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梦华录》剧情崩于原创?与关汉卿相比,真的差很多?

《梦华录》剧情崩于原创?与关汉卿相比,真的差很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凌波痕湮逝 访问量:3382 更新时间:2024/1/15 21:20:49

电视剧《梦华录》已经播完,热度逐渐退去,却仍有一些争议,有人抬出这样的观点:认为《梦华录》后面的剧情崩了,听说前面几集才是关汉卿原作,所以编剧就是不行啊,比不上关汉卿云云。真的如此吗?持这种观点的人,真的看过关汉卿的《救风尘》吗?认为《救风尘》是《梦华录》原作的人,本身就已经大错特错,这部几百年前的杂剧名作与如今的电视剧本,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能说毫不相关,但这种关联程度也远没有观众以为的那样深刻。《梦华录》取材于《救风尘》,但故事框架已经完全脱出杂剧,是不折不扣的一部现代古偶剧,只不过主创人员还有一点小野心,就是借一个古代的言情故事,讲一讲现代思维的女性励志的故事。

一、一个是拯救被家暴女性,一个是商战创业展示大宋风华《救风尘》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宋引章所嫁非人,被周舍虐待,好友赵盼儿使计将其救出,并告倒周舍,太守大人主持正义。《梦华录》里有这段剧情吗?有,但占的份量很少,只有一两集。电视剧是以赵盼儿的感情、事业线为主视角,真正想讲的是女性自立的故事,当然,国产剧的通病,自立女性背后还是得有一个有背景的男性,关键时刻拉一把。其实结合生活,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正如有人说的,男人遇到男的帮忙,这叫遇贵人,女人遇到男的帮忙,难道就不是白手起家自立自强?自立不是拒绝外界一切帮忙,自立与靠男人的区别只在于,自立的女性靠自己解决80%的难题,而靠男人的女性自己大概只能解决不到20%的难题,就这点而言,称赵盼儿三姐妹是自立女性,一点不为过。即使是顾千帆,对她们的生意其实也没帮忙什么忙,甚至连本钱都没出,阴差阳错地促成了赵盼儿与池衙内的合伙。能说赵盼儿在靠池衙内吗?反过来说,池衙内靠赵盼儿也说得过去。四十集的电视剧,真正写《救风尘》的只有一两集,赵盼儿胜周舍,赢得干脆利落,虽然知州大人不再是那么清正,但这点改动完全是为了推动赵、顾感情线,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没有这些戏剧性,一出杂剧,也只能拍成五集以内的短剧,显然不符合主创们的野心。正如剧名所展示的,《梦华录》不是救风尘,而是想将自己打造成《清明上河图》,打造成大宋时代的一个缩影,展示这个繁华朝的军、政、商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已经完全脱出了《救风尘》的主旨,又怎么能说二者是原作和改编的关系?

二、子虚乌有皇城司,凭空而降顾千帆《梦华录》的剧情从一开始就跟《救风尘》没什么关系,第一个镜头给的是皇城司,杂剧里有皇城司吗?没有。皇城司是什么机构?它是宋朝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保卫、刺探机构,说它是宋代的锦衣卫并不为过,的确是类似职权。宋史以及一些文人笔记中,对皇城司均有记载,比如洪迈《夷坚志》的第一个故事,就提到皇城司,故事主角孙国镇的死鬼姐夫,担任的就是皇城司注判官,出行高头大马,身穿金紫,随从甚多。以皇城司作为《梦华录》的开端,无疑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并非简单的风尘女子救风尘,而是关系到皇权政治。《梦华录》与宋代孟元老笔记体散文《东京梦华录》同名,而后者是一本描写东京旧时风土人情的笔记,是靖康之难后南渡的文人士大夫们对当初汴梁风光的回忆。此剧以梦华录为名,是想代观众回忆那个商业繁华、政治宽容的大宋,而不是控诉旧社会妇女同志的苦难,风尘女子互相抱团取暖、不信婚姻的人间清醒。《救风尘》的基调是悲苦,《梦华录》的基调则是欢愉,是对年代的追忆与歌颂。赵盼儿拍官家马屁的时候,大概就是她对大宋时代的满意。近些年,不止一位文人学者鼓吹,如果穿越,一定要去宋代,这才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朝代,生活优渥,政治宽容,没有那么残酷和不平等。宋代的确是最接近现代思维的中国古代,那个年代商业繁荣,商人的地位相对历朝历代是最高的,宋代女子地位也不低,嫁妆是最贵的,改嫁是凭心意的,职业女性也广泛存在,甚至有不少靠女人养家的家庭。以这样的时代背景为倚托,讲述一段实为现代女性励志的故事,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这才是主创们的野心:忆往昔、看今朝。

三、剧作故事完整,并无人设崩塌很多观众在最后几集嚷嚷剧情崩了,人设崩了,编剧就是不如关汉卿,一旦脱离了关汉卿的原作,自己的原创情节就非常离谱。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没理的。这样说的人,根本没有看过关汉卿的原作,压根儿不知道原作里没有顾千帆,没有欧阳旭,也没有池衙内等等人物,没有官家和群臣,没有骗了大家从头到尾的雷敬、萧钦言、齐牧等老狐狸,也没有可爱的宋濂、招娣,三娘和杜长风也没有,张好好更没有。但难道顾千帆的剧情看得不爽?池衙内的脱线与何四的敦厚不好玩?几只老狐狸的朝堂戏码也可圈可点,但这些跟原作都没有半钱关系。不是只有原作才精彩,相反,《梦华录》里原作那一小段戏只是被藏在中间的过渡,甚至还没有夜宴图来得刺激。而全剧真正的高潮,是赵盼儿告欧阳旭,这已经代替了原作的宋引章、周舍之争,表达的也不仅是风尘女子被骗的悲苦,而是贱籍女子从良的决心和诉求。说白了,《救风尘》救的是一人,《梦华录》救的是制度,向官家提的要求是废除乐籍为贱的制度,给这些洁身自好女子们正名的机会。这也是为何电视剧强调“双洁”的原因之一,这个洁是洁身自好,是自甘堕落与努力自救的区别,虽说带有美好想象与现实不符的违和感,但人们爱看剧、看小说,不就是为了追逐那一点现实中稀缺的东西?至于说顾千帆后几集变得木讷,对赵盼儿受刑也能冷眼旁观,其实这才是符合当时环境的表现,正如顾千帆被抓时,赵盼儿虽然着急,但也该干嘛干嘛,没有乱了阵脚。内心的在乎与处事的冷静并不矛盾,顾千帆能看着赵盼儿受刑,不过是因为声名狼藉是对二人更大的伤害,尤其是会摧毁赵盼儿的立身之本。从始至终,三个女孩儿追求的,就是受人尊重,昂首挺胸地生活。无论是凤冠霞帔,还是贱籍从良,或者是奸臣之子不惜为清流卧底皇城司,所追求者都是一个词:认同。

小结:《梦华录》与《救风尘》是完全独立的不同的作品,就好比子与母的关系,《梦华录》取材于《救风尘》,但故事却是完全原创,更新增了众多出彩主角、配角。若说《梦华录》离了《救风尘》就剧情崩塌,那这话该在第一集茶馆便开始,何苦大结局前夕才后知后觉?皇城司为起始,这跟救风尘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原作之说从何谈起?

标签: 关汉卿梦华录救风尘杂剧

更多文章

  • 神操作!《梦华录》编剧转发剧评:新时代乐府,立意超越关汉卿

    历史解密编辑:娱真像标签:梦华录,关汉卿,戏曲,剧评,乐府

    是不是嫌《梦华录》太热了?自己的编剧下场降温了!今天,该剧编剧张巍转发了一篇关于该剧的豆瓣剧评。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马上炸锅了!咱们来看看这篇剧评是怎么写的:这个剧评把本剧和关汉卿的戏曲作品做了对比,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该剧的立意要比关汉卿高的太多了!这还不算,剧评还将该剧比做是新时代乐府!这是有多

  • 《梦华录》里的赵盼儿让人喜爱,关汉卿笔下的赵盼儿独一无二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读书标签:关汉卿,梦华录,赵盼儿,救风尘,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周舍

    最近,电视剧《梦华录》热播,剧中宋代生活的美好画面惹人向往,而由刘亦菲扮演的赵盼儿,更因其敢爱敢恨、生动美丽的气质收获颇多喜爱。《梦华录》的故事母本、人物原型,乃至姓名,都来自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经典杂剧作品《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而《梦华录》中所表现出的支持女性自强、反对男性压迫等等相对进步的性别意识

  • 赵盼儿之于关汉卿——元杂剧中的演绎者和笙歌者初探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关汉卿,赵盼儿,救风尘,谢天香,元杂剧

    最近很多朋友向我推荐影视剧《梦华录》,他们说作为一个戏曲理论研究者,我应该为《梦华录》点赞,因为这部电视剧把关汉卿笔下的赵盼儿带火了。诚然,让年青一代认识到侠肝义胆的赵盼儿,进而认识关汉卿,认识元杂剧,这份功劳不可谓不大。然而,当我看完《梦华录》,却心绪难平。因为这部电视剧并没有抓住赵盼儿这个灵魂的

  • 民间故事:关汉卿智斗宋员外

    历史解密编辑:字言字语标签:关汉卿,宋员外,知县,谢天香,恶少

    大戏剧家关汉卿,在元代就被誉为“杂剧班头”“梨园领袖”。 他风流倜傥,滑稽多智,又兼一身铮铮硬骨,不畏权,不畏势,自称“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偏、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晚年因作《窦娥冤》得罪当朝, 被逐出大都(北京);回到老家蒲阴五人村隐居。回到五人村以后, 把自己关在小楼上埋头写作,不

  • 关汉卿、“唐山事件”、女性友好型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秦朔朋友圈标签:关汉卿,窦娥冤,杂剧,救风尘,王国维

    · 这是第4549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每周,我都会写一个人物。今天写的是关汉卿。最近随着改编自关汉卿杂剧《救风尘》的《梦华录》的热播,人们对于“女生帮女生”(Girls help girls.)非常有共情。周舍把宋引章娶回家,对其不断进行家暴,都快打断了腿。还是赵盼儿出手,有勇有谋地救了

  • 关汉卿大约为由金入元的作家,作品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关汉卿,录鬼簿,拜月亭,杂剧,朱帘秀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国末年(约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

  • 关汉卿, 封建时代的反抗者

    历史解密编辑:食话周天标签:周舍,编剧,关汉卿,救风尘,窦娥冤,赵盼儿,宋引章,风尘女,曲作家,古典乐,剧作家,青楼女子

    关汉卿是元朝伟大的剧作家,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当属《窦娥冤》。窦娥背负冤屈,临终时许下三桩誓愿,最后一一实现,终于平反昭雪。对熟悉的故事情节进行深思,我们就能听到关汉卿在黑暗时代的大声疾呼。一、关汉卿生平元代,科举废止,知识分子的地位下降,甚至到了“十儒九丐”的境地。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路径已经走

  • 关汉卿笔下的“俏冤家”大女主们究竟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关汉卿,谢天香,救风尘,金线池,窦娥冤

    还是要感谢《梦华录》,即便它完全背弃《救风尘》的精气神,但“赵盼儿”这个名字,把关汉卿带进大众的视野,是时候了解一下在《窦娥冤》之外,关汉卿写过的那些生气勃勃的大女主们。田汉写《关汉卿》时,请教了历史学家翦伯赞。翦伯赞提醒他,关汉卿是“郎君班头”,和那时大都的名女优们来往是少不了的,关于元代女优们的

  • 关汉卿:锁在浓浓迷雾中的“曲圣”

    历史解密编辑:青林知青标签:散曲,元朝,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元杂剧,剧作家,曲作家,古典乐

    关汉卿:驱梨园领袖,捻杂剧班头我们今天能知道关汉卿,真是要拜那个时代了,在“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元代,文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仅仅高于乞丐,甚至还不如娼妓。知识分子上升的通道被阻断,如果不归隐南山,就只能混迹于勾栏瓦肆或戏剧书场,但这也派生出一个新的文学现象,那就是元杂剧和元曲的勃兴。五十年代中苏关系亲

  • 《梦华录》大爆,原著作者关汉卿也该被更多人看到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蜗牛读书标签: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梦华录,西厢记,白朴

    01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般会把元代的散曲和杂剧分成两派,各自以王实甫和关汉卿为代表。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都是从文人系统出来的,你一读他们的东西,就能感觉到很深的文人气。他们的作品好处是优雅古典,可是也有一些“坏处”,仿佛不弄那几个字就不过瘾,总要有“古渡、寒鸦”这些。可是大家读一读关汉卿的文字,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