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0年,蒙哥马利在延安看公共澡堂,得出结论:中国陆军不可战胜

1960年,蒙哥马利在延安看公共澡堂,得出结论:中国陆军不可战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锵锵文史局 访问量:962 更新时间:2024/1/18 20:37:30

20世纪60年代,二战时期最为杰出的英国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两次到访中国,在返回英国后郑重告诫世界不要同中国打陆战。

他的到访不仅打破了中欧之间的外交僵局,同时也扭转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于新中国的片面想法。但蒙哥马利为什么要提出中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结论呢?

蒙哥马利

01、二战传奇

1887年,蒙哥马利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爱尔兰人家庭,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1年之后,蒙哥马利毕业,加入英国驻印度沃里克军团,随部队前往印度,表现优异的他短短两年就晋升为中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战英勇的蒙哥马利参与多次著名战役,通过长期的实际战斗历练,他成为了一个颇有经验的指挥官。

1939年,二战爆发后,蒙哥马利被委任为第三师指挥官,随军跨越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境内。

此时,德军正在西线发动猛烈进攻,近40多万名的英法联军被困在法国北部,仅仅只有敦刻尔克能作为唯一的海上撤退之路。

在如此紧急的危难时刻,蒙哥马利率领部队急速行进60余公里赶到敦刻尔克,挡住敌人的进攻,为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赢得了十分宝贵的时间。

3年后,蒙哥马利带领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北非战场向德军发起猛烈进攻,以强有力的优势迅速突破德国与意大利的军队防线,赢得了名扬世界的阿拉曼战役,战功显赫的他被提拔为陆军上将。

此后的两年中,蒙哥马利再度创造辉煌,成功完成了他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只4年蒙哥马利就完成了从师长到陆军元帅的晋升之路。

1948年,蒙哥马利出任英国、法国等五国组成的西方联盟各国陆军总司令委员会主席。

之后,他也极力推荐美国等国家加入此组织,这也促成了后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诞生。

1958年,蒙哥马利宣布退役并同时申请卸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副总司令的职务。

退休后的蒙哥马利开始以个人身份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之中,先后以个人身份出访多个国家。

1959年4月蒙哥马利出访了当时的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但他一直最想去的国家是中国,而这是为什么呢?

1953年,中国与联合国军共同签订朝鲜停战协议,这也代表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后,许多战俘被释放回国,其中就包括英军第29旅上尉法勒·霍克利。

作为参与朝鲜战争的英国将领,霍克利在回国后受到了蒙哥马利的接见,而在与霍克利会谈中,霍克利告诉蒙哥马利:“中国陆军实在是太过强大了,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陆军能够打败他们。”

结束会谈后,蒙哥马利久久不能释怀,他在思索霍克利说的是真的吗?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维护其在亚洲地区的领导地位和自身利益也参与到了对朝鲜的战争之中。

随着战场的不断蔓延,美军不顾中国政府警告,多次侵入中国领空,将战火蔓延到了中朝边界鸭绿江附近。

当年10月,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为了不受侵略,中国政府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奔赴朝鲜参与作战。

最初,联合国军并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他们认为持有简陋武器装备的中国军队,怎么能敌得过海陆空联合作战拥有精良武器配备的联合国军呢?

然而,在10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中就被“打脸”,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军队的配合之下,对联合国军突然发起进攻,打破了联合国军想要在感恩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计划,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一万五千多人。

在之后的第二次与第三次战役中又相继歼敌36000多人与19000多人。

损失惨重的联合国军开始向朝鲜战场大幅度增加兵力,其中就有英国方面增派的王牌部队第29旅格罗斯特团。

这一英国陆军的骄傲,却在朝鲜战争中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的沉重打击。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进行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之中,格罗斯特军团第一营中129人被击毙,除此之外527人均被俘获,其中包括大维斯上尉与法勒·霍克利。

02、访问契机

带着疑问,蒙哥马利开始着手于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军队,但光研究不够,蒙哥马利觉得自己只有亲自去中国看一看,通过自己的双眼才能一探究竟。

于是,蒙哥马利提出了想要以个人名义出访中国。彼时,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

面对如此严峻的外交形势,中国领导人开始强调有关国际问题的议题,希望能够寻找一个改善中欧关系的良好契机。

正在这时访问印度的蒙哥马利提出想要以个人身份出访中国,这一想法引发了剧烈争论,一个对于中国怀有着偏见的前英国元帅为什么要来中国访问呢?这究竟是他个人想法还是英国政府的授意呢?

得知蒙哥马利这一冲动之举的英国外交部略显紧张,虽然英国希望能够与苏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外交关系,也早在1955年就于中国设立了代办级外交处。

但一直以来迫于美国的压力,中英两国的建交谈判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

这时要是蒙哥马利出访了中国,即使他是以个人的名义,还是可能会让国际政坛觉得这次出访背后一定有着英国政府的授意。

此次访问必须谨慎为之,因此,英国外交部极力将蒙哥马利的访华之旅限制在个人访问之中,不得带有官方色彩。

1960年年初,出访印度新德里期间,蒙哥马利向中国驻印度大使正式提出想要访问中国的请求。

1月11日《人民日报》援引印度媒体报道称蒙哥马利非常想要到访北京,并强调了新中国在世界和平之中的关键位置。

此消息一出,便代表蒙哥马利的访华以十分委婉的方式被同意了,外媒纷纷报道此事,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蒙哥马利在西方政界有极大的影响力,也与英国总统等联系密切,蒙哥马利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中欧外交关系。

同时,蒙哥马利致信英国外交部说他将于5月访问北京,希望外交部能在他访京期间让当时的驻华代办处的施棣华到香港迎接并全程陪同他。

得知此消息后,当晚英国外交部紧急召开会议商讨此事。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英国政府并未答应蒙哥马利的要求,只是假借出差名义派遣1个职员来到香港陪同蒙哥马利,意图撇清蒙哥马利访华与英国政府的关系。

5月18日,蒙哥马利从英国伦敦乘专机到达香港,正式开了他的第一次访华之旅。

03、初次访华

面对蒙哥马利此次访华,毛主席有着极大的信心认为这次来访一定是积极的,这也是我国在当前外交困局之中一次“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关键契机。

在蒙哥马利到达北京前一天,毛主席在杭召开了会议,在提到蒙哥马利访华时,叮嘱一定要多观察蒙哥马利的对华态度。

24日,蒙哥马利乘专机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了彰显对于蒙哥马利的认可,外交部按照重要国家高级官员的礼仪规格接待蒙哥马利,并且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长陈毅也去往机场亲自迎接。

周恩来总理亲自在人民大会堂为蒙哥马利设宴款待,欢迎他的到来。这番话,一下子拉近了蒙哥马利与中国之间的距离,会谈场所的气氛也变得顿时轻松起来。

这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蒙哥马利设宴款待,欢迎他的到来。

周恩来总理还邀请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是旧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前国民党将领杜聿明

二人的到来让蒙哥马利十分惊叹,中国共产党竟拥有如此宽广的胸襟。

因此,他在致辞中感慨:“西方世界目前对于新中国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曾经的我也是。比起曾经的旧中国,我更喜欢现在的新中国。对于新中国,我们大家都应当与他友好相处。”

在蒙哥马利发表致辞的同时,一个人显得分外紧张,那就是英国驻华代办处施棣华,他对旁边坐着的外交部长陈毅说道:“蒙哥马利勋爵这次来访中国是以私人身份出席,他可以向中国政府畅所欲言,但宴会前勋爵并没有提前向我报告所要发表的讲话。”

27日,蒙哥马利飞往上海,当晚,蒙哥马利在上海市政协文化俱乐部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蒙哥马利很是激动,他很早之前就想见一见这位带领新中国取得日新月异发展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亲切地与蒙哥马利握了握手,让他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笑着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知道不知道,你正在同一个侵略者讲话。”

听到这里,蒙哥马利一时之间愣住了,思考片刻后,他很快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坦率与幽默,毛主席这是在“报仇”。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美国为主要力量的联合国在大会中通过《第五届联合国大会关于朝鲜战争第498号决议》指责中国在朝鲜战争时期以正义的名义进行所谓的“侵略行为”,而那时蒙哥马利也是这项决议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会谈之中,蒙哥马利与毛主席就中美关系、中英关系以及台湾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在此之前,蒙哥马利一直倡导“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在深思熟虑后,蒙哥马利试探性地问了毛主席那个一直困扰在他心中已久的问题:“50年后的中国一切应该发展得差不多了,那时中国的前途会怎么办呢?”

这一问题也是那时西方世界普遍聚焦的问题,一个日趋强大,但体制与价值观念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国家,是否会成为威胁其他国家的霸权力量。

毛主席十分敏锐地听出了蒙哥马利话里的弦外之音,立刻反问道:“那你的问题是,50年后的中国会不会侵略,是吗?”

蒙哥马利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每当一个国家变得强大之时,就会倾向于侵略,连我的国家也是如此。”

毛主席掷地有声地回答:“至于50年后的中国走向问题,不必担心,50年后的中国还是960多万平方公里,未来强大了也绝不会走上扩张侵略之路。我们不认为英国对于我们是威胁,只要英国政府改善一些外交态度,中国就可以与英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并不想同整个西方世界为敌,中国的大门永远向欧洲朋友们敞开,同时,希望西方各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在与毛主席畅聊过后,蒙哥马利改变了自己心中一直以来所持有的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

为了能够让蒙哥马利亲自感受一下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特意安排他去往广州、天津等城市前去参观。

参观途中,蒙哥马利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请求,他希望能够参观一下中国的军队。

那时正处于外交关系极度紧张的60年代,一个曾经的外国元帅怎么能进入中国军队之中参观呢?随行人员立即打电话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毛主席。

听到这个消息,毛主席非但没有拒绝,还安排了时任国防体育协会主席李达陪他前去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除此之外,还为蒙哥马利勋爵准备了一个特殊的礼物,一场军事演习,陪同蒙哥马利参观军营的正是在金城战役中歼敌5万余人,震慑了南朝鲜和美军的杨勇上将。

进行军事演习的部队是北京驻天津196师,这支部队是全军第一种营外部队,代表了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的英勇形象。

若干将士们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蒙哥马利,连连叫好。

他提议和杨勇下台走一走,蒙哥马利细致地打量着每一位中国战士,并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请求,想要让士兵们摘下帽子。杨勇十分不解,但只好答应这个请求。

这个秘密在两天后蒙哥马利出席香港记者招待会时才被揭开,原来当他看到500人带来的整齐划一、动作精湛,步调一致得就像同一个人时,以为这些战士肯定是已经服役多年的老军官,想要让他们摘掉帽子确认一下。

当士兵们摘下帽子后,他看到每一个士兵的额头上都是光光的没有一点皱纹,这才相信方阵里都是年轻的士兵。

鉴于此,蒙哥马利郑重地告诫全世界的军队,中国军队使用武器装备的水平远高于西方军队。中国的步兵是全世界最为可怕的一股力量,不要与他们在地面上交手。

这句话被参加记者招待会的各国媒体争相报道,也被蒙哥马利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29日,蒙哥马利返回了英国。这一次他的中国之旅在欧洲政界引起了巨大的波动,在英国有着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力的《泰晤士报》、《卫报》等多家媒体以超过四分之一版面对于蒙哥马利访华一事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蒙哥马利本人也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我与毛主席的会谈》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讲述了与毛主席会谈的成果,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能够再次访问中国。

04、再次访华

1960年蒙哥马利访华结束后向世界宣称,中国军队给他的印象太深刻,50年之后,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蒙哥马利的言论让西方世界一片哗然,许多媒体质疑他是否被假象所蒙蔽时。蒙哥马利说,我将再次到访中国,以证实我曾经看到的是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蒙哥马利返回英国后,中国领导人们也在密切关注着他,对他的访华成果分外满意。

毛主席还阅读了蒙哥马利的著作《一种清醒的做法—东西方关系研究》,并将该书推荐给了周恩来、邓小平和刘少奇,让他们务必要阅读一下,这本书很有意思。毛主席也决定,邀请蒙哥马利再次访华。

12月6日,时任中国驻英代办处宦乡致信蒙哥马利,邀请他于次年九月再次访华。

得知蒙哥马利被邀再次访华,英国外交部异常紧张,担心蒙哥马利访华的时间与中国国庆节相撞,如果蒙哥马利在国庆出现,则代表着政治意义更为强烈。

为了让蒙哥马利避开中国的国庆节,英国外交部打破了对蒙哥马利访华一事外交官员不置信也不拜访的原则,特意派远东司司长道尔顿前往蒙哥马利的别墅拜访。

然而,道尔顿的劝阻并未成功,蒙哥马利态度坚决,认为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英国驻中国代办施棣华提议,借机给中方出一道难题,让蒙哥马利前往中国的中西部的延安、包头、兰州等城市旅行,这些城市严禁外国人去往。

此前,施棣华多次提出想要去中西部参观都遭到了拒绝。让英国外交部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外交部特批了蒙哥马利前往中国中西部的诉求。

周恩来总理特别批示:为了让接待效果更加良好,在不影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放手让蒙哥马利去看一看,参观一下新中国的风貌,这样也有利于蒙哥马利从本质上了解中国。

中国外交部迅速组成了以西欧司副司长宋之光为首、国家体委副主任李达上将陪同的接待组。

而外交部发现,英方的访问名单里增加了一位名叫切恩的随行副官,他应该是英驻华办施棣华的下属,英方企图通过他获得更多情报。

工作人员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于周恩来总理,周恩来也为中方接待组添加了一位重要的新成员熊向晖。

9月5日,蒙哥马利抵达广州,正式开启了他的二次访华之旅。

9月7日,外交部长陈毅在人民大会堂为蒙哥马利勋爵举行了欢迎宴会,蒙哥马利在致辞中谈到了令西方世界震怒的针对缓和世界局势的三项原则,即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有两个德国以及任何一切外国武装部队都应该撤回本土。

9月9日到9月20日,长达十一天的时间里,在李达、熊向晖等人的陪同之下,蒙哥马利按照中国外交部为他安排的来访方案,参观了包头、太原、延安、西安、郑州、武汉等城市。

这些城市里既有中国历史古都,也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工农业城市,这样的安排能够更好地让蒙哥马利认识新中国的现状。

在参观期间,蒙哥马利去了学校、炼铁厂、历史文化博物馆、三峡水利工程及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

在延安期间,更是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蒙哥马利向中方接待处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想要走进一家男公共浴室参观一下。

听到这么奇怪的要求,熊向晖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但想到周恩来总理叮嘱他的让蒙哥马利放手看,只得应允。

蒙哥马利走进澡堂,仔细端详着正在洗澡的客人,出来时嘴里念叨着:“全是谎言,全是谎言。”

后来才知道,原来蒙哥马利这样奇怪的举动是有原因的。当时,由于一些原因,中国经济发展衰退,导致人民粮食出现过短暂缺口。

那时,对于中国充满敌意的西方媒体大肆“妖魔化”宣传中国的失败政策,导致普通民众营养不良,还有相当数量的人饿死,这一消息也迷惑了许多人,包括蒙哥马利在内。

这次他走进澡堂,就是想要亲自观察一下事实究竟是不是真的像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呢?

但他看到的并不是营养不良、瘦骨嶙峋的状态,而是看起来都很健康,所以才说出了全是谎言的话。

参观完澡堂后,与李达聊天时,蒙哥马利再次语出惊人:“我认为中国陆军是不可战胜的。”李达将军一时有些懵了,这与澡堂有何联系呢?

蒙哥马利向他解释道,评判一个国家的陆军是否强大呢?最重要的就是看武器配备、军队人员配备还有士兵与武器装备的结合。

虽然中国武器装备并没有走上世界前列,但士兵素质以及士兵储备量远远优于很多国家,因此,中国陆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存在。

9月23日,蒙哥马利乘专机飞抵武汉,会见毛主席。

再次相见时,蒙哥马利送给了毛主席一份小礼物,一盒英国产的三五牌香烟,毛主席欣然接受了这份小礼物。

这一天的晚上,平时都不喝酒的两人却破例举起了红酒杯,畅谈国际形势,纵论天下风云。

这一次会谈之中,毛主席还坦诚相见地回答了有关中国研制核武器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公布有关核武器研制方面的消息。

畅谈一下午后,毛主席邀请蒙哥马利同游长江。这一天也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毛主席离开武汉前,他将手书的一幅《水调歌头·游泳》赠与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收到礼物,十分激动,也一直将这份礼物珍藏在书房里。与毛主席道别后,蒙哥马利启程回国,结束了第二次访华之旅。

蒙哥马利的两次访华之旅,虽然没有彻底扭转中英关系的僵局,但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历史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在蒙哥马利之后,法国等国也派遣重要官员访华,欧洲各国也在与中国外交上实现了破冰。

1963年,中法正式建交。

1972年,中英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1976年3月,蒙哥马利在英格兰汉普郡逝世,享年89岁。

参考文献:

[1]张颖,潘敬国.蒙哥马利两次访华与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J].党员文摘,2019(10):48-50.

[2]张民军.蒙哥马利访华新探[J].中共党史研究,2018(09):10-20.

[3]登高,潘敬国.中国通过蒙哥马利两次访华释放的对外政策调整信号[J].党史博览,2017(01):29.

[4]潘敬国.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以蒙哥马利两次访华为考察对象[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5年(下).,2016:221-232.

[5]田永清.“千万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交手”——从蒙哥马利访华想到的[J].秘书工作,2013(10):53.

更多文章

  • 1960年蒙哥马利访华,冲进延安公共浴室,我方说不进女浴室随便看

    历史解密编辑:嘉州干史人标签:元帅,杨勇,志愿军,熊向晖,毛泽东,延安市,公共浴室,日本侵略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1960年蒙哥马利第一次访问中国,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将军请他观看我国特有的硬气功表演。战士们上场后在一摞摞砖块后面整齐站立,随着一声口令,战士们整齐划一,一声怒吼以手为刀,将砖块断成两半。蒙哥马利当即呆若木鸡,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这是人力所能为的吗?表演结束后,不信邪的蒙哥马利专门走进表演场地

  • 1961年,蒙哥马利看完《穆桂英挂帅》后,问:怎么让女人当元帅?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元帅,熊向晖,周恩来,周总理,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中国传统音乐,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1961年,英国陆军元帅的蒙哥马利看完《穆桂英挂帅》后,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怎么让女人当元帅,这太有损名誉了。”熊向晖听完心里瞬间升起一股火气,略带愠怒地说:你们的国王不也是女性吗?随着冷战局势越演越烈,两大军事阵营时刻关注着彼此的一举一动。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

  • 名将蒙哥马利对世界的忠告: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隆美尔,士兵,杨勇,毛泽东,中国军队

    如果我们以1949年10月1日为一条线。此前,为旧中国;此后,为新中国。新中国与旧中国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单以国防而言,在旧中国,西方列强在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以为所欲为,帝国的军舰在中国境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在新中国,这样的屈辱历史再也看不到了。1960年,英国著名军事家、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访问

  • 按台山夜袭战:元武宗唯一出彩之战,与都哇联手夹击窝阔台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元朝,海山,都哇,元武宗,斡罗思,忽必烈,小说家,蒙古骑兵,窝阔台汗国,按台山夜袭战,孛儿只斤·窝阔台

    在传统观念里,元武宗海山一直是个沉溺酒色的武夫皇帝,他的武功在元朝诸帝中,仅次于其曾祖父薛禅皇帝忽必烈,在元朝文人、传统史家的眼中,元朝西北边境的安宁能够得到恢复,就全靠武宗海山的天纵雄武、盖世武德。但其实不然,第一,武宗海山并不是头脑简单、只知道花钱酗酒的昏君;第二,元朝对战海都、消灭窝阔台汗国、

  • 元武宗海山:空怀理想、壮志难酬,大元王朝历史上的悲情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元武宗,海山,元朝,皇位,右丞相,皇帝

    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正月初八。北京城喜气洋洋,千家万户花灯璀璨,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都在庆祝新年的到来。元朝皇宫里却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大臣披麻戴孝,儿孙俯首痛哭,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成宗皇帝铁穆耳驾崩了。皇帝除了一个早夭的太子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按照蒙古族制度,如果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继承

  • 您也许不知道,元仁宗的庙号为“仁”,跟他的一项举措密不可分

    历史解密编辑:阿千千万万标签:元仁宗,忽必烈,皇位,右丞相,武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原本是与帝位无缘的,但阴差阳错,不但坐上了帝位,还成为了有元一代最著名的仁君、明君。此话怎么说呢?话说,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在大德九年(1305年)曾立第一任皇后失怜答里所生的嫡子德寿为皇太子,但这德寿福薄不寿,在这年十二月就病逝了。元成宗本人也于这年十月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

  • 一桩元仁宗时期的案中案,展露了人性的黑暗,悲哉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元仁宗,案中案,惯偷,金木匠,尸首,流浪汉

    今天分享一宗元仁宗时期的“案中案”,告诉人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元仁宗某年,大都城内有一家规模还可以的木艺店,手下有着数十个木工,因为做出来的木质家具精良,所以店家也是赚了很多钱。因为订单太多,所以聪明的店主便将工人们分为了几组,按类制作木艺制品。比如制作桌子的一组、制作床榻的一组、制作轿子的一座、制

  • 意大利人写过《东游录》,记录元仁宗用渎山大玉海宴请群臣的情景

    历史解密编辑:酒城森哥S标签:元朝,鄂多,山大玉,元仁宗,东游录,意大利人,元世祖忽必烈

    众所周知,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时游历中国,并且还写下了一本游记流传至今。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当时还有一位著名意大利传教士和旅行家鄂多立克,他也写下了著名的游记,记录了元仁宗用渎山大玉海大宴群臣的场景,究竟当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大德之变,元仁宗胜利后的艰难抉择(3)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铁穆耳,忽必烈,答己,海山,康里脱脱,成宗

    【本文有6880字,嫌长勿入。】且说铁穆耳继位后,对大哥又恩宠又防范,晋王府的内史改由铁穆耳亲自任命的,以达到对甘麻拉监督牵制。在物质上呢,铁穆耳对大哥还是很慷慨的,当然,他对诸王都很慷慨,每年赏赐诸王的金额是忽必烈时期的三四倍。大德六年【1302】正月,晋王甘麻拉薨,年四十岁,【甘麻拉有三个儿子,

  • 元仁宗的所作所为是否配得上他庙号里的“仁”字?史学家:配得上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元仁宗,忽必烈,皇位,右丞相,武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原本是与帝位无缘的,但阴差阳错,不但坐上了帝位,还成为了有元一代最著名的仁君、明君。此话怎么说呢?话说,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在大德九年(1305年)曾立第一任皇后失怜答里所生的嫡子德寿为皇太子,但这德寿福薄不寿,在这年十二月就病逝了。元成宗本人也于这年十月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