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

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地方 访问量:1305 更新时间:2024/1/10 19:21:33

每个朝代的末期各个起义军领导人,都来自各行各业。

所以,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的首领还没造反前,就是平头小百姓,如果不是形势所迫,他们或许会平淡过一辈子,然而局势变动,导致他们没办法只能造反。

起义人虽多,可打出来的人并不多,毕竟大元朝在弱也不是战五渣,所以能打出一片天地的家伙都真正的枭雄,那么是那些人打出了一片天下,这些人当中作为出名当属和尚出身的大明朝创建者朱元璋,其次便是布贩子出身的徐寿辉,然后就是同为盐贩出身的方国珍张士诚,这两人都是卖私盐的,这两人中最早起义的当属方国珍。

然而这些人虽是一方枭雄,但是天下之主只能一个,因而在经过残酷的厮杀后,朱元璋成为最后胜利者,朱元璋取胜后,他的对手下场自然不对太好,他的一生之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被杀、接着是张士诚兵败后自缢,徐寿辉则是被陈友谅杀了。

元末那些枭雄除了胜利者朱元璋善终外,其实还有一位老兄也善终了,这人便是方国珍,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搞方国珍呢?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方国珍一直很尊重朱元璋

元朝末年,统治者为了弥补财政亏空,直接将老百姓生活必备品盐价提高到一个高度,老百姓对此苦不堪言,纷纷咒骂元政府,马爽后确实舒服不少,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所以他们放弃公家盐,开始买私盐。

既然买私盐,肯定会滋生出一批卖私盐的商家,张士诚、方国珍便成为了香饽饽,由于手中的货质量够好,并且价格便宜,很快让两人打开了销路,就这样张士诚、方国珍依靠贩卖私盐搞到了不少钱,有了钱以后,两人便纷纷在自己地盘拉了一支队伍。

由于方国珍活动区域浙东靠近大海,所以他时常让自己队伍到海上谋生,经过一段时间磨练,方国珍手中的海军实力已经远超朱元璋和陈友谅,成为了最强的海军力量。

然而方国珍的陆军很差,这也导致他没办法做到,所以在朱元璋攻克金华后,方国珍直接认怂。

他先是派人送了大批金银给朱元璋,表示臣服于朱元璋,看朱元璋没满意,接着又表示自己可以送出温州、台州、庆元三个地方,同时将自己赐子送给朱元璋当人质。

原本,方国珍举措已经让朱元璋很满意,然而偏偏在这时候出现意外,就是朱元璋爱将胡大海被杀,杀害胡大海的人蒋英投降方国珍,方国珍直接吓傻了,派出自己哥哥方国章前去拦截,但是他的哥哥战死,这让他被朱元璋训了一顿,方国珍认怂,直接请求每年供给朱军白金三万两,等攻下下杭州时,马上投降朱元璋。

朱元璋和方国珍打仗期间,他就是这个姿态,这让朱元璋十分喜欢,因为这家伙太听话,让自己没理由对他发动进攻。

另外就是,那时候朱元璋主要精力在陈友谅、张士诚身上,所以见到方国珍这样听话,直接决定将他放在一边。

方国珍胸无大志,朱元璋很放心

跟方国珍打交道的时候,朱元璋就发现这家伙没什么志向,只想偏安一隅,压根不愿扩大自己地盘。

方国珍之所以不想扩张其实也有他的难处,北边的张士诚、西边的朱元璋、南边的陈友定,这三人实力都比他强太多,方国珍想要扩张压根不可能,所以保住他的一亩三分地是他的毕生愿望。

另外就是方国珍觉得如果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他还能退到海上,所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我就跑,既然有退路,谁还会死命拼杀。

元朝在失去江淮地区后,跟方国珍达成了相关协议,希望能借助方国珍的船队运输物资,原本这是个好机会,可以拿下北边不少地盘,但是方国珍拒绝了如此良机,因为他没有这样大的志向。

既然没有多大志向,如果朱元璋认为先留着方国珍没什么问题,毕竟这家伙不会对自己产生威胁。

方国珍 死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多大问题

方国珍投降朱元璋后,一直活到洪武七年,死得时候也才56岁,这时候朱元璋才47岁,远远还没走到人生尽头,所以这期间朱元璋并没有糊涂。那时候朱元璋依旧想着打天下,希望能将元朝余部赶出中原,同时还要恢复经济,因而没空理会方国珍。

那期间朱元璋站在人生巅峰,所以他不可能像晚年那样做出滥杀无辜的事情,因而我们可以说,方国珍是幸运的。

朱元璋之所以会屠戮功臣,根本原因就是朱标之死,导致朱元璋必须为孙子朱允炆铺路,既然是为自己孙子铺路,那威胁朱允炆皇位的人都该死,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之所以杀功臣,就是为孙子铺平道路。

以上我们可以得知,识时务者为俊杰在那个时代都很实用。

方国珍确实是个人才,他在元朝末年的时候首个起义,因而我觉得如果说他没有胆量是不可能的,毕竟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的人要有极大的勇气。

然而方国珍面临的局势过于糟糕,所以他在和朱元璋对比后,清晰后认识到自己不是朱元璋对手,因而他选择投降,确保自己安宁。

更多文章

  • 1374年,方国珍忧思成疾、仰天叹息而亡,朱元璋:他投降的有点晚

    历史解密编辑:信鸽说历史标签:方国珍,朱元璋,红巾军,陈友谅,元顺帝,元军

    1374年,方国珍忧思成疾、仰天叹息而亡,朱元璋:他投降的有点晚史笔似尘钩2022-06-2017:37山东店主,何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1367年11月,方国珍匆匆赶往南京,面见朱元璋,负荆请罪。当他看到朱元璋时,发现他脸色阴沉,嘴角忍不住地冷笑。即使让一个胆大泼天的人来看,都会觉着有些毛骨悚

  • 突袭刘家港:方国珍崛起与蒙元帝国崩溃的第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蒙元,漕运,帝国,元朝,方国珍,张士诚,突袭刘家港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每当后人提及蒙元帝国的崩溃,往往只会想到源自红巾军系统的朱元璋和陈友谅,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张士诚与王保保。至于仅占据浙东一隅的方国珍,则多少有些陌生或习惯性无视。然而,正是这位毫无图谋天下之心的走私盐贩子,打响了掀翻蒙古时代的第一战。通过对漕运重镇刘家港的

  • 朱元璋派兵降服方国珍始末,最终选择放过他,其实就是顺水人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朱元璋,方国珍,元朝,汤和,吴祯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就在朱元璋攻下平江的前夕,便派参政朱亮祖率领马步舟师,向方国珍盘据的浙东地区发起进攻。方国珍系浙东台州黄岩人,至正八年(1348年)起兵,劫掠沿海州县,元兵多次讨伐,都未能平息。至正十二年(1352年)虽然接受元朝所封官职,但实际上仍拥兵自守,不听元朝调遣。元朝也因

  • 方国珍委任为大明行省左丞,却不满山高路远,朱元璋:他不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方国珍,朱元璋,张士诚,红巾军,陈友谅,元朝,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1367年11月,方国珍匆匆赶往南京,面见朱元璋,负荆请罪。当他看到朱元璋时,发现他脸色阴沉,嘴角忍不住地冷笑。即使让一个胆大泼天的人来看,都会觉着有些毛骨悚然。朱元璋见到他后,下诏晋封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特赐宅院一座。然而,在说到汤和平定浙东时,朱元璋却突然面露凶相,责备方国珍道:“你投降的时间

  • 元末率先起兵的方国珍,手握强悍的水师,为何能在朱元璋手下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朱元璋,方国珍,陈友谅,明朝,元朝,水师

    元朝末年那帮起义军的头头们,真可谓各行各业都有。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是和尚出身,徐寿辉是布贩子出身,张士诚和方国珍是同行,都是贩卖私盐的。其中起义最早的,就是方国珍。由于最后是朱元璋取得了胜利,因此其他老兄们下场可就惨了。比如说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身亡了,张士诚被朱元璋抓了以后,偷摸自缢了。徐寿辉更惨

  • 方国珍:元末第一位义军领袖,走投无路才投降朱元璋,为何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方国珍,朱元璋,元朝,红巾军,张士诚

    前言:说起朱元璋,很多人会津津乐道于“明初四大案”死了多少人。在大家的心目中,老朱就是一个屠夫。本文的主人公方国珍,是元末第一位义军领袖,为何他在向朱元璋投降之后能够善终呢?其实方国珍能够善终,主要原因是朱元璋要树立他做一个典型,次要原因是他本人能力足够弱。不过从一个刀尖舔血的私盐贩子,到称霸浙东的

  • 哲别:蒙古“四獒”之首,歼灭8万罗斯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哲别,罗斯,蒙古,骑兵,成吉思汗,札木合

    1223年,哲别诱敌深入,以2万骑兵全歼8万罗斯联军,蒙古第一次西征圆满收官,成吉思汗凯旋而归,回到漠北草原休整。迦勒迦河之战,哲别以少胜多,全歼联军8万,不愧是蒙古“四獒”之首。哲别,别速惕部人,成吉思汗麾下首席猛将,比速不台还厉害;单纯论勇猛,木华黎也不是他对手。金庸小说中,哲别是郭靖的师父,教

  • 元代才女管道升告诉你,才女是如何驭夫的?

    历史解密编辑:爱画画的天花标签:乾隆,才女,我侬词,蚂蚱

    乾隆皇帝喜欢收藏文玩,一生见过不少稀世好物,不过在见到管道升的画作时,还是忍不住称赞:“世间尽有丹青手,写照端须似此人。”此番足以证明管道升在绘画上的成就。管道升的画作流传久远,故宫博物馆内至今都还收藏着管道升的画作。 配图来源网络,与内容无关,侵权即删管道升在家相夫教子,传承给孩子们书香画艺,个个

  • 才女管道升:幸福的婚姻,都做到了这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温酒相伴月落标签:赵孟頫,婚姻,爱情,蔡少芬,张晋,席慕蓉

    中年妇女人老珠黄,油腻老公疯狂作妖,这局怎么破?管道升笑而不语,提笔写了几十字,老公看后立刻服服贴贴。没有撒泼打滚,也没有鸡飞狗跳,谈笑间,一场婚姻危机就此消弭。这样的境界,源自管道升身为一代才女的底气,更是源自她对夫妇相处之道的掌控。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拥有管道升的才华,但她对

  • 管道升:最好的关系,大都势均力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赵孟頫,忽必烈,王羲之,富贵,小楷,皇帝,管道升

    有书君说人们常说,自古才女多薄命,但元代才女管道升是个例外。她成婚时已经28岁,在当时算得上是“大龄剩女”。嫁的丈夫却是当世书画大师赵孟頫,才子佳人,羡煞世人。她与丈夫一生一世一双人,虽历经波折,仍初心不改。她与丈夫亦师亦友亦知音,以绝世才华,双双流芳千古。她一生顺风顺水,令无数后人羡慕。今天,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