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窦娥临死前为啥要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窦娥临死前为啥要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4500 更新时间:2024/1/25 8:57:35

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作家的悲剧著作。在当时蓬勃发展的化作品中传唱度非高。《窦娥冤》剧情曲折起伏,十分吸睛耐看。

直到现代还有许多影视剧或歌舞剧会将《窦娥冤》进行改编重新演绎,在每个年代被赋予新意义的《窦娥冤》都别有一番深长意味。

在剧中,窦娥受刑前含恨发下了三个不明所以的毒誓:希望自己的鲜血泼溅白帛布,祈祷炎热的六月夏季下起鹅大雪,诅咒楚州大地干旱无雨水长达三年。

让我们暂时化身窦娥,看看她当时的怨气是有多沉重多冤屈,关汉卿是如为窦娥鸣不平

自小命运多舛的窦娥

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年少无为,手头拮据,蔡婆婆借贷后却根本无力归还。小小的窦娥便被父亲卖掉,成为蔡婆婆的童养媳以抵债。

本来原生家庭应该是温暖港湾,但是父亲却将自己当成商品典当交易抵押,在元代底层贫困家庭中这一现象尤为多见。

女性的价值从出生起便依附在父亲,丈夫,孩子上,如果没有被嫁娶便只能沦为最卑微的群体,无法拥有自主权力。

窦娥才嫁给蔡婆婆的儿子不久,他便暴毙去世。带着旧社会赋予的克夫之名,唯唯诺诺地继续伺候婆婆过活,生怕再行差踏错。但是命运弄人,生活总是风雨飘零,摇曳不止。

蔡婆婆的放贷事业虽暴利但风险特高,催债时总被人赖皮不还,甚至还差点危及生命。在当时的社会,就算掌握丰厚财富的女人也逃脱不了被男人压制的命运。

旧社会观念里,家里没一个男人总是不行的。张驴儿因为救下婆婆有功,希望她和窦娥两个寡妇分别嫁给父亲与他。

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设计陷害窦娥却错手毒杀了自己的父亲。奸计没有得逞,他反手把窦娥告上官府,冤枉是窦娥毒害了自己的父亲诬告她杀人。

可怜的窦娥一生命运不由自己支配,已经成为孤苦伶仃的寡妇了,还无法安安稳稳过完生。受尽屈辱,现在居然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窦娥在官府里恸哭不止,只想为自己扭转命运,但是根本于事无补,奸人势要将窦娥判处死刑!

官官相护,腐败的官场看钱行事,张驴儿早就用金钱“打点”了官府,势必将窦娥置于死地!

发毒誓的窦娥

无权无势的窦娥怜悯蔡婆婆年纪渐长,害怕如果一直与恶势力纠缠他们会加害蔡婆婆。所以只能无奈认罪,冤屈认命。

自被官府抓了之后都坚持不肯低头的态度,让腐败的官员对其恨之入骨。屈打成招后,窦娥也始终依旧保持刚烈的姿态,想要告诉世人自己是被冤枉的!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冤屈的窦娥跪在刽子手跟前,发了三个毒誓作为自己的遗愿!

一是自己被砍下头颅的鲜血全都飞溅到刑场挂的白帛布上,二是炎夏六月落下鹅毛大雪,三是楚州土地三年不沾半点甘霖,亢旱三年!

只见发完毒誓的窦娥话音未落就被刽子手处决完毕。突然开始风云突变,大汗淋漓的六月白雪纷飞,窦娥的鲜血全都被白帛布承接了,这奇异的现象让刽子手也开始瑟瑟发抖。

三个毒誓的深意

这灵异现象让百姓恐慌不断,开始相信她是被贪官冤屈致死的。

窦娥的三个毒誓比直接求生更有强烈抗议的意味。腐败贪污的官场背景下,弱小女子窦娥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窦娥不愿意自己正直一生的鲜血落在这腐败黑暗的官场地上,只愿落在白布上,白色与红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震撼人心。这条白布承载了窦娥的清清白白,无法抹灭。

六月飞霜,从窦娥冤死之后一律拿来形容形容一切被冤屈的可怜之人。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天现异象,必有诡异。

信奉神灵的封建社会深信这是一种上天对不公现象的谴责,从而敬畏信服。

再之诅咒楚州土地干旱三年,这对一个依靠农耕过活的城市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百姓赖以生存的田地无法收成,没有物质支持来源,自然会经济衰退严重。

这是三个毒誓中最狠的一个。

但这些都无法改变窦娥活生生地就被冤屈致死的事实,她在用尽全力嘲讽了当下的官场与恶势力互相勾结的黑暗!

窦娥的坚强信念感动天地,三个毒誓最终全部应验!

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死后的窦娥才沉冤得雪,恢复清白。

《窦娥冤》的剧情在窦娥被执行死刑,毒誓应验后达到了戏剧中的最高潮,是关汉卿对悲剧表现形式最轰烈的一次。

窦娥的悲惨是从出生开始便被层层叠加的,悲剧的渲染随着剧情越来越浓厚。

将窦娥弱女子的一生由轻到重,由被父亲出卖到最后葬送生命,深刻地演绎了封建社会的女子地位卑微,对权贵无力抗争的黑暗现象。

但在层层大山压顶下,窦娥依旧在每个人生节点里都展现了忠贞不屈,敢于发声的精神。

戏剧的情节或许是虚构的,表现手法或许是夸张的,但作者都旨在于把社会底层女性的地位摊开在阳光下讨论,女性可以被买卖,被支配,被奴役。就是无法为自己做决定。

关汉卿特别善于为弱势群体与黑暗势力的不公拉扯诉诸笔端,将其成为戏剧形式进行广泛传唱引起关注度。

用悲剧的形式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描述得活灵活现,将当时元代朝代社会的残酷面剥露出来,从而挑战封建社会的迂腐观念。

窦娥只不过是千百万个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缩影,她安分守己,孝顺温和,却不断遭受不公对待。

她坚强对抗恶势力的时候誓不低头,抗争到底,是古代女子少有的正直形象。窦娥留下的血泪,证明了这一场悲伤的存在不是幻觉。确实是当时社会纵容腐败官吏,奸诈小人对女性实实在在的无情迫害。

标签: 窦娥关汉卿窦娥冤六月

更多文章

  • 中超再飘“6月雪”!明显假摔,骗过主裁和VAR?武汉三镇秒变窦娥

    历史解密编辑:球迷的视界标签:窦娥,中超,颜骏凌,6月雪,武汉市,上海申花,若奥·卡洛斯·特谢拉

    中超变天了,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雨中,主裁判模糊了眼睛,VAR打湿了镜头。禁区内的点球,他们无法清晰的辨认,因为正好有一滴雨滴滴下。禁区外的合理拼抢,造就了一粒进球。但是,却被吹罚无效。因为,这个时候冷空气突然来袭,雨水变成了雪花。雪花无形中包裹了球员都腿,而无形的雪花又撞击到了对方球员的腿。所以,进

  • 历史上比窦娥还冤的美女,被误做“淫妇”几百年,真相让人羞愧!

    历史解密编辑:职场火锅标签:窦娥,潘金莲,祝英台,武大郎,荡妇

    历史上比窦娥还冤的美女,不是祝英台而是潘金莲,被误做“淫妇”几百年,历史的真相往往让人羞愧!我们形容自己被冤枉的时候,都喜欢说一句“比窦娥还冤”啊!千百年来,“窦娥”这个词已经固化为“遭受冤枉”的概念,其实,窦娥并不算是历史上最冤的女人,因为窦娥被冤枉没多久就真相大白了。而在窦娥的家乡山东,还有两位

  • 窦娥临终前发了三大“毒誓”,后来全部应验,唯有第三个让人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爆史君带你读历史标签:窦娥,关汉卿,窦娥冤,张驴儿,桃杌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受了委屈时,总会说一句:“我简直比窦娥还冤!”而窦娥作为古代悲剧的代表人物,也一直被后人时刻铭记。为了证明清白,窦娥在临终前发下三大“毒誓”,且全部应验。但第三个毒誓,却让世人唾骂。那窦娥的三大“毒誓”分别是什么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窦娥的冤屈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窦娥的背景

  • 男子打车遇到劳斯莱斯,下车就投诉,车主:我比窦娥还冤!

    历史解密编辑:微社评标签:劳斯莱斯,窦娥,豪车,汽车,车牌号

    最近这段时间虽然有不少做网约车运营的司机表示,运营车越来越难做了,但打车的人却仍旧没有减少,而行业变得越来越难做也是另有原因。浙江一位男子因为上班快要迟到的原因,坐公交车或者地铁已经明显来不及,他不得不在手机上打了一个车。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男子在下完订单之后却发现了不对劲。因为消费者在平台

  • 瓦格纳首领普里戈津被控“叛国罪”,比窦娥还冤

    历史解密编辑:论鉴标签:窦娥,巴赫,乌军,俄军,瓦格纳,叛国罪,普里戈津

    众所周知,在巴赫穆特战场,瓦格纳雇佣兵血战乌克兰军队已近10个月。虽然大锤兵们直到也没有拿下巴赫穆特,却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最低有5万人战死,监狱里招募的数万“囚犯兵”,如今活着的尚不到1000人……但不能否认,由于瓦格纳战士悍不畏死,战术灵活,也给乌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无论从哪方面看,大锤兵都是俄联军

  • 窦娥临死前发下三桩毒誓,除了六月飞雪,另外两桩毒誓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窦娥,童养媳,关汉卿,六月,张驴儿

    古人云“事出反常必有妖”。在古人看来,一切事情都必须遵循天道。如果发生不合逻辑的事情,十有八九是含有冤情的。说到冤情,最先让我们想到的四个字,必定是“六月飞雪”。正常情况下,农历六月是炎热的夏季,即使气温骤降,也不可能下大雪。那么为何人们喜欢用六月飞雪形容自己的冤屈呢?说到其中的原委,不得不提的是元

  • 因收录玩弄女性,新华字典被下架,冤枉程度堪比窦娥

    历史解密编辑:小舞视界标签:新华字典,词典,汉语,字典

    文\江湖小舞“新华字典被下架了!”在人教版数学教科书插画引发的争议逐渐平息之际,广西全州一条责令新华字典下架的消息瞬间令舆论哗然。广西发布的消息,虽然没有具体说明新华字典到底“存在哪些低俗化内容”,但结合此前有网友曝出的“玩弄女性”说法,大概率被责令下架的新华字典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进而被视为“存在低

  • 看二八大戏叹人心险恶毁尽三观;怜姚策命苦遭亲人愚弄冤过窦娥

    历史解密编辑:宝庆山人有话标签:窦娥,姚策,二八,许敏,关汉卿,窦娥冤,二八大戏

    小时候看《窦娥冤》,总觉得窦娥是世界上最惨的一个人:明明她是受害者,结果却被与张驴儿狼狈为奸的县令诬陷成杀人凶手,被砍了头。虽然,六年后,窦天章为被冤死的女儿平了反,将作恶多端的张驴儿判了死罪,但窦娥已经命丧黄泉,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平反对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长大后步入社会,虽然见识

  • 王安石散文《伤仲永》中的仲永成长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知青映像标签:明道,唐朝,宋朝,王安石,伤仲永,王子曰,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了一篇《伤仲永》的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言简意深

  • “文霸”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王安石,苏轼,宰相,伤仲永

    王安石和苏轼同为代表古代散文最高成就的八大散文家,至于两个人文学成就谁排名更高这个问题,到今天为止,“挺王派”与“挺苏派”争论不休,也没有达成共识。不过,按照鄙人的看法,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你随意读读王安石的作品《登飞来峰》和《伤仲永》,再读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高低输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