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霸”王安石

“文霸”王安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 访问量:4189 更新时间:2024/1/7 0:31:01

安石和苏轼同为代表古代散文最高成就的八大散文家,至于两个人文学成就谁排名更高这个问题,到今天为止,“挺王派”与“挺苏派”争论不休,也没有达成共识。

不过,按照鄙人的看法,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你随意读读王安石的作品《登飞来峰》和《伤仲永》,再读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高低输赢立见高下。

还用说吗?你随便叫个老太太或者三岁顽童听听,就知道苏轼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西北望,射天狼”的宽阔胸襟气势磅礴,那王安石的文章还叫文章吗?

谁敢否认苏轼的文笔绝对要比王安石领先好几条街呢?

然而,在北宋王朝,那时的人们可是人人学习王安石著作,人人模仿王安石的写作风格,家家户户把王安石的文章当做宝贝。

那时的苏轼的文章遭到了空前冷落。

这不是当时的学子不识货,也不是认为苏轼的文章不如王安石,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面掺杂了权力因素。

为啥学子们争先恐后学习王安石的文章呢,为什么时人把王安石的狗屁文章当成香饽饽呢。

关键原因,王安石是当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宰相,每年的科举命题人是王安石!

这就是不中文章中考官!

王安石命题,你不学王安石写作风格,你学习苏轼的文笔,你这不是“作死”的节奏吗?

大家全明白了,正因为,王安石的官职在哪里,命题人王安石就决定你一生的幸福,权力的达摩斯之剑就在那高高悬着呢,你不学习王安石的文章你学习谁的呢?

比如,假设让鄙人负责明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鄙人写的狗屁不通诘诎聱牙的破烂文章,大家也都会当做“圣经”来学习。

啥叫社会现实,这就是社会现实。

由此可见,那些认为王安石比苏轼文笔高的,完全是违背良心的胡说八道。

与其说王安石文采比苏轼好,不如说是王安石的宰相身份和科举命题人身份权力大。

就是凭着显赫的官职和得天独厚的科举命题人身份,北宋时代,老百姓违心认可了王安石的文坛第一人的地位。

那时候,大家怕王安石,违心拥护老王,今天,老王死了千把年了,你还违心地说苏轼不如王安石,你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记得有一次听高中语文课,一位女语文老师也认为王安石文采比苏轼强,还列举了《醒世恒言》中的文章《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例子。

说实在的,平民百姓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

你作为教书育人十几载的语文老师,莫非连普通群众也不如吗?你的书读到腿肚子里去了?

说完王安石这个“文霸”,借花献佛,再说说活跃在某些单位的“教霸”!

某些单位有些职位显赫的教师,有人美其名曰“教师贵族”,利用权力大力实施“教八股”!

比如,有的单位备课必须固定模板和格式,讲课必须推行“五步三查教学法”,还特别强调,必须按照固定规定执行,否则后果自负!

好吓人的“后果自负”!,无非就是不按“规定动作”来,你的备课得分讲课得分就会很惨!

叶圣陶先生说“教无定法”,教学的原生态就是需要每个老师根据自身“自选动作”,类似的名言,天天大路通罗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只要有利于教学,完全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思维,为啥偏偏像唐僧先生给孙悟空那样套上一个教学的紧箍咒呢?

据说,北宋时期,只要边境有外敌入侵,将军出征前三个小时才会被通知去领兵打仗,所统帅的兵不还是自己部下,这叫“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害怕带兵将军临阵造反。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每次出征打仗,将军必须按照皇帝给你画好的阵图排兵布阵,否则也是后果自负!

也就是,按照皇帝的阵图打仗,即便全军覆没,你作为统兵将军不负责任,如果你不听指挥,擅自改变部署,打了胜仗也要治罪!

这样的打仗法,要不输才怪呢。

那么,一线教学,人人必须服从某某模板,必须服从某某“教法”,必须服从某某“教霸”的“规定动作”指挥,只要有人有“异端”,马上一棍子打死,用“后果自负”来恐吓,人人处于教学的“惴惴不安”中,又如何能把教学搞好呢?

标签: 王安石苏轼宰相伤仲永

更多文章

  • 王安石最经典的10首诗词,全是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王安石,宋神宗,变法,泊船瓜洲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900多年来,王安石一直备受争议。有人称赞他是改革的先锋,有人责怪他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在北宋太平盛世的背后,他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危机。为了改变北宋“外实内虚”、“冗兵”、“冗官”、“冗

  • 别说是王安石,换你,你也挺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标签:宰相,仁宗,诗人,宋朝,司马光,宋神宗,散文家,官宦世家,王安石变法

    (北宋 抚州城)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也就是大清早八点多钟,一个叫做王安石的小朋友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抚州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的名头,出生在如此风水宝地的王安石,那必然也不一般。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北宋朝廷的中下层官员,官儿不大,职务最高也就做到县令,但王益是个实打实的知识

  • 家长建议将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教科书,只因里面7字,有理吗

    历史解密编辑:自衣温琼标标签:辛弃疾,破阵子,赵构,宋朝

    宋朝重文轻武的现象十分明显,即使宋朝出过不少有名的将军,你也会发现他们的词写得特别好,文学水平很高。辛弃疾是南宋将领,同时也是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出生在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出生时北方已经沦陷,他的祖父辛赞经历过靖康之变、宋室南渡,但因为一些原因辛赞并未南下,而是生活在了晋

  • 辛弃疾是有多么喜欢孙权?两首好词夸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枕桃花时节标签:孙权,辛弃疾,江山,南乡子

    同一地点,同样怀古,都指向一人:孙权,孙仲谋,感情色彩虽略有不同。可以看出辛弃疾是有多么喜欢和推崇孙权。且均冠以“英雄”头衔,溢美之词跃然纸上。让读者情不自禁去翻阅和了解一下孙权。其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老部下来看望,辛弃疾充满无奈写下一诗,结尾14字让人一声长叹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无赖,部下,诗篇,宋朝,南宋,诗人,辛弃疾,宋孝宗,古典乐

    ——唐诗如月,照亮生活。文/空青【引子】大家也许都听过“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句话。说的是美人与名将这两类人,在年轻的时候纵横叱咤、意气风发,最不能让人看见她们老去以后的凄凉景象。因为这样的对比,往往会激发出最深沉的无奈与悲哀,让人感觉到人类面对岁月时候的渺小。可是,对一个将军来说,白头

  • 两首好玩的《沁园春》,见证了大宋古惑仔辛弃疾的“真香”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下阕,辛弃疾,陶渊明,沁园春,止酒

    酒是达者,最解人愁。自杜康造酒以来,酒就成为最受世人青睐的饮品,甚至很多人都为酒上瘾,一日不饮便觉丢了灵魂。有酒瘾的人也就创造了无数喝酒的理由:人逢喜事,举杯相庆;好友相逢,把酒言欢;愁了闷了,借酒消愁;孤单寂寞,与酒为友;天寒地冻,喝两杯取暖;天热难耐,借酒消渴….所谓诗酒趁年华,就连古代的诗人们

  • 千古宋词,最经典的《清平乐》,辛弃疾位列第一,毛主席仅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苏轼,李煜,诗人,辛弃疾,毛主席,李清照,宫廷片,古装片,千古名句,清平乐(电视剧)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離城城城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自发展以来,广受诗人青睐,故而自后唐伊始,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以辛弃疾、李煜和毛泽东等为最。诗人或写归隐田

  • 送给高考学子的一首宋词:来自辛弃疾的考前祝福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辛弃疾,桂子,科举,高考,一首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对寒窗苦读十年的莘莘学子而言,高考是人生第一次的转折。若能金榜题名则意味着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前路愈加宽广;若是出师不利,则需承受莫大的打击,只得来年再战。今日之高考,便如古时候的科举。不过相比之下,高考的各种条件都比古代科举好上不少,高考的学子们都

  • 辛弃疾:文人武功第一,武人才华第一,为何南宋朝廷却不敢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辛弃疾,苏轼,金国,岳飞

    他是南宋第一古惑仔,21岁聚集2000义士抗击金军。他也是一代词宗,堪称宋词的天花板。他曾经带着50骑冲入5万人的大营,活捉叛徒还全身而退,他就是词中之龙辛弃疾。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到底有多猛呢?辛弃疾拿起剑是江湖侠客,骑上马便是三军统帅,提起笔就是词中之龙。要了解辛弃疾,还得从他祖父辛赞说起。靖康之耻

  • 辛弃疾很冷门的一首词,开头两句就惊艳了世人,读后让人大呼过瘾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烟波,子规,春愁,春山,枕上,南宋,诗人,金朝,辛弃疾,古典乐

    辛弃疾,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