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什么能得以善终?

作为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什么能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2245 更新时间:2024/1/2 8:45:04

人至贱则无敌,方国珍能得到善终,主要因为他的脸皮之厚,到了让朱元璋都无语的地步。

方国珍此人有两个第一:他是第一个起兵反元的义军领袖,同时他还是当时第一的墙头草,他反复横跳的水平令世人叹为观止。

但凡第一个起义的人,结局都不好。比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而墙头草更是人人得而诛之。方国珍能够善终,说明这个人不简单。

这方国珍其实就是个私盐贩子,兄弟五口,世代贩盐。在古代,贩盐可是个暴利行业,所以方国珍家里是很有钱的。

按理说,他这种有钱人就算想要反元,也绝对不会第一个冒头的。毕竟风险太大,不如做自己的富家翁安逸。

事实上,方国珍是被逼反的,不过对方不是元朝,而是他的一个仇家。做生意嘛,尤其暴利行业,有仇家很正常。

当时元朝正在打击海贼,方国珍的这个仇家诬告他私通海贼。元朝官员也不仔细查证,就要抓人。

方国珍一看,这要是被抓住,怕是没活路了,于是他杀了这个仇家,带着自己几个兄弟真的去做海贼了。

当时很多人都不满元朝的压迫,加上方国珍舍得花钱,很快他手下便聚集了数千人,成为了当地最有实力的海贼。

元朝一看,你小子想干嘛?是不是要造反?于是便派一个叫朵儿只班的带兵前去讨伐。

说实话,元朝的官员大概是脑子进水了。那方国珍可是海贼,元军从来就不擅长打水战,这支军队基本算白给了。

果然,方国珍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元军,朵儿只班也成了方国珍的阶下囚。

而方国珍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就让人看不懂了。

他威胁朵儿只班,让其上书元朝朝廷给自己封官。元朝朝廷一看搞不定方国珍,便封他当了定海尉。

要说他是想被招安吧,没过多久他却正式起义反元了,一举夺下温州。

方国珍的起义,比刘福通徐寿辉早了三年,比郭子兴早了四年,比朱元璋更是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有人起义,自然就要讨伐了。这次元朝派出个叫孛罗帖木儿的大官,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结果元军再次大败,孛罗帖木儿也成了方国珍的俘虏。

元朝只得再次招安方国珍,方国珍竟然接受了。

再然后,元朝为应对汝、颍之地的义军,开始筹备水军,方国珍因为怀疑元朝想对他下手,再次反叛。

反叛完了,他又派人给朝中权贵送礼,希望被招安。

元朝任命他为徽州路治中,方国珍嫌官小了,拒绝招安,进而攻下台州。元朝只好以海道漕运万户的职位再次招安他,这次方国珍接受了。后来方国珍又升官,做了行省参政。

总之,方国珍起兵早年就是在不断地反叛和招安中度过的。他仿佛把这一切都当做了一门生意,每次反叛都是在和元朝讨价还价。

也正是看透了他的想法,元朝才愿意一次又一次的招安。毕竟当时义军四起,能靠招安解决的问题干嘛要动兵呢?

这一次招安,大概是元朝的诚意让方国珍满意了,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再叛。

当时张士诚起兵反元,元朝朝廷便派方国珍前去剿灭。由于张士诚的地盘临近方国珍,为了保护自家地盘,方国珍出兵了。

方国珍与张士诚交战,七战七胜,硬是把张士诚打到求饶,接着张士诚也被招安了。

由于当时陆路运输已经被义军阻断,元朝京师的粮草供给断了,只得从张士诚的那筹集粮草,然后靠方国珍的船队运粮。

也正是因此,元朝越来越依赖他们二人,他们二人的官越也就越做越大,方国珍已经实际控制了温州、台州、庆元三郡之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

至此,方国珍的事业算是进入了一个稳定期。不过没过多久,他隔壁便搬来了一个新邻居——朱元璋。

事实上方国珍接下来几年啥都没干,就忙着和朱元璋过招。

朱元璋初来乍到,派了个叫蔡元刚的前去拜访方国珍。

别看方国珍的地盘不算大,但是作为第一个反元的人,他的江湖地位还是很高的。朱元璋派人拜访是应该的,如果双方能结盟那就更好了。

方国珍一看朱元璋那边兵强马壮,自知不是对手。

于是他送给朱元璋大批金银珠宝,表示愿意称臣,假意献出温州、台州、庆元三郡,还派自己的儿子去朱元璋那里当质子,丝毫不在意自己江湖大哥的身份。

这下朱元璋反倒被搞得不好意思了。他拒绝了方国珍的质子,并任命他为福建省平章事,方国珍的弟弟方国瑛和方国珉分别为参知政事和枢密分院佥事。

结果方国珍收下了朱元璋的任命书,然后便称病拒绝赴任。显然他是舍不得自己的地盘。

朱元璋什么场面没见过?一看就知道方国珍打的什么小算盘。

不过碍于方国珍江湖大哥的身份,加上朱元璋当时四面强敌环伺,不便和方国珍闹翻。于是他耐着性子,接连给方国珍写了几封书信,连告诫带威胁的,让方国珍好自为之。

方国珍显然被吓得不轻,赶紧准备厚礼献上,可惜被朱元璋拒绝了。这下子方国珍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不过朱元璋也就吓唬下方国珍,他当时忙着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根本没空管方国珍。因此一段时间里双方基本相安无事

到了1367年,朱元璋拿下杭州,方国珍又开始慌张了,因为朱元璋立他太近了。方国珍又开始和陈友谅还有元军眉来眼去,希望能结盟自保。

朱元璋一看,也不废话,直接修书一封给方国珍,细数他的十二项罪状,要他交出二十五万石粮草了事。

方国珍这边立刻怂了,不仅送上粮草,还有很金银珠宝。

他自知朱元璋打过来是迟早的事情,于是早做打算,打造了很多大船,准备出海避祸。

他的预感没错,就在同一年,朱元璋终于对他下手了。面对朱元璋麾下的虎狼之师,方国珍根本无力抵挡,屡战屡败。

走投无路之下,方国珍只得上船出海。这次朱元璋不打算放过他,派人继续追击。最终方国珍无路可逃,只得向朱元璋投降。

朱元璋看到方国珍的请降书信后,大感无语,立刻接受了他的投降。

方国珍一开始就强调朱元璋作为王者是个宽宏大量的人,同时说自己人畜无害。

接着他不提自己私下的那些小动作,称自己为了朱元璋尽心镇守三郡。后来朱元璋派兵接收三郡,方国珍是派军队前去迎接的,双方打起来纯属误会。他因为不敢反抗,所以只能不断退却,最后逃到海上。

他要是打得赢朱元璋还会退?明明是打不赢才败退的,结果被他说成自己故意让出三郡之地,迎接朱元璋。

他还解释说,自己这么做好比孝子面对严父,父亲打儿子,儿子只能逃跑,不能反抗。他比朱元璋大好几岁,竟然可以面不改色地说朱元璋是自己的父亲。脸皮之厚,无人可比。

子之于亲,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臣之情事适与此类。

最后他说本来该亲自见朱元璋一面,但是担心遭遇不测。世人不知道二人之间的事情,肯定会觉得朱元璋容不得别人,有损朱元璋的名声。

明明是自己怕死,还说为了朱元璋好,真有他的。不过这也在提醒朱元璋,杀了方国珍,自己的名声也就保不住了。

平心而论,方国珍和朱元璋之间没什么恩怨。再看到这么一封无耻的书信,朱元璋还能怎么办?他要是不接受方国珍投降,方国珍真的敢管他叫爹的,那不是恶心自己吗?

这种人还是饶他一命得了。

朱元璋授予方国珍广西行省左丞的官职,但是只享受俸禄不用赴任。说白了就是朝廷花钱养着他,当个闲散官员。

公元1374年,方国身患重病不治而亡。在其重病期间,朱元璋还特意去探望,在其去世后,朱元璋又亲自为他设置祭祀碑文。

在元末一干义军首领中,方国珍的结局算是很不错的。和明朝的那群功臣相比,那更是好了很多。

方国珍之所以能得以善终,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这人脸皮够厚。

无论是面对元朝还是朱元璋,方国珍都是在不断反复横跳。可见此人毫无节操可言。

事实上,他写给朱元璋的投降书就很能说明问题。方国珍在书信中的言语毫无节操可言。

大丈夫能屈能伸大概指的就是方国珍这样吧。虽然这种行为往往被人们不齿,不过确实能保住性命。

其次,方国珍胸无大志,对朱元璋不构成威胁。

方国珍自始至终都没离开温州、台州、庆元三郡,只要别人不来招惹他,他也不去招惹别人。

除了起兵反元初期,他一生都没有什么攻城掠地的行为。

他手里的三郡也是元朝授予他的,不是他抢夺来的。既然元朝给了他,那就是他的东西了,自己的东西方然要保护,但是别人的东西他也没兴趣。

当初有个叫张子善的的策士就曾游说方国珍,帮他谋划如何攻城掠地争夺天下。结果方国珍表示自己没那么大野心,守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做个富家翁就满足了,接着便将张子善给赶了出去。

当初朱元璋这边的苗将蒋英反叛,杀了朱元璋的大将胡大海,投奔方国珍。结果方国珍不仅拒绝了,还派自己的兄弟方国璋带兵拦截。

可惜方国璋兵败被杀,为此朱元璋还特意前去吊唁。

这蒋英手下士卒战斗力挺强的,但凡方国珍有点野心,就会接纳蒋英等人,壮大自己的势力。由此可见,他真的是一点野心也没有。

最后,作为第一个起兵反元的人,他的江湖地位摆在那里,朱元璋不方便下手。

朱元璋为了弄死小明王韩林儿都大费周章,而方国珍的江湖地位比韩林儿的爹韩山童还要高,朱元璋如果要杀他,必须慎之又慎。

毕竟当时朱元璋手下吸纳了很多其他义军的将领,他杀了方国珍,只会让这些义军将领感到不安。到时候军心不稳,再闹出点反叛啥的,朱元璋就得不偿失了。

正是因为以上几点原因,朱元璋不仅放过了方国珍,而且后来也没对他进行清算。方国珍这才得以善终。

很多人就是把面子看得太重了,方国珍却恰恰相反,他根本不把面子当回事。他能在元末那个乱世活下来,成为一方诸侯,就是靠着脸皮厚。

或者说他的厚脸皮是被逼出来的,他要是不厚脸皮,也就不可能占据三郡之地,成为一方诸侯,更没可能得以善终。所以,有时候放下无所谓的面子,也许人生就会变得不一样。

标签: 方国珍元朝朱元璋张士诚元军

更多文章

  • 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地方标签:元朝,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朱允炆,开国皇帝朱元璋

    每个朝代的末期各个起义军领导人,都来自各行各业。所以,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的首领还没造反前,就是平头小百姓,如果不是形势所迫,他们或许会平淡过一辈子,然而局势变动,导致他们没办法只能造反。起义人虽多,可打出来的人并不多,毕竟大元朝在弱也不是战五渣,所以能打出一片天地的家伙都真正的枭雄,那么是那些人打出

  • 1374年,方国珍忧思成疾、仰天叹息而亡,朱元璋:他投降的有点晚

    历史解密编辑:信鸽说历史标签:方国珍,朱元璋,红巾军,陈友谅,元顺帝,元军

    1374年,方国珍忧思成疾、仰天叹息而亡,朱元璋:他投降的有点晚史笔似尘钩2022-06-2017:37山东店主,何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1367年11月,方国珍匆匆赶往南京,面见朱元璋,负荆请罪。当他看到朱元璋时,发现他脸色阴沉,嘴角忍不住地冷笑。即使让一个胆大泼天的人来看,都会觉着有些毛骨悚

  • 突袭刘家港:方国珍崛起与蒙元帝国崩溃的第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蒙元,漕运,帝国,元朝,方国珍,张士诚,突袭刘家港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每当后人提及蒙元帝国的崩溃,往往只会想到源自红巾军系统的朱元璋和陈友谅,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张士诚与王保保。至于仅占据浙东一隅的方国珍,则多少有些陌生或习惯性无视。然而,正是这位毫无图谋天下之心的走私盐贩子,打响了掀翻蒙古时代的第一战。通过对漕运重镇刘家港的

  • 朱元璋派兵降服方国珍始末,最终选择放过他,其实就是顺水人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朱元璋,方国珍,元朝,汤和,吴祯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就在朱元璋攻下平江的前夕,便派参政朱亮祖率领马步舟师,向方国珍盘据的浙东地区发起进攻。方国珍系浙东台州黄岩人,至正八年(1348年)起兵,劫掠沿海州县,元兵多次讨伐,都未能平息。至正十二年(1352年)虽然接受元朝所封官职,但实际上仍拥兵自守,不听元朝调遣。元朝也因

  • 方国珍委任为大明行省左丞,却不满山高路远,朱元璋:他不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方国珍,朱元璋,张士诚,红巾军,陈友谅,元朝,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1367年11月,方国珍匆匆赶往南京,面见朱元璋,负荆请罪。当他看到朱元璋时,发现他脸色阴沉,嘴角忍不住地冷笑。即使让一个胆大泼天的人来看,都会觉着有些毛骨悚然。朱元璋见到他后,下诏晋封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特赐宅院一座。然而,在说到汤和平定浙东时,朱元璋却突然面露凶相,责备方国珍道:“你投降的时间

  • 元末率先起兵的方国珍,手握强悍的水师,为何能在朱元璋手下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朱元璋,方国珍,陈友谅,明朝,元朝,水师

    元朝末年那帮起义军的头头们,真可谓各行各业都有。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是和尚出身,徐寿辉是布贩子出身,张士诚和方国珍是同行,都是贩卖私盐的。其中起义最早的,就是方国珍。由于最后是朱元璋取得了胜利,因此其他老兄们下场可就惨了。比如说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身亡了,张士诚被朱元璋抓了以后,偷摸自缢了。徐寿辉更惨

  • 方国珍:元末第一位义军领袖,走投无路才投降朱元璋,为何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方国珍,朱元璋,元朝,红巾军,张士诚

    前言:说起朱元璋,很多人会津津乐道于“明初四大案”死了多少人。在大家的心目中,老朱就是一个屠夫。本文的主人公方国珍,是元末第一位义军领袖,为何他在向朱元璋投降之后能够善终呢?其实方国珍能够善终,主要原因是朱元璋要树立他做一个典型,次要原因是他本人能力足够弱。不过从一个刀尖舔血的私盐贩子,到称霸浙东的

  • 哲别:蒙古“四獒”之首,歼灭8万罗斯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哲别,罗斯,蒙古,骑兵,成吉思汗,札木合

    1223年,哲别诱敌深入,以2万骑兵全歼8万罗斯联军,蒙古第一次西征圆满收官,成吉思汗凯旋而归,回到漠北草原休整。迦勒迦河之战,哲别以少胜多,全歼联军8万,不愧是蒙古“四獒”之首。哲别,别速惕部人,成吉思汗麾下首席猛将,比速不台还厉害;单纯论勇猛,木华黎也不是他对手。金庸小说中,哲别是郭靖的师父,教

  • 元代才女管道升告诉你,才女是如何驭夫的?

    历史解密编辑:爱画画的天花标签:乾隆,才女,我侬词,蚂蚱

    乾隆皇帝喜欢收藏文玩,一生见过不少稀世好物,不过在见到管道升的画作时,还是忍不住称赞:“世间尽有丹青手,写照端须似此人。”此番足以证明管道升在绘画上的成就。管道升的画作流传久远,故宫博物馆内至今都还收藏着管道升的画作。 配图来源网络,与内容无关,侵权即删管道升在家相夫教子,传承给孩子们书香画艺,个个

  • 才女管道升:幸福的婚姻,都做到了这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温酒相伴月落标签:赵孟頫,婚姻,爱情,蔡少芬,张晋,席慕蓉

    中年妇女人老珠黄,油腻老公疯狂作妖,这局怎么破?管道升笑而不语,提笔写了几十字,老公看后立刻服服贴贴。没有撒泼打滚,也没有鸡飞狗跳,谈笑间,一场婚姻危机就此消弭。这样的境界,源自管道升身为一代才女的底气,更是源自她对夫妇相处之道的掌控。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拥有管道升的才华,但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