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二八大戏叹人心险恶毁尽三观;怜姚策命苦遭亲人愚弄冤过窦娥

看二八大戏叹人心险恶毁尽三观;怜姚策命苦遭亲人愚弄冤过窦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宝庆山人有话 访问量:1841 更新时间:2024/1/7 0:30:40

小时候看《窦娥冤》,总觉得窦娥是世界上最惨的一个人:明明她是受害者,结果却被与张驴儿狼狈为奸的县令诬陷成杀人凶手,被砍了头。虽然,六年后,窦天章为被冤死的女儿平了反,将作恶多端的张驴儿判了死罪,但窦娥已经命丧黄泉,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平反对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长大后步入社会,虽然见识过许多凄凄惨惨戚戚的人间冤情,但如果《窦娥冤》不是虚构的,那么,现代人间所谓的冤情与窦娥比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

直到2020年二八大戏上演,看到许敏和姚策母子的冤情,才知道这世上还真有比窦娥还冤的人,那就是许敏与姚策。

许敏的冤情都是透明的,关注二八案的网友心里都清楚,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笔者要讲的是可怜、可悲、可叹,遭遇比窦娥还惨的被网友戏称为“有为青年”的姚策。

为什么说姚策的遭遇比关汉卿笔下的窦娥还惨呢?窦娥可是虚构的人物,而姚策则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啊。难道现实生活中的冤情比戏曲作品中虚构的冤情还惨么?二者之间也没有可比性啊?!

没错,戏曲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确实没有可比性,但笔者相信,如果关汉卿老前辈在写《窦娥冤》之前如果看过二八错换人生案,知道“有为青年”的悲惨遭遇,那么,他有可能连笔都会扔掉:罢罢罢,与“有为青年”比起来,窦娥的冤情算冤么?这《窦娥冤》还写个啥啊?

大家都知道,“有为青年”的悲惨遭遇是在他由“液体”变为人的时候就开始了的。那个时候,他的父亲的“Y染色体”中就带有了“大三阳”病毒,而且到死他都不知道那个“Y染色体”带“毒”的亲生父亲是三宽还是仁宽还是喜宽或是别的什么宽!

母亲十月怀胎,将他孕育成人,临出生时却被发现脐带绕颈两周半,他的亲娘老子知道,这孩子如果生下来大概率和他的亲姐姐一样智Z,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打算生他下来的,但考虑到郭家总得有个男丁传宗接代,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他生下来。

“有为青年”有个负责任的“志姑姑”,这“志姑姑”见不得娘家兄弟受辱,更见不得后继无人,担心他这个出生时全身青紫连哭都不会的侄子养不活,所以,决定利用她的工作便利,帮娘家兄弟一把,来个“狸猫换太子”,帮侄子找了一个好人家,用他换别人家的健康孩子,于是,便干出了二八错换人生的大案来。

所谓造物弄人,倘若“志姑姑”为“有为青年”找一个普通人家,找一个马大哈式的养母,稀里糊涂地将本来就难得养活的他给养没了,那样,他就没有后来的苦难和冤屈了,也就没有什么二八案了。

但阴差阳错,这“志姑姑”有心,为“有为青年”物色的是一个书香门第的人家,养母更是百里挑一的善良妈妈!她竟然用其全部的爱心将奄奄一息“有为青年”奇迹般地养活了。

故事到这里,悲剧变成喜剧,“有为青年”由悲惨命运走进幸福人生——享受最完美的呵护,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开最理想的生活模式。

然而,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个时候,“有为青年”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大克星“小能人”!他被这个伪装成清纯的“夜店女”给迷得神魂颠倒,竟然不顾养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与“小能人”结婚生子。

但狗永远都改不了吃那啥的本性,与“小能人”结婚之后,酗酒、熬夜、狂欢,透支生命,短短几年时间,“有为青年”便将养父母花费了半辈子精力和全部积蓄给他治好的病给带翻了,发病的时候已是肝癌晚期!

肝癌绝症,得了肝癌基本等于宣布了S刑,人的生命是用天计算的。这样的人生本来已经够可怜的了,但接下来的故事,悲剧大师关汉卿都不敢这么写。

养母要割肝救“有为青年”,因此发现他不是亲生,养父母的肝救不了他,便历尽千辛万苦为他找到了生父母,但生父母只“惜”自己的肝却不惜他的命!不仅如此,生父母还与“小能人”串通一气,假借要给他做肝移植的名义诈捐、大药房索赔,且弄回来的银子却都装进自己的腰包,不拿出来给他治病,延续他的生命,但锅却让他来背。

人活到这一步,已经是惨不忍睹了,但这还不算,更阴险的手段还在后面。

为了霸占养母房产,郭家婆媳联手,炮制谎话,两头唆祸,离间“有为青年”与养母之间的关系,使其脱离养母的监控,将“有为青年”牢牢地掌控在婆媳俩的股掌之间。

最为凄惨的是,明知道“有为青年”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了,这对狠心的婆媳却瞒着养母,以“安宁治疗”为名,在没有医护人员护卫的前提下,颠簸1000多公里,将“有为青年”从一个医疗技术先进的大医院转到一个技术和设备都相对落后的小医院,且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三次拒绝治疗和抢救……

可以想象,当时躺在病床上任人摆布的“有为青年”,大脑是清醒的,他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但奈何自己发不出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抗议,根本没有人理会,甚至到他生命最后一刻的时候,身边连个人影都见不到。那个时候,他的心应该在滴血。

人世间的S法多种多样,有的平静有的激昂;有的恐惧有的忧伤;有的牵肠挂肚有的荡气回肠……当然也有的S得窝窝囊囊,但最痛苦的S法是明知道自己S得冤枉却无力表达,至S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而且在最后一刻,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在无奈、悔恨、遗憾和愤怒中痛苦地S去,有如荒漠中的一个孤魂野鬼,从人世间黯然消失。

各位网友,“有为青年”是不是S的比窦娥还冤?请在评论区留言。

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原创不易,谢绝抄袭)

更多文章

  • 王安石散文《伤仲永》中的仲永成长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知青映像标签:明道,唐朝,宋朝,王安石,伤仲永,王子曰,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了一篇《伤仲永》的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言简意深

  • “文霸”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王安石,苏轼,宰相,伤仲永

    王安石和苏轼同为代表古代散文最高成就的八大散文家,至于两个人文学成就谁排名更高这个问题,到今天为止,“挺王派”与“挺苏派”争论不休,也没有达成共识。不过,按照鄙人的看法,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你随意读读王安石的作品《登飞来峰》和《伤仲永》,再读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高低输赢立

  • 王安石最经典的10首诗词,全是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散文诗歌诗词悦读标签:王安石,宋神宗,变法,泊船瓜洲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编辑整理:盛唐辉煌900多年来,王安石一直备受争议。有人称赞他是改革的先锋,有人责怪他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在北宋太平盛世的背后,他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危机。为了改变北宋“外实内虚”、“冗兵”、“冗官”、“冗

  • 别说是王安石,换你,你也挺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标签:宰相,仁宗,诗人,宋朝,司马光,宋神宗,散文家,官宦世家,王安石变法

    (北宋 抚州城)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也就是大清早八点多钟,一个叫做王安石的小朋友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抚州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的名头,出生在如此风水宝地的王安石,那必然也不一般。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是北宋朝廷的中下层官员,官儿不大,职务最高也就做到县令,但王益是个实打实的知识

  • 家长建议将辛弃疾的《破阵子》移出教科书,只因里面7字,有理吗

    历史解密编辑:自衣温琼标标签:辛弃疾,破阵子,赵构,宋朝

    宋朝重文轻武的现象十分明显,即使宋朝出过不少有名的将军,你也会发现他们的词写得特别好,文学水平很高。辛弃疾是南宋将领,同时也是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出生在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出生时北方已经沦陷,他的祖父辛赞经历过靖康之变、宋室南渡,但因为一些原因辛赞并未南下,而是生活在了晋

  • 辛弃疾是有多么喜欢孙权?两首好词夸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枕桃花时节标签:孙权,辛弃疾,江山,南乡子

    同一地点,同样怀古,都指向一人:孙权,孙仲谋,感情色彩虽略有不同。可以看出辛弃疾是有多么喜欢和推崇孙权。且均冠以“英雄”头衔,溢美之词跃然纸上。让读者情不自禁去翻阅和了解一下孙权。其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老部下来看望,辛弃疾充满无奈写下一诗,结尾14字让人一声长叹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无赖,部下,诗篇,宋朝,南宋,诗人,辛弃疾,宋孝宗,古典乐

    ——唐诗如月,照亮生活。文/空青【引子】大家也许都听过“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句话。说的是美人与名将这两类人,在年轻的时候纵横叱咤、意气风发,最不能让人看见她们老去以后的凄凉景象。因为这样的对比,往往会激发出最深沉的无奈与悲哀,让人感觉到人类面对岁月时候的渺小。可是,对一个将军来说,白头

  • 两首好玩的《沁园春》,见证了大宋古惑仔辛弃疾的“真香”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下阕,辛弃疾,陶渊明,沁园春,止酒

    酒是达者,最解人愁。自杜康造酒以来,酒就成为最受世人青睐的饮品,甚至很多人都为酒上瘾,一日不饮便觉丢了灵魂。有酒瘾的人也就创造了无数喝酒的理由:人逢喜事,举杯相庆;好友相逢,把酒言欢;愁了闷了,借酒消愁;孤单寂寞,与酒为友;天寒地冻,喝两杯取暖;天热难耐,借酒消渴….所谓诗酒趁年华,就连古代的诗人们

  • 千古宋词,最经典的《清平乐》,辛弃疾位列第一,毛主席仅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苏轼,李煜,诗人,辛弃疾,毛主席,李清照,宫廷片,古装片,千古名句,清平乐(电视剧)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離城城城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自发展以来,广受诗人青睐,故而自后唐伊始,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以辛弃疾、李煜和毛泽东等为最。诗人或写归隐田

  • 送给高考学子的一首宋词:来自辛弃疾的考前祝福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辛弃疾,桂子,科举,高考,一首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对寒窗苦读十年的莘莘学子而言,高考是人生第一次的转折。若能金榜题名则意味着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前路愈加宽广;若是出师不利,则需承受莫大的打击,只得来年再战。今日之高考,便如古时候的科举。不过相比之下,高考的各种条件都比古代科举好上不少,高考的学子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