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童读史 访问量:1461 更新时间:2023/12/6 23:35:13

明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陈友谅,是时候说说陈友谅这个人了,历史的舞台上,他终于要上场了。

说陈友谅,那得从彭莹玉说起。彭莹玉又被人称为彭和尚,虽然是和尚,但是思想上是时时关注着社会。至正四年,和尚也当不下去了,于是和弟子周子旺等人一起,袁州起事。

这群人背后衣服上写着个佛字,彭和尚对这些人说,有了弥勒佛的保佑,可以刀枪不入。

就这么恍恍惚惚中,拉起了红红火火的大旗。最多的时候甚至五千人,但是江西行省发兵镇压,这些人最终各自分散,从地上转为了地下,彭和尚也远走湖北,继续他的事业。

彭和尚这人,对待事业兢兢业业,远走湖北后,加入了徐寿辉的部队。这帮人的头领是徐寿辉,但是打着彭和尚的旗号,可能是因为彭和尚有地位,毕竟是前辈,认识的人也多。

这支队伍中,徐寿辉是布贩子。但是后来他当了皇帝,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长相。看起来有点儿戏,但是史书就这么记载,这也为以后的内讧埋下了伏笔。

史书记载的是,1351年,徐寿辉称帝,国号天完,但是根据1982年重庆江北出土的《玄宫之碑》,这碑立于1367年,上面写的是:

岁庚辰(1350),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

《玄宫之碑》是记载的继承徐氏政权的大夏国太祖明玉珍的墓志铭,这说明,徐寿辉建国比史书记载的时间要早一年,而且国号是宋,并没有证据证明此后他改的国号是天完。

这倒是也解开了我一个疑惑,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听着就这么晦气的国号,徐寿辉会用的这么起劲?虽然说有解释,天完有压着“大元”的这个说法,但是总感觉是牵强。

至于为什么会用天完来遮掩徐寿辉这个宋的国号,一是韩林儿就曾经是宋的国号,而且是在1355年,是在5年之后。二是朱元璋对于加入韩林儿的这段经历,后来多有避讳,所以史书用天完,也就理解了。我们这就照着史书的记载,称呼天完吧。

徐寿辉这人,算是元末群雄里的老实人,他先后率领士兵占领了湖广,江西以及川蜀的大片地区。

大好形势,这时候发生内讧了。徐寿辉能当上首领,和他的好仪表是有关系的,并不足以特别服众,而且天完政权实际上被倪文俊所控制。倪文俊英勇善战,能占领这么多地区,倪文俊功不可没。

1357年八月,倪文俊试图杀了徐寿辉取而代之,但是阴谋败露,于是率领部分人逃往黄州。

这个时候,就是陈友谅的表现机会了,陈友谅,本是沔阳渔家子弟。本姓谢,但是祖上入赘陈家,于是就有了陈友谅。少年的时候,还是读过一些书。曾经有风水人士看过他先祖的墓地,后来和陈友谅说,“法当贵。”

我们也很难说,这故事是陈友谅成名之后为了宣传他的故事而编造出来的,还是历史上真是这么发生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陈友谅后来当上了小吏。

当小吏,一辈子到头,也和富贵关系不是太大,陈友谅有着更远大的志向。当徐寿辉起兵,陈友谅就参去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黄州当时正是陈友谅的驻地,而陈友谅当时是倪文俊的部将,听着有点绕口令,结局就是倪文俊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自己的部将陈友谅所杀,这是陈友谅在历史上的第一笔浓墨重彩。

1358年,陈友谅攻克龙兴,徐寿辉希望可以迁都龙兴,而陈友谅不从,看似不起眼的决定,对两人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1359年,徐寿辉执意要迁都,陈友谅埋伏在江州城外,杀了徐寿辉的部下,挟持了徐寿辉,陈友谅自称汉王。

1360年,陈友谅向朱元璋的统治地区发起攻击,应天的屏障是太平,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朱元璋攻下太平后,要继续守着太平,望着应天。陈友谅攻下太平的战役中,太平城坚不可摧,陈友谅让巨舟来到了城的西南方,士兵沿着舟尾爬上城头。

陈友谅先攻下了太平,后来又进驻采石矶。此时的陈友谅志得意满,面子工程都不想做了,他派部下假装到徐寿辉面前汇报,一边安排壮士把徐寿辉的脑袋击碎。

自此,陈友谅完成了从部下到皇帝的转变,他改元大义,国号汉。当时恰逢狂风暴雨,群臣甚至都无法行礼。

从陈友谅的轨迹上看得出来,不择手段,成王败寇,是他极力追求的,甚至不需要遮掩,就这么当上皇帝。

在他的心里,权力才是他追求的,并且为此愿意付出一切。此后他的行为,越发不加收敛,但是他不明白,当他这么不择手段的时候,他也可能是别人不择手段的对象。

在陈友谅的世界里,仁义,忠厚,老实人,是存活不下去的。他不明白,徐寿辉是怎么在这个乱世中存活下来的,并且还登上了皇位,所以他可以取而代之,在陈友谅的理解里,他陈友谅比徐寿辉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一个不择手段的人,竟然取了个年号叫大义,我们很难说,他是不是想用大义这个年号,来证明这个世界上,不需要仁义道德。

或者说,越缺少什么的人,越想拥有什么,缺少仁义道德,所以他就取年号大义。

就这样,陈友谅真得做到了风水相士和他说的,“法当贵”,但是这条路还长着呢。但是不管怎么说,看起来,陈友谅的富贵之路是开始了。

史料参考:《明史》《明史上下册》《朱元璋传》《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徐寿辉,徐辉祖,徐增寿,你能分清这三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朱棣,徐达,明朝,徐寿辉,徐辉祖,徐增寿,开国皇帝朱元璋

    前两天我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徐寿辉和徐辉祖有没有亲戚关系?除了这俩人,历史上还有个徐增寿,这三人名字都差不多,今天一起聊聊这三个人。历史的细节深究看来,就特别有意思。一徐寿辉,此人的生活年代约是1320年到1360年,这个时候是元末,正值群雄并起时期,按照他生活的年代,和徐达相似。徐辉祖和徐增

  • 皇帝徐寿辉临死前痛哭求饶,陈友谅阴冷一笑:你活不过今天

    历史解密编辑:秋叶侃史标签:徐寿辉,陈友谅,皇帝,红巾军,朱元璋,元朝

    元顺帝末年,政治败坏、贪污严重再加上连年的天灾,民间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起兵谋反。一时间,整个国家便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诸多的起义军中以徐寿辉所率领的红巾军最为势大。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351年10月徐寿辉在蕲水建立了天完政权,然而在政权刚刚建立的第9年,徐寿辉却离奇的死在了自己的手下陈友谅之手。临

  • 徐寿辉拥兵百万,霸气称帝十年,结果却被自己心腹敲碎了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木木夕木夕标签:徐寿辉,陈友谅,郭子兴,红巾军,开国皇帝朱元璋

    白莲教起源于佛教净土宗。江苏昆山)和尚弗拉基米尔茅子元在流行的净土会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宗教白莲教,但被官方取缔。元朝后期,白莲教因得到元朝廷的赏赐而兴盛一时。不过,了解元朝末年历史的人应该清楚白莲教在其中的作用。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第一批反元势力。领袖韩山童以白莲教为纽带。据《皇明通纪法传全録》记载

  • 笑谈大明(增五)陈友谅诱杀赵普胜是否存在?罗贯中笔下藏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陈友谅,赵普胜,罗贯中,朱元璋,汉军

    汉王陈友谅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对手,他们之间爆发的鄱阳湖大战也是中国古代水战的经典篇章。这场战役至今仍旧受到研究古代军事的学者们所关注,经验总结对现代军事仍旧有借鉴意义。从兵力和装备来看,陈友谅的汉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朱元璋的西吴军能在劣势下以弱胜强,不得不令人佩服。关于陈友谅

  •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大恩人,朱元璋得势后,是如何对待郭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元朝,明朝,郭子兴,朱元璋,小明王,小说家,开国皇帝

    在中国古代400多位帝王当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出生最低的一个,他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个励志的典范,自幼父母双亡的朱元璋先是出家当和尚,后来又四处要饭,但是到了青年时期,却能参加起义军迅速崛起,后来更是击败多个强敌,统一天下,除去朱元璋本人的能力之外,他的运气也是爆棚的好,如果没有起义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对他的后人做出了不解的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郭子兴,朱元璋,马皇后,朱允炆

    朱元璋算是千古一帝,25岁时投奔郭子兴,并娶其养女,16年后,朱元璋称帝。可以说朱元璋早期是靠郭子兴才起家的,然而他对郭子兴的后人,却做出了令世人不解的行为。朱元璋是郭子兴的女婿,他的马皇后就是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在世之前,把朱元璋当成自己的心腹知己,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逐步接管了他的义军,把郭家

  • 投奔郭子兴,朱元璋在乱世中不断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徐达,元朝,明朝,郭子兴,孙德崖,红巾军,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外云游3年后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这3年时光,朱元璋先后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这段时间的经历,开阔了朱元璋的视野,丰富了社会经验,艰苦流浪的生活也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断的性格,不过也让他变得残忍、猜忌。而这3年也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朱元璋在云游路上关于:“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谶言已经深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建立明朝之后,又是怎样对郭子兴的后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郭子兴,郭子,马皇后,陈友谅

    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贵人,因为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和栽培,才有了后来的朱元璋。郭子兴在朱元璋逐渐强大之后,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爱生气并且小心眼,容不下别人,最终造成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产生间隙,二人逐渐分道扬镳,而郭子兴最终也郁郁而终。那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郭子兴的后人呢?郭子兴

  • 朱元璋:郭子兴死后,便成为“一哥”?实则远没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朱元璋,郭子兴,陈友谅,元朝,胡美

    《明实录》记载:朱元璋早年投身于郭子兴军中,受命长九夫,因战争中骁勇善战,受到器重而被郭子兴视作心腹,以马氏许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管了军队,成为统帅,开始了“开挂”模式。史官美化君主,掩盖一些其过往的不堪,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面对明太祖这么一位。但经过这么一“文饰”,却有弄巧成拙之嫌,变相地贬低

  • 滁阳王郭子兴,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郭子,朱元璋,郭子兴,汤和,红巾军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历代大一统王朝中,恐怕也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社会最底层人物。然而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第一桶金。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贵人无疑是元末濠州(今安徽凤阳)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时,郭子兴自然早已去世,那么洪武皇帝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