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仁宗的所作所为是否配得上他庙号里的“仁”字?史学家:配得上

元仁宗的所作所为是否配得上他庙号里的“仁”字?史学家:配得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3568 更新时间:2024/1/6 16:07:09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原本是与帝位无缘的,但阴差阳错,不但坐上了帝位,还成为了有元一代最著名的仁君、明君。

此话怎么说呢?

话说,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在大德九年(1305年)曾立第一任皇后失怜答里所生的嫡子德寿为皇太子,但这德寿福薄不寿,在这年十二月就病逝了。

元成宗本人也于这年十月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执政,朝中大事委于右丞相哈剌答孙。

元成宗在病榻上绵延挣扎到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最终还是头也不回地奔阴曹地府而去,享年四十二岁。

皇后卜鲁罕在执政期间,已与左丞相阿忽台,以及中书省、枢密院里的许多回回大臣深相结纳,她打算倚重忽必烈的一个孙子、安西王阿难答来临朝称制。

而安西王阿难答也正想以世祖嫡孙的身份争夺皇位,因此和皇后卜鲁罕一拍即合。

阿难答可是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狂热穆斯林,手下二十万军队全在他的干预下改奉了伊斯兰教。

右丞相哈剌答孙因此视之为异端,秘密遣人通知在漠北的海山和在怀州(今河南沁阳)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俩。

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应该比阿难答更具备继承帝位的资格——忽必烈在至元十年(1273年)立儿子真金为皇太子,真金共有三个儿子,长子甘麻剌、次子答剌麻八剌、三子就是元成宗铁穆耳,而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是答剌麻八剌的儿子。

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各有特点。

海山长期总兵北边,很得在漠北作战过的诸王将领的拥护;爱育黎拔力八达雅重儒术,身边聚集有一批汉人士大夫或倾心汉文化的蒙古、色目侍臣。

相较而言,爱育黎拔力八达路近而海山路远,所以,爱育黎拔力八达抢先赶回京城,率卫军闯入皇宫,捕杀了阿难答、阿忽台等人。

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拥爱育黎拔力八达路即皇位,但宅心仁厚的爱育黎拔力八达路只以监国之名义执掌朝政,另派使者奉玉玺前去边境迎接海山。

那边海山接到哈剌答孙的密报,也立即率军自金山前线东返至和林,召集岭北诸王勋戚大会,诛杀了与阿难答通谋的合赤温后王也只里,然后率大军风雨兼程直奔京城。

回到京城后,海山迅速登位,改元“至大”,是为元武宗

武宗感激弟弟义让帝位给自己,即诏其为“皇太子”兼领中书令,确定了他的皇位继承权资格。

武宗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

他非常慷慨,大范围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

这些改革有好的,有坏的,但好的还没展示出其应有的好,坏也没有完全呈现其败,元武宗就挂了,享年仅三十一岁。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一继位,就全盘推翻了武宗的改革措施。

补一句,元仁宗虽然仁,但也不至于“仁”到没有底限。

他之前和兄长约定是:兄终弟及,叔死侄继。

即兄长死了,由他来继位;而等他死了,就由兄长的儿子来继位。

元武宗死前,其宠臣三宝奴、亲信太监李邦宁都曾苦苦劝武宗立自己的儿子为帝,元武宗都不为所动。

然而,元仁宗继位后,立刻杀掉了三宝奴,并逼走了侄儿和世,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这使得若干年后,元武宗的两个儿子和世、图帖睦尔回来争夺皇位、从而为黄金家族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话说元仁宗在东宫时,就得汉儒王约用心辅导,登位后,在王约的指点下,成为了一代仁君。

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感叹说:“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

仁宗除了废除武宗朝的一切改革,恢复原来的中书省,整顿朝政,惩治地方赃官污吏外,推行“以儒治国”政策,作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善政。

其中最受人称道的就是恢复中断了近四十多年的科举考试。

早在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九月,翰林学士王鹗就请行选举法。元世祖下诏中书省与翰林院商议选举程序,到了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已经议定了科举制度为罢免诗赋、重视经学,但随着元世祖驾崩,此议遭到了长时间的搁置。

元仁宗即位后,即在河南江北行省右丞王约的建议下,将“兴科举”“著为令甲(法令的第一条)”。

皇庆二年(1313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

其诏书称:“唯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征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联以眇躬,获承丞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辞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

这次恢复科举,直到元亡,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汉族士人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标签: 元仁宗忽必烈皇位右丞相武宗

更多文章

  • 元仁宗倾心汉化,元英宗惨遭南坡之变(5)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拜住,皇帝,太后,元仁宗,元英宗,南坡之变

    回顾上期,元仁宗在哈剌哈孙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成宗皇后卜鲁罕及其合伙人阿难答,奉迎武宗继位,立下武仁授受的契约,武宗按照契约把皇位传给了弟弟仁宗,但是仁宗却违背契约,想立自己儿子为继承人,就把侄子和世瓎远远的打发到云南,因而引发了关陕之变以及岭北行省的叛乱,本期接着讲述仁英父子倾心汉化惨遭南坡的史实

  • 如果没有南坡之变,元英宗真的能改变元朝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仁宗,皇帝,八剌,元朝,国运,元英宗,南坡之变,慈禧太后

    很多人都对元英宗硕德八剌英年早逝感到惋惜,英宗年轻有为还有远大的志向,因此被儒士们给予厚望,觉得他能够改变仁宗以来的各种弊政。这位充满了热血理想、在二十一岁就因遇刺而陨落的年轻人,真的能够改变元朝的国运吗?尊崇汉法的父子俩元英宗硕德八剌(1303-1323)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唯一的嫡子,生母是宣

  • 博尔忽世家:与黄金家族联姻,曾孙助元武宗夺位,玄孙谋杀元英宗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武宗,仁宗,皇帝,木华黎,右丞相,元英宗,蒙古骑兵,博尔忽世家

    在蒙古帝国四杰中,年龄最小、战功最不卓著的,就是出自许慎部的博尔忽。当然,战功不及木华黎等人的原因,是由于博尔忽和赤老温一样死得较早,以致功业未能显著,家族地位就次于木华黎家族,因此,有些网文就认为是因为博尔忽早死,家族势力被欺负孤儿寡母的窝阔台削弱,家族地位才不高。其实不然,博尔忽家族的地位并不低

  • 元英宗汉化改革操之过急且未做好防范导致南坡之变,使元朝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英宗,元朝,铁穆耳,元世祖忽必烈,拜住,铁失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铁穆耳病崩于大都(今北京)。因为成宗的皇太子德寿早亡,也没有其他儿子,所以成宗皇后卜鲁罕趁机掌握了朝廷中枢大权。她勾结中书左丞相阿忽台等,密谋立元世祖之孙、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为新帝,自己则以太后之尊,继续操纵朝政。元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之子海山,在父亲去世后,被成

  • 元英宗硕德八剌:如果这位皇帝不死,那么元朝至少可以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皇帝,元朝,八剌,硕德,拜住,仁宗

    至元三年,公元1323年,八月五日。入夜。北京城外三十里的一处营帐内,借着烛火,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在讨论着元帝国未来的发展。夜风阑珊,两人风华正茂,锐意正浓,他们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脚下的大元帝国,是有史以来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整个世界上武力最为强劲的王朝,而现在,元朝的命运,就掌握在他

  • 元朝皇帝的尴尬:执意改革的元英宗,遭遇了“南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南坡,雍正,大汗,元英宗,元朝皇帝,慈禧太后

    元英宗至治三年(西元1323年)秋季,元朝贵族铁失等十多个贵族,在南坡店附近发动政变,杀死了熟睡中的元英宗。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南坡之变。南坡之变给后来的元朝造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元朝历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由于元史的关注度不高,所以,关于南坡之变的关注也相对不多。1、大汗,还是皇帝其实打从元世

  • 元英宗南坡遇刺案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英宗,忽必烈,拜住,铁失,元朝,右丞相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特殊的朝代,除了开国几代君主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以及从郭德纲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里听到一位“元顺帝至正天子荒淫无道”以外,元朝中期的皇帝几乎不为人所知。实际上,元朝自从忽必烈定鼎中原以来,一直就在汉化和守旧之间徘徊,雄才大略的元世祖凭借崇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政治权谋

  • 元英宗为何会被小舅子弑杀?“南坡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英宗,南坡,皇位,忽必烈,铁失,元武宗

    元朝至治三年八月初五,元英宗“硕德八剌”从元上都出发,向南返回大都(北京),走到一个叫南坡店的地方,全军驻跸休息。当天夜里,元英宗正在酣睡中,御史大夫兼阿速卫亲军指挥使“铁失”,与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等十六人,发动南坡之变,诛杀右丞相“拜柱”,并弑杀了

  • 心怀仁慈泰定帝,偏偏遭遇中山狼(7)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八剌,帖木儿,拜住,硕德,诸王,图帖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明显属于草原方,依靠自身的实力穿上了中土方大臣们做的嫁衣,他的政府状态比堂兄海山更草原化,主要官员基本都是从漠北来的晋邸高官。因为也孙铁木儿的宠臣是回回人倒剌沙,在仁宗英宗几朝颇受打压的色目贵族抬起头来,和倒剌沙有关系的不少获得重要官职。他的哥哥马某沙知枢密院事,回回人乌伯都剌任中书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谈笑之间诛佞臣灭权贵,大元皇帝里的铁血狠人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皇帝,孙铁木,元朝,忽必烈,英宗

    公元1323年,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癸亥年。上半年,桂林郡、南宁郡、泉州郡三地百姓揭竿而起,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平定。一连三郡叛乱,本应引起朝廷重视,但依本朝疆域之大,幅员之辽阔,区区三处蛮夷之地动乱,实在不值得专门上道折子奏禀皇帝。所以总体来说,上半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年。同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