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5首最经典的元宵诗词,邂逅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笔下的元夕之夜

5首最经典的元宵诗词,邂逅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笔下的元夕之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林家清欢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4/1/19 12:23:29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节。

正月在农历中被称为“元月”,而夜在古代被称为“宵”。所以古人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称作“元夕”、“元夜”。

作为古代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观灯赏月、歌舞游戏,庆祝新年的第一个满月。

从唐朝的“火树银花合”,到宋代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元宵节的繁华灯市,一直都是人们向往的佳境。

今天,清欢选了五首最爱的元宵诗词,一起来进入诗人的元宵诗境中吧!

最经典: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如东风吹开了漫天的火树银花,如星雨坠落,如千树花开。

灯火辉煌,歌舞繁盛,豪华的马车穿行在路上,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鱼灯、龙灯都舞动整夜,从不停歇。

街道上游人如织,笑语盈盈的美人盛妆出行,头上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衣袂翻飞间熏香飘散在风中。

词人行走在人群中,看到那些美丽的女子,却心如止水,只想去寻找心中的伊人。夜渐凉,灯渐熄,他找了千百次,那女子不曾出现。正在失望时,突然一回头,却在灯火稀疏的地方,看到意中人盈盈的倩影。

这首最经典的元宵词,问世800多年后,从未被超越。是因为词人不仅写出了元宵夜的繁华,更以冷清孤高的结尾形成了境界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

那意中之人,即是词人的理想,更是词人的自我映照,他身处繁华之中,却对沉溺于歌舞享乐、粉饰太平的朝廷敬而远之,只愿抽身于外,自怜幽独。

最悠哉:苏轼《南乡子·宿州上元》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元丰八年,苏轼被贬英州,正月十五时正好途经宿州。

青山如黛,春水荡漾,春雨潇潇,润物无声,地上张灯结彩,天上烟火灿烂。

虽是羁旅之途,苏轼却没有异乡人的孤独与忧愁,反而热热闹闹地融入了人间烟火。

看一看争相出游的游人,品一品清润可口的佳酿,赏一赏星火灿烂的美景,把这个元宵过得滋味悠长。

有人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苏轼便是一位从不辜负生活的勇士,他不爱清冷孤寂的神仙居所,只愿沉醉在人间温柔乡。

最孤独: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晚年避难于杭州,元宵佳节,寓居异乡,人人欢声笑语,她却孤寂难言。

这一天,日暖风和,落日的余晖宛如融化的金子,天边的晚霞围合,绚丽多姿。

早春初生的细柳,被越来越浓的烟雾笼罩,风中远远地传来《梅花落》的怨曲哀声。

平时饮酒赋诗的知己,驾起宝马香车来接她去相聚游玩,她却无心出门,委婉谢绝。

杭州的元宵夜虽然繁华绮丽,李清照的心中却只有当年在汴京游乐的日子。那一天,她会和闺中密友一起出门,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和金线捻成的雪柳,打扮得整齐漂亮。

当时的盛景仿佛还在眼前,如今漂流异乡,人已老,容颜已憔悴,乱发像风吹雾散也懒得梳理。既然无心梳洗打扮,又哪里有兴致出门看灯呢?

只能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着别人家的欢声笑语,心中更添几分悲戚。

最缱绻:毛滂《踏莎行·元夕》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沉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时至元宵,天气却没有转暖,没有化尽的残雪依然覆盖着河山。

拨开枝头的积雪,寻找初春的迹象,梅花的幽幽暗香,弥漫在小院之中。

月亮爬上宫桥便的柳树梢头,诗人点亮灯火,延续渐黯的日光,以免春的消息被夜色所遮掩。

白日里热闹的花市,如今已尘埃落定;富贵人家的门前,装饰得锦绣纷呈。

娇柔的薄云和弥漫的雾气,笼罩着满天星斗,空气中残留着沉香焚尽的清芬。

美人脸上精心描画的妆容,已经变得残缺,她沉浸在浓醇如酒的半衾轻梦之中,如痴如醉。

这首词写得潇洒明润、清丽宛转,一句“半衾轻梦浓如酒”将闺中人的情思缠绵写得入木三分。

最凄凉: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公元1127年春,北宋灭亡,徽宗与钦宗被劫迫北行,宋室仓皇南迁,赵鼎陷落在开封。

这年秋天,多方周旋后,赵鼎终于程南渡。当时,宋军驻守在建康,防止金兵南下,而北方渡江而来的百姓,也都聚集在建康。

元宵佳节,赵鼎看到春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才恍惚意识到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

回想到当初汴京的繁华,如今到了建康这个“悲凉地”。看月下繁花舞弄着清影,月光流泻出琼玉般的银辉,宫殿如水晶般晶莹澄澈。

那样绚丽美好的景象,最终却被金人的铁蹄踏碎,仿佛如同一场美梦被惊醒。清醒之后,眼前是家国残破的凄凉,不由得泪湿衣襟,难以自已。

这首词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清刚沈至,哀而不伤,抚今忆昔,将沉痛的爱国情思刻画得感人至深。

元宵之所以被称为佳节,正因为它一直是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愿这个元宵节,能驱散疫情,给我们带来光明。

最后,你心中最爱的元宵节诗词是哪一首呢?一起聊聊吧!

更多文章

  • 最狂的十首宋词——论硬气丝毫不输唐诗,辛弃疾独占五首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辛弃疾,唐诗,贺新郎,岳飞,宋词

    大唐雄风,光耀青史,四方番邦无不称臣纳贡。所以李杜的诗篇中,充满了霸气与豪情,把大唐的风骨传唱千年。那么宋词呢?宋朝虽然富庶,但是山河破碎,大好江山惨被荼毒。故而有些人说宋词温软柔和,远没有唐诗的风骨,远没有唐诗的硬朗。这样说也有几分道理,但是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最狂放最豪迈的十首宋词,看一看宋词中

  • 辛弃疾写的《静夜思》,里面融入了25味中药材,你能找出哪几种?

    历史解密编辑:烟幼旋说美食标签:当归,陆游,乌头,桂枝,续断,金朝,宋朝,诗人,南宋,辛弃疾,静夜思,中药材

    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天山挂斾或少须,先挽银河洗嵩华。——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公元1140年5月28日,辛弃疾出生在山东,靖康之难时,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受累于山东是辛家祖业,因此无法跟随宋国南下,为了家族的存续,无奈之下只好仕官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从未有放弃迎接王师的想法,一直在山东

  • 辛弃疾写了首悲凉的词,年轻时读不懂,历尽沧桑后再读却泪流满面

    历史解密编辑:鼠兄猫弟标签:辛弃疾,诗词,诗人,岳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是最深情的诗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是最勇猛的战士。“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他又是一个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人。他是谁?他便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将领、

  • 本该沙场霍去病,奈何从文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富书标签:金人,岳飞,苏轼,赵构,汉朝,辛弃疾,霍去病,从文辛,御史中丞,千古名句

    作者:蒌蒿满地(富书作者)有这么一位词人,他与苏轼齐名,被称为“词中之龙”。然而,为众人所不知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位将领,敢于率领50轻骑孤军直入敌方5万人的阵营,成功斩杀叛徒。可谓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写诗,这样文武双全的男人,很难让人不爱。然而,终其一生,他的文武全才,却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转换,本该在战

  • 钢铁直男如何哄老婆开心?辛弃疾一首《浣溪沙》,尽显似水柔情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辛弃疾,朱颜,苏轼,白居易,一首,张浚,皇帝,浣溪沙,南宋,声乐,宋朝

    俗语说得好:妻贤夫贵重,家和万事兴。一个男子在外拼事业,在家里没一个贤内助是不行的。作为南宋最有名的爱国词人,曾鏖战沙场的武将、“钢铁直男”辛弃疾也深知这个道理。他少年归国,沉浮官场,即使后来被迫隐居乡间时,也一直忙着四处活动郊游。夫妇聚少离多,千言万语道不尽心中柔情。唯有在妻子大寿之时,奉上词作一

  • 辛弃疾的绝笔词,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读懂受益终身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岳飞,绝笔,开禧,南宋,诗人,宋朝,辛弃疾,宋宁宗,古典乐

    公元1205年,宋宁宗改元开禧。“开禧”是宋太祖的开宝年号和宋真宗的天禧年号各取一字,宋宁宗以此命名,是准备北伐金国,收复失地,再开大宋盛世。而这一切,都是当时权臣韩侂胄在背后大力筹划推动。韩侂胄是名相韩琦之后,因拥立宁宗即位有从龙之功,最后官至平章军国事,成为了当时实权在握的丞相。韩侂胄一力主战,

  • 辛弃疾水平最高的10首词,每一首都堪称千古绝唱的佳作!

    历史解密编辑:如是青山文案馆标签:辛弃疾,孙权,刘裕,曹操,清平乐·村居,刘备

    “词中之龙”辛弃疾:文能提遍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辛弃疾水平最高的十首词,每一首都很经典,堪称千古绝唱!第十首:最沉痛悲愤的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

  • 辛弃疾生在敌国,满清热血为大宋却执意北伐,宋高宗:人才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赵构,金人,大宋,书生,金国,金朝,南宋,辛弃疾,宋高宗,古典乐,官宦世家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这是辛弃疾留宿博山而作,谈到辛弃疾,或许太多人会认为他是宋代一个著名的大文豪,其实历史往往记下的都是这个人最辉煌的成就,然而,在诗词方面的辉煌,却并不是辛弃疾最想要的功绩。辛弃疾的人生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祖父;辛弃疾从出生开始,自己的父亲就早逝,自己跟着祖父生活;

  • 他是杨过的原型,辛弃疾的莫逆之交,写给稼轩的两首词豪放又深情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杨过,苏轼,刘过,诗人,稼轩,南宋,辛弃疾,白居易,古典乐,千古名句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文学家。他是《神雕侠侣》中大侠杨过的原型,终身未入仕,布衣行走江湖,却时刻关心着河山收复和驱逐金人的大计,与稼轩为友,为岳飞喊冤,始终满怀热血。刘过词风与辛弃疾相近,狂逸俊致、豪放潇洒,与刘克庄、刘辰翁合称“辛派三刘”。他的笔下,既能写出“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

  • 辛弃疾俯瞰江水,写一首《菩萨蛮》,堪称词中瑰宝,媲美李白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辛弃疾,李白,杜甫,菩萨蛮,宋哲宗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三十五岁的辛弃疾驻节赣州,写下了一首满怀激愤的《菩萨蛮》。词中涉及两宋之间,一位传奇太后的往事。全词抑扬顿挫,沉郁中带着激愤。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因此梁启超评此词:如此大声镗鞳,(前)未曾有也。有学者认为,辛弃疾此词抒写爱国情怀,兼有杜甫《长江二首》之长,表达了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