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郭子兴死后,便成为“一哥”?实则远没这么简单

朱元璋:郭子兴死后,便成为“一哥”?实则远没这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4324 更新时间:2023/12/12 17:00:37

《明实录》记载:朱元璋早年投身于郭子兴军中,受命长九夫,因战争中骁勇善战,受到器重而被郭子兴视作心腹,以马氏许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管了军队,成为统帅,开始了“开挂”模式。

史官美化君主,掩盖一些其过往的不堪,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面对明太祖这么一位。但经过这么一“文饰”,却有弄巧成拙之嫌,变相地贬低了朱元璋的个人才能,实则朱元璋在大明王朝草创期间面临的状况更为艰难,更为复杂,这一切的源头得从朱元璋的地位说起。

据《滁阳王庙碑》记载,劝说郭子兴将马氏许配给朱元璋的是起二夫人张氏。若郭、朱两人关系真如《明实录》所说的那样,首先郭子兴应当主动将马氏许配于朱元璋,而不是被动地由二夫人提出;其次先不论嫡庶,马氏虽为郭子兴至交之女,但并未发现其有改过姓氏的记载,即为养女,养女与亲生的还是区别很大的;再者二夫人是有女儿的,即后来朱元璋的郭惠妃,其生卒年不详,成婚很可能是在朱元璋成为“话事人”后。

在马氏嫁给朱元璋后,翁婿关系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朱元璋屡次受到郭子兴猜疑,其中比较熟知的一个例子是,郭子兴听信谗言,将朱元璋下狱,心系夫君的马氏背着郭家人送去烧饼,却遇见养母,情急之下只得将刚出炉的烧饼藏在胸前。

即便1355年,朱元璋攻陷和州,旋而被任命为镇守总兵,但《明实录》却描写了这么一段:

诸将皆先入,上独后至,时坐席尚右,诸将悉就坐,唯虚左末一席,上即就坐不为异.......

哪怕是驸马,哪怕有军功,还是和州的一城之主,却遭遇无视,为郭子兴部下所看轻,最后就座不算,还就座与左边的末席(元朝尚右,以右为尊),卑微地那么自然,凡此种种只能说明朱元璋与郭子兴并没有那么密切,在军中地位不高。

郭子兴的这支义军是“合伙制”的,有几大“股东”,郭子兴死后,这支义军群龙无首,地位仅次于郭子兴的孙德涯便动起心思,企图兼并郭子兴所部,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与之相争。

败下阵来后,即所谓的“王子不能驭诸豪英兵”,郭天叙请出朱元璋,从而为朱元璋名正言顺接管郭子兴这支军队铺平道路,而后接受龙凤政权册封,官职却在郭天叙、张天祐之下,朱元璋愤而不受。

只能说史官给朱元璋脸上贴金了。“虎父无犬子”,从亲自率军攻打集庆而战死来看,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也不是脓包;攻打和州时,张天祐被郭子兴任命为总指挥,加之“小舅子”身份,还是“亲”的,表明了其地位至少不会比朱元璋低,如此朱元璋是不太可能越过此二人接管义军的,更谈不上作为代表接受龙凤政权册封,实则代表册封的是郭子兴“小舅子”张天祐。

这个不难理解,郭子兴死后,孙德涯动起了兼并的心思,朱元璋自然站在“自家人”一边,为郭子兴阵营再立新功,避免了义军的分崩离析,使得朱元璋地位上升,这个可以从义军渡江后设立的元帅府官署看出。当时因太平路是江南重镇,故在此设立元帅府为郭、张、朱三人的官署,位次依次是都元帅、右副元帅、左副元帅,可见龙凤政权的册封恰恰反映了当时义军内部的地位。

正如上述所说,朱元璋与郭子兴关系并不密切,甚至不睦,朱元璋连带遭到郭部属的无视。在外部压力袭来之时,两方选择“抱团”应对,双方的根本矛盾却没有消除。这不,自打渡江以后,玩心眼,两甥舅不是对手,只得另觅他处,于是溧阳成为了郭家军的新根据地。

玩心眼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朱元璋实力剧增,但这种剧增不是好事,是有隐患的,尤其是陈埜先的归附,归附并非其本意,不过是兵败为保性命的权宜之计,为彰显投诚之意,陈埜先用“曲笔”写了一封“降书”,明为劝降,实则唤起部下的哀兵苦斗;显然陈埜先高估了其部下的文化水平,纷纷来投。

一下子扩充了几万人马,幸福来得太快,太容易,朱元璋心中并不踏实,为此借进攻集庆之机,试探陈埜先:北路由徐达领衔,南路则调来了张天祐,由其率陈埜先的降军。

这招可谓是一石二鸟,让竞争对手充当试金石。当然了,朱元璋也是有节操的,上了“保险”,将陈埜先及其妻扣下当人质。后续的战局证明了朱元璋担忧是对的,陈埜先的事先嘱咐部下,令到张天祐大败,差点丢了性命。

接着继续进攻集庆时,朱元璋特地留意了陈埜先的动向。果不其然,陈埜先再次嘱咐部下出工不出力,待脱离朱元璋控制后,再与元军共谋大业;后又与集庆城元军守将福寿联络,表示“愿擒贼首以自效”。对于陈埜先,朱元璋心中已有数,真是食之烫嘴,弃之又将成为敌人,唯独不能杀之,这是为何呢?

当时起义军基本通过聚众以及招降纳叛起家,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快速扩充军力的同时,这样“合伙制”组成的义军内部又分为独立性较强的若干势力,每股势力都将对军视作立足的本钱,近似私兵。

若朱元璋排除异己,杀了陈埜先,势必造成义军内部其他势力的连锁反应,使得人心离散,义军分崩离析,陈友谅杀徐寿辉、赵普胜,结果明玉珍独立,多名将领“反水”,便是前车之鉴。

怎么处理陈埜先这枚“烫手山芋”,朱元璋颇为头疼,曾向陈埜先摊牌,是走是留悉听尊便;而陈埜先尚未脱离控制,担心当中有诈,假意喝下血酒,发毒誓,效忠朱元璋。话到这个份上了,朱元璋是骑虎难下,只得放归陈埜先。

海阔凭鱼跃,返回所部驻地(板桥)的陈埜先迫不及待投靠元朝,并与元将左答纳识里密谋,谎称生擒左答纳识里作为诱饵,请朱元璋前来受降,以此作为“投名状”;早有提防之心的朱元璋回信说近日程,实则压根就没上路。

朱元璋转念一想,既然一时无法除去陈埜先,何不利用其解决郭天叙、张天祐呢?于是,利用陈埜先急于为元朝主子立功的心态,朱元璋利用再次攻打集庆城之机,设下“借刀杀人”之计:

当时朱元璋驻太平,与陈埜先驻地板桥同在集庆城西南,而张天祐、郭天叙驻地溧阳在集庆城东南,两地相距近百里,朱元璋并未通报陈埜先的“劣迹斑斑”,张、郭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接受率先攻进集庆南门陈埜先之邀,呜呼在了“鸿门宴”之上。

若对于所谓私兵还不是很清晰的话,可举一例,

《明史刘基传》: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迫于形式,朱元璋答应了胡美的请求,保留其整建制军队,由此实力大增,迅速拿下江西诸郡,但也成为了很大的隐患,这些投诚的军队并不被朱元璋所掌控,而是仍然掌握在投诚将领手中。

自打渡江之后,义军分为三大系统,朱元璋嫡系、郭子兴旧部以及归附的巢湖水师,因朱元璋嫡系人数占多数,使得朱元璋虽是左副元帅,却成为了实际上的全军统帅。朱元璋的“借刀杀人”并没有导致郭子兴旧部群龙无首而遭兼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反而因为此次“借刀杀人”,使得两个阵营的隔阂越来越深。

一般认为,朱元璋接受谋士“高筑墙,缓称王”的建议,而依附于龙凤政权,奉韩林儿为共主,奉其为正朔,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的树敌,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首先,朱元璋渡江之后,进攻元朝控制区域,而龙凤政权又是元朝的死对头,朱元璋势必成为元朝的“眼中钉”,受到重点照顾;其次陈友谅、张士诚并不奉龙凤政权,没理由不攻击朱元璋,两个阵营便曾在扩张中曾数次发生激烈的斗争。

可见奉龙凤政权的作用不在外,恰恰在内,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朱元璋与郭子兴旧部的关系,缓和了矛盾。为何这么说?

元末群雄建立的政权基本参照元朝,龙凤政权亦不例外,元制中央有中书省、枢密院,地方上则设行中书省、行枢密院。郭天叙、张天祐死后,朱元璋名义上成为了龙凤政权册封的“一哥”,在集中内部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可以凭借册封号令非嫡系诸将。

这样一来,朱元璋可以名正言顺地将非嫡系势力安排在江南行枢密院,如郭子兴旧部邵荣、邵肆以及巢湖水师系的廖永安,与朱元璋同为行枢密院同佥,另设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专门编入嫡系精兵。

两个系统虽平行,但并不对等。从三品帐前亲军副都指挥使杨璟转至行枢密院仅任正五品的院判,可知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序列的官员要低于行枢密院。朱元璋这么做明面上貌似出于安抚的考虑,而置于亲军中的嫡系虽位卑,却得到充分发展,作用很大。

后续发展则看到此种情形:后任枢密院首脑的郭子兴旧部邵荣及其部下,虽任高官,却被束之高阁,职权大大受限,只能听从号令,像非嫡系任地方官,朱元璋往往要留其妻儿在京城居住,而作为朱元璋的嫡系纷纷外任地方主官,实力大增。如此朱元璋便掐住了郭子兴旧部的七寸,使得其发展严重受限,以至于郭子兴旧部与朱元璋军中一般将领并无二致,为以后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朱元璋郭子兴陈友谅元朝胡美

更多文章

  • 滁阳王郭子兴,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郭子,朱元璋,郭子兴,汤和,红巾军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历代大一统王朝中,恐怕也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社会最底层人物。然而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第一桶金。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贵人无疑是元末濠州(今安徽凤阳)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时,郭子兴自然早已去世,那么洪武皇帝会如何

  • 大将郭子兴离世后,朱元璋实至名归,代领其军仍不忘旧恩!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徐达,元朝,明朝,郭子兴,红巾军,常遇春,小明王,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带兵守住和州之后,和州发生严重粮荒,濠州节制元帅孙德崖也正为缺粮犯愁,得到朱元璋镇守和州的消息,率部前来就食。他将部队安置在和州城外的民家,自己带着亲兵请求入城暂住3个月。朱元璋担心他另有企图,想拒绝,又怕他人多势众,只好应允。几个嫉妒朱元璋的将领向郭子兴进谗言,说他投靠了孙德崖。郭子兴立刻从

  • 朱元璋在成为开国皇帝以后,是怎么对待曾经的伯乐郭子兴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朱元璋,郭子兴,皇帝,惠妃,马皇后,陈友谅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这一生要想成功,除了需要一身的本事,人生中的伯乐当然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明太祖朱元璋能从当初一个放牛娃,一跃成为至高无上的君王,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郭子兴这个伯乐的赏识。话说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因为战乱不得不四处流浪化缘,这时儿时的玩伴汤和给他送来一封信,信中内容大致说的是让朱

  • 只许皇帝认爹不许百姓认祖宗-明朝郭子兴后人无奈放弃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明朝,元朝,郭子兴,明孝宗,开国皇帝朱元璋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这一年淮北发生了大旱,颗粒无收,靠着租用地主土地谋生的朱元璋家顿时陷入大难。朱元璋的父亲母亲还有大哥不到半个月相继病饿而死。朱元璋为了活命只能去皇觉寺出家,其他亲人四散讨饭去了。朱元璋当了和尚之后被派到外面云游一番后来回到了皇觉寺,本来对于朱元璋来说或许将来的命运就是当

  • 对明太祖来说,郭子兴究竟是他的贵人,还是绊脚石呢?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汤和,元朝,明朝,郭子兴,李韩公,孙德崖,明太祖,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元末这样一个乱世中,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起义,其中最让人崇敬的就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了,他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家人都死光了,最后却凭借着自己的胆识谋略抗击元朝,平定天下,登上了至尊皇位。这样一个人,他是如何起步,如何一步步走到成功的呢?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朱元璋一生中的伯乐,也是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对

  • 朱元璋是依靠郭子兴起家打下江山的,他对郭子兴的后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刘邦,元朝,明朝,郭子兴,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是郭子兴的养女婿和部下,当年依靠郭子兴发展起自己的势力。郭子兴去世以后,朱元璋逐步夺取了郭子兴的所有权力,把郭家军完全变成了朱家军,并在后来取得成功,登基当了皇帝。(郭子兴剧照)那么,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是怎么对待郭子兴及其后人的呢?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忌惮开国功臣的人。他当了皇帝以后,就开始找那

  • 1355年,郭子兴困居和州、悲伤叹息而亡,朱元璋:杀其子,娶其女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郭子兴,朱元璋,徐达,元朝,元军

    晚唐诗人秦桃玉曾有“年年恨压金缕,为人做嫁衣”的诗句,意思是忙忙碌碌,得不到好处,而是为他人的善行做出贡献。元朝末年的乱世,领导起义的郭子兴亲自拥护朱元璋登基,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1370年,徐达北伐归来,朱元璋下诏授勋。在李善长和徐达之前,朱元璋故意封死了15年的郭子兴

  • 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如何对待其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郭子兴,朱元璋,元军,红巾军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话道出了历朝历代皇帝们的小心思,普天之下,唯我独尊,而明太祖朱元璋同样也信奉这句话。起初朱元璋只是郭子兴手下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兵,后来逐步受到郭子兴的重用,成为其养女婿才得以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更是接手了郭子兴的势力,才拥

  • 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名人堂标签:彭大,元军,元朝,明朝,郭子兴,孙德崖,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要说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用几句话来形容就是,也曾风光过,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成就。最大的成就就是误打误撞认了朱元璋这样一个开国的皇帝做女婿,最后还是因为朱元璋的原因导致他闷闷不乐,郁郁而终。他死后倒是很风光,干女儿也做了皇后,但是,儿子却因为谋反被朱元璋杀害。提到郭子兴这个人,如果不是完全熟悉明朝的

  • 朱元璋靠郭子兴起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朱元璋,郭子,郭子兴,郭子仪,元帅,小说家,明朝,元朝

    郭子兴是元末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更是朱元璋生命中的一个贵人,虽然他对朱元璋的猜忌心一直都有,但却是为朱元璋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我们都知道,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算是郭子兴的女婿,而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继承了郭子兴大部分的势力,并最终笑到了最后,成为明朝的建立者。那么,为什么郭子兴去世之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