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品味兴化] 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

[品味兴化] 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兴化网闻 访问量:1385 更新时间:2024/1/21 2:16:38

如有侵权请联系 法律顾问 房律师15952666272

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

☆刘双湖

据《郑板桥大事年表》记载:郑板桥,50岁春,为山东范县(现河南省)县令,兼署朝城县,为公元1742年即乾隆7年。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山东),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61岁春至扬州。他在范县、潍县做七品县令时,以民为先,扶贫济危,让人民休养生息,从而获得“有政声”、“有惠政”的美誉,具有同情劳苦农民,憎恶贪官污吏的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他在当了11年的县官中具有:“做官判案公正,关心民间痛痒,为百姓办实事,朴素的农本思想,‘难得糊涂’的人格,宦海归来两袖空”的做官人品。他在“扬州八怪”中是一位最杰出的代表,勇于革新创造的书画家,“道是民间痛痒”的学家,“得志加泽于民”、“家家画像以祀”的清官。他人品高尚,值得我们永远尊敬;他艺术高超,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一、做官判案公正

县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判案,他知道十户之乡,官民之间的隔阂总是有的,唯恐办事不公,为民之累。据说板桥在范县断案,有甲乙两农夫因斗牛事起讼,其中一牛已被戳死。甲要乙赔牛,乙说两牛斗,并非主人过失。郑板桥判了8个字“活牛共使,死牛共剥”甲乙都满意,里人也称颂,其刻意公正如此。又说,兴化一农夫,装一船茨菇到范县卖售,菜霸欺行霸市,说茨菇上有泥,硬要杀价。农夫无奈,求到板桥那里。板桥是兴化人,如因此绚私,将使范县人不安,但菜霸欺负人,又不能不管。他思索片刻,赶到茨菇船前,对着茨菇连忙下拜。菜霸慌了,问老爷为如此,板桥说,见家乡之土,不得不拜。菜霸不好意思再杀价了,于是做成了一笔公平交易。可见他是很想做一任好官的。

二、关心民间痛痒

板桥关心民间痛痒,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反映出来。他写过一个贫苦的寡妇,靠为人缝补织布来抚养孤儿,凄苦动人。他还写过悍吏,入村捉鹅鸭、搜稻谷,甚至鞭打百姓,民不堪命。吏悍源于官贪,口口声声乐善好施的官员,已经使得百姓无法应付了,官员连假面具也剥去了,结果自然更是民无宁日。他还大胆地描写过一个富贵人家的私刑,手段凶残至极,写得字字血泪,株连所及甚至连70岁的邻家老翁也不能幸免,“雷霆收声怯吏威,云昏雨黑苍天泣。”他描写的是一群被压迫者受摧残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原型的,也有耳闻的,也许目见,以其丰富之艺术想象力,从刻划细节入手,暴露“清平盛世”时阳光下的罪恶,形成沉着痛快足以聋发聩的针对时弊之作。板桥认为自己做了官,为民父母,再一般地指责贪官悍吏似乎不适宜了,于是他把笔触转封建家庭中受压迫的一群为他们诉述不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思想之精华是个“听”字,由听竹而至于听民间疾苦之声,以见板桥对灾民的关切之深。这首绝句是板桥山东十年的主题歌。

三、为百姓办实事

郑板桥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县官,一方父母。一种责任感驱使着他,他要为潍县父老办点实事。他即任之初,值得潍人怀念的是两年大事,一件是开仓赈济,一件是修城。

当在丁卯之春,春荒严重。此时已连续10个月无雨,田中颗粒无收,人吃人的情形开始出现。县有官仓,板桥毅然决定开仓赈贷。衙中有人阻止,认为这样擅自作主,戴乌纱的要担待罪名。板桥表示,这是什么时候,倘辗转申报,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他表示上峰降罪,将由他一人负责。于是由饥民具结领粮。春荒过去,丁卯之秋连续两个月阴雨,又是水灾。实在无法,便由他捐出养廉的银两充当粮款,再由饥民具结借粮。但是饥民太多,俸银有限,单凭一个人的钱能救活多少人?于是他想到了修城。

发动全县士绅出资修城,对于一个出生异乡的新任县官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板桥深知身体力行的重要,他首先出资三百六十千,修城六十尺,作为榜样。三百六十千约合500百两纹银。板桥岁入俸金及养廉金约在千两左右,此捐约相当于他半年的官俸。初到潍县,以此贡献于潍县乡亲,事迹自然是十分感人的。更重要的是修城可以一举四得:一是防水、二是防盗、三是以工代赈、四是动员潍人爱土爱乡。

四、朴素的农本思想

郑板桥在给兄弟的信中,曾如此立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而士为四民之末。”这是深谙农本国家底里的精当之论。接下来还有联珠妙语:“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持。将来需买田二百亩,吾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百亩之义也。若再多求,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人将有所措手足乎?”语出惊人!惊人地明白,明白着天下为公的大道。难怪林语堂先生当年批阅至此,忍不住赞叹:“使板桥生于今日,必为共产党无疑。”

五、“难得糊涂”的人格

板桥在潍县题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块。“难得糊涂”这4个字是在莱州的文峰山写的,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当下见尚有空隙,便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明立的郑板桥为国计、为家计、为自身修养计,大慨是很累的,他的“难得糊涂”就有些寻求解脱而不得的苦衷在内,并不只是劝诫世人不必去在名缰利锁中钻营。比较起来,今天的世人一味“糊涂”着的正多,很可以说一点也不“难得”。

六、宦海归来两袖空

乾隆十八年(1753年)板桥61岁,为赈灾济民,而逆忏大吏(得罪大官)被罢官回家,板桥为人耿直坦白,无所顾忌,颇为官场所忌,官场的失意仍没有使他倜怅与苦闷,相反有了解脱、解放的欣喜。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空,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板桥离潍之前,“无留赎、无冤民”。先后在两个县11年,狱中无犯人者数次。板桥勤政,稍有间隙,便外出察访民情。据说一年春节,板桥见一户门上贴的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副对联,便关照予以救济,差役不解。板桥说,上联缺“一”,下联缺“十”,这便是缺衣少食。开门询门,果然如此。板桥离潍之日,想起过去自己捐银放赈,饥民的字据尚在署中,便关照所有借券一起烧掉,消息传出,士民大为感动。

板桥去潍之日,县城万人空巷。说是“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也有为建生祠的,感板桥为官之德。板桥去潍,据说仅有三头驴,一骑坐书僮,一骑驮书箧,一骑自坐而已。

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闹得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竹是节操的象征,竹是虚心的象征,竹是力量的象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他的讲话中作了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了郑板桥立场坚定、不畏权势、体恤民情、勤政廉政、高风亮节的做人品德和高尚情操,郑板桥的为官为人,有不少是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的。

发布∶兴化三水园论坛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平台不持立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给我们留言,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平台删除。

标签: 潍县范县山东郑板桥兴化市

更多文章

  • 今晚开始央视纪录片频道三集连播 看郑板桥的潍县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诗文,兴化,郑板桥,纪录片,潍县岁月,潍县竹枝词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4日讯4月24日-4月26日由潍坊市委宣传部参与拍摄制作的三集纪录片《郑板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CCTV-9)每晚19:23档播出,央视频APP全网首播。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之一,生平从政务实、爱民清廉,做人

  • 郑板桥: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清韵美学标签:吕端,寇准,安欣,郑板桥,宋太宗,难得糊涂

    茶道丨香道丨诗词丨文学丨人文丨养生难得糊涂清代诗人郑板桥曾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难得糊涂,有些人,不宜太计较,有些事,不宜太精明。糊涂,是对别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从容。微博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别人背后议论你、说你坏话应该怎么办?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装聋就好,不要理他们。深以为

  • 故事:民间故事之郑板桥巧断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郑板桥,唐寅,乾隆,民间故事,书童

    大清朝乾隆年间,在一个冬日,正逢潍县县城的集日,人来人往的闹市里,一片繁华景象。突然,衙门外传来“咚咚”的连续不断的击鼓声。县官郑板桥稳稳端坐在县衙的大堂上,两班衙役手持杀威棒分列两边,班头大呼:“升堂!”只见外面跑进来一个人,由于走得匆匆忙忙,差一点跌倒在地。来在堂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爷

  • 郑板桥 得志泽加于民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号外标签:郑板桥,乾隆,潍县,县令

    文:石国雄郑板桥四十科名,五十旃旌。其50岁时,即1742年,乾隆7年,做上了范县县令。4年后,移任潍县县令。又6年,便“乌纱掷去不为官”‘’秋风江上作鱼竿”了。他在宦时间不长,居官不高,政绩不算显赫,但是,两县都留下了他居官廉惠、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的许多趣闻杂谈。特别在潍县,在他离任后,潍人载德,

  • 民间故事:郑板桥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风与歌姬PLUS标签:民间故事,郑板桥,衙役,供桌,县衙

    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担任知县时,经常化装成老百姓带着衙役到民间私访。有一次,他一个多月没回县衙,带的干粮吃光了,银钱也用完了,就剩下了三个鸡蛋。这天晚上,郑板桥和两个衙役在村外的一个破庙里住了下来。这个庙里没有和尚,大殿摆着一张供桌。郑板桥坐在桌前,点上蜡烛,记录当天私访的情况。天快亮的时候,郑板

  • “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银发宣讲走进兴化昭阳街道

    历史解密编辑:新华日报交汇点标签:郑板桥,昭阳街道,兴化,泰州

    “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的形成,主要受从小良好的家庭教育、极贫的生活环境和为官清廉乡风的影响……”8月4日上午,兴化市昭阳街道沧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会堂内,文史专家任祖镛正在为社区老干部讲授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为深入推进银发宣讲“四进”活动,充分发挥老同志特长优势,兴化市委老干部局联合昭阳街道开展以

  • 以地方戏曲演绎“八怪之首” 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成功试演

    历史解密编辑: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标签:扬剧,戏曲,扬州,古装片,历史片,京剧演员,郑板桥(电视剧)

    丰富夜间文娱,点亮城市夜经济。近日,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主创的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在戏曲园剧场试演,以地方戏曲形式演绎“八怪之首”郑板桥及其艺术人生。扬剧《郑板桥》以郑板桥中年、暮年两度客居扬州为核心内容,通过郑板桥与妻子饶五娘之奇缘、与官员卢抱孙之聚散、与盐商张从之恩怨,展开对清代扬州琳琅满目的市

  • 探案故事:郑板桥断案

    历史解密编辑:吕姐在农村标签:郑板桥,白居易,琵琶行,诗文,潍县

    话说潍县东门外有个宋家庄,庄上有个女子叫宋婷。她少年时父母双亡,跟着伯父过活。长大后,由伯父作主,嫁给数百里外临清县一个姓吴的商人。吴商人在外做生意,一年四季难得回家一次。回家几天,总是与妻子吵闹,二人感情十分淡漠。宋婷极为忧伤,又很气愤。一次丈夫又外出,她便回家探亲,住在宁家庄一个亲戚家就不走了。

  • 民间故事:郑板桥治病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郑板桥,名家,真迹,神品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他在书画上的成就广为人知,但他的医术如何了得,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乾隆年间,山东闹灾荒,老百姓四处逃亡,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潍县城里也随处可见灾民,一个个衣着褴褛,形容憔悴。时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视察灾情后,立即下令开官仓赈灾。消息传开,满城欢声

  • 诗词悟道丨润笔费的鼻祖郑板桥

    历史解密编辑:北平永胜标签:郑板桥,诗词,书画,金农,书法

    文/永胜提起郑板桥,你脑海中必先想到的是什么?“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对吧?!以“怪”出名的郑板桥,名气很大,因为他不单是诗、书、画三绝,而且流传有很多趣闻故事,加上他平易近人,又诙谐幽默,最重要的是为官清廉,在清代是一个难得的政治、书画俱佳的好官员。书画家都很清高,作品完成后羞于向他人张嘴要钱,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