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40年,随着英国坚船利炮的挺进,自诩天朝上国的清朝开始一步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统治也逐渐呈摇摇欲坠之势。
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沿海地区传统的小农经济遭受到了剧烈冲击,而对列强的赔款也使得这一负担加诸在农民身上。
于是,外患刚勉强呈现阶段性的消弭,内忧又逐渐诞生。
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广西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由此爆发。这一场农民起义,使得汉族地主得以成功跻身于清政府决策机构,晚清四大名臣相继出场,但同时,这场战争也将另一个人推到了历史洪流之中,那便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
曾国荃与太平天国运动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是太平天国成就了曾国荃。
曾国荃是曾国藩四弟,十六岁那年,他来到京城,跟在年长自己十三岁的曾国藩身边学习。由于此时的曾国藩仕途一片坦荡,而自己也颇有才气,因此相较于在官场浮沉的曾国藩而言,曾国荃也逐渐养成了心高气傲的个性。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清政府开始着手处理这一农民起义。但此时清政府的军事力量,上到八旗兵,下到绿营兵,都难以堪当大任。于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危机,咸丰开始下令奖励地方地主以团练的方式募兵平定太平天国之乱。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耳熟能详的湘军诞生。曾国藩借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回到湖南地区,依靠各种裙带以及人际关系,组建了一支地方武装部队,即我们所谓的湘军。
因着最初这支军队便是曾国藩通过各种关系组建而成,且又逐渐形成为所谓的军事集团,因此这之中基本上都是曾国藩的自己人,这之中自然也包括他的弟弟曾国荃。
1856年,曾国藩在对战太平军之中再次作战不利。而此时,曾国荃为了帮助自己的大哥,开始另募乡勇六千余人,支援远在江西的曾国藩。曾国荃此次作战,使得清军在镇压太平军一事上有了小小的首获,而他也开始走上了军功之路。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湘军之所以能发展壮大,便是清政府实在无可用之兵;同理,曾国荃的官阶能逐步得到提升,也是因为在镇压天平天国一事上,清政府无人可用。几乎曾国荃每次在对战中取得一次胜利,他便会被封赏一次,仅四年的时间,曾国荃就从名不见经传之人摇身一变为清廷耳熟能详的人物。
1862年,曾经几乎席卷清王朝半个疆土的太平天国政权逐渐迎来落幕,天京城开始迎来湘军的反击,这之中,曾国荃所率领的吉字营要占头功。之后,天京城承受了清军近两年的攻击,终于迎来了城破的一天。
1864年,曾国荃率军攻破天京城,其目标直指洪秀全的国库,可是,当他打开国库之后,却直呼“我命休矣”,这又是为何呢?
圣库制度
洪秀全的国库,又称为“圣库”,曾国荃直奔此处有其特殊的缘由。
《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这之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与“有田同耕,有饭同吃”的大同理想社会之外,还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即“圣库制度”。
这一制度规定,凡太平天国子民,所拥有的物品都必须上交国库,不能私藏。而所有子民的支出,也均由国库支出。
因此,太平天国之中并没有所谓的私物,所有的财富都聚积在国库。因此,太平军的国库基本上是所有军民的财产,更何况洪秀全这位天王的国库,那可是咸丰皇帝都垂涎的存在。
但是,当曾国荃攻破天京城,经由曾国藩传给咸丰的奏折却表示国库空空如也,并没有任何财富。
也正是如此,才会有曾国荃打开国库之后,直呼“吾命休矣”的说法。毕竟清政府都对国库的资产抱有占有的念头,但曾国荃却表示根本没有,这自然会让人将其视为侵吞财产的第一嫌疑。
财产的下落以及曾国荃的嫌疑
关于空空如也的国库,有不同说法。
其一便是,自从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等人便开始贪图享乐,妻妾成群。由于可有肆意使用国库财富,因此极有可能等天京攻破的时候,国库已经被洪秀全等人花得差不多。
其二是洪秀全已经预料到了天京被破的后果,因此提前命人将国库之中的财宝藏了起来,等着让自己的后人东山再起。第三种说法便是曾国荃的确侵吞了这笔财产,只是不愿上交给清政府才表示国库空无一物。
这三种说法中,曾国荃的侵吞一说的确是最有信服力的。
首先,天京城的国库应当是太平军中最富庶的所在,不可能囊括了大量财富的国库会被洪秀全等人消耗殆尽。
其次,曾国荃本来就有侵吞财产的前科。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曾表示,曾国荃的吉字营每攻克一座城池,便会对进行烧杀抢劫,城内所有的财产都会洗劫一空。
当曾国荃攻破天京之后,他仍是不改作风,任由手下胡作非为,甚至因此将洪秀全的儿子得以从混乱之中逃脱,而他却写信洪秀全的儿子已经葬身火海。
贪财,撒谎,是曾国荃的一贯作风,因此他所说的国库没有东西便站不住脚。
不过,由于曾国藩与清廷周旋,此事不得而知,国库中的财富究竟是何下落,在如今早已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尾声
曾国荃于清廷而言,镇压太平军,维护了清廷的稳定。但于所有普通百姓而言,曾国荃无疑是站战乱中发迹的无情刽子手,其残忍的程度,使得本就臭名昭著的清政府更加恶名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