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林儿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杀死的?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韩林儿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杀死的?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3302 更新时间:2024/2/2 21:51:40

韩林儿确实死在朱元璋将其接往应天府的路上,是朱元璋邀请韩林儿前往应天府的,也是朱元璋派人去接的。那么韩林儿的死,朱元璋难逃干系,甚至可以说韩林儿就是朱元璋杀的,没有人会对此有异议,毕竟这件事从头到尾就只有朱元璋这么一个犯罪嫌疑人,除非韩林儿自己不想活了,对了还有一个嫌疑人,就是朱元璋派去接韩林儿的廖永忠,这个人在下面将会再次被提到。

那么韩林儿究竟是不是朱元璋暗中授意杀掉的,目前还尚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但谁都知道韩林儿之死的最大受益人就是朱元璋,如果从犯罪学角度出发去推测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朱元璋就是本案的第一嫌疑人。

不过笔者个人还是不太相信朱元璋就是杀害韩林儿的主凶,原因就是他没这个必要,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且看一下当时的形势。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刘福通下令北方红巾军兵分三路北伐,这次北伐是北方义军最鼎盛的时候,其目的就是攻克元大都,消灭元朝。不过由于三路大军各自为战,最终相继失利,刘福通裹挟韩林儿退守安丰。直到1363年,张士诚突然围攻安丰,刘福通无奈只能向朱元璋求援。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韩林儿虽然是天下义军共主,但除了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江南义军根本就没人将他放在眼里。而刘福通之所以甘愿以韩林儿为共主,也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当年他与韩山童起事时对外宣称的就是“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韩山童死后自然就是韩林儿“主中国”,在形势还不明朗之前,刘福通根本不可能自立。

所以,韩林儿从一开始就一直是一颗棋子,他的命运也是早已注定了的。张士诚围攻安丰的结果就是,刘福通被杀,但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来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元璋根本就没想过要杀韩林儿,为何呢?原来,当时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的关键时刻,陈友谅的大军正在围攻洪都,在开战前,朱元璋就曾担心张士诚会与陈友谅两面夹击自己,从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危局之中,陈友谅也曾联系过张士诚这么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战争的最终结局又变得扑朔迷离了。

所以我们来看,当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时,他竟然不惜冒着与张士诚开战的危险去救韩林儿,如果因为一个韩林儿而引发张士诚的不满,甚至是发兵攻打的话,那还不如不救韩林儿。毕竟韩林儿在江南义军中的威望非常低,况且此时刘福通已死,韩林儿更无任何利用价值,因此朱元璋救援韩林儿完全出于道义使然。

韩林儿被救出后,朱元璋也消灭了陈友谅,并被韩林儿封为“吴王”,这应该算是韩林儿对朱元璋救命之恩的一种回馈吧,此后朱元璋成了天下义军名义上的二把手。如果说朱元璋救韩林儿是有所图的话,那这大概就是他唯一的目的了吧,不过有意义吗?

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早在朱元璋称“吴王”之前,张士诚就已经自称“吴王”了。而且早在朱陈大战之前,陈友谅就已经自行改元建国了,所以朱元璋通过韩林儿获得这个封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没有,也许还是出于道义,但道义在实力面前又显得非常苍白,陈友谅会因为自行僭越称帝而造成内部离心离德吗?没有。张士诚因为自称“吴王”而为天下人所唾弃吗?也没有。

既然朱元璋没想过利用韩林儿也没有杀掉韩林儿的理由,那么韩林儿的死也有可能真的只是意外,又或者是廖永忠的擅自做主。前面说过,除了朱元璋之外,廖永忠也是一大嫌疑人。

为何这么说呢?廖永忠是明朝开国功勋,战功卓著,但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史书记载说他僭越使用龙凤图案而被朱元璋赐死,“僭越”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如果廖永忠真的只是单纯的因为僭越使用了龙凤图案就被处死,那不免显得朱元璋太过残暴,但也许这只是一个表象,史书中还有一段关于廖永忠的记载,原话是这样的:

“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大意是说,韩林儿溺死之后,朱元璋曾责备过他,后来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说廖永忠总让读书人窥测我的心意,想讨要封爵,所以我很不满,只给他封侯爵,而没有公爵。

也就是说韩林儿死后,朱元璋曾斥责过廖永忠,而且廖永忠还懂得如何窥测朱元璋的心意。那也就是说,廖永忠极有可能被某些读书人所误导,以为朱元璋让他去接韩林儿就是要让他秘密处死韩林儿,所以这才造成了韩林儿的死亡。

但其实朱元璋并没有这个意思,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当时天下笃定,想要越过韩林儿称帝只需对韩林儿进行一番威逼利诱,令其自行退位就可。如此大费周章地处死韩林儿,绝不是朱元璋这么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能做出来的。

所以基于此,韩林儿如果能活着见到朱元璋,只要他能及时让位朱元璋,那么他一定会善终。

更多文章

  • 执意要救韩林儿的朱元璋并不傻,这也是他敌视刘伯温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悠然修标签:元朝,韩林儿,朱元璋,刘伯温,陈友谅,张士诚,天文学家

    至正十九年八月,察罕帖木儿攻破红巾军龙凤政权(国号宋)的都城汴梁,皇帝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护卫下退守安丰。加上之前三路北伐的失败,原本盛极一时的红巾军就此开始快速下滑。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此时已降元)派十万大军猛攻安丰。刘福通一边组织城中军民殊死抵抗,一边广派使者向各路“诸侯”求救。救还是不救的问

  • 笑谈大明(十三)小明王韩林儿之死谜题已解,主谋是锦衣卫的前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韩林儿,小明王,朱元璋,红巾军,郭子兴,李韩公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明初的农民战争中崛起,从红巾军属下的小头目成长为统一中华的明朝皇帝,也在民间留下了不少传说和谜题。朱元璋自占据金陵后实力迅速膨胀,连续击败了包括张士诚在内的周边势力,成为江淮义军中最大的分支。在这期间属下多次劝他称王都被拒绝,朱元璋一直担任宋政权下吴国公的官职。这是由于朱元璋名义上

  • 韩林儿之死,竟是廖永忠多事,黑锅却让朱元璋背了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明朝,韩林儿,廖永忠,红巾军,郭子兴,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开国皇帝朱元璋

    廖永忠覆舟杀韩林儿之谜大明王朝建立前的一桩公案。朱元璋一个部下多事,乱作为,不仅害死了一皇帝,而且让朱元璋背了数百年黑锅。明太祖朱元璋这桩公案就是廖永忠沉“韩林儿”坐舟案。此案,红巾军建立的大宋政权皇帝韩林儿被淹死在长江中。数百年来,人都说是朱元璋下令让廖永忠杀了韩林儿。实际上,却是廖永忠私自揣摩上

  • 韩林儿:自称是宋徽宗的九世孙,朱元璋跪他12年,却让他无处容身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韩林儿,宋徽宗,朱元璋,红巾军,张士诚,明朝,金庸笔下角色,画家

    从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元顺帝被赶出中原,元朝统治中原不过百年,虽然不是最短命的王朝,但也是统治时间最短的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究其原因不过是久在安乐窝,开始了苛捐杂税,鱼肉百姓。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压迫,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拿起了武器开始起义,朱元璋就是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但是在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前,他向一

  • 手无实权的小明王韩林儿,为什么一直不禅让,要等朱元璋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韩林儿,朱元璋,陈友谅,郭子兴,平定

    年轻时朱元璋还没有那么高明的政治,能当个开国将军就是最大梦想。所以,不惜冒险亲自去救韩林儿。韩林儿随即让他官升好几级,成为地方自治性质的吴国吴王,也算对得起朱元璋的冒死救驾之功。至于数年后,朱元璋的手下看出吴王的心事,替他干掉韩林儿,那就与他没有任何干系。对于手下干的这种事,而且纯属意外,相信谁都会

  • 赵敏父亲察罕帖木儿被周芷若刺杀,王保保剖敌之心替父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王保保,帖木儿,赵敏,周芷若,察罕,张无忌,元顺帝,察罕帖木儿,小说家

    察罕帖木儿,字廷瑞,喜欢读书,考过进士,少年成名,胸怀大志。身长七尺,修眉覆目,左脸有三根长毛,生气时根根竖立。至正十一年,明教徒四处起事,焚烧城郭,残害官吏,朝廷多次派兵征讨,皆无功而返。至正十二年,帖木儿拉了一支队伍抵抗起义军(可以称之为民团,相当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湘军和李鸿章淮军,也就是所

  • 朱元璋晚年羞于启齿的一件往事:畏惧察罕帖木儿,差点投降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朱元璋,帖木儿,元朝,红巾军,扩廓帖木儿,张士诚

    朱元璋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但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起兵之后,命运眷顾之神似乎一直站在他这边。尤其是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这段时间里,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发展顺利,势头迅猛。盖其原因,主要是韩林儿、徐寿辉、张士诚的队伍,一支在北,一支在西,一支在

  •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据突破两千万条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网资讯标签:恒星,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光谱数据,郭守敬望远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3月31日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数据集DR10(v1.0版本),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达2229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郭守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

  • 让天文学观测大视场与大口径兼得——讲述郭守敬望远镜诞生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望远镜,郭守敬,天文,银河系,天文学,大口径

    王绶琯《LAMOST——一个典型的努力事例》手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供图◎实习记者 娄玉琳【科学家手稿】1992年,我国一位天文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4篇文章探讨当时天文科学的发展,在这组文章的最后一节,他对我国天文设备建设提出了几则设想。3年后,他重读这4篇文章,在手稿中写道“……

  • 会议信息 | 第25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虚拟天文台标签:郭守敬,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人类文明,学术研讨会,星系宇宙学

    最新学术会议信息第25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近年来我国星系宇宙学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多项可喜的成绩。为此在中国天文学会的支持下,星系宇宙学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举办郭守敬系列学术研讨会,提供了一个研究人员交流合作、青年人才锻炼培养的重要平台。经中国天文学会批准,拟定于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