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内阁首辅高拱被赶下台的背后:飞扬跋扈与反目成仇

内阁首辅高拱被赶下台的背后:飞扬跋扈与反目成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3758 更新时间:2024/1/15 3:03:32

高拱,字素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隆庆五年升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字叔大,荆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高拱同样历经三朝,隆庆六年代高拱为内阁首辅。

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同朝为官,又同为裕王府旧臣,曾经合作无间、相互器重,推行一系列新政,扭转了嘉靖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

然而,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人在同登高位之后关系却变得日趋紧张,互相猜忌,隆庆临终之前遗命高拱、张居正等同为顾命大臣,然而万历登基仅六天,高拱即被命令交出权柄,卸去华衮威服、青巾布衣离京。

高拱

纵观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宦海生涯,可以发现两人无论在执政理念、务实思想都极为相似,二人又都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为何却闹到如此不可开交的地步呢?

俗语言“共患难易,同富贵难”,高拱、张居正也不例外。隆庆与万历分别给了两人无上的信任和无上的权力,古往今来权臣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飞扬跋扈,这一点高拱与张居正也都不例外,只不过张居正生前运气好一点而已。

曾经亦师亦友亲密无间

高拱与张居正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二人有共同的理想,又站在同一战线,早年可以说关系亲密无间。

嘉靖三十九年,高拱任国子监祭酒,张居正为国子监司业,当时严嵩秉政败坏朝纲,高拱对国家的颓败感到烦闷,想去秋游散心,却找不到朋友,最后找到张居正,二人对着大好山河,畅谈理想,历数朝廷弊政,相谈间竟发现两人志向理念出奇的一致,此后更是惺惺相惜。

高拱后来被罢职后还曾经回忆起二人同朝为官的经历,说道:“荆人(指张居正)为编修时,年少聪明,孜孜向学,与之语多所领悟,予爱重之。渠于予特加礼敬,以予一日之长,处在乎师友之间,日相与讲析义理,商榷治道,至忘形骸。 予尝与相期约,他日苟得用,当为君父共成化理。”——高拱《病榻遗言》

高拱年长张居正十三岁,从这段话可看出二人早年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张居正

甚至在高拱与徐阶反目成仇,被逼出朝堂之后,张居正为遏制赵贞吉的势力与司礼监李芳合谋,奏请重新起用高拱,高拱这才得以以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重新回到朝堂,没想到重新掌握大权的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却从此生了嫌隙。

间生嫌隙友情破裂

高拱与张居正都是徐阶提拔起来的,但高拱与张居正不同,高拱是个有个性的人不轻易依附任何势力,性格又极为急躁,不允许他人异议,《明史·高拱传》评价他“性强直自遂,颇快恩仇”,有很强的报复心理。

两人第一次出现嫌隙就是在处理徐阶的问题上,隆庆五年,徐阶二子充军,三子削职为民,如果不是张居正从中力保,徐阶的下场恐怕就跟严嵩一样了。

徐阶

因徐阶对张居正有知遇之恩,所以张居正对徐阶感恩戴德,而高拱却因为嘉靖驾崩时,徐阶只召了门生张居正共同写就遗诏,却未通知到当时已是内阁大学士的高拱,故高拱对徐阶、张居正二人大为不满。

所以,高拱要打击徐阶,张居正一定反对,二人出现了分歧。

张居正曾经在给徐阶的信中写道:“不敢走介,畏行多露。”足以说明了张居正对高拱日渐跋扈的惊心。——《答上师相徐存斋九》

在当时朝廷中,首辅李春芳为人宽厚却气魄不足,仗着是裕王潜邸心腹的高拱却越来越独断专行,这引起了张居正的不满。

两人在互相合作、互相器重之时,也互相猜忌、嫉妒,彼此防范。《明史·张居正传》中记载高拱的门客曾向他告密说张居正收过徐阶儿子三万两贿赂,高拱因此当面讥讽张居正,张居正当时脸色就变了,指天发誓没有这回事,高拱才罢手。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实已存在很大的裂痕。

主少国疑兀自专横

张居正与冯保联合驱逐高拱,只是促成此事的助推器,两宫太后与皇帝才是最终的裁决者。万历继位时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任何微小的逆言都能成为威胁皇位安全的依据。

高拱虽然宦海沉浮三十年却不太明白这个道理,史书记载高拱曾在奏折中写道:“安有十岁天子而能自裁乎?”当时司礼监太监冯保看到这句话当时脸色就变了,故意在万历面前激将高拱道:“高先生云十岁孩儿安能决事?”万历当即大怒,回到后宫就告诉了两宫太后。太后深信不疑,由此加深了太后对外臣可能篡权的敏感性。

冯保

高拱与张居正均满腹才华,为济世良臣,但与张居正的老谋深算相比,高拱则性格直爽甚至于鲁莽,敢作敢为却缺乏审慎,在胆识之外少了一丝沉着,喜怒形于色而心胸又有些狭窄,虽入仕三十余年性格仍未改。

因此当高拱与宫内的宦官产生矛盾时,极易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例如隆庆年间高拱就曾因阻碍冯保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而受到冯保的嫉恨,因此冯保不断的找机会企图陷高拱于不义。

万历初登基,高拱自恃资格老,以皇帝年幼为借口,责难司礼监揽权,奏请将司礼监还政于内阁时,终于被冯保逮到机会,向两宫太后进谗言:“高拱期皇帝年幼,欲迎立其乡周王为功,而已得国公籍矣。”

正是在冯保不断的谗言下,两宫太后忍无可忍终于对高拱出手,将其逐出朝廷。

结语

相对于高拱的草率、直爽,张居正就显得谨慎、克制得多,《明史·张居正传》评价他“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

在高拱锋芒毕露时,张居正则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势,能在危险面前抽身,这也是张居正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权倾朝野的原因。

讽刺的是,当张居正将朝堂上的政敌驱逐干净、独揽大权之后,一如高拱般飞扬跋扈,盖古之权臣者概莫如是也!

参考文献:

1.《明史》卷二百三《高拱传》

2.《明史》卷二百三《张居正传》

3.《明穆宗实录》卷七十七

3.《高拱全集》高拱《病榻遗言》

4.《张居正文集》第二册,卷二七,书牍十四

更多文章

  • 明朝中期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的政治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徐阶,高拱,张居正,严嵩,海瑞

    前言:一个喜欢驾驭群臣却又被大臣拿来当枪使当利用工具的皇帝、一个长期怠政二十多年不上朝一心炼丹修道的皇帝、一个只知享受权利却不愿为天下百姓承担义务的皇帝,嘉靖皇帝朱厚熜驾崩了。在他的身前身后,帝国内阁大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却永远没有停止……本文再次讲述这段历史往事,以飨读者。我们前面说过,高拱、张居正都

  • 李自成为什么听从牛金星的话,斩杀了自己的谋士李岩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李自成,牛金星,李岩,高迎祥,多尔衮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陕西米脂人,小时候由于家里很穷,甚至为了能上饭,年幼的李自成如给地主家放过羊,长大以后,他先是在明军里当了名小驿卒,后来队伍裁员,李自成失业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自成投靠起义军将领高迎祥的队伍。李自成在高迎祥那里,他表现十分出色,又肯吃苦,很快得到了高迎

  • 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的最后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李自成,牛金星,丞相,清廷,吴三桂,刘伯温

    根据内阁档案《明清史料》所收录的一些清朝大臣讨论怎么处置牛金星的奏疏,就知牛金星本人在李自成灭亡后投降了清廷,做了个可耻的叛徒、汉奸。但受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里关于牛金星这个人物的刻划和塑造,很多人的脑里,牛金星是堪和诸葛亮、刘伯温一类智谋忠义之士堪与媲美的人物,不应该降清,而应该是壮烈牺牲,或

  • 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了?一个投降清廷一个不知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李自成,牛金星,宋献策,吴三桂,清廷

    一个造反团队能走多远,一看智囊水平高低,二看造反领头人会不会知人善任。李自成有三个智囊:李岩、宋献策、牛金星。三个人的水平,可用龙、虎、虫来形容。可惜,李自成不会用人,最器重的人,水平最菜;最有战略眼光的两个人,李岩被杀,宋献策“献策”很多都不采用,活该李自成功亏一篑。三人都是河南人,都是李自成的高

  • 李自成的二把手牛金星,隐居江西此深山,临死前教导后代好好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昭情感世界标签:李自成,牛金星,明朝,阿济格,顺治,吴三桂

    江西九江武宁耸峦叠翠的幕阜山脉中段,此地山峦起伏,高峰耸立,垄丘网布,村落满山,一座大山上有一个神奇的山洞,洞内钟乳石千奇百态,惟妙惟肖,洞内长度连绵十余里,洞内泉水长流不断;给人一种神奇莫测、如临仙境之感。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灭六国,鲁国公带着三百臣民避难,在此洞住过三年。至今,洞内石壁还依稀

  • 谋士牛金星是何方人士,他为何投奔李自成?最后下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他和她的事标签:牛金星,李自成,左良玉,吴三桂,明朝

    李自成,号称明代闯王,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带领农民主力军歼灭了朝廷军队主力,建立起大顺政权,攻克了北京,彻底推翻了明王朝。但在推翻明王朝后不久,李自成军队便出现起义领袖过于骄傲自满犯下大错的局面,此番错误导致名将吴三桂的家属遇害,此举直接导致吴三桂退出起义军,加入了满清贵族的军队,协助他们歼灭

  • 李自成的宰相牛金星,他到底有没有降清?《清史稿》记载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李自成,牛金星,清史稿,清朝,金庸笔下角色,军事制度,小说家

    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中,官居丞相的牛金星,当清军入关,农民军由北京败退西安后,他的结局怎样?以往史学界大多认为,牛金星为了保全自己的脑袋,与儿子牛佺一起投降了清朝,成了可耻的叛徒。但近来有的研究者著文,对此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将牛金星定为叛徒,缺乏证据,是一个历史冤案。《清史稿》的记载是否可信?认

  • 李自成失败后,他的首席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分别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李自成,牛金星,宋献策,明王朝,吴三桂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李自成也成为了这段历史中一个极为出名的人物,他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一场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政权的革命战争。不过,李自成的队伍里也混入了诸如牛金星、宋献策这一类人,他们的存在,也对这场农民革命事业的最终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牛金星与宋献策之谜明朝末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代,那会正是我国

  • 大顺丞相牛金星,李自成用这样的丞相注定败亡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唠唠冷知识啊标签:丞相,崇祯,举人,明朝,李自成,牛金星,小说家

    身处乱世,有人精忠报国为国守节,有人浑水摸鱼,叛国投敌。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明末清初时期的牛金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在乱世中浑水摸鱼的人。他本是明朝的举人,却辅佐李自成灭掉了大明,后来又投靠了满清。他临死时叮嘱儿子的一句话,也足见其为人。牛金星,河南卢氏县人,他的父亲牛垧是是亲王府

  • 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李自成,牛金星,宋献策,吴三桂,崇祯

    牛金星和宋献策之前,应该再加上一个李岩,因为李岩是李自成起义军的灵魂人物,而牛金星和宋献策则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李自成一生有过两次创业,第一次是在崇祯二年,他因为人生的诸多不顺而造反,前后搞了八九年,也得到了刘宗敏、李过和刘芳亮等优秀的武将,但奈何起义军只知道野蛮斗争,没有自己的灵魂,所以最后只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