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达攻克元大都故意放走元顺帝,常遇春很生气,朱元璋却大加赞赏

徐达攻克元大都故意放走元顺帝,常遇春很生气,朱元璋却大加赞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1718 更新时间:2023/12/10 9:06:55

常言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对于这点,种地的百姓知晓,而古代高高在上的帝王更深谙其理,毕竟在权力面前,哪能容得半分同情和想当然?

遥想当年,吴王夫差就对越王勾践想当然了,结果不仅被勾践翻了盘,而且小命也交代在了他的手上。

相比较夫差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就做得比较干脆,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直接眼睛也不眨就让自己十个侄子,全部去找他们的父亲去了。

自古帝王多心狠手辣,为了永享江山,那也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即便不敢直接将威胁自己权力的人除掉,也是可以让他们莫名其妙的消失嘛。

即比如说被宋太祖抢走皇帝之位的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被迫迁往房州之后,就稀里糊涂地去世了,年仅20岁。

所以,斩草除根这事,在帝王面前几乎没商量。

作为草根皇帝出身的朱元璋对于这个道理更是深信不疑,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把那些能威胁到他的功臣们,几乎来了一个一锅端。

但是在他没当皇帝之前,徐达做了一件并没有斩草除根的事,那就是在攻克元大都故意放走了元顺帝,常遇春对此很生气,觉得徐达让自己失去了立大功的机会,但是朱元璋听后却对徐达的作法大加赞赏。

那么问题就来了,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为何纵容徐达放走元顺帝呢,直接将他抓获来个了断,不是省了后来再去劳民伤财北上讨伐元顺帝了吗?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门道,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朱元璋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

徐达,农民出身,和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发小,至于他为何后来打仗那么厉害,或许只能用天生的来形容,就好似朱元璋虽然也是农民出身,但当皇帝也得心应手一般。

朱元璋在家乡生存不下去时,便外出乞讨、当和尚,而徐达则一直在家乡艰难度日,后来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逐渐受到了重用。

郭子兴便让朱元璋回乡募兵,徐达听闻发小来招兵打天下,几乎想也没想,便投靠了朱元璋,此时的徐达已经22岁了。

徐达开始军旅生活后,很快显示出了超乎常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朱元璋对徐达委以重任,逐渐成为了朱元璋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郭子兴与一起举兵的孙德崖等人不和之后,朱元璋逐渐感觉到了处处被制约,他果断带着徐达、汤和等效忠自己的24将离开濠州,南下进攻定远,并攻下了滁州,一路所向披靡。

徐达在冲锋陷阵时,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并且改此地为应天府,自称吴国公,而徐达则担任同佥枢密院事。

朱元璋被四面包围,徐达初显神威。

朱元璋占据应天,虽然有了一块根据地,但是这地方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差了,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

可以说是四面全被包围了,朱元璋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都受到了制约。

北面的元军是朱元璋还不敢动的势力,南面的方国珍、陈友定的势力距离稍远,朱元璋想打开局面,就要先搞定东、西两面。

那么是先打张士诚,还是先打陈友谅呢?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朱元璋的手下建议先打张士诚,毕竟陈友谅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但是朱元璋思考之后,做出了先打陈友谅的决定。

而徐达也支持先打陈友谅,因为陈友谅有谋略,如果先打张士诚,陈友谅势必会在背后捅朱元璋一刀子,这样也就陷入了两线作战,但是如果先打陈友谅,张士诚一定会保持中立,想要当黄雀。

只可惜,张士诚确实当了黄雀,没想到后来却被螳螂给反杀了,很显然,朱元璋就是那个“螳螂”。

作战方案定下来之后,徐达立即进攻池州,攻克此地之后,立即进攻安庆,由于安庆兵力太强,徐达转攻江北,等到将安庆孤立起来之后,徐达又用了一首离间计,成功拿下安庆。

后来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进行了决战,徐达指挥将士进行拼杀,甚至不顾自己的战舰着火,一直坚持战斗,后来朱元璋不放心应天,便让徐达回防。

等到朱元璋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力进攻陈友谅,最终取得了鄱阳湖海战的胜利,而陈友谅就此被淘汰出局。

徐达包围元大都,故意留了一个缺口。

消灭了陈友谅之后,朱元璋便命令徐达率军东征,之后张士诚也没有撑多久,便一败涂地,朱元璋也逐渐坐稳了南方老大的宝座。

一山不容二虎,朱元璋命令徐达和常遇春一正一副率军北伐,剑指元大都。

元大都是元朝的政治核心,一旦被攻破,元朝也就只能苟延残喘了,而徐达采取的策略是先肃清元大都周边的元军势力,最后再合围元大都。

还别说,这样的方法十分凑效,即便是在马背上起家的元军,面对徐达的攻势,也只能缴械投降,等到元大都周边的地区相继被攻克之后,元大都已经岌岌可危。

在元大都的元顺帝自然也不傻,他知晓大势已去,识时务者为俊杰,他要做的就是麻溜地跑。

按理来说,徐达已经胜券在握,元顺帝也已如瓮中之鳖,那么为何他却能从徐达的重重包围中带着王公大臣,妃子宫女从容不迫地北逃,并且还建立了与明朝相对抗的北元政权呢?

这是因为徐达包围元大都之后,故意留下了一个缺口,让元顺帝逃跑。

元顺帝向北逃窜,朱元璋重赏徐达。

话说徐达和常遇春率领大军在开平围困住了正在逃窜的元顺帝,经过缜密的思考之后,徐达故意命令大军放开一个缺口,让顺帝得以逃走。

副将常遇春觉得不能忍,他认为放走了元顺帝,也就失去立大功的机会,毕竟抓住多少个将军,能抵得了抓住一个皇帝的分量呢?

当常遇春气势冲冲地质问徐达的时候,徐达却不缓不慢地说道:

是虽一狄,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

意思是说,他虽然是夷狄,但是却当了很久的皇帝,别不不说,就说他号令天下的能力,那都是非常强,如果我们真的将他抓住了,那么我们的主子朱元璋要怎么处理他,是割地来封他还是直接杀了以求安心,我觉得这两者都不行,而放了他才是最合适的。

徐达这番话,让常遇春深以为然,后来他们回京师禀告元顺帝已经北逃,朱元璋果真没有怪罪徐达,反而对他进行了厚重的封赏。

由此可见,徐达确实是个聪明人,但即便如此,他的下场或许并不好,明史记载徐达是病死,但《翦胜野闻》中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而《龙兴慈记》中记载,徐达生病不能吃鹅,而朱元璋愣是赐给了他一只烧鹅,徐达吃过之后就去世了。

虽然后两种说法并不能被认可,但按照朱元璋的性子来看,还是极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明史》、《智囊全集》等。

(图网,侵删)

更多文章

  • 据蒙古史料记载,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是真的吗?朱棣的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棣,元顺帝,朱元璋,遗腹子,马皇后,朱允炆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军攻破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带着残部北逃,元朝结束了对汉民近百年的统治历史。因为逃得太仓促,加上后宫太庞大,所以元顺帝留下了大量的后宫佳丽,结果“便宜了”朱元璋。这其中有个叫格呼勒德的弘吉剌美女,被送到朱元璋的面前。弘吉剌部是蒙古草原上一个盛产美女的部落,成吉思汗的母亲和

  • 徐达攻破元都,放走元顺帝,朱元璋不仅不责罚,反倒这样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徐达,朱元璋,元顺帝,郭子兴,陈友谅,常遇春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为了表彰和自己共同征战多年的将帅们的功绩,命人在南京城外的鸡鸣山修建功臣庙,按照功绩大小,将21位开国功臣的塑像供奉在内,其中魏国公徐达位列第一。1、投身军旅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都是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市)人,两个人从小关系就很好,那时候经常和

  •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新语话史标签:徐达,朱元璋,元顺帝,常遇春,明朝

    1367年,朱元璋在相继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势力之后,其政权已经基本稳固,南方的广大地区也再无后顾之忧。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朱元璋自然不甘于偏安一隅。于是,北伐也随即被提上议事议程。在中国历史上,自南至北的北伐数不胜数,一如东晋祖逖、恒温北伐,南宋隆兴北伐等等,但能够取胜者却寥无几人。这

  • 元顺帝是如何为日落西山的北元,多争取200余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季依晨动物谈标签:伯颜,元朝,皇帝,明朝,脱脱,元顺帝,帖木儿,朱元璋,小说家

    元顺帝是如何为日落西山的北元,多争取200余年的?“帝在位三十六年,当元统、至元间,帝受制权臣,相继或死或诛,帝恐惧之心弛,而宽平之心生……向使庚申帝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则终保天下,何至于远遁而为亡虏哉!……庚申帝岂昏愚者哉?观其欲杀是人也,未尝不假手于人,外为不得已之状,内实行其欲杀之志”元顺帝是

  • 元朝末帝元顺帝的曲折命运, 从沦为孤儿被流放, 到成为元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头像壁纸汇标签:皇帝,元朝,皇位,元顺帝,帖木儿,宋太宗,元文宗,小说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主导下的大一统王朝。不过这个王朝的存续时间可谓昙花一现:从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到元顺帝逃到长城北方维持北元王朝,前后一共不足百年时间。同时由于文学和教育方面对元朝的宣传题材较少,所以元朝历史一直让多数人感到陌生。其实元朝末帝元顺帝的个人命运是十分坎坷、传奇、曲折的。1

  • 集荒淫和天才于一身的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娱段子标签:元顺帝,伯颜,元朝,朱元璋,宰相,明朝

    今天来说说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名字比较长,咱就不说了,他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给说起来,元顺帝虽然生在帝王家,但是他的童年却确实不好过,在他九岁那年,他的父亲继位称帝,结果就被他的叔叔,也就是后来的元文宗给杀了,然后他叔叔呢就当了皇帝。元文宗当了皇帝以后就把他给送到了高丽,给关了起来,并且不许

  • 荒淫无耻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元朝,皇帝,天魔,惠宗,元顺帝,铁穆耳,右丞相,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元惠宗,又称元顺帝,1320年出生,1370年在应昌去世,名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他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1333年6月—1370年5月23日。本来,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十三岁登基之时,元朝的兴盛时代早已成为过眼烟云。从元成宗铁穆耳死后到他即位的二十六年间,朝廷竟换了九

  • 九纹龙的“天真”:神机军师朱武的苦肉计,摸透了史进的心理

    历史解密编辑:不红居士标签:朱武,史进,陈达,杨春,宋江,九纹龙,梁山好汉

    “九纹龙”史进,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里第一位出场的好汉,用金圣叹的话来说,施公令史进开场,是因“稗史亦史”,《水浒传》承担着揭露历史的任务,故而以史进开场,大有深意。水浒的许多情节设置,也是从史进这里开始的。水浒开篇,史进带领史家村的村民,抵抗少华山的强匪,即“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

  • 认真看了几遍原著,朱武水平远不及吴用,为什么都吹朱武贬吴用?

    历史解密编辑:贡子曰标签:吴用,朱武,宋江,方腊,卢俊义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吹朱武贬低吴用呢?一方面,朱武军事上确实有一些水平其实,在整部书中朱武的情节并不是很多,尤其前半部分,朱武的戏份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后来,梁山接受朝廷的招安后,征辽、征方腊的战斗中,朱武才得以出手。但是朱武的军事指挥才能属实不怎么样,卢俊义领着他没少损兵折将。但是

  •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历史解密编辑:芯芯from标签:朱武,李逵,军师,水浒传,地魁星,梁山好汉

    《水浒传》是一部经典的古代小说,其中有众多英雄豪杰,而朱武也是其中之一。朱武,字青眼,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他的形象非常魁梧壮硕,而且勇猛无比。他原本是河北人,因为杀了官府的差役,被逼流落江湖,最终来到了梁山。在梁山的时候,朱武和另外两位好汉,乐和和李逵一起成为了“铁三角”,是梁山好汉中的精锐部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