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晚年羞于启齿的一件往事:畏惧察罕帖木儿,差点投降了元朝

朱元璋晚年羞于启齿的一件往事:畏惧察罕帖木儿,差点投降了元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4554 更新时间:2023/12/12 18:42:49

朱元璋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

但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到了起兵之后,命运眷顾之神似乎一直站在他这边。

尤其是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这段时间里,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发展顺利,势头迅猛。

盖其原因,主要是韩林儿徐寿辉、张士诚的队伍,一支在北,一支在西,一支在东,恰好为之构成三面屏障,把元军的主力挡在外面,从而获得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朱元璋事业发展的高峰期是至正二十年(1360年)年五月到至正二十一(1361年)年底,好运接踵而来:应天大捷、安庆争夺、江州大捷,龙兴府自动归降等等。

朱元璋心花怒放,喜不自胜。

然而,从至正二十二年二月到二十三年四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情况突然变得不妙起来——叛乱二连三地发生,这其中有:

一、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苗军元帅蒋英、刘震发动了金华苗军之乱;

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至七月,衢州和处州苗军将领李佑之、贺仁德发动了处州苗军之乱;

三、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夏,江西行省枢密同佥康泰和平章祝宗发动叛乱;

四、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七月,平章政事邵荣暗中策划了政变;

五、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七月,谢再兴叛投张士诚。

是不是运气开始转向,注定了朱元璋要走霉运呢?

不是的,发生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朱元璋的自身问题。

话说,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于安徽亳州拥立韩林儿,建国号宋,云集中原抗元势力,分四路大军北伐。至正十七年(1357年),中路大军攻破汴梁,龙凤政权迁都至此北宋旧都,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气焰张天,大有即时就可掀翻元朝之势。

但是,元朝的一位牛人却在此时横空出世。

此人的先祖是成吉思汗汗帐下四杰之一的木华黎,其人名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

早在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攻克汝、颖,进而占领江淮各路。元廷屡次派兵讨伐,都无功而返。察罕帖木儿为了挽救时局,挺身而出,招募乡兵,训练私人武装,一举击败红巾军,顺利收复罗山。元廷因此授其为汝宁府达鲁花赤。

察罕帖木儿四下讨伐,屡战屡捷,他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至正十五年(1355年),察罕帖木儿在中牟大败三十万淮西红巾军,接着取灵宝,入潼关,定关中,援大都,平河东。

龙凤政权迁都汴梁时,察罕帖木儿已进陕西行省右丞,其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水陆并进,大举进攻汴梁。

刘福通力不能支,护韩林儿仓皇遁走。

刘福通既败,汴梁丢失,战事急剧下转,原先占据山东的红巾军各部大乱。

先是毛贵被赵均用杀害,随后毛贵部下续继祖自辽阳返益都,杀了赵均用。

另外,田丰与王士诚两部又互相攻杀。

红巾军的内斗导致战斗力锐减。

察罕帖木儿兵锋掠至山东,山东众郡县逐一被攻陷。

田丰、俞宝、王士诚等见势不好,纷纷叛降。

如此一来,河南、山东大部都在察罕帖木儿的控制之下,只有陈揉头坚守益都(今山东省淄博市),“与福通遥为声援”。

前面说了,这些年来,朱元璋在江南地区从容坐大,主要得益于“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

汴梁被攻破,朱元璋担心大宋红巾军扛不下去,北方失去屏障,东西两面又受到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挤压,自己三面受敌,难于支撑。

经过一番思前想后,朱元璋决定派使臣前往汴梁与察罕帖木儿“通好”。

在朱元璋连派两次使者前来叩拜之后,察罕帖木儿接受了朱元璋的“通好”,将朱元璋的情况奏报朝廷,并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六月,派人到应天会见朱元璋,称“已奏朝廷,授(汝)以行省平章事”。

察罕帖木儿说的一点不差。

不久,元顺帝就派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与奏差张琏带着御酒、八宝顶帽和宣命诏书,航海到方国珍处,准备由方国珍护送到应天,封朱元璋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但“好事”多磨,都怪察罕帖木儿忙于攻打益都,一时疏忽,没有及时放还朱元璋派出的使者。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对左右臣僚说:“予观察罕书辞婉而媚,是欲啗我,我岂可以甘言诱哉?况徒以书来而不要返我使者,其情伪可见。”

是以方国珍两次派人劝朱元璋“奉诏”降元,朱元璋心存疑惧,患得患失,迟迟没有明确答复。

说回察罕帖木儿这边。

察罕帖木儿克复河南,得朝廷进封其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兼理河南行枢密院事,此后挥师东向,在一年之内,就收复了除了益都一座孤城外的山东全境,几乎全歼百万红巾军,“献捷京师,欢声动中外”。

但是,能干的不如会干的。

察罕帖木儿功高如此,地位却低于河南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升为中书平章政事,到了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在兴和一带击败中路红巾军,得朝廷授命总领蒙、汉诸军,便宜行事。

察罕帖木儿为此大感不平,对孛罗帖木儿语出不逊,严重不服。

为避免两人发生摩擦,元廷命孛罗帖木儿守石岭关以北,察罕帖木儿守石岭关以南。

孛罗帖木儿知道察罕帖木儿不服自己,便派兵围攻察罕帖木儿军所守之冀宁,致使两人矛盾公开化。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六月,死守益都的陈揉头秘密策动红巾军降元的叛将田丰、王士诚刺杀察罕帖木儿。

田、王两人热情邀请察罕帖木儿行观营垒,顺利将之刺杀。

察罕帖木儿遇刺,元廷为之震动,“朝廷公卿及京师四方之人,不问男女老幼,无不恸哭者”。

朱元璋心中的郁结顿时解开,高声欢呼道:“元无人矣。”

但是,元廷隆重地追赠、追封、追谥了察罕帖木儿后,命其养子扩廓帖木儿(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原名王保保)全部承接其父的兵马,拜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

这扩廓帖木儿也不是吃素的主,于该十一月攻陷益都,斩杀了陈揉头、田丰、王士诚等人。即拔下了大宋红巾军在山东的最后一枚钉子。

朱元璋的心又悬了起来,于十二月迎接元顺帝派来给自己宣读任命诏书的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与奏差张琏到应天。

几乎也在同时,扩廓帖木儿派尹焕章由海路乘船,将察罕帖木儿扣留的朱元璋使臣送回应天,并赠送马匹。

朱元璋差点就答应了元廷的诏封。

幸亏,原先和察罕帖木儿结下了梁子的的孛罗帖木儿趁察罕帖木儿刚死,“数以兵争晋、冀”。

扩廓帖木儿忍无可忍,发兵对孛罗帖木儿大打出手。

面对这个现象,朱元璋又犹豫了。

恰好,浙江宁海儒生中兑上书朱元璋,劝朱元璋断绝元廷的招诱,向南吞并张士诚,逼迫方国珍归顺,全据闽越之地,定都建康,拓江、广以自资,进则越两淮规中原而取天下,退则保全方面而自守。

朱元璋“奇其言”,谋虑再三,决定依其言而行,鼎足江东,自谋发展。

于是,他召见张昶、马合谋和张琏,斥责他们说:“元朝不达世变,尚敢遣人扇惑我民!”

张昶奸滑,瞧势头知朱元璋要杀人,默然不语。

马合谋和张琏不知大祸临头,“口出不逊之言”。

朱元璋于是让人将马合谋和张琏押至聚宝门外斩首,并枭首示众。

朱元璋将张昶收为己用,任行中书省都事。

回头,朱元璋沾沾自喜地对刘基、宋濂说:“元朝发一大贤人与我,尔等可与之议论。”

在大是大非的紧要关口,朱元璋最终虽然守住了底线,拒绝了元朝的招降,但他这种摇摆变节的行径,极大的动摇了军心。

则次年二月,就发生了苗军降将蒋英、刘震的叛乱,大将胡大海及其子关住,以及郎中王恺等人惨遭杀害。

随后,驻屯于处州的苗军降将李祐之、贺仁得闻风而动,据城反叛,杀害了朱元璋得力大将耿再成,以及重要谋士孙炎、王道同、朱文刚等。

一个月之后,陈友谅的降将祝宗、康泰又在江西发动叛乱,攻陷洪都,杀万思诚、叶琛。

到了七月,再发生邵荣、赵继祖企图谋害朱元璋的事件。

这些反叛事件的出现,让朱元璋目瞪口呆,懊悔莫及。

对于自己曾经打算降元之举,朱元璋晚年绝口不提,视之为历史禁区。

更多文章

  •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据突破两千万条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网资讯标签:恒星,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光谱数据,郭守敬望远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3月31日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数据集DR10(v1.0版本),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达2229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郭守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

  • 让天文学观测大视场与大口径兼得——讲述郭守敬望远镜诞生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望远镜,郭守敬,天文,银河系,天文学,大口径

    王绶琯《LAMOST——一个典型的努力事例》手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供图◎实习记者 娄玉琳【科学家手稿】1992年,我国一位天文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4篇文章探讨当时天文科学的发展,在这组文章的最后一节,他对我国天文设备建设提出了几则设想。3年后,他重读这4篇文章,在手稿中写道“……

  • 会议信息 | 第25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虚拟天文台标签:郭守敬,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人类文明,学术研讨会,星系宇宙学

    最新学术会议信息第25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近年来我国星系宇宙学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多项可喜的成绩。为此在中国天文学会的支持下,星系宇宙学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举办郭守敬系列学术研讨会,提供了一个研究人员交流合作、青年人才锻炼培养的重要平台。经中国天文学会批准,拟定于 202

  • 邢台医专二院到郭守敬纪念馆开展党建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甜鑫儿童编发标签:党员,医专,党支部,邢台市,科学家,数学家,党建活动,天文学家,基层党组织,郭守敬纪念馆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争做“五个模范”带头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医院“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近日,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党支部与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开展联合党建活动。健康体检中心党支部书记李素霞,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党委副书记马瑞红及80名党员干部参加活动。参观展览唤醒了党员干部心中

  •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据突破两千万条,解读宇宙再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宇宙,恒星,类星体,光谱数据,人类文明,郭守敬望远镜

    3月3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LAMOST(郭守敬望远镜)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条,是目前国际上其他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LAMOST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千万光谱再翻倍,十年居世界之最此次发

  •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国乐跨界-扬琴公益沙龙活动圆满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张侠,扬琴,国乐,演奏,音乐会,北京市,科学家,数学家,公益沙龙,天文学家,郭守敬纪念馆

    5月20日,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内举办了一场“国乐跨界-扬琴公益沙龙”活动,此次活动是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之一,更是响应“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的开展。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张侠老师和“豆蔻年华”扬琴室内乐团,乐团成员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北京

  • 位于承德兴隆县的郭守敬望远镜创造世界纪录

    历史解密编辑:承德帮标签:光谱,兴隆县,科学家,数学家,世界纪录,天文学家,人类文明,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

    助力全球天文学家“解读”宇宙郭守敬望远镜创造世界纪录该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3月3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标志着郭守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

  •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光谱数据突破2000万条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天文学家,光谱数据,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吴月辉3月31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LAMOST)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它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郭首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LA

  • 京城小学生志愿者走进郭守敬纪念馆传播运河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大运河,小学生,博物馆,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郭守敬纪念馆

    图为小学生志愿者在郭守敬纪念馆进行讲解。 主办方供图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徐婧)13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讲解员。十余名小学生作为志愿者走进纪念馆,向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郭守敬的求学和治水经历、北京的建城与建都史以及大运河的由来等内容,讲解水利知识,传播运河文化。元代杰出科学家郭

  • 郭守敬是怎样一个人?他编 《授时历》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郭守敬,授时历,大明历,忽必烈,祖冲之,刘秉忠,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

    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的南面,有一座雄伟古朴的古观象台,台子上面安放着一些巨大而精密的古代天文仪器,人们 从很远就可以看见它们。这座古观象合,就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郭守敬(1231—1316)是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由于他的祖父郭荣在数学和水利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