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中“锅底洼”,千垛美如画,还是郑板桥和施耐庵老家

苏中“锅底洼”,千垛美如画,还是郑板桥和施耐庵老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山河足迹 访问量:2736 更新时间:2024/1/18 18:37:15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级市,位于苏中里下河腹地,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地处偏僻,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

境内地势东部、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为周边高中间低的碟型洼地,是里下河地区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俗称“锅底洼”。

境内的石油储量较大,其中陈堡地区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有1800万吨,是江苏陆上最大的整装油田,已达年产30万吨石油的能力。

战国时期,楚怀王为了褒奖上柱国昭阳在楚魏襄陵之战中的表现,任命其为令尹并赐此地为其食邑,故此地又名“楚水”“昭阳”。

从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有262人中举,93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等皆出于此。

元末,施耐庵回故乡时曾吟:“昔人曾去桃花源,我辈今到芦苇荡。蓝天白云映碧波,绿树丛中是故乡”,诗中的乌巾荡系《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原型。

此地便是兴化,关于这里,让你印象深刻的可是以下几个?

板桥先生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首。

一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著有《郑板桥集》,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多部代表作。

位于城区中心地段的兴化市博物馆,馆内亦有《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兴化历代名人》《施耐庵文物史料陈列》等陈列展览。

千岛菜花

垛田是兴化市一种独特的农田地貌,每当枯水季节,百姓们就将低洼地区水中的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形成了一块块水中小岛式的垛田。

景区位于兴化千垛镇东旺村和黑高村之东,总面积近万亩,千岛垛田,地形奇特,四面环水,万千水田,或大或小,非常壮观。

阳春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于垛田之上,犹如一朵朵祥云飘舞于水面,与普罗旺斯薰衣草园、荷兰郁金香花海、京都樱花并称为“全球四大花海”。

水上森林

景区始建于80年代初期,采用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林中有水、水中有鱼、林内有鸟,是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公园。

内有竹楼、游船、观赏性鱼池、狩猎区、垂钓区、娱乐区、人文展览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议中心、宾馆、休闲中心等设施项目。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树梢益鸟欢聚,沟内鱼儿跳跃,花草随风摇摆,国内外慕名来此采风、垂钓、赏荷、写生的访客,数以万计。

玄武灵台

位于北城内海子池北高阜,始建于宋,最初名为玄武台,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为昭阳十二景之一。

元时知县詹士龙于此读书,故又名读书楼 ,1538年知县傅佩开辟玉带河引水入海池,为巩固城防重修此台,并改名拱极台。

1686年《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馆于此,1945年毁于兵燹,近年来陆续重建,逐渐恢复旧貌,区内楼台亭阁依城傍水,植被茂盛,景色幽丽。

你对兴化的印象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山河足迹~

标签: 郑板桥施彦端知县石涛孔尚任

更多文章

  • 郑板桥墨竹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弘化社标签:郑板桥,题诗,郑燮,兰竹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墨笔竹石图 清代 郑燮郑燮最喜画竹,也最擅长表现各种环境下不同形态的竹子。此图描绘了在清风中摇曳的劲

  • [品味兴化] 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兴化网闻标签:潍县,范县,山东,郑板桥,兴化市

    如有侵权请联系 法律顾问 房律师15952666272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刘双湖据《郑板桥大事年表》记载:郑板桥,50岁春,为山东范县(现河南省)县令,兼署朝城县,为公元1742年即乾隆7年。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山东),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61岁春至扬州。他在范县、潍县做七品县令时,以

  • 今晚开始央视纪录片频道三集连播 看郑板桥的潍县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诗文,兴化,郑板桥,纪录片,潍县岁月,潍县竹枝词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4日讯4月24日-4月26日由潍坊市委宣传部参与拍摄制作的三集纪录片《郑板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CCTV-9)每晚19:23档播出,央视频APP全网首播。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之一,生平从政务实、爱民清廉,做人

  • 郑板桥: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清韵美学标签:吕端,寇准,安欣,郑板桥,宋太宗,难得糊涂

    茶道丨香道丨诗词丨文学丨人文丨养生难得糊涂清代诗人郑板桥曾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难得糊涂,有些人,不宜太计较,有些事,不宜太精明。糊涂,是对别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从容。微博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别人背后议论你、说你坏话应该怎么办?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装聋就好,不要理他们。深以为

  • 故事:民间故事之郑板桥巧断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郑板桥,唐寅,乾隆,民间故事,书童

    大清朝乾隆年间,在一个冬日,正逢潍县县城的集日,人来人往的闹市里,一片繁华景象。突然,衙门外传来“咚咚”的连续不断的击鼓声。县官郑板桥稳稳端坐在县衙的大堂上,两班衙役手持杀威棒分列两边,班头大呼:“升堂!”只见外面跑进来一个人,由于走得匆匆忙忙,差一点跌倒在地。来在堂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爷

  • 郑板桥 得志泽加于民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号外标签:郑板桥,乾隆,潍县,县令

    文:石国雄郑板桥四十科名,五十旃旌。其50岁时,即1742年,乾隆7年,做上了范县县令。4年后,移任潍县县令。又6年,便“乌纱掷去不为官”‘’秋风江上作鱼竿”了。他在宦时间不长,居官不高,政绩不算显赫,但是,两县都留下了他居官廉惠、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的许多趣闻杂谈。特别在潍县,在他离任后,潍人载德,

  • 民间故事:郑板桥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风与歌姬PLUS标签:民间故事,郑板桥,衙役,供桌,县衙

    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担任知县时,经常化装成老百姓带着衙役到民间私访。有一次,他一个多月没回县衙,带的干粮吃光了,银钱也用完了,就剩下了三个鸡蛋。这天晚上,郑板桥和两个衙役在村外的一个破庙里住了下来。这个庙里没有和尚,大殿摆着一张供桌。郑板桥坐在桌前,点上蜡烛,记录当天私访的情况。天快亮的时候,郑板

  • “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银发宣讲走进兴化昭阳街道

    历史解密编辑:新华日报交汇点标签:郑板桥,昭阳街道,兴化,泰州

    “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的形成,主要受从小良好的家庭教育、极贫的生活环境和为官清廉乡风的影响……”8月4日上午,兴化市昭阳街道沧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会堂内,文史专家任祖镛正在为社区老干部讲授郑板桥清廉爱民思想。为深入推进银发宣讲“四进”活动,充分发挥老同志特长优势,兴化市委老干部局联合昭阳街道开展以

  • 以地方戏曲演绎“八怪之首” 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成功试演

    历史解密编辑: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标签:扬剧,戏曲,扬州,古装片,历史片,京剧演员,郑板桥(电视剧)

    丰富夜间文娱,点亮城市夜经济。近日,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主创的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在戏曲园剧场试演,以地方戏曲形式演绎“八怪之首”郑板桥及其艺术人生。扬剧《郑板桥》以郑板桥中年、暮年两度客居扬州为核心内容,通过郑板桥与妻子饶五娘之奇缘、与官员卢抱孙之聚散、与盐商张从之恩怨,展开对清代扬州琳琅满目的市

  • 探案故事:郑板桥断案

    历史解密编辑:吕姐在农村标签:郑板桥,白居易,琵琶行,诗文,潍县

    话说潍县东门外有个宋家庄,庄上有个女子叫宋婷。她少年时父母双亡,跟着伯父过活。长大后,由伯父作主,嫁给数百里外临清县一个姓吴的商人。吴商人在外做生意,一年四季难得回家一次。回家几天,总是与妻子吵闹,二人感情十分淡漠。宋婷极为忧伤,又很气愤。一次丈夫又外出,她便回家探亲,住在宁家庄一个亲戚家就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