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格局小了!倪瓒他不止有洁癖

历史|格局小了!倪瓒他不止有洁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睐 访问量:1024 更新时间:2024/1/7 6:49:49

全天下都知道倪瓒有洁癖,但除了洁癖,还有什么呢?其实也说不大清楚。他是高士,是修道者,是隐居者,是诗人,是黄公望的小友,是沈周的偶像……接近他越多,越是无法描述他。

他是倪瓒,不该只有洁癖为世人所知。还是从大家熟知的《容膝斋图》开始吧。

01

自35岁的《秋林野兴图》之后,他从来不画人

多年漂泊,倪瓒有些厌倦了。1374年,檗轩翁带着《容膝斋图》来找他求诗,说是送给仁仲医师作贺礼的。倪瓒知道这位仁仲医师,是他的无锡同乡,他还曾画过《碧梧翠竹图》给他。那是数年前了。

此际,他提笔写好诗,又意犹未尽地写道:“他日将归故乡,登斯斋,持卮酒,展斯图,为仁仲寿,当遂吾志也。”这年倪瓒69岁,湖海漂泊亦近二十年,归乡之思,如同秋风中翻飞坠落的黄叶,竟是拂了一身犹绵绵未绝。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他信誓旦旦归乡后所要登的斯斋便是仁仲医师的容膝斋,此画名《容膝斋图》,本是为仁仲医师所作,但画上,只有一个四面漏风的小亭子,空无一物,亦无一人。这几年来,他尤其喜欢画空亭。给仁仲医师的《容膝斋图》是这样,给叔平的《紫芝山房图》也是这样,为焕伯画的《江亭山色图》还是这样。

有人说他晚年好画空亭,因为那空空的亭子,是他念念中等着他回去的故园;有人说是因为他心境愈加空明了,所以才有这荒寂幽冷的空亭子……也有人说,他不过是爱画什么就画什么罢了,管他来求画的是谁,是什么斋什么庐,他心里想着空房子就画空房子,心里想着空亭子就画空亭子,并无定规。

事实倒确实如此。自35岁的《秋林野兴图》之后,他画里不是空房子便是空亭子,直到69岁的《乐圃林居图》——只是他从来不画人,只有《秋林野兴图》上,画过那么一次。

02

忘年交?题跋钩沉出的一段旧事

《秋林野兴图》是目前所存留的,惟一有人的倪瓒画作。不但有人,而且那时候倪瓒还没有脱开董源巨然的渊源,从董巨处学来的披麻皴和圆乎乎的石头相当明显。还有人详详细细考证了《秋林野兴图》上那段题跋之后钩沉出的一段旧事。那段题跋初看其实也无甚特别。

《秋林野兴图》(局部 倪瓒)

余既与小山作秋林野兴图,九月中,小山携以索题,适八月望日,经斋前木犀盛开,因赋下章。今年自春徂秋,无一日有好兴味,仅赋此一长句于左方:

政喜秋生研席凉,卷帘微露净衣裳。林扉洞户发新兴,翠雨黄云笼远床。

竹粉因风晴靡靡,杉幢承月夜苍苍。焚香底用添金鸭,落蕊仍宜副枕囊。

己卯秋九月十四日。云林生倪瓒。

至正十四年,岁在甲午,冬十一月,余旅泊甫里南渚,陆益德自吴淞归,携以相示,盖藏于其友人黄君允中家。余一时戏写此图。距今十有六年矣,对之怅然如隔世也。瓒重题其左而还,十九日。

己卯是1339年。考证里说,题跋里的小山,或许是张小山张可久。就是那位曾写“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张可久。1335至1340年间,张可久正在桐庐做小吏,而他与倪瓒的结识,大概始于1328年,终于1349年张可久卒于昆山前后,这段忘年之交,有二十余年之久。

《张可久集校注》里有【中吕满庭云林隐居】一曲,曲子道:

云林隐居,新诗缀玉,小篆垂珠。

画图得见箫协律,文尚欧苏。

辨汲冢数十车简书,齐笑奴三四尺珊瑚。

修闲处,清风泰宇、秋月浸冰壶。

除了云林这个号,泰宇亦是倪瓒早期的名字,曲子里的种种,确都像是因倪瓒写的。张可久不但与倪瓒有来往,而且与倪瓒的兄长倪璨、倪瓒的友人张雨、钱惟善、顾瑛也多有来往,他们的诗文里,也提到了倪瓒与张可久的交往。

《秋林野兴图》上这不起眼的题跋居然隐藏着张可久和倪瓒的旧事,这倒是石破天惊——十六年以后,张可久已卒,倪瓒重题旧图,往事纷沓而来,“对之怅然如隔世”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1339年倪瓒不过三十多岁,张可久已近七十,对这位差了有一两辈的忘年交,倪瓒径呼“小山”,似乎有点不太礼貌罢?所以,这个“小山”究竟是不是那个“小山”呢?还是存疑算了。

反正倪瓒让人迷惑的地方那么多,也不在乎多一个两个的存疑——比如,永恒不变的一河两岸就很让人迷惑。

03

最懒于创新的人,永远的“一河两岸三段式”

倪瓒真的是最懒于创新的人。他大部分的画看起来都很像,以至于随便谁只要简单粗暴地划拉几笔,就能让人认出这是倪瓒的风格——比如《清明上河图》里这张简笔画。也就是后人所崇拜的一河两岸三段式。

画中间永远是一条看不见的河,然后是打死不变的两岸。北岸(姑且这么叫着吧)是模糊的光秃秃的石头山,从来没有树啊草啊云啊什么的,就是一堆秃秃的模糊的大石头。南岸会有二三四五六棵树,叶子多数时候都很凋敝,清瘦萧瑟,寒凛凛的样子,扎根在一堆乱石里。在树的附近,有时候会有一个四面漏风的、只有四根矮脚柱子的小亭子,有时候会有一排开着门窗的空房子。有时候连空房子和小亭子也没有,就余下那些树在上下两堆石头之间凌乱。

这样一水两岸三段式的调调,倪瓒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变,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有创新的、不断给人以新鲜感的艺术家。

能在画上看得出来的改变,只是他中年以后长期游弋于太湖时,被太湖所潜移默化的变化——早年他以披麻皴画出的圆拙的石块,慢慢变成了仿佛积木堆叠似的以折带皴画出的棱角分明的石块。较之早年的圆拙,带有棱角的折带皴,确实会给人一种“被生活磨砺过”的感觉。整个画意,因之也更加萧散。

象带子折一样翻来折去的折带皴是倪瓒的显著风格

元 倪瓒 容膝斋图局部

折带皴后来在清初的弘仁画中经常出现,一河两岸则更多地在明人,尤其是沈周和文徵明的画里出现,一河两岸不能算是倪瓒的专利,毕竟比倪瓒早生几十年的吴镇也常画一河两岸,不过,吴镇也好,沈周也好,文徵明也好,或者其他任意一个人,都不似倪瓒这样,任性而嚣张地,将单调重复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最气人的是,这样的单调重复不但无人诟病,还被人崇拜得要死,原因无它,因为高士倪瓒,是无可复制的。

04

出身巨富之家,曾说“浮生富贵真无用”

人的一生经历真是奇妙。每个人都是一个独有的大熔炉,添多少柴,加多大的火,熔炼多少时间,有些许差池,每个人便不一样。

往倪瓒这个熔炉里添的第一把柴,很旺。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里曾说:东吴富家,拢共只有三家,便是松江曹云西家族、无锡倪云林家族、昆山顾玉山家族。

倪瓒生在了这个七世而富的家族最巅峰的时候,他在兄弟中排行又最小,诸事都由他的长兄倪璨料理,直到二十多岁,他都是个不问世事、只乐意在家藏的万卷诗书画里消磨的富家公子。一个任性的、有艺术天分的富家公子,这种天生的目空一切,真的学不来。

顺便说一下,倪瓒那个长兄倪璨,实在是个太能干的人,倪家的家业、倪瓒的教育甚至一多半交游大多与长兄有关,也许长兄太能干,倪瓒这个幼弟在操持实务上的能力便弱了很多。可惜倪璨死得太早,未能翼护幼弟太久。

画《秋林野兴图》的时候,倪瓒35岁,虽然父母、兄长都已亡故,倪家只余他操持家事,不过数代豪富的倪家,在他手里仍有可观的财富,他也还有他的清閟阁和经鉏斋——如此富甲一方的家族里生长的公子,他说“浮生富贵真无用”是真的不懂钱有什么用,他的那些拿羽毛铺厕所、让仆人洗桐树叶子的各种毛病,也真的就是富家公子的小癖好而已。

十六年后,重题《秋林野兴图》时,倪瓒51岁,已经经历了重重打击——战乱。因为战乱带来的针对江南富户的赋税盘剥,还有长子的夭亡和次子的不孝,种种。像倪瓒这样没有生意头脑、人丁寥落又家产巨万的富户,无疑是急于敛财的元朝廷最适合盘剥的对象。

大概在画《秋林野兴图》之后几年,倪瓒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变卖家产,并不定期地离家外出,以逃避难以承担的重税和种种俗务,大概,还有难以承受的凉薄亲情。51岁这年,历史上的元末农民军起义爆发,江南各地纷纷响应,倪瓒彻底放弃无锡的家业,往宜兴避难——以舟为家,漂流江湖,前几年就开始了,这次,只是更彻底了。

又十来年,为《容膝斋图》题诗时,倪瓒69岁,已离乡背井多年。这些年过得好不好,似乎也无从说起。《史西村日记》里说,倪瓒的船曾路过光福,舟中垂翠幕,焚异香,两岸观者如堵,疑为神仙……似乎境况还不坏。不过漂流日久,坐吃山空,从一掷万金的富公子,到愿意接受友人接济,从拥书万卷的清閟阁,到窄小窘迫的蜗牛庐,想来也知晓发生了什么。

在这重压之下,细看倪瓒晚年在这些图轴上的题诗,居然是平和冲淡,并没有太多的寂寞悲凉。

生长于富贵之家,眼看着时代的狂风掳去家族的一切,骨子里浸润了父兄道家思想和隐逸家风,自小便眼空一切,视万般“有”为“无”,这样的人,悟起“空”来,总是比普通人要彻底得多。

“天地一蘧庐,生死犹旦暮。”这话或许许多人都可以脱口而出,但真正经历过“吾观昔之富贵利达者,其绮衣、玉石、朱户、翠箔,转瞬化为荒烟,荡为冷风”,有资格说“此身亦非吾所有,况身外事哉”者,倪瓒算一个。

05

这样的倪瓒,让人觉得温暖

画《容膝斋图》的前一年,倪瓒曾去寻访隐者蔡质,蔡质在江滨有一座茅屋,名为蘧庐,倪瓒与蔡质在蘧庐一夕长谈:

天地一蘧庐,生死犹旦暮。

奈何世中人,逐逐不反顾。

此身非我有,易晞等朝露。

世短谋则长,嗟哉劳调度。

彼云财斯聚,我以道为富。

坐知天下旷,视我不出户。

荣公且行歌,带索何必恶。

——倪瓒《蘧庐诗》

在诗和诗序里,他说:这天地就是个大蘧庐(驿站),人来来去去,我看昔日那些富贵利达者,那些绮衣、玉石、朱户、翠箔,转瞬就化为荒烟,荡为冷风,那些生生死死,看不透的人,不胜其悲,看得透的人,早就看开了,看空了。

这样的看透、看开、看空,有时候,表现出来的甚至不是萧瑟、凄凉。比如他在画上那些并不狷介的题字。

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黄公望)老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

——倪瓒《六君子图》题句

比如他对忘年交张雨的慷慨赠予——张雨长倪瓒三十多岁,曾是交游遍朝野的名士,晚年张雨似乎是陷于困顿,倪瓒那时候正在变卖田产,有一次卖掉田产拿了千百缗现金,刚巧张雨来看他,倪瓒二话不说便将这千百缗现金全部推过去给了张雨,自己一分不留。这样的倪瓒,让人觉得温暖。

这样的温暖,也隐在他的画里。人人都说倪瓒不画人是他孤高自许,他说“天地间安得有人”,但他画里的空房子空亭子,分明是天地间惟一的一丝人间气息——若没了这些人造的空房子空亭子,那真的是只剩下了萧瑟。

元 倪瓒 桐露清琴图局部

略略多翻几卷图轴便知,这些空空的建筑物,分明是另一种“人”,分明各有各的面貌,各有各的气质。《桐露清琴图》是倪瓒某次外出,傍暮时投宿在一处城郊的斋馆时所作,斋馆幽近,时闻琴音,这画上桐树下的空房子,好似旷野之间席地弹琴的名士。《松林亭子图》是送与长卿茂异的,倪瓒在题诗里写“亭子长松下,幽人日暮归”,大概,是个和松树一样端正严谨的读书人。《雨后空林图》的空房子,显见得是位深山僻林之间的隐士。至于《容膝斋图》上那个空荡荡的小亭子,隔着分外萧条零落的枯枝,和渐次模糊的远山,把它想象成一位经历了许多过往旧事的,沧桑又波澜不惊的老人,似也无不可吧。

元 倪瓒 容膝斋图局部

不知倪瓒是否践行了“登斯斋,持卮酒,展斯图,为仁仲寿”的愿望,他后来如愿还乡,但却已无家可归,只得暂寓姻亲邹惟高家中。又后来因为脾疾,到江阴名医、也是他的朋友夏颧家去客居,最终还是病故了,身后留下“身世浮云度流水,生涯煮豆燃枯萁”的绝命诗。

文并供图/任淡如

编辑/张严涵

图文排版/韩世容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标签: 倪瓒沈周黄公望张雨容膝斋图题诗

更多文章

  • 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山水画,画家,黄朴存,石涛,马远

    画里空疏处,个中尽是诗。倪瓒山水,画面空疏,故其所作,向有“疏体”之 称。他与同时代的王蒙“密体”山水形成强烈的对照。倪瓒的画空,空中有灵气;倪瓒的画疏,疏的有秀气。他的这种空疏景色,是象外之美。画家於象外写之,观者于象外得之。绘画上的这种空疏,如抚琴者得弦外之音,吟诗者得言外之境,因为艺术的审美

  • 倪瓒的山水:画里空疏处,个中尽是诗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山水画,黄朴存,画家,石涛,马远

    画里空疏处,个中尽是诗。倪瓒山水,画面空疏,故其所作,向有“疏体”之 称。他与同时代的王蒙“密体”山水形成强烈的对照。倪瓒的画空,空中有灵气;倪瓒的画疏,疏的有秀气。他的这种空疏景色,是象外之美。画家於象外写之,观者于象外得之。绘画上的这种空疏,如抚琴者得弦外之音,吟诗者得言外之境,因为艺术的审美境

  • 倪瓒书法,笔简韵古,格高意远!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茶,倪瓒,行书,隶书,篆书,画家,香草,乐器,赵孟頫,书法作品

    此轴上方篆书“静寄轩”和赞前篆书“静寄轩诗文”为张绅所书。 《静寄轩诗文》是倪瓒所书自作诗文,纸本,62.9x23.3厘米。钤五玺,故宫博物院藏。 内容分三部分,包括《邾伯盛氏小像赞》《刻古印文诗四韵》五律一首、《静寄轩诗》七绝三首。款署:“辛亥十二月,云林子因过云门先生之娄江寓馆,遇伯盛,相从累日

  • 倪瓒:你不必“太用力”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茶,倪瓒,沈周,用笔,笔法,乐器,画家,香草,倪云林,书法作品

    徐:徐小虎(著名中国美术史研究者)王:王季迁(20世纪最杰出的书画鉴定家和创作者之一)徐:让我们看看另一种不同的笔法,也就是倪瓒独一无二的笔。王:好!倪瓒的笔墨表现,是简化了北宋的笔法,他最为人知的能力在于创造自己新的面目。他的笔墨极好,基本上不表现太多的变化,而变化只见于他笔的内在和诗意的表达。徐

  • 倪瓒的小楷,清新灵动,高古脱俗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茶,倪瓒,小楷,楷书,行书,乐器,香草,画家,行草书,书法作品

    倪瓒(1301~1374)倪瓒,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江苏无锡人。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

  • 倪瓒的画(海内外馆藏)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倪瓒,水墨,山水画,石涛,董其昌,黄公望

    元 《张雨题倪瓒像》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

  • 姚胜:东察合台汗羽奴思与土鲁番速檀阿力是同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阿力,土鲁番,哈剌,拉失德史,思汗

    本文原题为《速檀阿力王与羽奴思汗关系辨正》,发表在韩国「」(《東國史學》)第50辑,2011年。为方便阅读注释从略。土鲁番速檀阿力王与羽奴思汗的关系一直是明代土鲁番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话题。二者的史迹与关系,既有明确的地方,也有模糊浑沌之处。关于羽奴思汗,《拉失德史》有载,而对于阿力,《拉失德史》却没

  • 帖木儿曾扶植忽辛统治西察合台汗国,随后不断征战建立帖木儿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帖木儿,帝国,成吉思汗,汗国,合台

    帖木儿帝国是帖木儿于洪武三年(1370年)开创的帝国。鼎盛版图:其疆域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东西从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到中国新疆地区的东察合台汗;南北从今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帖木儿去世后子孙相位,国家陷入分裂。最终帖木儿的后代在正德二年(1507年)被乌兹别克汗国建立者昔班尼击败,在帖木儿的版图

  • 控制察合台系的西域百年权臣家族:兴于汗国分裂,衰于家族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遂令天下父母心PLUS标签:汗国,叶尔羌,帖木儿,马哈木,喀什噶尔,察合台系,蒙古骑兵

    杜格拉特部,汉文史料中又译为朵豁剌惕,是察合台汗国下属的蒙古部落之一。它虽然已融入于如今的新疆各族中,却曾是左右西域局势的重要势力,其首领异密(即“埃米尔”,相当于诸侯或地方王公)家族在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初期世代作为权臣,鼎盛时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杜格拉特异密家族控制察合台系政权近两百年

  • 蒙古四大汗国,延续了多久?察合台汗国:我们持续了461年

    历史解密编辑:小昭情感世界标签:孛儿只斤·窝阔台,钦察,蒙古,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帖木儿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以后,蒙古铁骑曾经多次西征。为啥要西征呢?一方面自然是战略规划,还有一方面,则是为了安顿自己的儿子。成吉思汗有不少儿子,其中嫡子就有4个,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这4个娃在历史上的名气都很大。窝阔台继承了成吉思汗的大位。托雷继承了成吉思汗80%的军队。对于这俩儿子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