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笑谈大明(增五)陈友谅诱杀赵普胜是否存在?罗贯中笔下藏着真相

笑谈大明(增五)陈友谅诱杀赵普胜是否存在?罗贯中笔下藏着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4980 更新时间:2023/12/14 2:52:04

汉王陈友谅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对手,他们之间爆发的鄱阳湖大战也是中国古代水战的经典篇章。这场战役至今仍旧受到研究古代军事的学者们所关注,经验总结对现代军事仍旧有借鉴意义。从兵力和装备来看,陈友谅的汉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朱元璋的西吴军能在劣势下以弱胜强,不得不令人佩服。关于陈友谅兵败的原因,历史学者们众说纷纭。在我看来战略和战术方面,陈友谅有着不小的失误,其中他手下缺乏精于水战的将领是重要的原因。而在此之前,陈友谅诱杀大将赵普胜便为此埋下了隐患。

赵普胜是原天完政权下的四大将军之一,也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的心腹将领。他作战勇猛,尤其在水军指挥方面独树一帜,又擅长使用双刀,外号人称"双刀赵"。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徐寿辉在蕲州起义发动起义,赵普胜联合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发展巢湖水师,组织战舰千余艘,响应徐寿辉的起义。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赵普胜成为手下大将,主要统领水军作战,一度成为能够切断长江流域的水军将领。后来元朝增兵南下,以察罕帖木儿为首的元朝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破各地义军,天完政权陷落,赵普胜只能退守巢湖。

天完政权陷落后,很多将领流落四方,不少将领投奔了朱元璋、张士诚等其它义军。赵普胜也一度投奔朱元璋,听说徐寿辉在汉阳重建天完政权后,他立刻判归,回到徐寿辉麾下。从个人意愿上看,赵普胜对徐寿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这也为他后来被陈友谅诱杀埋下了祸患。

赵普胜对水军的指挥非常出色,天完政权的水军在他的指挥下所向披靡。不论是在起事之初配合徐寿辉攻打太平诸路,还是后来镇守安庆和池州一下,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尤其是在镇守安庆和池州过程中,面对西进的朱元璋大军,赵普胜多次击败其水军,就连后来的明朝第一名将徐达都拿他没有办法。

关于赵普胜之死,在历史上存在争议。按照《明史》的说法,赵普胜是被陈友谅诱杀的。徐寿辉在汉阳重建天完政权后,靠着倪文俊和陈友谅的反击,重整旗鼓,回到了争霸江南的序列之中。后来倪文俊和陈友谅争权,陈友谅派人击杀倪文俊,完全掌握了天完政权。至此,徐寿辉大权旁落,天完政权成为陈友谅的一言堂,只有赵普胜等少数将领继续忠于徐寿辉。后来陈友谅策划顺长江而下攻打朱元璋,与赵普胜约定在安庆会师。会师时,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陈友谅,刚一登船就被陈友谅安排的伏兵拿下,当天就被处决。

这个说法有很多历史学者不认同,尤其是赵普胜的后裔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赵普胜并没有被杀,而是一直活到了鄱阳湖大战之后。鄱阳湖大战以陈友谅的失败而告终,陈友谅当场被杀,赵普胜则带着家眷逃亡隐居。据说他逃到了阳新县富池镇躲藏下来,改姓为袁,然后繁衍生息。据说现在当地有个叫做袁广村的地方,都是赵普胜的后裔。而这个地方距离徐寿辉发动起义的蕲州只有一江之隔,所以被很多人认为赵普胜并未被陈友谅杀死是非常有可能的。赵普胜在陈友谅失败后回到蕲州附近,也算是叶落归根。

对于赵普胜是否真的被陈友谅诱杀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事实中去找证据。首先从赵普胜被杀的原因来看,很多人倾向于朱元璋使用离间计的说法。因为当时徐达无法攻破赵普胜镇守的安庆防线,西吴军的水军无法沿长江西进,使得陆军西进成为孤军深入的态势,战略形势非常不利。而陈友谅又在安庆和赵普胜会师,顺江而下攻打金陵,这就使得形势岌岌可危。据说朱元璋用了很多方法招降赵普胜,赵普胜都不投降,所以才使用的反间计。他利用陈友谅性格多疑的缺点,制造赵普胜要投降的谣言,逼得陈友谅杀了赵普胜。

认同这个说法的比较普遍,从道理上也说得过去,但却太过想当然。陈友谅或许听说了这种流言,但以他枭雄的奸诈本性,依据谣言就杀死领兵大将,显然不合情理。就算谣言是真的,那最好的处理也是先把赵普胜囚禁起来,毕竟战前杀将是兵家大忌,容易军心浮动。

实际上从赵普胜被杀之后的历史发展来看,陈友谅的这一操作其实是有更深的目的的。赵普胜死后不久,陈友谅阻止徐寿辉迁都至龙兴,反而挟持徐寿辉攻打朱元璋。在攻打金陵之前,陈友谅派部下杀死徐寿辉,改组天完政权为汉政权,自称汉王。

很显然从赵普胜被杀到徐寿辉被杀,这是有因果关系的事件。赵普胜作为徐寿辉的心腹大将,又掌握水军兵权,这是对陈友谅巨大的威胁。为了能彻底控制天完政权,再走向皇帝宝座,杀死徐寿辉是必须的操作。因此先除去赵普胜,再杀死徐寿辉,然后自立为王,这是陈友谅早就做好的谋划。朱元璋的反间计只是给了陈友谅动手的理由,而不是赵普胜被杀的真正原因。可以说徐寿辉被杀是以赵普胜之死为前提条件的,这样的因果关系说明了事实必定存在。以赵普胜的忠诚,不可能看着徐寿辉被杀,然后投降陈友谅。

从龙湾和采石矶两次作战失败后汉军的内部表现来看,显然原来忠诚于徐寿辉的部队已经与陈友谅离心离德。陈友谅在攻打金陵前自称汉王,已经做好了一波流消灭朱元璋,然后顺势称帝的准备。所以他杀死赵普胜和徐寿辉才会毫无忌惮,显得不可一世。可实战中在龙湾和采石矶两次失败,彻底暴露了汉军内部的矛盾。从这次失败后,汉军急剧溃退,傅友德、丁普朗等将领投靠朱元璋的情况看,徐寿辉和赵普胜之死是影响巨大的。陈友谅势大时他们不敢反对,可战败时却成为他们脱离汉军最好的机会。

我们再联系到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在军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却打得糊里糊涂的情况看,很显然汉军内部早就分崩离析了。一方面缺少赵普胜这样精于水战的将领,使得战场指挥不灵,被徐达和常遇春牵着鼻子走,最终只能走向灭亡。另一方面丁普朗等将领为徐寿辉报仇心切,甘心潜入汉军做卧底,为火烧鄱阳湖创造了条件。这些情况都可以证明汉军受到了杀死徐寿辉和赵普胜的负面影响,为战争的失败埋下隐患。反观朱元璋一方,没有了赵普胜这个水军专家做对手,又加上丁普朗做卧底,此消彼长下自然胜率大增。

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便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也曾在张士诚麾下做幕僚。他对军事作战非常熟悉,才能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赤壁之战便是以鄱阳湖大战为原型创作的,而非以造史实上的赤壁之战创作。在小说片段中,"群英会蒋干中计"是非常重要的篇章。这段故事的结果是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杀死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使得水军战力被削弱。从史实来看,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并未发生这样的事情,因此很多人认为是罗贯中虚构的场景。可结合鄱阳湖大战的细节来看,这段与赵普胜之死非常相似。

从故事情节上看,罗贯中借用现实中的案例表现小说的剧情,这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篇章。为了增加戏剧化的程度,罗贯中搞出了"群英会"的大戏,但蔡瑁和张允之死却是曹操最大的损失。这方面与陈友谅身上表现出来的枭雄特质,奸诈多疑的性格特点,杀死赵普胜后的损失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相似性。

可以说罗贯中用自己的笔,借用赵普胜之死的历史事实,来塑造了"群英会"的经典桥段。如果没有这样的历史原型,凭空捏造这样的剧情,显然不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就是这样的来源于史实却高于史实的战争场景,让人感到叹为观止。

两者有了如此多的相似度,也能从侧面印证赵普胜被杀和罗贯中借鉴这个事情的情况。反而是部分学者以袁家人的家谱和口述,来证明赵普胜隐居的说法不靠谱。从当时的情况看,这是非常不靠谱的。既不符合陈友谅多疑奸诈的一贯作风,也不符合赵普胜终于徐寿辉的事实。而且本身这种说法就缺少史料记载,即便是稗官野史也没有,所以很难取信于人。当然赵普胜的后人逃脱后隐居倒是有可能的,毕竟当时兵荒马乱,陈友谅和朱元璋大战在即,也抽不出人来干追杀赵普胜后裔的事情。

更多文章

  •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大恩人,朱元璋得势后,是如何对待郭家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元朝,明朝,郭子兴,朱元璋,小明王,小说家,开国皇帝

    在中国古代400多位帝王当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出生最低的一个,他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个励志的典范,自幼父母双亡的朱元璋先是出家当和尚,后来又四处要饭,但是到了青年时期,却能参加起义军迅速崛起,后来更是击败多个强敌,统一天下,除去朱元璋本人的能力之外,他的运气也是爆棚的好,如果没有起义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对他的后人做出了不解的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郭子兴,朱元璋,马皇后,朱允炆

    朱元璋算是千古一帝,25岁时投奔郭子兴,并娶其养女,16年后,朱元璋称帝。可以说朱元璋早期是靠郭子兴才起家的,然而他对郭子兴的后人,却做出了令世人不解的行为。朱元璋是郭子兴的女婿,他的马皇后就是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在世之前,把朱元璋当成自己的心腹知己,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逐步接管了他的义军,把郭家

  • 投奔郭子兴,朱元璋在乱世中不断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徐达,元朝,明朝,郭子兴,孙德崖,红巾军,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外云游3年后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这3年时光,朱元璋先后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这段时间的经历,开阔了朱元璋的视野,丰富了社会经验,艰苦流浪的生活也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断的性格,不过也让他变得残忍、猜忌。而这3年也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朱元璋在云游路上关于:“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谶言已经深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建立明朝之后,又是怎样对郭子兴的后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元璋,郭子兴,郭子,马皇后,陈友谅

    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贵人,因为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和栽培,才有了后来的朱元璋。郭子兴在朱元璋逐渐强大之后,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爱生气并且小心眼,容不下别人,最终造成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产生间隙,二人逐渐分道扬镳,而郭子兴最终也郁郁而终。那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郭子兴的后人呢?郭子兴

  • 朱元璋:郭子兴死后,便成为“一哥”?实则远没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朱元璋,郭子兴,陈友谅,元朝,胡美

    《明实录》记载:朱元璋早年投身于郭子兴军中,受命长九夫,因战争中骁勇善战,受到器重而被郭子兴视作心腹,以马氏许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管了军队,成为统帅,开始了“开挂”模式。史官美化君主,掩盖一些其过往的不堪,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面对明太祖这么一位。但经过这么一“文饰”,却有弄巧成拙之嫌,变相地贬低

  • 滁阳王郭子兴,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郭子,朱元璋,郭子兴,汤和,红巾军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历代大一统王朝中,恐怕也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社会最底层人物。然而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第一桶金。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贵人无疑是元末濠州(今安徽凤阳)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时,郭子兴自然早已去世,那么洪武皇帝会如何

  • 大将郭子兴离世后,朱元璋实至名归,代领其军仍不忘旧恩!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徐达,元朝,明朝,郭子兴,红巾军,常遇春,小明王,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带兵守住和州之后,和州发生严重粮荒,濠州节制元帅孙德崖也正为缺粮犯愁,得到朱元璋镇守和州的消息,率部前来就食。他将部队安置在和州城外的民家,自己带着亲兵请求入城暂住3个月。朱元璋担心他另有企图,想拒绝,又怕他人多势众,只好应允。几个嫉妒朱元璋的将领向郭子兴进谗言,说他投靠了孙德崖。郭子兴立刻从

  • 朱元璋在成为开国皇帝以后,是怎么对待曾经的伯乐郭子兴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朱元璋,郭子兴,皇帝,惠妃,马皇后,陈友谅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这一生要想成功,除了需要一身的本事,人生中的伯乐当然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明太祖朱元璋能从当初一个放牛娃,一跃成为至高无上的君王,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郭子兴这个伯乐的赏识。话说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因为战乱不得不四处流浪化缘,这时儿时的玩伴汤和给他送来一封信,信中内容大致说的是让朱

  • 只许皇帝认爹不许百姓认祖宗-明朝郭子兴后人无奈放弃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明朝,元朝,郭子兴,明孝宗,开国皇帝朱元璋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这一年淮北发生了大旱,颗粒无收,靠着租用地主土地谋生的朱元璋家顿时陷入大难。朱元璋的父亲母亲还有大哥不到半个月相继病饿而死。朱元璋为了活命只能去皇觉寺出家,其他亲人四散讨饭去了。朱元璋当了和尚之后被派到外面云游一番后来回到了皇觉寺,本来对于朱元璋来说或许将来的命运就是当

  • 对明太祖来说,郭子兴究竟是他的贵人,还是绊脚石呢?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汤和,元朝,明朝,郭子兴,李韩公,孙德崖,明太祖,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元末这样一个乱世中,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起义,其中最让人崇敬的就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了,他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家人都死光了,最后却凭借着自己的胆识谋略抗击元朝,平定天下,登上了至尊皇位。这样一个人,他是如何起步,如何一步步走到成功的呢?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朱元璋一生中的伯乐,也是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