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历史作者,同时也很喜欢听古风歌。多年以前,曾经听过一首活泼的《贺新婚》,唱出了新婚燕尔的甜蜜美好。这首歌的第一句就是"忘忧草,含笑花,良辰美景惜韶华",虽然听的时候并没有去细细揣测词中"忘忧草,含笑花"是什么意思,但是就是觉得写得很好,可能是因为新婚快乐,就可以忘掉忧愁,满脸笑颜了吧。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忘忧草,含笑花"出自著名散曲家白朴的《庆东原》。全文如下。
【双调】庆东原
元代: 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白朴出生于公元1226年,是元朝优秀的杂剧作家,跟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封建家庭,白朴的爷爷"略通经史,精究历算",白朴的父亲是金朝贞佑三年的进士,因此,白朴从小就受到诗书的熏陶。同为著名元杂剧作家的元好问(写"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那位)称赞白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有一种草叫做忘忧草,有一种花叫做含笑花,我想劝你早日远离官场,因为这样,你才能像忘忧草和含笑花的名字那样,忘记忧愁,眼含笑意。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能言善辩的陆贾去哪里了?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去哪里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去哪里了?
这句话涉及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陆贾是西汉开国功臣、著名谋士,曾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未费一兵一卒,劝说南越王赵佗归降;姜子牙就不用说了,辅助周文王姬昌建立霸业;张华是西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虽然是文人,却有武略,因此说他是豪气张华。
好在,即便不知道这三个历史人物,理解起来也不困难。总之就是,再厉害的人物也会消逝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
可见,这句话跟辛弃疾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有点类似,只不过,辛弃疾是对英雄不再感到可惜,因为这些"风流人物"如果还在的话,说不定就可以打败敌人;而白朴则是认为这是一种历史规律,你爬得再高,最终的结局还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里,我用辛弃疾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对照,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句话的总体意思,而不要局限于陆贾、子牙、张华这三个历史人物本身;当然,正如前文所描述的,辛弃疾的词句和本句虽然表面意思类似,其中的思想情感还是不一样的。
正是因为白朴也认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以才在第一句中劝友人早日辞官。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从古至今的是是非非的思想,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之间的闲话。
看到这句话,我瞬间就想到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的下阕:"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看,是不是简直一个意思?但是,《临江仙》的作者明代才子杨慎生于1488年,比白朴的1226年晚了262年。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这句话,也是劝人远离官场的,因为白朴认为历史人物最终还是成为凡夫俗子茶余饭后的闲话。这可能就是,父亲明明是进士,白朴却劝人辞官的原因吧。
当然,我个人跟白朴的观点不太一样,如果你真的有政治抱负,想要经世济民,还是应该勇敢逐梦的,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因为你又不是为了听后人说好听的而活着;至于纯粹想要功名利禄的,还是听听白朴的劝告吧。
另外,这种写法应该也不是白朴原创,因为宋代张昇就有"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之句。但是,白朴在此处的化用却很恰当。
这支曲子短小精悍,却论点明确,论据充足,具有冲击力的同时语言优美有趣,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能够成为传世名篇,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