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徐寿辉,徐辉祖,徐增寿,你能分清这三个人吗?

历史上的徐寿辉,徐辉祖,徐增寿,你能分清这三个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童读史 访问量:281 更新时间:2024/5/15 0:46:36

前两天我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徐寿辉和徐辉祖有没有亲戚关系?除了这俩人,历史上还有个徐增寿,这三人名字都差不多,今天一起聊聊这三个人。

历史的细节深究看来,就特别有意思。

徐寿辉,此人的生活年代约是1320年到1360年,这个时候是元末,正值群雄并起时期,按照他生活的年代,和徐达相似。徐辉祖和徐增寿,两人是兄弟关系,都是徐达的儿子,他们和徐寿辉有没有亲戚关系?根据我对明史的考证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除了生活时期的问题,还有一个地域问题,徐寿辉出生的地方,是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而徐达是今天的安徽凤阳人,省份都不是一个省份。

1338年,彭莹玉在江西袁州起义,建立大周,一群人背后写着佛字,这些人认为,只要带着佛字,就可以刀枪不入,看起来有点荒唐,不过贫苦的农民顾不上这么多了。

这些人后来遭到了元军镇压,周子旺被害,彭莹玉踏上了逃亡之路,继续抗元。

周子旺这人,在金庸小说里《倚天屠龙记》里出现过,历史上是真有这么个人,他是彭莹玉的弟子,袁州起义,周子旺称周王。

仔细读元末这段历史,凡是早称王的,容易成为元军镇压的目标。所以朱元璋采取的朱升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笑到了最后,最后一统天下,开篇章。

彭莹玉起义失败后,逃出生天,后来彭莹玉从江西就跑到淮西,又开始新收门徒,赵普胜,李普胜等人,成为骨干,你看名字,都有“普”字,这不是偶然,是彭莹玉对于能力出众的门徒以“普”纪名。赵普胜,李普胜等人后来聚集在巢湖,此后投奔了朱元璋。

后来彭莹玉从淮西又回了江西,然后又跑了湖北,这古代确实不容易,那时候交通不便,能去这么远的地方,还真是得有相当大的毅力,决心。

彭莹玉去湖北,投奔他的弟子邹普胜。1351年,刘福通在颍州起义,这年,他们在蕲州起义,推选徐寿辉当首领。

说了彭莹玉这么久,徐寿辉终于出场了,他能当首领的原因,是因为他看起来就像个首领,通过颜值当上的。徐寿辉是卖布出身,长得仪表堂堂。徐寿辉称帝,关于他的国号,史上是有争议的。

一个说法是天完,这个说法是明史记载,据说是“大元”这俩字加个盖,要力压大元一头的意思,就变成天完,另一个说法是宋,这个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出土的《玄宫之碑》,碑文上写着国号宋。

而且时间上也有所出入,碑文上记载的是1350年,徐寿辉称帝。明史是徐寿辉称帝是1351年。本文徐寿辉称帝的时间是参照明史的记载时间。

徐寿辉称帝后,分兵四路,占据了湖广,江西,浙江等郡县,队伍扩展比较快,很多贫苦农民,走投无路,就来参加了,但是这些人,看起来人多势众,问题是能打下来,守不住。

1353年,元军集中兵力围剿,彭莹玉死亡。

1356年,天完迁都到汉阳,这支队伍之间发生了变化,看起来徐寿辉还是皇帝,但是被丞相倪文俊所控制。徐寿辉成了徒有虚名,没有实权的皇帝。

1357年,倪文俊试图杀了徐寿辉,取而代之,但是计划失败,往徐州逃跑,这时候就是陈友谅登台的时候了。陈友谅是倪文俊的部将,趁此机会,把倪文俊杀了,吞并了他的势力。

1358年,陈友谅攻克龙兴,他想迁都龙兴,但是徐寿辉不同意,于是两人产生了分歧,后来陈友谅率兵埋伏了徐寿辉,把他的部下杀了,日后的陈友谅,愈发猖狂,徐寿辉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1360年,陈友谅进驻采石矶后,安排壮士到徐寿辉跟前,趁着徐寿辉不注意,用铁器击碎了徐寿辉的头颅,徐寿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陈友谅称帝,改元大义。

如果你看到这里,应该对徐寿辉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开始介绍徐辉祖,和徐增寿。

这两位都是徐达的儿子,徐辉祖最初的名字是徐允恭,鉴于朱允炆的名字,就改名了,改成了徐辉祖,在徐达死后,他继承了魏国公的名号。元军将领阿鲁帖木儿有异志,徐辉祖率领部队诛杀了他,后来回去执掌中军都督府。在建文帝登基后,升任太子太傅。

客观来说,他的打仗能力,还是可以的。靖难之役时,在燕军连续攻东阿,东平,汶上,兖州,济阳等地之后,徐辉祖率领士兵来救援南军。徐辉祖曾经率领南军,斩杀了燕军主将李斌,让朱棣的将士们非常害怕,想北归。

建文帝听说了这事,还真以为燕兵要回去,就把徐辉祖叫回去了,结果燕兵当然没回去。在朱棣的激励下,燕军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南军这边势单力薄,又缺失了徐辉祖这一员大将,就这么被打败了。

等到朱棣渡江后,徐辉祖也没放弃,还在奋力抵抗,徐辉祖确实是忠君,他忠于朱允炆,虽然已经大势已去。

所以,对于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写到这儿,突然想起来那句话,人可以被打败,但是不能被摧毁。

徐辉祖被打败了,但是朱棣不能打败他的思想,当朱棣攻入南京城,徐辉祖在父亲的祠堂里坐着,也许在回忆着往昔,也许在思考着应该如何抉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忠于建文帝。

他拒绝出去迎接朱棣,他的这一个选择,也让朱棣非常生气,朱棣娶了徐达长女为妻,他也没想到,徐辉祖就这么倔强,于是,他就下令让徐辉祖供述罪状。

但是朱元璋曾经给徐达赏赐过免死铁券,朱棣也不能不给自己老爸面子,最后朱棣把徐辉祖的爵位削去了,然后并且把他关押起来。直到1407年,徐辉祖死去。后来在万历年间,录建文忠臣,以徐辉祖为首。徐辉祖后来被追赠太师,他的谥号忠贞。

在徐辉祖死后几个月,朱棣对群臣说:“徐辉祖死了,中山王不能无后。”于是命徐辉祖长子徐钦承袭魏国公,后来徐钦被罢为民。

客观评价徐辉祖,他能称得上一员大将,可是最终他也无力回天。最后,他选择了忠于朱允炆,忠于自己的内心。

徐增寿,这人虽然和徐辉祖是兄弟,但是哥俩的选择完全不一样,他选择的是朱棣。

曾经建文帝怀疑燕王朱棣谋反,问徐增寿的看法,徐增寿说:“燕王和先帝同气,都已经富贵到这种程度了,哪有理由造反!”

不知道这话,是徐增寿真以为朱棣不会谋反,还是给朱棣打掩护?

等到了后来,朱棣真起兵了,徐增寿有异志,多次把南京城的守备情况告诉朱棣,成了朱棣在朱允炆这边的内应。

朱允炆知道了这事,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也没有问过徐增寿,直到后来的,等到燕军渡江,建文帝把徐增寿叫来,一顿责骂,这时候的徐增寿,就算想跑,也跑不了,后来就被杀了。

等朱棣登基后,朱棣想给徐增寿封爵,但是徐皇后不同意,朱棣想起来昔日徐增寿对自己的帮助,他还是徐皇后的弟弟,最后封了定国公。

这三个人的故事讲完了,现在你能分清徐寿辉,徐辉祖,徐增寿这三个人了吗?

史料参考:《明史》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更多文章

  • 皇帝徐寿辉临死前痛哭求饶,陈友谅阴冷一笑:你活不过今天

    历史解密编辑:秋叶侃史标签:徐寿辉,陈友谅,皇帝,红巾军,朱元璋,元朝

    元顺帝末年,政治败坏、贪污严重再加上连年的天灾,民间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起兵谋反。一时间,整个国家便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诸多的起义军中以徐寿辉所率领的红巾军最为势大。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351年10月徐寿辉在蕲水建立了天完政权,然而在政权刚刚建立的第9年,徐寿辉却离奇的死在了自己的手下陈友谅之手。临

  • 徐寿辉拥兵百万,霸气称帝十年,结果却被自己心腹敲碎了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木木夕木夕标签:徐寿辉,陈友谅,郭子兴,红巾军,开国皇帝朱元璋

    白莲教起源于佛教净土宗。江苏昆山)和尚弗拉基米尔茅子元在流行的净土会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宗教白莲教,但被官方取缔。元朝后期,白莲教因得到元朝廷的赏赐而兴盛一时。不过,了解元朝末年历史的人应该清楚白莲教在其中的作用。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第一批反元势力。领袖韩山童以白莲教为纽带。据《皇明通纪法传全録》记载

  • 笑谈大明(增五)陈友谅诱杀赵普胜是否存在?罗贯中笔下藏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陈友谅,赵普胜,罗贯中,朱元璋,汉军

    汉王陈友谅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对手,他们之间爆发的鄱阳湖大战也是中国古代水战的经典篇章。这场战役至今仍旧受到研究古代军事的学者们所关注,经验总结对现代军事仍旧有借鉴意义。从兵力和装备来看,陈友谅的汉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朱元璋的西吴军能在劣势下以弱胜强,不得不令人佩服。关于陈友谅

  •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大恩人,朱元璋得势后,是如何对待郭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元朝,明朝,郭子兴,朱元璋,小明王,小说家,开国皇帝

    在中国古代400多位帝王当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出生最低的一个,他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个励志的典范,自幼父母双亡的朱元璋先是出家当和尚,后来又四处要饭,但是到了青年时期,却能参加起义军迅速崛起,后来更是击败多个强敌,统一天下,除去朱元璋本人的能力之外,他的运气也是爆棚的好,如果没有起义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对他的后人做出了不解的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郭子兴,朱元璋,马皇后,朱允炆

    朱元璋算是千古一帝,25岁时投奔郭子兴,并娶其养女,16年后,朱元璋称帝。可以说朱元璋早期是靠郭子兴才起家的,然而他对郭子兴的后人,却做出了令世人不解的行为。朱元璋是郭子兴的女婿,他的马皇后就是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在世之前,把朱元璋当成自己的心腹知己,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逐步接管了他的义军,把郭家

  • 投奔郭子兴,朱元璋在乱世中不断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徐达,元朝,明朝,郭子兴,孙德崖,红巾军,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外云游3年后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这3年时光,朱元璋先后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这段时间的经历,开阔了朱元璋的视野,丰富了社会经验,艰苦流浪的生活也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断的性格,不过也让他变得残忍、猜忌。而这3年也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朱元璋在云游路上关于:“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谶言已经深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建立明朝之后,又是怎样对郭子兴的后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郭子兴,郭子,马皇后,陈友谅

    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贵人,因为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和栽培,才有了后来的朱元璋。郭子兴在朱元璋逐渐强大之后,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爱生气并且小心眼,容不下别人,最终造成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产生间隙,二人逐渐分道扬镳,而郭子兴最终也郁郁而终。那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郭子兴的后人呢?郭子兴

  • 朱元璋:郭子兴死后,便成为“一哥”?实则远没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朱元璋,郭子兴,陈友谅,元朝,胡美

    《明实录》记载:朱元璋早年投身于郭子兴军中,受命长九夫,因战争中骁勇善战,受到器重而被郭子兴视作心腹,以马氏许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管了军队,成为统帅,开始了“开挂”模式。史官美化君主,掩盖一些其过往的不堪,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面对明太祖这么一位。但经过这么一“文饰”,却有弄巧成拙之嫌,变相地贬低

  • 滁阳王郭子兴,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郭子,朱元璋,郭子兴,汤和,红巾军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历代大一统王朝中,恐怕也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社会最底层人物。然而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第一桶金。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贵人无疑是元末濠州(今安徽凤阳)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时,郭子兴自然早已去世,那么洪武皇帝会如何

  • 大将郭子兴离世后,朱元璋实至名归,代领其军仍不忘旧恩!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徐达,元朝,明朝,郭子兴,红巾军,常遇春,小明王,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带兵守住和州之后,和州发生严重粮荒,濠州节制元帅孙德崖也正为缺粮犯愁,得到朱元璋镇守和州的消息,率部前来就食。他将部队安置在和州城外的民家,自己带着亲兵请求入城暂住3个月。朱元璋担心他另有企图,想拒绝,又怕他人多势众,只好应允。几个嫉妒朱元璋的将领向郭子兴进谗言,说他投靠了孙德崖。郭子兴立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