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弘范:祖孙三代都是名将,5个孙子被元军处死

张弘范:祖孙三代都是名将,5个孙子被元军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雾里五里 访问量:2225 更新时间:2023/12/8 0:03:42

1328年,元军冲入张家,把张弘范的5个孙子全部处死,孙女为奴,并抄没家产。一代名将张弘范,为元朝出生入死,血战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子孙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可悲。

张弘范,元朝名将,文武双全,与父亲张柔、儿子张珪,都是文韬武略,是元朝的柱石。

元朝能夺取中原,主要依靠中原汉军“世侯”,尤其是张柔家族。蒙古灭金之战、蒙古攻宋之战,张柔都是前锋大将,他攻克蔡州,结束了金国的历史。

张柔是名将,第九个儿子张弘范也不差,他深得父亲的用兵精髓。此外,张弘范从小接受儒学教育,有大儒郝经教导,文学艺术水平很高,还能写诗。

1262年,张弘范迎来人生的“首秀”,他跟随蒙古军去讨伐李璮的“红袄军”。出发前,张柔告诫:“你要扎营险要之地,敌人必定来进攻,队友也会增援,你就可以立功了。”

抵达济南时,张弘范选择在城西扎营,阻断城内粮道,这是双方必争之地,也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李璮很聪明,他率兵出击蒙古骑兵时,故意“忘记”西北军营,让张弘范放松戒备,从而便于夜袭,一战定乾坤。

将门虎子,张弘范谋略过人,他对李璮的计策了如指掌。白天,张弘范派兵挖掘壕沟,构筑防线,“红袄军”来侦查,他直接无视,不予理睬。

夜晚,张弘范将壕沟拓宽两倍,准备给李璮一个“惊喜”。李璮从侦察兵那里得知壕沟的深度、宽度,便下令士兵按照“规格”,打造飞车等工具,准备夜袭。

李璮失算了,“红袄军”冲杀而来,放下“飞车”,大多掉进了壕沟。张弘范事先埋伏好士兵,从两侧冲杀而来;乱箭射击后,则是长矛猛刺,壕沟里满是“红袄军”的鲜血。

部分“红袄军”越过壕沟,杀向大营,又被弓弩手反击,全部成为靶子,纷纷倒在营垒面前,损失惨重。

平定“李璮之乱”,张弘范显示出超强的军事才干,忽必烈决定重点栽培他,让他充当征讨南宋的前锋大将。

1268年,忽必烈出兵20万,以阿术为主帅,张弘范为前锋,围困襄阳。张弘范献计:“重点攻打汉江桥梁,阻断樊城、襄阳之间联系,只要樊城拿下,襄阳不攻自破。”

阿术依计行事,夺取桥梁,攻克樊城,宋军大将牛富败亡。接着,蒙古骑兵团团包围襄阳,城内粮草断绝,吕文焕被迫投降。

攻克襄阳后,张弘范带着吕文焕去大都接受封赏,然后再次南下,与伯颜、阿术东征江浙,灭亡南宋。

1275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出兵西域、漠北,元军连战连败。此时,元军在江南又遇到瘟疫,伤亡很大,忽必烈想撤兵,接受南宋议和。

张弘范极力反对,他快马飞鞭,火速赶往大都,向忽必烈陈述自己的方案:“南宋已经穷途末路,应该先平定江南,再挥师北上,与海都决战。”

忽必烈的主力是“汉军”,张弘范是领军人物,他这么一说,忽必烈便决心灭了南宋,夺取江南财税重地,不接受议和。1276年,谢太后、宋恭帝走投无路,出城投降,南宋名存实亡。

张世杰、文天祥在江西、福建继续抵抗,拥戴幼帝。张弘范主动请缨,希望能统帅大军南下,荡平南宋余部,实现“华夏一统”,忽必烈非常高兴。

1279年,崖山之战,张弘范大破宋军,火烧军营。张世杰战败,率残部突围而出,漂浮海上,自尽而亡。

陆秀夫不甘愿受辱,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10万军民也不愿投降,纷纷追随皇帝而去,纵身跳入大海,南宋彻底灭亡。

军事上大获全胜,张弘范意气风发,便在崖山刻下碑文:“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向世人炫耀。

1280年,张弘范病逝,谥号“忠武”。张弘范死后,儿子张珪继承“爵位”,在元朝政坛活跃了几十年,位列宰相,册封蔡国公。

1327年,张珪病逝,儿子张景武承袭爵位。可惜,张景武太过张扬,自认为是汉军的“世侯”,不把蒙古人放在眼里,结果倒了大霉。

1328年,两都之战爆发,泰定帝后裔与元武宗后裔相互厮杀。起初,上都的宗王占优势,大都宗王溃败;元军撤退时,路过保定,劫掠张家的店铺。

张景武很恼火,他决定教训这些溃兵,便组织仆人,将他们暴打一顿。元军将领也先咽不下这口气,便率兵杀到保定,处死张景武5兄弟,没收家产。

史载:“也先以兵至保定,执景武兄弟五人,尽杀之,籍其家。诏以珪女归也先捏。”

张柔、张弘范、张珪祖孙三代,为元朝出生入死,后裔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可悲了。元顺帝继位后,为了拉拢汉军“世侯”,给张景武5兄弟昭雪,退还家产。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张柔、张弘范父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张氏族人在元明两代都非常吃香。例如,朱棣麾下大将张玉,他从漠北返回中原,归顺明朝;张玉的儿子张辅收复安南,册封英国公,世袭罔替。

参考书目:《元史》

标签: 张弘范元军忽必烈宋军张世杰大将

更多文章

  • 张弘范:因指挥元军灭亡了南宋而被指为汉奸,这其中是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张弘范,金人,汉奸,张世杰,岳飞,文天祥,伯颜,军事制度,元朝,艺术家

    张弘范:问我事如何?无日不风波崖山之战,十数万大宋军民蹈海自尽,浮尸数十里,惨不忍睹,立朝三百余年的宋王朝就此划上了句号,而造成这一堪比“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元朝镇国大将军,名为张弘范。战后的张弘范在崖山石壁上勒石而还,字为“张弘范灭宋于此”,后来有人在前面加了个“宋”字,遂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 1278年张弘范奉命南下灭宋,在漳州平灭一百五十座宋军山寨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宋军,元军,汉军,大军,诗人,元朝,张弘范,文天祥

    1278年,新上任的元军征南总指挥张弘范抵达扬州后,挑选了一些将领随军听用,并抽调一千蒙古兵、四千汉军步兵、一万五千汉军水师,分成几路南下攻打残宋。十月十九日,元廷又命淮东行省打造战船,供张弘范军队使用。张弘范任命自己的弟弟张弘正为先锋官。张弘正出发前,张弘范对他说:“因为你骁勇善战才用你作先锋,而

  • 俘虏文天祥,终结南宋,元朝名将张弘范,真是人们眼中的汉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青橙拂户标签:元朝,金国,诗人,宋朝,文天祥,张弘范,忽必烈,张世杰

    1279年,元朝大臣纷纷上书,建议诛杀被俘后始终不愿投降的文天祥,忽必烈陷入犹豫。有一个人听说此事后,不顾重病缠身强撑着坐起来,给忽必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折,恳求不要杀文天祥,对这样的忠君爱国之士,应当予以释放。这个人便是元朝初年威震天下的名将张弘范,他的奏折打动了忽必烈,文天祥逃过一死。但仅仅几

  • 赵孟頫的字,真的很俗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书法,赵体,黄庭坚,草书,中国书法

    赵孟頫于1322年过世,已经700年了,至今尚无一人能达到他的高度。甚至有人说赵孟頫这座高峰,元明清民四朝,只有廖廖数人走到他的了半山腰。赵孟頫在书法界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他创造赵体至今是教科书式字帖。然而从古到今,依然有不少人说赵孟頫的字“媚俗”。到了近年,更是风起云涌。现在我们收集批判赵体主流声

  • 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三)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标签:赵孟頫,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书法,书画,颜平原,柳公权

    为 纪念赵孟頫逝世700周年,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730周年,东亚文化之都一一中国济南 活动年。 8月5日,“松雪归来——赵孟頫书法碑拓全国巡回展”济南首展开幕式将在胶济铁路博物馆( 济南市车站街30号 )举办。 展览主办单位: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中国致公党济南巿委员会、济南市文联、山东中铁文

  • 赵孟頫小楷 《道德经》高清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小楷,楷书,书法,行书,赵体,赵孟頫,道德经,偏旁部首

    赵孟頫,元代大书法家。他在元朝延佑三年三月,时值63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至今700多年。他时年六十三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

  • 这幅字不管是不是赵孟頫写的,它都是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丞相,太守,公孙弘,公卿,汲黯

    汲黯(jí àn)(?-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

  • 赵孟頫38岁的惊世之作,越放大,越震撼!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惊世,赵孟頫,行草书,奉别帖

    赵孟頫38岁行草书《奉别帖》《奉别帖》单字高清大图—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这是本赵孟頫伪作,却有好多名人学它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赵孟頫,王羲之,欧阳询,四时读书乐,大楷,书法

    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后,有一本字帖在民间非常的流行,它既不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也不是欧阳询的《九成宫》,而是一本署名赵孟頫的大楷《四时读书乐》。时光倒退50到100年甚至更久远,那时很多人的书法启蒙都是从这本字帖开始的。大楷《四时读书乐》其实只要看过几本赵孟頫的字帖,就很容易做出一个判断:它很像赵孟

  • 赵孟頫行书放大后,你被震撼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行书,洛神赋,书法,真迹,赵孟頫行书,书法作品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高清欣赏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没有比近距离接触真迹更能触动内心的了。现在的技术已经让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做一种近距离接触,虽然“下真迹一等”但着实让人也感受到了很多便捷与宽阔,现分享一件高清晰的《洛神赋》希望对大家有益。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