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字维喆,今湖南湘阴人,明朝初年重臣、财政大管家。
夏原吉天资聪颖,早年丧父,幸而其岳父招其入赘,才得以有条件学习并赡养母亲,如此也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
洪武年间,夏原吉中举后又通过乡荐进入太学,选拔在宫中负责制诰。朱元璋有一次去视察太学时,看到大多数太学生们都在喧嚣打闹,只有夏原吉端坐不动,并不为周边所扰,故而对其印象颇佳,之后将其破格提拔为户部主事。
在靖难之役时,夏元吉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户部右侍郎,负责为建文帝筹措粮饷等事宜。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夏元吉在户部被抓,恰逢朱棣巡视,便要将其处死。夏元吉面对凶神恶煞一般的朱棣,只是冷静地说:我手头上有点工作还没有完成,能不能等我完成后再杀我?朱棣当时愣住了,因为这种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还是第一次遇见。朱棣和几位大臣在一边看夏元吉干工作,之后不但没有开杀戒,反而将其升任为户部左侍郎,不久又提拔为户部尚书,也就是掌管国家的钱袋子。
夏原吉能力出众,面对繁杂的事务,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永乐初年,京城周边的苏州、松江一带水患严重,夏原吉奉命主持治水,其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一系列的疏浚工程。三年中,夏元吉十分勤勉,为找到治水之法,常常“日夜经画,目为之赤”;其拒绝优厚待遇,日日身穿布衣、徒步往返,盛夏也不张伞盖,最后,水患得以根治,这块财赋重地重现生机。夏元吉深情地说:人民很劳苦,我怎忍独自贪图舒适?宰相姚广孝从浙西回京,向朱棣称赞夏原吉:夏元吉有上古仁爱之心。显然是把夏元吉和大禹治水相比。
夏元吉受皇帝重用,从不恃宠而骄,对待同僚和属下十分宽宏,既不会刻意与人交恶,也不参与党派之争,在朝廷中素有端厚君子之名。
有一次,朱棣率各部院到北方视察北伐准备工作,夏元吉以兼理行在礼部、兵部事务的身份随同视察。视察中,朱棣发现有两名指挥冒领月薪,朱棣要将他们统统杀掉,夏元吉劝阻说:冒领月薪,按律不应当处死。怒气消后,朱棣从宽处罚了两名指挥。
夏原吉知官场,把难“侍候”的朱棣摸得透透彻彻,凭此,其历经了重重考验。
夏原吉知道家乡湖南和邻近的江西两省百姓生活极为困苦,正好朱棣出巡,其心生一计,事先安排地方官员在皇帝出巡的必经之地的山坡上用蜜糖写下“湖南免渔课,江西免山税”几个大字,很快就形成蚂蚁堆成的字。朱棣好奇,走下龙辇并脱口念出这十个字,夏原吉马上带头跪伏于地,山呼:万岁!其它大臣和地方官员也跟着山呼万岁。于是,朱棣顺水推舟,免征湖南、江西的渔课和山税。事后,朱棣知道这一切均是夏原吉所为,但无恶意,也就作罢。
公元1420年,北京皇宫基本建成,朱棣命夏原吉陪太子朱高炽前往踏堪。其时,朱棣最喜欢次子朱高煦,要太子去京有支开太子之意。朱棣临行前特别交代慢慢走,不必急着赶路。夏原吉陪着朱高炽一边走一边考察,足足走了三个月。结果朱棣还是不满意,面对责问,夏元吉机智地应对说:太子思念父亲,故加快了速度。话说到这个份上,朱棣也就不好再责难了。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其以战争夺取帝位,急于用“伟业”来证明自己,事实证明,其成就了伟业,开创了盛世:
从公元1403年始,历时6年修好永乐大典。
从公元1406年始,郑和七下西洋。
公元1407年,派兵80万打下安南。
从公元1409年始,历10年修建紫禁城。
从公元1410年始,历时4年修长陵。
从公元1411年始,共5次征讨漠北。
这些大事中任何一项,花费都是天文数字一般,有的甚至是以数万万计。而这些“伟业”的成就都是在刚刚结束靖难之役后、若大的大明王朝并不富有的情况下,夏原吉顶住了接踵而至的压力,保证了每个项目都能钱粮到位,而且大明王朝还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后世官员黄福评价说:永乐年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趾,北征沙漠,资用未乏。作为大明王朝的管家,夏原吉在国家的收与支之间、皇帝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国计和民生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总的来说,夏原吉是用“精打细算”支撑起了朱棣的政治理想。具体有三点:
首先是捂紧钱袋子。“裁冗食”就是裁减闲散部门,淘汰尸位素餐的人员。公元1421年,在赏赐讨平交趾的官兵时,其坚持用一次性的重赏代替升职。因为,赏赐的钱虽然多,但是只用发一次;而升官职,则意味着长期、更多的支出。另外,夏元吉还力劝皇帝减少给皇室宗亲的俸禄,甚至减少宫廷的开支。
第二是整顿乱象。朝廷在各地设立的仓廪和征收的税粮之间由于监管不力,存在大量的监守自盗。夏原吉下令严肃清理各地仓廪,严查贪污,减少流失;还有,其高度关注纸币贬值问题,几乎杜绝了挤兑现象,纸币发行得以顺利进行。
第三是广开源流。增加赋税是最直接的解决财政困难的方法,但是,夏原吉是在兼顾民生的基础上增加税收,并且主要增加对富户的税收,对贫民则实行减免,还允许乡民出钱代替劳役;出台土地政策,吸引无地农民到边塞耕种落户;对于受灾的地区,则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等。
到了朱棣晩年,夏原吉的经济才能没有掩盖住自家“财产账”的亏欠。公元1421年,朱棣再起北伐的想法,夏原吉这次给出“不要出兵”的建议,并说万一出兵也只遣将即可,不要御驾亲征。没想到朱棣心意已决,盛怒之下要将夏原吉下狱,还派人去抄夏家。幸亏众大臣力劝才没有关押,而去抄家的一路在堂堂户部尚书家里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甚至家里连个佣人都没有。谁能想到,一个执掌国家经济的大臣竟简朴至此。夏原吉从来不是为自己算计,而是在为天下人算计啊。当年,朱棣的北伐很快因为粮尽无功而返。
公元1424年秋,北方肃杀之气逼人。朱棣第五次北伐回师榆木川时一病不起,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喊出:夏原吉爱我!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夏原吉第一时间被启用。在“仓储无积”的窘境下,夏原吉采取了收紧之策,把钱粮用于赈济饥民,同时暂停“烧钱工程”,以休养民力。夏原吉再一次撑起了明朝的大局,被拖垮的经济开始逐渐恢复,“仁宣之治”的序幕由此徐徐拉开。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