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桩元仁宗时期的案中案,展露了人性的黑暗,悲哉

一桩元仁宗时期的案中案,展露了人性的黑暗,悲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2274 更新时间:2024/1/7 9:12:09

今天分享一宗元仁宗时期的“案中案”,告诉人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元仁宗某年,大都城内有一家规模还可以的木艺店,手下有着数十个木工,因为做出来的木质家具精良,所以店家也是赚了很多钱。因为订单太多,所以聪明的店主便将工人们分为了几组,按类制作木艺制品。

比如制作桌子的一组、制作床榻的一组、制作轿子的一座、制作马鞍等小件的一组。而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店主便从工人中挑选了数名威望高且认真负责的人当组长,统筹管理手下的工人,并为自己组的产品负责,有赏有罚。

其中有一个姓工头,对手下人非好,虽有个难处但凡跟他讲一下,他都会出手相助。他手下有个姓金的木匠,长得比较随意,却阴差阳错娶到了一个貌美的妻子。不过,婚后不久,金木匠便发现自己的妻子跟一家酒肆的二公子走得很近,有时候甚至当着他的面眉来眼去。再最后,周围人都知道他妻子背着他经常出去约会。

可奈那名金木匠,生性胆小,对方又是酒肆二公子,有一些地位。于是,金木匠便整天愁眉苦脸,下工后就喝酒买醉。刘工头看到后,有一天便约金木匠出去喝酒,其实就是想鼓励下他把自己那个不知廉耻的妻子给休了。

到临了,金木匠刘工头都喝得伶仃大醉,各自挣扎着回了家。当金木匠好不容易到家后,就醉倒在院子里了。他的妻子看到烂醉躺在院子里的丈夫,想起自己每每只能偷偷出去约会,想着这丈夫留着也是碍眼,何不趁着酒醉把他给结果了性命。这妇人心狠起来,谁也撵不上,她捡起石头,金木匠还没来得及呻吟几声,就去了西天。

因为力气小,她无法跑很远的地方去抛尸,于是就塞进了自家的土炕中,然后用砖照旧恢复原样。

要说这个毒妇,还是有心思的,她想到了嫁祸给工头,因为工头把金木匠叫去喝酒,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到了第二天,她就哭哭啼啼地官府报案,说刘工头追求骚扰自己而不得后,昨晚把自己丈夫金木匠叫出去喝酒,到现在也没回来,去刘工头家找,说分开后就没见过。如此看来,定是刘工头嫌自己丈夫碍眼,谋害了她。

当地县令很重视自己的政绩,于是就严刑逼供,最后刘工头实在熬不住被迫承认了。不过,当时朝廷有个规矩,命案一定要见尸首才能结案,而刘工头本就不是凶手,所以根本说不出尸首所在。于是,刘工头被押入监牢,衙役们被安排漫山遍野找金木匠的尸首。

这个县令也是很狠人,为了自己的政绩,开始约定7天为一循环,领头的2个衙役每7天找不到金木匠的尸首,便要受杖刑一次。接连承受3次杖刑之后,那俩衙役终于受不了,决定找个尸首冒充金木匠的用于交差。

恰好,此时有个流浪汉经过他们县,身高体型比较接近金木匠,于是在一个夜晚可怜的流浪汉便活活被他们俩闷死,然后丢到河里,用绳子捆着石头沉到河底。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等着流浪汉的身体在水中泡得认不出来的时候,拿去交差。

这样,又过了半个月,他们拿出已经完全看不清人样的流浪汉的尸体冒充金木匠去交了差。当然,发现受害人的尸首,首要的就是家人进行辨认。那金木匠的老婆,正担心自己丈夫尸首被别人发现,听到官府已经找到并让她去相认后,立即喜上眉梢,假装看了下,就大哭说是自己丈夫。

就这样金木匠的命案被结案,最后刘工头被执行了斩首。

因为刘工头平日里对手下工人很好,所以他们心有不甘,认为刘工头肯定是被人陷害,所以他们集资贴告示,寻找有用的线索。

重赏之下,真的有奇迹发生。几个月后,一个惯偷来到了工人中间,说自己有劲爆的内容告知,证明刘工头是被陷害的。在工人们支付了足额银两后,惯偷说了出来自己得到的线索。

原来,这名惯偷在金木匠去世后的一天,想着家中没有男子,便于行窃,就半夜里前去偷盗。东西得手正准备离开时,金木匠的家中进了一名男子,喝得醉醺醺的,进门后就与金木匠妻子搂搂抱抱。惯偷一时间无法脱身,只好继续藏着。可到了半夜,那名醉酒男子不知为何,打了金木匠妻子几巴掌,把她给打哭了。

这下子,金木匠的妻子也爆发了,边哭边说道,要不是为了你这个负心汉,我怎么会把自己的丈夫用石头砸死,还埋在了炕里,到现在每天还要担惊受怕,叫你运出去也不运。

这一下子,惯偷算是知道这惊天命案的真相了。本来,他也是去偷东西,所以也不好声张这件事。这不,最后看到刘工头的工人们张贴的悬殊丰厚,才忍不住说了出来。

得知真相后,工人们一伙人风风火火就去了金木匠家里,趁着金木匠妻子不注意,将炕上的几块砖掀开了,一下子里面已经腐烂许久的金木匠终于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此后,县太爷经过审讯得知了金木匠被其妻子谋害的事实,更得知了手下那2名衙役为了交差谋害无辜流浪汉的案中案。在将真正的凶手都绳之以法后,该县令也为自己的好大喜功感到愧疚,不久便引咎辞职,去流浪天涯了。

这就是看到的一篇元仁宗时期的案中案,具体情节因流传原因可能有所出入,大致就是如此。这个案中案,说明了切莫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个案中案也讽刺了当时的官场,为了自己政绩白白葬送了刘工头和流浪汉的性命。

(长期接受投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更多文章

  • 意大利人写过《东游录》,记录元仁宗用渎山大玉海宴请群臣的情景

    历史解密编辑:酒城森哥S标签:元朝,鄂多,山大玉,元仁宗,东游录,意大利人,元世祖忽必烈

    众所周知,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时游历中国,并且还写下了一本游记流传至今。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当时还有一位著名意大利传教士和旅行家鄂多立克,他也写下了著名的游记,记录了元仁宗用渎山大玉海大宴群臣的场景,究竟当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大德之变,元仁宗胜利后的艰难抉择(3)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铁穆耳,忽必烈,答己,海山,康里脱脱,成宗

    【本文有6880字,嫌长勿入。】且说铁穆耳继位后,对大哥又恩宠又防范,晋王府的内史改由铁穆耳亲自任命的,以达到对甘麻拉监督牵制。在物质上呢,铁穆耳对大哥还是很慷慨的,当然,他对诸王都很慷慨,每年赏赐诸王的金额是忽必烈时期的三四倍。大德六年【1302】正月,晋王甘麻拉薨,年四十岁,【甘麻拉有三个儿子,

  • 元仁宗的所作所为是否配得上他庙号里的“仁”字?史学家:配得上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元仁宗,忽必烈,皇位,右丞相,武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原本是与帝位无缘的,但阴差阳错,不但坐上了帝位,还成为了有元一代最著名的仁君、明君。此话怎么说呢?话说,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在大德九年(1305年)曾立第一任皇后失怜答里所生的嫡子德寿为皇太子,但这德寿福薄不寿,在这年十二月就病逝了。元成宗本人也于这年十月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

  • 元仁宗倾心汉化,元英宗惨遭南坡之变(5)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拜住,皇帝,太后,元仁宗,元英宗,南坡之变

    回顾上期,元仁宗在哈剌哈孙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成宗皇后卜鲁罕及其合伙人阿难答,奉迎武宗继位,立下武仁授受的契约,武宗按照契约把皇位传给了弟弟仁宗,但是仁宗却违背契约,想立自己儿子为继承人,就把侄子和世瓎远远的打发到云南,因而引发了关陕之变以及岭北行省的叛乱,本期接着讲述仁英父子倾心汉化惨遭南坡的史实

  • 如果没有南坡之变,元英宗真的能改变元朝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仁宗,皇帝,八剌,元朝,国运,元英宗,南坡之变,慈禧太后

    很多人都对元英宗硕德八剌英年早逝感到惋惜,英宗年轻有为还有远大的志向,因此被儒士们给予厚望,觉得他能够改变仁宗以来的各种弊政。这位充满了热血理想、在二十一岁就因遇刺而陨落的年轻人,真的能够改变元朝的国运吗?尊崇汉法的父子俩元英宗硕德八剌(1303-1323)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唯一的嫡子,生母是宣

  • 博尔忽世家:与黄金家族联姻,曾孙助元武宗夺位,玄孙谋杀元英宗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武宗,仁宗,皇帝,木华黎,右丞相,元英宗,蒙古骑兵,博尔忽世家

    在蒙古帝国四杰中,年龄最小、战功最不卓著的,就是出自许慎部的博尔忽。当然,战功不及木华黎等人的原因,是由于博尔忽和赤老温一样死得较早,以致功业未能显著,家族地位就次于木华黎家族,因此,有些网文就认为是因为博尔忽早死,家族势力被欺负孤儿寡母的窝阔台削弱,家族地位才不高。其实不然,博尔忽家族的地位并不低

  • 元英宗汉化改革操之过急且未做好防范导致南坡之变,使元朝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英宗,元朝,铁穆耳,元世祖忽必烈,拜住,铁失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铁穆耳病崩于大都(今北京)。因为成宗的皇太子德寿早亡,也没有其他儿子,所以成宗皇后卜鲁罕趁机掌握了朝廷中枢大权。她勾结中书左丞相阿忽台等,密谋立元世祖之孙、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为新帝,自己则以太后之尊,继续操纵朝政。元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之子海山,在父亲去世后,被成

  • 元英宗硕德八剌:如果这位皇帝不死,那么元朝至少可以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皇帝,元朝,八剌,硕德,拜住,仁宗

    至元三年,公元1323年,八月五日。入夜。北京城外三十里的一处营帐内,借着烛火,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在讨论着元帝国未来的发展。夜风阑珊,两人风华正茂,锐意正浓,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脚下的大元帝国,是有史以来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整个世界上武力最为强劲的王朝,而现在,元朝的命运,就掌握在他

  • 元朝皇帝的尴尬:执意改革的元英宗,遭遇了“南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南坡,雍正,大汗,元英宗,元朝皇帝,慈禧太后

    元英宗至治三年(西元1323年)秋季,元朝贵族铁失等十多个贵族,在南坡店附近发动政变,杀死了熟睡中的元英宗。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南坡之变。南坡之变给后来的元朝造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元朝历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由于元史的关注度不高,所以,关于南坡之变的关注也相对不多。1、大汗,还是皇帝其实打从元世

  • 元英宗南坡遇刺案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英宗,忽必烈,拜住,铁失,元朝,右丞相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特殊的朝代,除了开国几代君主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以及从郭德纲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里听到一位“元顺帝至正天子荒淫无道”以外,元朝中期的皇帝几乎不为人所知。实际上,元朝自从忽必烈定鼎中原以来,一直就在汉化和守旧之间徘徊,雄才大略的元世祖凭借崇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政治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