配过程中被来自于保守势力的丞相哈麻矫诏毒杀,而失去脱脱的元朝大军也就分崩离析。本来被脱脱打得岌岌可危的刘福通、张士诚、徐寿辉等农民起义军也逃过一劫。可以说脱脱被害,让元军丧失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动权。是断送元朝江山的开始。

做出这一切的奸臣哈麻固然是祸害元朝的罪魁祸首,而大力推动这种操作的皇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却是根源所在。元顺帝的皇太子本来也是崇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在派系内部却与丞相脱脱不合。事情的起因是皇太子母亲并非元顺帝的第一个皇后,而是来自于高丽的妃子。元顺帝皇后无子,于是立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为皇太子,立高丽妃为奇皇后。由于脱脱上奏,说原皇后有可能还会生子,要求对立太子之事暂缓,不进行立储君的正式典礼。这个事情让皇太子和脱脱有了嫌隙,崇汉派内部也有了矛盾。

脱脱为征讨红巾军起义带兵离开大都后,皇太子便开始推动陷害脱脱的事情。他暗中联系了被脱脱压制的原伯颜势力的旧臣,让他们出面向元顺帝进谗言,其中表现最为积极的便是奸臣哈麻。然而他又让母亲奇皇后向元顺帝进言,要求元顺帝夺取脱脱的兵权。这个神操作虽然让他成功的干掉了政敌脱脱,加固了皇太子的地位,却为元朝的覆灭埋下祸根。此事过后,北方元军分裂为各路军阀,对大都的命令听封不听调。而北方的灾情不断加大,元朝廷无力赈灾,使得难民们纷纷加入到起义军中,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岌岌可危了。

如果说皇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除掉脱脱,只是拉开了元朝覆灭的序幕,而他后来挑起元朝党争,却是直接成为了元朝的掘墓人。脱脱去世后,皇太子在哈麻等奸臣的支持下开始代理元顺帝执政,而元顺帝则沉迷于酒色不太关注大权。等到皇太子的权力不可控制时,元顺帝才感到威胁。

为了争夺皇权,元朝上层分成了元顺帝和皇太子两个派系,北方元军最大的两路军阀孛罗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分别支持其一。皇太子想要逼元顺帝退位,元顺帝则想要保住皇位,于是双方从朝政党争发展成为军阀混战。对红巾军占据上风的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果断放弃原有目标,互相开战。

皇太子一派的扩廓帖木儿攻占了元大都,但他却不支持皇太子立刻即位,而是要求皇太子还政于元顺帝。于是皇太子与扩廓帖木儿发生内讧,军阀混战扩大。皇太子拉拢原孛罗帖木儿手下的军阀,以及原察罕帖木儿的李思齐张良弼等军阀,组成了围攻扩廓帖木儿的军阀集团。

于是元朝中原和北方的军阀混战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扩廓帖木儿1 VS N的夸张局面。在这样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扩廓帖木儿竟然还打得各路军阀人仰马翻。可长期陷入这种军阀混战的元军失去了剿灭南方起义军的最好机会,朱元璋趁机逐步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军阀,完成了南方的统一。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派徐达、常遇春带着北伐大军打过黄河的时候,扩廓帖木儿还在和皇太子集团下的各路军阀打生打死,完全没注意到强敌的到来。此时的元军毫无准备,面对明军的突袭毫无抵抗之力,一路败退了丢了中原土地和京城大都,退回到了草原和大漠。

元朝本来有两次机会剿灭南方的起义军,不论是丞相脱脱,还是军阀扩廓帖木儿,都曾经一度占据了消灭红巾军的最好机会。而击败上述两位名将的人,并非起义军里的什么名将大神,而是元顺帝的皇太子。这位北元的建立者,一生深入学习儒家学说,却对汉学的理解走上歧途。热衷于争权夺利和各种阴谋诡计,最终成为元朝覆灭的刽子手。忽必烈要是还活着,估计得气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更多文章

  • 元明两朝都有皇帝说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专家回答两个字:瞎掰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宋恭帝,元顺帝,皇帝,元朝,朱棣,帖木儿

    现在很多人都说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是宋恭帝赵(xiǎn)的儿子,而且时间还对得上:元顺帝1320年出生,宋恭帝1323年辞世。而曾经怀疑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的,还有元朝和明朝的皇帝,《庚申外史》和《符台外集》都留下了记录。元文宗图帖睦尔也曾亲自下诏,表示元顺帝根本就不是元明宗和世的亲生骨肉。那么

  • 读书笔记:把元顺帝“忽悠瘸”的十六天魔舞,到底是什么来路?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元顺帝,莲花生大师,僧人,忽必烈,天魔,萨迦派,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所谓“十六天魔舞”,是流行于元朝宫廷的一种著名乐舞。从形式上看,它起源于宗教艺术,即藏传佛教中的“金刚舞”。一关于十六天魔舞的表演形式,《元史》记载道:(至正十四年,1354年)时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为十六天魔,首垂发数辫,戴象牙佛冠, 身被缨络、大红

  • 直到常遇春来告状,朱元璋才明白,徐达为何故意2次放走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徐达,元朝,皇帝,朱元璋,元顺帝,常遇春,小说家

    元顺帝的逃脱,一直是个谜。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击溃张士诚,几乎把所有敌人都扫清了,只还剩下一个摇摇欲坠的元朝,一个只顾逃命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算不上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否则也不会把整个天下搞得乌烟瘴气。1368年,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随

  • 元朝皇帝除忽必烈和元顺帝外,其他来去匆匆,相亲相杀,过程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元顺帝,忽必烈,皇帝,元朝,帖木儿

    元史并不是蒙古史。元史只是蒙古史的一部分,指的是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到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为结束的本土中国史。即以忽必烈在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开始,到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为止,元朝的时间长度只有97年。让人吃惊的是,这97年时间里,有24年属于忽必烈的统治时间;有36年属于元顺帝的统治时间,在剩

  • 真有轮回报应?有人说元顺帝是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宋恭帝,元顺帝,宋太祖,宋太宗,后周世宗,忽必烈

    通过禅让改朝换代,却又残杀前朝君王的恶例始自南朝宋武帝刘裕。说起来,为登上帝位,残杀最多皇帝的人也是刘裕。刘裕为东晋猛臣、权臣时,就先后擒杀了伪楚桓玄、南燕慕容超、蜀国谯纵、后秦姚泓;等要篡位自立了,就杀晋安帝司马德宗,立晋恭帝司马德文继位。等司马德文禅位不足一年,又杀掉司马德文以去心头之患。刘裕在

  • 元朝末年的高深玩家,白天黑夜朝里朝外都得心应手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标签:皇帝,元朝,末年,后宫,二战,元顺帝,朱由校,小说家,台湾清治时期

    枫叶吹兮,微风萧瑟,大家好,我是枫叶吹兮。说起那些不务正业的皇帝,不免想起书画皇帝宋徽宗、诗歌皇帝南唐后主李煜,还有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但是和今天这位主角相比,他们只能算个“大师”玩家,而元顺帝才是真正的“王者”级玩家。那么他是有多能玩呢?让小编我一一道来。首先,不仅明朝末年的皇帝朱由校善于木匠之活

  • 朱棣的“生母不详”,那么元顺帝会不会是朱棣的亲生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朱棣,元顺帝,朱元璋,元朝,宋恭帝,明朝

    朱元璋不会迷糊到这种程度,之所以闹这个传闻,还是跟,有关。在正史中,朱棣的“生母”就是马皇后,这就意味着,朱棣和哥哥朱标乃是“同母弟”。但实际上,朱棣究竟是尊马皇后为“嫡母”,还是就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这件事情是很难搞清楚的,朱棣于1402年进入南京后,被当时的一些文人留下笔墨,指责他篡改历史,连血

  • 朱棣是元顺帝之子是真的吗?为何有人执意兴风作浪?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朱棣,元顺帝,朱元璋,皇位,朱允炆

    “朱棣是元顺帝之子”,这显然是一条可信度极低的传说,但偏偏就有人执意兴风作浪。这个说法在《蒙古黄金史略》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认为朱棣的亲生母亲是元顺帝之妃弘吉剌氏,这个妃子在被朱元璋收纳之前已经怀有身孕,这个荒谬的说法在民国时期已经被傅斯年、朱希祖、吴晗等学者证明是错误的,朱棣不可能是弘吉剌氏

  • 拥有鲁班情结的元顺帝:皇帝里的杰出木工设计师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元顺帝,鲁班,元朝,朱元璋,皇帝,明朝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木匠皇帝,大家自然会想到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殊不知,在其之前的元朝,有一位相同职业者比他还要厉害。由于其在木工和建筑方面才能过于杰出,从而被后人称为“鲁班天子”。他就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今天的人们来到售楼处看楼盘的时候,往往会被预售处摆放的精美沙盘和惟妙惟肖的建筑模型所吸引,惊

  •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遗腹子吗?他的出身为何总是遭到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朱棣,元顺帝,朱元璋,遗腹子,马皇后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军攻破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带着残部北逃,元朝结束了对汉民近百年的统治历史。因为逃得太仓促,加上后宫太庞大,所以元顺帝留下了大量的后宫佳丽,结果“便宜了”朱元璋。这其中有个叫格呼勒德的弘吉剌美女,被送到朱元璋的面前。弘吉剌部是蒙古草原上一个盛产美女的部落,成吉思汗的母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