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泰定帝也孙铁木儿:谈笑之间诛佞臣灭权贵,大元皇帝里的铁血狠人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谈笑之间诛佞臣灭权贵,大元皇帝里的铁血狠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情感树木 访问量:937 更新时间:2024/1/19 5:50:27

公元1323年,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癸亥年。上半年,桂林郡、南宁郡、泉州郡三地百姓揭竿而起,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平定。一连三郡叛乱,本应引起朝廷重视,但依本朝疆域之大,幅员之辽阔,区区三处蛮夷之地动乱,实在不值得专门上道折子奏禀皇帝。所以总体来说,上半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年。同年八月五日,入夜时分,北京城郊。一处临时搭建的蒙古营帐内灯火通明,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在帐内交谈着什么。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元朝的第五任皇帝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另一位是元朝最有能力,最有作为的丞相札剌亦儿·拜住。他们脚下的帝国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其疆域远超秦汉,近迈唐宋,可谓盛况空前,而这样一个帝国,却拥有历朝历代都未曾面临过的,前所未有的危机。贪污横行,腐败成风,卖官鬻爵,法令迟昏。此刻,他们正在为了元帝国未来的发展而紧锣密鼓地筹措着,对皇帝和丞相来说,他们身上的任务并不轻松,想要恢复帝国往昔的荣光,他们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夏夜微风阑珊,营帐之外,几十名身着轻甲软胄的蒙古士兵手持利刃,已经悄悄摸近营帐。他们都是天子的甲士,步伐沉稳,高大魁梧,此刻却要做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弑君。远处的士兵头领一声令下,士兵们夺门而入,营帐内嘈杂声震,士兵们挥刃砍刺,血溅大营,皇帝和丞相当场毙命。营帐外火光闪动,风吹更甚。

英宗皇帝被刺杀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按规矩,天子暴毙,举国上下一定是一片沉痛,百姓服丧,臣子悲泣,但奇怪的是,英宗皇帝的死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百姓们日子照过,大臣们早朝照上。百姓对皇帝的死活不闻不问这可以理解,因为元朝的皇帝向来对百姓的死活也是不闻不问。大臣们对皇帝的死讯反应不大也可以理解,因为皇帝死了,顶多是换个新领导,那换了新领导,搞不好自己还能有个工作调动,譬如升迁之类,大臣们当然也不在乎。但这帮皇室亲贵们都是皇帝血浓于水的亲人,皇帝一死,不举迎摆丧也就罢了,成天成宿的通宵开派对,载歌载舞,游猎饮酒算是怎么回事儿?答案很简单,因为皇帝就是这帮贵族们派人弄死的。英宗皇帝硕德八剌,可以说是元朝历史上的改革小王子,在位时期搞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改革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用汉官、尊崇儒学、推行助役等等。当然,我想你对这些刻板无聊的历史背书并不感兴趣,那么你只需要记住,英宗皇帝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元朝的皇室贵族。简单来说,这帮蒙古贵族属于“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的大闲人,他们在朝廷担任要职,领着巨额的俸禄,同时拥有大量的土地和房产,这让皇帝非常不爽。我当皇帝勤勤恳恳不过住个两室一厅,你们这样好吃懒做的贵族人手一栋大别墅,凭什么?皇帝当然不能忍,开始通过改革对贵族的特权和财产加以限制。贵族们一看,呦呵,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啊!?这帮贵族连夜开会,得出一个结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别等皇帝收拾咱们,咱们先把皇帝收拾了吧。于是,这帮人趁着英宗皇帝和丞相外出议事,发动兵变,直接把皇帝就给咔嚓了。英宗皇帝生下来就是根独苗儿,死之前更没留下一个儿子。皇帝虽然弄死了,但国家不能一日无君,浩浩荡荡的元王朝需要管事儿的,众目睽睽之下,贵族们又不能自己篡位登基当皇帝。他们在皇室的一众年轻人里选来选去,最后选到了晋王也孙铁木儿的身上。晋王同志常年居于漠北草原,能征善战,按辈分又是世祖忽必烈的曾孙,有能力,有资历,他来当皇帝,大家都没什么意见。

公元1323年,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的也孙铁木儿即位九五,成为元朝的第六任主人,史称泰定帝。皇帝登基,照例要发布登基诏书,历朝历代的登基诏书,必然是请历朝最有影响力的文臣撰写,整一套大气厚重,十分华丽的辞藻。什么“承皇天之眷命,列往圣之洪休”、“普天莫匪新土,率土之宾,莫匪新臣”,反正高端大气上档次就完事儿了。泰定皇帝当然也有诏书,但他这份诏书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独一份,诏书由皇帝亲撰,不修边幅,不卖弄文化,通篇全是用白话文写出来的。篇幅所限,诏书全文我就不在这里展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但我为读者们总结了泰定皇帝诏书的大致内容,那就是:我当皇帝了,都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加油,奥力给!非我恶搞,也并非我虚构,纵观中华上下四百多位皇帝,写诏书写成这样的,也就他一个人了。登基大典也举办了,诏书也发布了。泰定皇帝坐上皇位,看着底下的大臣们齐齐跪倒,匍匐在地,对着他山呼万岁,皇帝的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贵族们的意思很明显,之前的英宗皇帝不太老实,所以我们就把他给咔嚓了,让你来当皇帝,希望你能吸取经验和教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办事,你呢,好好当你的傀儡皇帝,我们呢,接着过我们的富贵生活,咱们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谁也别针对谁。泰定帝表示:那还说啥了,有你们我才能当上这个皇帝,你们都是我的好大哥,我得供着你们啊。贵族们一看新上来的皇帝不仅听话,还很会来事儿,都认为大局已定,自己没有必要再绷着了,纷纷对泰定皇帝放下戒心,马不停蹄的开始享乐。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顺从谄媚的皇帝其实是个精于厚黑学的高手,跟他们玩了一招“扮猪吃老虎”,趁着贵族们麻痹大意,皇帝雷厉风行,直接把他们一锅端了。弑君的士兵和臣子们纷纷遭到诛杀,策划兵变的贵族们也接连落马。

大臣们对皇帝的一顿操作看呆了,大家这时候才明白,这个看起来慈眉善目,语气温和的皇帝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狠人。杀人于谈笑无形之间,这才是帝王的手段。寰宇廓清,四海终得太平。朝堂之上清净了,泰定皇帝依然不是很开心。本朝从世祖忽必烈开国之初,文化发展迟缓,科技原地踏步,经济崩盘萎缩,历经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泰定皇帝手里,俨然成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人祸接连不断,天灾也接踵而至。四川地震,江淮水灾,洛阳蝗灾,搞得黎民百姓苦不堪言。老百姓日子不好过,没啥出路,只好造反。河南、云南、四川三省百姓纷纷起义,由以河南百姓赵丑厮、郭菩萨两位仁兄的起义声势最为浩大。这两位兄弟大举反旗,喊出了“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这个口号一喊出来就没再停过,元末,朱元璋同志造反那阵儿,老百姓大部分喊的也是这个口号。虽然赵郭二人很快被人高马大的蒙古骑兵按在地上一顿捶,旋即被剿灭,但他们的起义却被后世诸多史学家认为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皇帝很崩溃,怎么别的皇帝在位时,都是吃香的喝辣的,到了我当皇帝,我就摊上这么多破事儿呢?天灾频频,对皇帝来说也无能为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无法解决的。而对泰定皇帝来说更为可悲,因为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来看,这位皇帝是一个仁德、贤明且很有能力的帝王。他不爱好女色,没有不良爱好,对待臣子有礼有节,对待百姓还算宽厚。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他都是一位明君和贤君。但就是这样一位皇帝,面对元朝中晚期的复杂局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有能力,有本事,有雄心壮志,但面对王朝一路向下的颓势,却无能为力,这是一种什么感受?没办法,历史就是如此残酷。大汉开国时,国家百废待兴。大唐开国时,皇权争夺凶险。大宋立国时,天下两分,隔江而治。任何朝代从建立之初,都有它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样,元朝也不例外。

世祖忽必烈从1271年开国开始,大元王朝就一直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别人的王朝是开国即巅峰,元朝是开国即破产。元朝的治下的天下永远问题不断,似乎永无宁日。后继的任何一位皇帝都认为自己搞不好就会混成亡国之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泰定帝。泰定皇帝也孙铁木儿执政五年,有心匡扶社稷,奈何历史的洪流哗啦啦地冲过来,谁也抵挡不住。皇帝,有时候还不如一个普通人。1328年,泰定皇帝驾崩,时年三十六岁。元朝的各种问题依旧存在,而王朝的未来,不会最坏,只会更坏。

标签: 皇帝孙铁木元朝忽必烈英宗

更多文章

  • 泰定帝除弑君诸逆,蒙古亲贵漠视英宗遇刺之原因(6)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铁失,右丞相,八剌,皇位,帖木儿,诸王

    在南坡之变的前两天的八月初二,铁失的密使斡罗思去漠北私会晋王也孙铁木儿,告诉也孙铁木儿他们那个小团伙准备发动政变,事成后推举晋王为皇帝。也孙铁木儿囚禁了大逆不道的斡罗思,派遣别烈迷失等奔赴上都向皇帝硕德八剌禀报,使者没到上都呢,政变就发生了。很多人都认为,包括元文宗图帖睦尔都攻击也孙铁木儿交结铁失,

  • 泰永王苏胡理多尔:元明宗百科多出来的儿子,史料却查无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明宗,王苏,多尔,元顺帝,忽必烈,刘彻

    杜撰史料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存在,司马缸还能在通鉴中整出个汉武帝晚年悔悟自扇耳光的事,现代社会自媒体流行的时代,瞎编乱造、捕风捉影的更多,比如有的文章,内容毫无出处,还堂而皇之在文章结尾瞎编一本所谓的参考书;历史人物的百度百科也不例外,更是杜撰的重灾区,让通过百科学史或者写文的人很容易跳坑。那天点进元

  • 天顺帝和元明宗进行“两都之战”,战后元明宗突然暴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明宗,皇位,上都,丞相,武宗,英宗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元朝皇帝也孙铁木儿在上都驾崩,享年36岁。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大都,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拥立武宗第二子图帖睦尔发动政变。九月,图帖睦尔称帝,改元天历。图帖睦尔的父亲武宗当年在成宗驾崩后,依靠弟弟仁宗在大都发动政变夺得了皇位。武宗登基后封弟弟为皇太弟,约定皇位“兄弟叔侄世世相承

  • 悲剧元宁宗:父母先后遇害,庶长兄惨遭流放,7龄童登基就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宁宗,八不沙,帖木儿,明宗,文宗,顺帝

    在中国历史上,幼童冲龄天子并不少见,像东汉、北魏、南宋、清朝都有多位小皇帝。煌煌大元也有几位少年天子,比如天顺帝9岁继位,元顺帝13岁继位,继位年龄最小的则是7龄童元宁宗。在所有的小皇帝中,元宁宗是比较悲剧的一位,父母双亲先后遇害,庶长兄惨遭流放,他本人还是懵懂幼童就被推上皇位,在位月余即龙驭宾天,

  • 短命皇帝元宁宗是怎么死的?继承人是哪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皇帝,皇位,皇后,失里,元宁宗,元明宗,平民百姓

    元宁宗的继承人元宁宗是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皇帝,在位仅仅53天的时间就病死了。众所周知,他死的时候只有7岁。这就说明他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那么元宁宗的继承人是谁谁是下一个被选中的皇帝元宁宗并不是元文宗的孩子,而是元文宗兄长元明宗的次子。但是因为元文宗对兄长有愧,所以他决定将皇位还给元明宗的孩子。而元宁宗

  • 从云端跌落泥坑,权臣不死就不得继位的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皇帝,仁宗,权臣,文宗,武宗,云端,元顺帝,小说家

    【猴格蒙古元朝系列文之第3话/元顺帝之第1话】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继位之前,从平静的宗室小王子生活,随着两都之战跳到云端,成为备受巴结的对象,又因为天历之变父亲被杀,落到泥坑里,惨遭流放朝不保夕时,又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是福是祸,他能掌控么?颠簸流离的童年时代妥欢帖木儿(1320-1370,后边简称

  • 卜答失里以婶母身份被尊为太皇太后,曾想和伯颜合力废黜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伯颜,元顺帝,卜答,皇太后,失里

    元朝最后一个临朝称制的太皇太后是卜答失里,她是元文宗图帖睦尔的皇后,元宁宗和元顺帝兄弟俩的婶婶,是元朝唯一一个以婶母的身份被尊为太皇太后的人。卜答失里(1305年——1340年)梵语意为“佛吉祥”,但从她一生经历来说,她并不符合这个名字。卜答失里出身大元朝的顶级豪门“男尚公主,女为后妃”的弘吉剌家族

  • 荒淫昏庸元顺帝打仗让绝色美女御敌

    历史解密编辑:好女孩也疯狂标签:

    元顺帝曾经让十个绝色美女从军,据说这十个美女是从南夷魁离国进贡的。这些美女们貌美体健不说,还会迷心舞。征伐张士诚的时候,十个美女阵前一舞,两军都把武器撂下了。多和谐的场面啊!偏偏出了个粗鄙汉子,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斜刺里杀出,拿个大戟一通乱戳,小可怜的,一群女娃娃全挂了。两个不解风情的东西,暴殄天物

  • 蒙古人不吃月饼造反刘伯温给元顺帝写赞歌元末历史就这么魔幻

    历史解密编辑:背阴里的李子标签:刘伯温,元顺帝,蒙古人,元朝,忽必烈,朱元璋

    中秋快到了,估计不少人又想起了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段子,这个段子其实是近代人编造的。在元朝末年普通蒙古人和汉人没啥区别,蒙古人就算不吃月饼(元朝蒙古宫廷也有月饼),也一样造元顺帝的反,造反的力度还很大。民间故事中发明月饼的刘伯温却是元顺帝的铁粉,不光给元顺帝写了赞美诗,还是浙江一代元朝镇压起义军的干将。

  • 大将军徐达眼看着就要活捉元顺帝,却放了他,朱元璋岂能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爱吃回忆的呀标签:徐达,朱元璋,元顺帝,大将军,常遇春,陈友谅

    朱元璋起兵造反,眼看着就要活捉元顺帝,大将军徐达却放了他,朱元璋能答应吗?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正式在南京成立,这年,大将军徐达带领着北伐大军,直捣元大都,眼看就要到城下了,徐达却驻扎大军停止行军,直到元顺帝逃到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徐达才率大军围困开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徐达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