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说道,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都是不世出的治世之才,可惜他们几乎都生在了同一时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就必然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不相容,因此,徐阶被高拱打翻,高拱又被张居正算计,最终在这场权力角逐当中胜出。
当然了,这并不能说明徐阶就比另两位弱,张居正就比他们强。事实上,他们三位应该是平分秋色、不相伯仲,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他们都各有所长,论权谋,高拱或许稍弱于其他两位,但是他也有自己突出的地方,那就是会用人,而这恰恰是徐阶的弱项,他自己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不太会用人从而栽在了自己重用的海瑞手上。
从以下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高拱的用人之道,确实体现了一名高级领导应有的政治格局。
隆庆四年,两广叛乱再次爆发,朝廷多次派人去镇压都失败了,无奈之下,高拱当场拍板。
“实在不行,就只能派殷正茂去吧!”
消息一出,朝廷上顿时炸开了锅,都反对派殷正茂去,原因是这位仁兄心太黑,当地方官贪赋税,当军官就贪军饷,是个不折不扣的贪污犯。因此,大家都反对。
但是,高拱吃了秤砣铁了心,执意要派殷正茂去,并表示谁再反对就派谁去,大家这才闭了嘴。
就这样,殷正茂光荣出征,高拱的亲信陆树德还是不放心,劝高拱派殷正茂去可以,但是要派专人去看好军饷,以防殷正茂贪污。
没想到高拱毫不在乎,竟然说道没必要,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陆树德于是说道,那殷正茂必然贪污军饷,高拱说我知道,我拨给他一百万两他可能贪污一半,但是以他的军事才能足以平定叛乱,换做其他人可能一分不贪,但是没有军事才能的话,几百万两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得不偿失。
事实也证明,高拱的决定是正确的,殷正茂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当然了,以殷正茂的性格,估计也没少贪,但毕竟事情得到了完美解决,高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就是高拱的格局,其他大臣只看到了殷正茂贪污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的军事才能,但是高拱不但看到了殷正茂黑暗的一面,同时可还看到了殷正茂闪光的一面,那就是他的军事才能,毕竟打仗就是一个技术活,没有军事才能,再清廉也是白搭。
说到底,高拱还是赚了,他用不多的钱财,就将事情圆满地办成了。
这就是高拱的格局,他以他独到的用人之道,直击问题本质,取人所长,完美解决各种棘手问题。而他的政治格局应该也给了后人在用人上一定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