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精于“为人”的人18a-有德、廉洁、“最吝啬”的夏原吉

古代精于“为人”的人18a-有德、廉洁、“最吝啬”的夏原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1680 更新时间:2023/12/17 11:13:00

>>夏原吉,字维喆,今湖南湘阴人,明朝初年重臣、财政大管家。

夏原吉天资聪颖,早年丧父,幸而其岳父招其入赘,才得以有条件学习并赡养母亲,如此也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

洪武年间,夏原吉中举后又通过乡荐进入太学,选拔在宫中负责制诰。朱元璋有一次去视察太学时,看到大多数太学生们都在喧嚣打闹,只有夏原吉端坐不动,并不为周边所扰,故而对其印象颇佳,之后将其破格提拔为户部主事。

在靖难之役时,夏元吉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户部右侍郎,负责为建文帝筹措粮饷等事宜。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夏元吉在户部被抓,恰逢朱棣巡视,便要将其处死。夏元吉面对凶神恶煞一般的朱棣,只是冷静地说:我手头上有点工作还没有完成,能不能等我完成后再杀我?朱棣当时愣住了,因为这种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还是第一次遇见。朱棣和几位大臣在一边看夏元吉干工作,之后不但没有开杀戒,反而将其升任为户部左侍郎,不久又提拔为户部尚书,也就是掌管国家的钱袋子。

夏原吉能力出众,面对繁杂的事务,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永乐初年,京城周边的苏州、松江一带水患严重,夏原吉奉命主持治水,其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一系列的疏浚工程。三年中,夏元吉十分勤勉,为找到治水之法,常常“日夜经画,目为之赤”;其拒绝优厚待遇,日日身穿布衣、徒步往返,盛夏也不张伞盖,最后,水患得以根治,这块财赋重地重现生机。夏元吉深情地说:人民很劳苦,我怎忍独自贪图舒适?宰相姚广孝从浙西回京,向朱棣称赞夏原吉:夏元吉有上古仁爱之心。显然是把夏元吉和大禹治水相比。

夏元吉受皇帝重用,从不恃宠而骄,对待同僚和属下十分宽宏,既不会刻意与人交恶,也不参与党派之争,在朝廷中素有端厚君子之名。

有一次,朱棣率各部院到北方视察北伐准备工作,夏元吉以兼理行在礼部、兵部事务的身份随同视察。视察中,朱棣发现有两名指挥冒领月薪,朱棣要将他们统统杀掉,夏元吉劝阻说:冒领月薪,按律不应当处死。怒气消后,朱棣从宽处罚了两名指挥。

夏原吉知官场,把难“侍候”的朱棣摸得透透彻彻,凭此,其历经了重重考验。

夏原吉知道家乡湖南和邻近的江西两省百姓生活极为困苦,正好朱棣出巡,其心生一计,事先安排地方官员在皇帝出巡的必经之地的山坡上用蜜糖写下“湖南免渔课,江西免山税”几个大字,很快就形成蚂蚁堆成的字。朱棣好奇,走下龙辇并脱口念出这十个字,夏原吉马上带头跪伏于地,山呼:万岁!其它大臣和地方官员也跟着山呼万岁。于是,朱棣顺水推舟,免征湖南、江西的渔课和山税。事后,朱棣知道这一切均是夏原吉所为,但无恶意,也就作罢。

公元1420年,北京皇宫基本建成,朱棣命夏原吉陪太子朱高炽前往踏堪。其时,朱棣最喜欢次子朱高煦,要太子去京有支开太子之意。朱棣临行前特别交代慢慢走,不必急着赶路。夏原吉陪着朱高炽一边走一边考察,足足走了三个月。结果朱棣还是不满意,面对责问,夏元吉机智地应对说:太子思念父亲,故加快了速度。话说到这个份上,朱棣也就不好再责难了。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其以战争夺取帝位,急于用“伟业”来证明自己,事实证明,其成就了伟业,开创了盛世:

从公元1403年始,历时6年修好永乐大典。

从公元1406年始,郑和七下西洋。

公元1407年,派兵80万打下安南。

从公元1409年始,历10年修建紫禁城。

从公元1410年始,历时4年修长陵。

从公元1411年始,共5次征讨漠北。

这些大事中任何一项,花费都是天文数字一般,有的甚至是以数万万计。而这些“伟业”的成就都是在刚刚结束靖难之役后、若大的大明王朝并不富有的情况下,夏原吉顶住了接踵而至的压力,保证了每个项目都能钱粮到位,而且大明王朝还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后世官员黄福评价说:永乐年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趾,北征沙漠,资用未乏。作为大明王朝的管家,夏原吉在国家的收与支之间、皇帝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国计和民生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总的来说,夏原吉是用“精打细算”支撑起了朱棣的政治理想。具体有三点:

首先是捂紧钱袋子。“裁冗食”就是裁减闲散部门,淘汰尸位素餐的人员。公元1421年,在赏赐讨平交趾的官兵时,其坚持用一次性的重赏代替升职。因为,赏赐的钱虽然多,但是只用发一次;而升官职,则意味着长期、更多的支出。另外,夏元吉还力劝皇帝减少给皇室宗亲的俸禄,甚至减少宫廷的开支。

第二是整顿乱象。朝廷在各地设立的仓廪和征收的税粮之间由于监管不力,存在大量的监守自盗。夏原吉下令严肃清理各地仓廪,严查贪污,减少流失;还有,其高度关注纸币贬值问题,几乎杜绝了挤兑现象,纸币发行得以顺利进行。

第三是广开源流。增加赋税是最直接的解决财政困难的方法,但是,夏原吉是在兼顾民生的基础上增加税收,并且主要增加对富户的税收,对贫民则实行减免,还允许乡民出钱代替劳役;出台土地政策,吸引无地农民到边塞耕种落户;对于受灾的地区,则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等。

到了朱棣晩年,夏原吉的经济才能没有掩盖住自家“财产账”的亏欠。公元1421年,朱棣再起北伐的想法,夏原吉这次给出“不要出兵”的建议,并说万一出兵也只遣将即可,不要御驾亲征。没想到朱棣心意已决,盛怒之下要将夏原吉下狱,还派人去抄夏家。幸亏众大臣力劝才没有关押,而去抄家的一路在堂堂户部尚书家里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甚至家里连个佣人都没有。谁能想到,一个执掌国家经济的大臣竟简朴至此。夏原吉从来不是为自己算计,而是在为天下人算计啊。当年,朱棣的北伐很快因为粮尽无功而返。

公元1424年秋,北方肃杀之气逼人。朱棣第五次北伐回师榆木川时一病不起,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喊出:夏原吉爱我!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夏原吉第一时间被用。在“仓储无积”的窘境下,夏原吉采取了收紧之策,把钱粮用于赈济饥民,同时暂停“烧钱工程”,以休养民力。夏原吉再一次撑起了明朝的大局,被拖垮的经济开始逐渐恢复,“仁宣之治”的序幕由此徐徐拉开。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朱棣皇帝大臣夏原吉朱高炽

更多文章

  • 换了强势的新老板,该怎么相处?明朝夏原吉的做法值得参考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夏原吉,原吉,朱棣,朱高炽,朱高熙,尚书

    公元1402年6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经3年时间终于攻破都城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派手下官员接收六部等各个衙门,当来到户部时发现各级官员跑的跑、藏的藏,只有一个年轻的小官员还在认真地核对全国钱粮汇策,朱棣不禁收起宝剑饶有兴趣地向此人走去…朱棣对他说你一个小小的户部六品主事为何不跑?此人不亢不

  • 夏原吉:历时4朝,辅政27年,朱棣的头号功臣,朱高煦最恨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槿小澜标签:夏原吉,朱棣,朱高熙,皇帝,朱高煦,明成祖,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大明风华》描述了从明成祖朱棣经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历经五帝六朝的精彩故事,昔日的帝后悉数登场,更有贤臣猛将让人印象深刻。说到其中最耀眼的治世能臣,恐怕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然而在《明史》中却记载着一位“名位先于三杨”的“古之遗爱”,尽管他在电视剧中出场不多,却是位历经

  • 肥天下而瘦自己,夏原吉用25年时间,还给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正一品历史标签:夏原吉,原吉,朱棣,朱元璋,朱允炆,明朝

    提起明朝朱棣,就不得不提一提他一手发动的“靖难之役”,篡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皇位。篡位之后,朱棣自然开始着手清算建文旧臣,一位名叫夏原吉的官员自然也在其清算之列。出乎意料的是,死到临头之时,夏原吉并未退缩求饶,而是向朱棣提出是否能给自己三天时间整理好钱粮账册完成交接工作。靖难之役画像朱棣心头一惊,念在

  • 夏原吉:被朱棣放过的建文帝旧臣,朱棣临终前还念叨他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夏原吉,朱棣,原吉,朱允炆,朱元璋

    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那位在靖难之役肆意屠杀建文帝旧部的明成祖朱棣,竟然会在临死前痛呼建文帝的旧臣夏原吉。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作为臣子,特别是身居高位的大臣,更是如履薄冰,一句话就可能性命不保,而夏原吉作为上一代的臣子并且是朱棣痛恨的建文帝的旧部,按理说他完全不

  • 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夏原吉25年,他还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朱棣,夏原吉,朱瞻基,朱允炆,朱高炽,明朝

    提起明朝历史,“靖难之役”一定绕不过去。在此事件中,燕王朱棣夺取政权,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建文帝下落不明。那么建文帝的旧臣们都怎么样了呢?以如此手段取得皇位,朱棣当然难以优待建文旧臣。然而有一人却是个大大的例外,他不仅没有被清算,而且大有作为,成为了垂范青史的一代名士,这个人就是夏原吉。爱民如子的

  • 夏原吉:利天下、瘦自己,朱棣给了他三天时间,他还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夏原吉,朱棣,朱元璋,朱高炽,明朝,朱瞻基

    你敢相信吗?在明朝有这样一位大臣,他辅佐了五代帝王,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皆由他构造。但他能拥有如此伟大功绩的原因,竟只是因为朱棣曾给了他三天活命的时间。那我们今天就借着这个话题来瞻仰一下这位明朝的肱股之臣—夏原吉夏原吉,字维喆,湖北长沙府湘阴人,也就是如今的湖南省湘阴人,祖籍是江西德兴的。在公元136

  • 朱棣与杨广之间的距离,就差着一个夏原吉?

    历史解密编辑:倾听的历史观标签:朱棣,杨广,隋炀帝,夏原吉,明成祖,开国皇帝朱元璋

    从秦到清,在中国2134年的帝制史上一共出现过400多个正经的皇帝。其中的佼佼者,伟人曾盖棺定论——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捎带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当然就像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可能有人会持有不同的意见。比如是四百年强汉的奠基者、汉太祖刘邦不

  • 夏原吉,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了他25年,他还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夏原吉,朱棣,原吉,明朝,朱元璋,朱高炽

    明朝时期的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江西德兴人。他是朱元璋培养的人才,是明朝屈指可数的好官,一心为民,没有任何党派利益之争,在朱元璋时代任户部主事。夏原吉的能力很强,无论多么繁琐的事务,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多人都非常欣赏他,也有人嫉妒他的才能,朱元璋知道了立刻把那个人斩首,可见夏原吉的为人和品格。夏原

  • 朱棣临终前,直言“夏原吉爱我”,没有他,就没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棣,夏原吉,原吉,朱高炽,朱允炆,朱元璋

    “(夏原吉)是某太祖高皇帝养成贤德之士,尔群臣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朱棣说到朱棣,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开创的“永乐盛世”,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棣手下曾经有一个叫夏原吉的人。如果没有这个人,那么明朝的两大盛世——“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或许也将不复存在。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妨来介绍一下这位连朱棣临终

  • 五朝元老夏原吉,利天下,瘦自己,没有他就没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夏原吉,原吉,朱棣,明朝,朱元璋,明仁宗

    明朝时期的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江西德兴人。他是朱元璋培养的人才,是明朝屈指可数的好官,一心为民,没有任何党派利益之争,在朱元璋时代任户部主事。夏原吉的能力很强,无论多么繁琐的事务,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多人都非常欣赏他,也有人嫉妒他的才能,朱元璋知道了立刻把那个人斩首,可见夏原吉的为人和品格。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