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英宗硕德八剌:如果这位皇帝不死,那么元朝至少可以延续百年

元英宗硕德八剌:如果这位皇帝不死,那么元朝至少可以延续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情感树木 访问量:2293 更新时间:2023/12/18 17:44:38

至元三年,公元1323年,八月五日。入夜。北京城外三十里的一处营帐内,借着烛火,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在讨论着元帝国未来的发展。夜风阑珊,两人风华正茂,锐意正浓,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脚下的大元帝国,是有史以来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整个世界上武力最为强劲的王朝,而现在,元朝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两个人的手里。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是元朝的第五位皇帝,另一个叫做札剌亦儿·拜住,是帝国最有作为和能力的丞相。此时,他们正在筹划新一轮的科举考试,希望可以引天下之英才,为元朝所用。但殊不知,营帐之外,数十名身着轻甲软胄的蒙古士兵手持利刃,已经渐渐包围了他们。他们都是天子的兵士,但他们此刻却要做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弑君。理想和天真作伴,危机和野心并行。远处的士兵头领一声令下,蒙古士兵们破门而入,挥刀便砍。硕德八剌和拜住当场毙命。营帐外火把通明,火光摇曳,风吹得更紧了。——题记

虽然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元英宗,但故事开始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提到他的父亲,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登基之初,曾经和先皇武宗有过这样一个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仁宗是武宗的弟弟,哥哥当了皇帝,作为的弟弟仁宗表示我也想过过瘾,武宗表示:过瘾可以,我死了我可以把皇位传给你,但你挂了之后,你得把皇位传给我的儿子,也就是你的侄子。仁宗当然满口答应,但自己当了皇帝之后,立刻就变卦了。可以见得,虽然这位名字很长的仁兄庙号叫“仁宗”,但他并不具有“仁”的品质。时间转眼来到大德七年,公元1302年,武宗皇帝早已龙驭上宾,归西多年,仁宗皇帝也已经执政有一阵子了。这一年,伊利汗国发动了苏法尔战役,瓦茨拉夫二世当选为波兰国王。在中国,华北发生地震,山西大同、太原两地情况尤为严重,房倒屋塌,地裂成渠,死伤过万。但依本朝幅员辽阔,沃土千里,在元朝统治者眼里,只要无关弘旨,死个几万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总体来说,这一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硕德八剌出生了。童年时代的硕德八剌一直常伴君王左右,在仁宗身旁服侍,所以很受父亲元仁宗的影响。仁宗人品虽然不行,但治国有两把刷子,硕德八剌有样学样,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这让仁宗皇帝很喜欢他,甚至打算立他当皇太子。虽然硕德八剌并非长子,但在蒙古的宗法继承制度里,又并无不可。蒙古人讲究“幼子守灶”,意思就是先出生的要靠边站,后出生的是香饽饽,谁最小谁就能继承皇位。历来皇权争夺,动辄诡谲权术、朝堂阴谋,皇子之间抢个太子的位置往往头破血流,搞不好还得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足见人们对权力的觊觎和向往。但当硕德八剌知道仁宗皇帝要立自己当太子时,他却说了这么一句话:臣幼无能,且有兄在,宜立兄,以臣辅之。——《元史》卷二十七硕德八剌表示:一来我岁数小,二来我没本事,三来我有哥哥,应该让哥哥当皇帝,我来辅助哥哥。不管这一番言论是真心还是假意,但硕德八剌面对突然而来的权力诱惑时,给出了非常体面的答复。皇帝一看,这小伙子可以,温和谦让,妥妥的贤君气象啊,太子的位置我必须得给你安排上啊。所以硕德八剌这个太子之位,基本上是皇帝硬塞给他的。因为不是每一个生在皇家的子弟都贪慕权力。为了皇位六亲不认,杀兄弑父的人毕竟只是那么一小撮,绝大部分人一生的梦想也许只是可以消消停停的活着罢了。但硕德八剌很显然是被命运选中了,他被仁宗皇帝立为太子,并且立刻接手了大部分的国家政务工作。仁宗很急,因为这位皇帝早已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他必须尽快把帝国交付给下一任领导。皇帝噼里啪啦地把整个帝国一股脑的全都交到了硕德八剌的手里,眼睛一闭,腿一蹬,驾崩了。这位一生致力于恢复元帝国往昔繁荣景象的皇帝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现在,年轻的新皇帝荣登帝位,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那是公元1320年正月,硕德八剌年仅17岁。(即元英宗)当了皇帝的元英宗还没等亲政,朝政大权就让太皇太后答已把持了起来。

皇帝年幼,主少国疑,临朝称制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出现,这并不能算是什么稀罕事儿,但坏就坏在这位太皇太后自己把持朝政也就算了,他还把权力下放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手里。这位铁木迭儿同志曾在仁宗一朝受同僚排挤,被皇帝罢相,这回借着太皇太后的秋风重回朝堂,心里对这帮同僚恨的是牙痒痒。再任丞相,他立刻开始打击异己,党同伐异,元朝朝堂让这一相一后搞的是乌烟瘴气。英宗皇帝不是傻子,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但尴尬的是,由于仁宗皇帝工作交接得太过仓促,根本没给英宗留下什么顾命大臣和心腹重臣,这就导致年轻的皇帝一直处在一个无人可信,无人可用的状态。皇帝被孤立了。深宫之中,看似慈眉善目的太皇太后其实手段狠辣,朝堂之上,匍匐在地山呼万岁的大臣们实则各怀鬼胎。如果一切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么皇帝很快就会被彻底架空,成为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而傀儡皇帝的一生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被废被杀,要么毫无尊严的度过任人摆布的一生。但英宗皇帝命很好。他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在皇权政治中杀出一条血路,更不用绞尽脑汁的用权谋手段夺回主权,他只需要静静等待就够了。因为太皇太后和丞相岁数已经很大了,就算俩人权倾朝野,又还能折腾几年?时间是把杀猪刀,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权臣盖世,时辰到了,照样得领盒饭到下面去报道。至治二年,太皇太后答已和丞相铁木迭儿相继去世,皇帝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岁月。改革,是新皇帝不变的命题。本朝自世祖忽必烈开国以来,改革就没停过。世祖忽必烈做事马马虎虎,搞改革也是面子工程,说是改革,其实变化不大。成宗铁穆耳,有心图变,但奈何能力不够。武宗海山,有本事有能力,可惜是个酱油皇帝,执政三年就归了天。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遍被认为是元朝最优秀的帝王,但搞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根本没有彻底解决元王朝面临的严峻形势。到了英宗皇帝即位时,他当然也要推行改革,所谓新皇上任三把火,改成啥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必须通过改革告诉大臣,自己没闲着。但自己毕竟年轻,想要上一波大分,自己单排是不行的,他必须找到强而有力的队友,这个队友就是丞相拜住。于是他联合拜住,开始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改革。英宗皇帝的改革内容很多,大致包括:推行新政、用儒士、选拔汉官、罢徽政院、制裁贵族等等。如果你对以上枯燥无味的历史背书并不感兴趣的话,那只需要记住英宗皇帝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最后一条:制裁贵族。

蒙古贵族每天啥事没有,白领那么多国家俸禄,太浪费了,皇帝表示,下个月只给他们发三分之一的工资。大量的朝廷要职都由贵族担任,皇帝表示,身在其位谋其职,天天来公司混日子的员工我不要,于是大量辞退贵族官员。贵族们盖房子圈地,大量占用土地和社会资源,皇帝一看我还没有大别墅大花园,你这都安排上海景房了,这不是打我脸吗?于是大量抄没贵族田宅土地。总而言之,就是皇帝越看蒙古贵族们越不顺眼,越不顺眼就越收拾他们。皇帝把贵族们往死里整,贵族们当然也受不了了。历朝历代的皇亲贵胄,都是吃香的喝辣的,怎么到了咱们大元朝,我们就得天天挨皇帝收拾呢?想要不被皇帝收拾,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把皇帝废了,第二条是把皇帝杀了。英宗皇帝年轻有为,想要废黜他不太现实,那么只能走第二条路,把皇帝给弄死。这帮蒙古贵族趁着皇帝和丞相外出议事,策划兵变,图谋造反,派兵围住皇帝的营帐,直接就把皇帝给弄死了,也就是文章开头时的那一幕。皇帝死了。

英宗皇帝硕德八剌年轻有为,立志图新求变,他完全有能力让大元王朝走上一个高峰。但很可惜,他死在了这帮只顾自己私利的蒙古贵族手里,死在了一帮阴险小人的手上。改革戛然而止,变法图强的事业再一次地崩溃了。如果说英宗之前的皇帝们还都算是顺位继承,国家勉勉强强还算平稳,那么自从英宗死后,元朝就开始了彻底的内乱,各方势力,各路人马,各位贵族开始了鸡飞狗跳的抢皇位大战。帝国荣光不再,王朝永无宁日。这帮一心希望自己可以永葆荣华富贵的蒙古贵族们永远也不会想到,在不久的未来,断送了整个王朝的命运以及自己富贵日子的人,正是他们自己。他们亲手屠杀了元朝的最后一线希望,他们亲自给自己提前修好了坟墓。所以不必叹息元朝短暂,因为王朝的兴衰自有定数,就算事在人为,也免不了这帮人,咎由自取。

标签: 皇帝元朝八剌硕德拜住仁宗

更多文章

  • 元朝皇帝的尴尬:执意改革的元英宗,遭遇了“南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南坡,雍正,大汗,元英宗,元朝皇帝,慈禧太后

    元英宗至治三年(西元1323年)秋季,元朝贵族铁失等十多个贵族,在南坡店附近发动政变,杀死了熟睡中的元英宗。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南坡之变。南坡之变给后来的元朝造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元朝历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由于元史的关注度不高,所以,关于南坡之变的关注也相对不多。1、大汗,还是皇帝其实打从元世

  • 元英宗南坡遇刺案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英宗,忽必烈,拜住,铁失,元朝,右丞相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特殊的朝代,除了开国几代君主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以及从郭德纲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里听到一位“元顺帝至正天子荒淫无道”以外,元朝中期的皇帝几乎不为人所知。实际上,元朝自从忽必烈定鼎中原以来,一直就在汉化和守旧之间徘徊,雄才大略的元世祖凭借崇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政治权谋

  • 元英宗为何会被小舅子弑杀?“南坡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英宗,南坡,皇位,忽必烈,铁失,元武宗

    元朝至治三年八月初五,元英宗“硕德八剌”从元上都出发,向南返回大都(北京),走到一个叫南坡店的地方,全军驻跸休息。当天夜里,元英宗正在酣睡中,御史大夫兼阿速卫亲军指挥使“铁失”,与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等十六人,发动南坡之变,诛杀右丞相“拜柱”,并弑杀了

  • 心怀仁慈泰定帝,偏偏遭遇中山狼(7)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八剌,帖木儿,拜住,硕德,诸王,图帖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明显属于草原方,依靠自身的实力穿上了中土方大臣们做的嫁衣,他的政府状态比堂兄海山更草原化,主要官员基本都是从漠北来的晋邸高官。因为也孙铁木儿的宠臣是回回人倒剌沙,在仁宗英宗几朝颇受打压的色目贵族抬起头来,和倒剌沙有关系的不少获得重要官职。他的哥哥马某沙知枢密院事,回回人乌伯都剌任中书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谈笑之间诛佞臣灭权贵,大元皇帝里的铁血狠人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皇帝,孙铁木,元朝,忽必烈,英宗

    公元1323年,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癸亥年。上半年,桂林郡、南宁郡、泉州郡三地百姓揭竿而起,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平定。一连三郡叛乱,本应引起朝廷重视,但依本朝疆域之大,幅员之辽阔,区区三处蛮夷之地动乱,实在不值得专门上道折子奏禀皇帝。所以总体来说,上半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年。同年八月五日,

  • 泰定帝除弑君诸逆,蒙古亲贵漠视英宗遇刺之原因(6)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铁失,右丞相,八剌,皇位,帖木儿,诸王

    在南坡之变的前两天的八月初二,铁失的密使斡罗思去漠北私会晋王也孙铁木儿,告诉也孙铁木儿他们那个小团伙准备发动政变,事成后推举晋王为皇帝。也孙铁木儿囚禁了大逆不道的斡罗思,派遣别烈迷失等奔赴上都向皇帝硕德八剌禀报,使者没到上都呢,政变就发生了。很多人都认为,包括元文宗图帖睦尔都攻击也孙铁木儿交结铁失,

  • 泰永王苏胡理多尔:元明宗百科多出来的儿子,史料却查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明宗,王苏,多尔,元顺帝,忽必烈,刘彻

    杜撰史料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存在,司马缸还能在通鉴中整出个汉武帝晚年悔悟自扇耳光的事,现代社会自媒体流行的时代,瞎编乱造、捕风捉影的更多,比如有的文章,内容毫无出处,还堂而皇之在文章结尾瞎编一本所谓的参考书;历史人物的百度百科也不例外,更是杜撰的重灾区,让通过百科学史或者写文的人很容易跳坑。那天点进元

  • 天顺帝和元明宗进行“两都之战”,战后元明宗突然暴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明宗,皇位,上都,丞相,武宗,英宗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元朝皇帝也孙铁木儿在上都驾崩,享年36岁。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大都,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拥立武宗第二子图帖睦尔发动政变。九月,图帖睦尔称帝,改元天历。图帖睦尔的父亲武宗当年在成宗驾崩后,依靠弟弟仁宗在大都发动政变夺得了皇位。武宗登基后封弟弟为皇太弟,约定皇位“兄弟叔侄世世相承

  • 悲剧元宁宗:父母先后遇害,庶长兄惨遭流放,7龄童登基就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宁宗,八不沙,帖木儿,明宗,文宗,顺帝

    在中国历史上,幼童冲龄天子并不少见,像东汉、北魏、南宋、清朝都有多位小皇帝。煌煌大元也有几位少年天子,比如天顺帝9岁继位,元顺帝13岁继位,继位年龄最小的则是7龄童元宁宗。在所有的小皇帝中,元宁宗是比较悲剧的一位,父母双亲先后遇害,庶长兄惨遭流放,他本人还是懵懂幼童就被推上皇位,在位月余即龙驭宾天,

  • 短命皇帝元宁宗是怎么死的?继承人是哪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皇帝,皇位,皇后,失里,元宁宗,元明宗,平民百姓

    元宁宗的继承人元宁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皇帝,在位仅仅53天的时间就病死了。众所周知,他死的时候只有7岁。这就说明他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那么元宁宗的继承人是谁谁是下一个被选中的皇帝元宁宗并不是元文宗的孩子,而是元文宗兄长元明宗的次子。但是因为元文宗对兄长有愧,所以他决定将皇位还给元明宗的孩子。而元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