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首辅那些事儿:能臣高拱掌权,却要置徐阶于死地!

明朝首辅那些事儿:能臣高拱掌权,却要置徐阶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洪都烟客 访问量:4520 更新时间:2024/1/28 0:16:07

徐阶高拱在嘉靖、隆庆年间曾同朝为官,并且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徐阶机敏过人,权谋老道,大奸臣严嵩的倒台就是徐阶的手笔。高拱性格耿直、有见识有魄力,开了隆庆新政,令帝国发展走回正轨。

在《大明王朝1566》中俩人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同属裕王的老师,虽然表面上互相客气,其实已经暗中争斗。

而在正史中,俩人关系更加恶劣,矛盾重重、互相拆台,甚至一度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种情况在徐阶卸任内阁首辅之后,体现的更加强烈。

史料记载:

“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郡邑有司希拱指,争齮晷阶,尽夺其田,戍其二子。会拱复为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

隆庆三年,高拱复职,内阁大学士并兼管吏部,此时的徐阶已经回乡养老。理论上讲,徐阶不在其位,对高拱的威胁也会变小,但高拱却不这么认为。上任后,高拱马上就开始给徐阶找麻烦。

徐阶从高位退下,生活也是十分滋润,家财田产颇丰,可是徐阶的两个儿子并不让徐阶省心。他们仗着父亲的权势横行乡里、为非作歹,高拱抓住机会狠狠整治了徐阶一番。

徐阶大量田产被没收,两个儿子还被罚去戍边,这让威望甚高的徐阶颜面扫地,固然无性命之忧,也是晚节不保。高拱对徐阶的打击从未停息,直到张居正掌权后,这才罢了。那么为何高拱要纠缠不休、不遗余力地整治徐阶?

一、高拱性格孤傲、偏激,仗着太子宠信目空一切

高拱是嘉靖二十年进士,并成为庶吉士,学识渊博且能力出众,被赋予编修之职。最重要的是,之后他成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也相当于朱载垕的老师,裕王就是之后的隆庆皇帝。

太子身边的人可谓富贵不可言,当时朱载垕还不是太子,但高拱跟对了人,朱载壡去世后,朱载垕成为太子。新皇即位后,老师们出将入相那是大有人在,高拱侍奉了朱载垕九年,谆谆教导之下,朱载垕也对这个老师极为看重。

徐阶主持朝政后,也希望攀附太子,随即对高拱加以提拔,从国子监祭酒一步步升任礼部尚书。这其中都有徐阶的帮扶,最后高拱在嘉靖四十五年进入内阁,同样也是徐阶推荐的。从此可见,徐阶对高拱是有恩的,哪怕动机不明,但徐阶是实打实在提携高拱。

只不过徐阶总像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高拱对徐阶的提拔并不在意,进入内阁后,高拱甚至还“负气颇忤阶”。高拱自负甚高,认为徐阶的提拔是多管闲事,他有太子后台,进入内阁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对徐阶的示好不以为然,甚至经常顶撞徐阶。

高拱的性格有些自负和孤傲,他对自身的能力太过自信,对徐阶也有些许不屑。这大致就是矛盾的起始点,小摩擦慢慢变成大矛盾,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二、徐阶和张居正草拟遗诏,没有征求高拱同意

在嘉靖帝去世后,便该由内阁起草遗诏,这本应由全体内阁成员商议决定,但徐阶私自和张居正起草了诏书。徐阶作为内阁首辅,就算他自己起草诏书也无人敢说什么,毕竟当时权势最大的就是徐阶。徐阶十分看重张居正,把张居正看作真正的接班人,于是让张居正同他一同起草这无比重要的遗诏。

史料记载:

“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高拱作为隆庆帝的老师,位高权重,起草诏书此等事情竟然把他排除在外,这令高拱极为愤懑。内阁成员就那么几个人,其他人还好说,只是如此要务并没有叫上高拱,这必定是徐阶故意为之。此时的徐阶和高拱早已走向对立,矛盾公开化,高拱对徐阶的忌恨也变得更深。

在徐阶的遗诏中,大肆批判了嘉靖一系列荒唐行为,比如崇尚道教、方术等弊端。废除了不少嘉靖时期的不合理政策,平反了不少之前治罪的大臣,其次就是安稳地政权交接。

徐阶写的遗诏中对嘉靖的正面评价太少,还不加判别地提拔了大量官员,这也让嘉靖的极端政治变成了另一个极端,而高拱看到了这个缺陷。在高拱复职后,立马就重新给予嘉靖皇帝一个合理评价,也让隆庆新政得以实行。

也就是说徐阶、高拱不仅在性格上不和,政见同样相左,加之高拱有仇必报的脾气,整治徐阶就成了必然。

三、徐阶曾弹劾高拱,致其罢官

徐阶曾卧薪尝胆多年斗倒了严嵩,为朝廷除掉一大祸害,并把内阁权力提高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徐阶的权谋水平已难有人匹敌,于是面对高拱的挑战,徐阶也是慨然接受。

高拱由于没有儿子,就把家安排在内阁值班房附近,以便于上下班。在嘉靖帝重病期间,高拱却经常偷偷出来搬东西,高拱处于内阁高位,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过错。徐阶抓住把柄,暗中指挥胡应嘉弹劾高拱擅离职守,好在嘉靖皇帝病重,无暇过问奏章。

当然,胡应嘉弹劾的过程中并没有暴露出徐阶,只是高拱感觉这是徐阶在搞鬼,随即对徐阶更为忌恨和不满。不论胡应嘉是不是徐阶的人,高拱都是必定要报复的。隆庆帝继位后,当时胡应嘉掌管吏部,协助部院考察,在事情快完结的时候,胡应嘉却要求补充。

皇帝对此不太满意,下令要求内阁商议惩处胡应嘉的办法,内阁成员郭朴马上嚷嚷道:

“胡应嘉没有臣子的礼节,应当贬为庶民。”

郭朴和高拱是统一战线,这其中必定是高拱要报复胡应嘉。

史料记载:

“言路谓拱以私怨逐应嘉,交章劾之。给事中欧阳一敬劾拱尤力。”

徐阶、高拱的较量如期展开,双方各施所能,要置对方于死地。徐阶反攻高拱,弹劾高拱以私怨驱逐胡应嘉,徐阶当时仍是内阁首辅,能量仍很强大,在徐阶若有如无的安排下,高拱成为了众矢之的。

高拱专横也是被大家看在眼中,而且给事中欧阳一敬也参加了弹劾高拱的大军,高拱淹没在一片口水中,皇帝也爱莫能助,只能罢免了高拱。

徐阶剔除了高拱,但徐阶并没有赶尽杀绝,一方面由于高拱是隆庆帝的老师,位置稳固,难以动摇,另一方面皇帝的对徐阶的信任也有所下降。不论如何,徐阶、高拱这梁子是结下了,以高拱快意恩仇的性格,可谓此仇不报非君子。

虽然高拱对徐阶有些“残忍”,但他对明帝国的贡献也极大,他促成了隆庆和议,让边境安定了几十年。朝廷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一改嘉靖时期颓废,不论高拱多么专横跋扈,他对国家的功绩都会名留史册。

《大明王朝1566》下一部作品就是《大明王朝1587》,但已经胎死腹中。如果真能拍出来,我想,徐阶跟高拱的斗争,也将会是其中的一笔重彩。

更多文章

  • 高拱是否写过《病榻遗言》,他托付张居正两件事,证明遗言是伪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解密标签:高拱,张居正,病榻遗言,万历皇帝

    众所周知,古代书籍是重要的文字史料,有助于专家们研究历史人物和社会状况,然而很多人知道古书其实也有真假之分。比如,明朝有本《病榻遗言》,据说作者是内阁首辅高拱,但专家们推测它是假书,而且从张居正做的两件事情也能确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也好奇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后浪拍前浪!明代高拱和张居正曾经志同道合,为何最后却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飞侠玩收藏标签:高拱,张居正,徐阶,嘉靖皇帝,大学士,朱载垕

    李敖曾经有一句打油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话寓意深刻。在古代风云诡秘的朝堂之上,前浪们看似风光,却时刻有着被后浪打翻的危险。哪怕以前的亲密无间,志同道合!明朝高拱和张居正就是其中的一例!公元1572年6月16日,早朝时间。此时以内阁首辅高拱为首的众大臣正在会极门外等候上朝。司礼太监冯

  • 高拱:幸亏当年没被选上驸马,不然大明朝就会少了一位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高拱,明朝,嘉靖皇帝,太监,朱元璋,皇帝

    图片来自网络老北京有一首“十好笑”的民谣,其中第十句是“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宝。”这句歌谣说的是明朝嘉靖皇帝的妹妹永淳公主本来应该嫁个好驸马,可没想却在临嫁之时两次被骗,最终嫁给了一个半秃子,成为了世人的笑柄。可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差错,明朝才得以多了一位首辅。客观地说,朱元璋制定的很多政策还是非常好

  • 高拱整顿边防的巨大功绩,促成辽左大捷,明朝得以稳定辽东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高拱,辽东,明朝,李成梁,俺答

    高拱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讲述的是张居正的传奇一生。主角是张居正,那就得树立个反面,结果就把当时的首辅高拱立为了一个阴险自私、只图私利的人。历史上高拱的确在隆庆时期任职首辅,也的确被张居正搞下去了,但他对明朝的贡献不能小觑,尤其是他对明朝军事体制和边防的改革,实开张居正改革的前兆。一、辽东镇和建州

  • 明代最有魄力、最有识见、最敢于改革旧制的首辅——高拱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高拱,徐阶,张居正,严嵩,大学士,嘉靖皇帝

    1569年,高拱起复回京担任内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消息传出一时间引得众官员奔走相告,很多官员都吓得两股战战。更夸张的是中议大夫胡应嘉直接吓得惊惧而亡。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开始担任裕王朱载坖的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

  • 高拱的个人性格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高拱,嘉靖皇帝,进士,吏部,给事中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是个性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隆万时期,有三大政显位尊的风云时相:徐阶、高拱、张居正。此三人,俱是匡扶一时、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然因性格、立场各有不同,导致

  • 高拱为什么痛恨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高拱,张居正,徐阶,太监,皇帝,冯保,明朝,科学家

    高拱著作的《高文襄公集》一书当中,说起张居正那是一口一个荆人。张居正出生于荆州,在战国时期处于楚地,称其为“楚人”并不奇怪,但是称其为“荆人”那就奇怪了,因为“荆人”这两个字是贬义,其含义是野蛮无知。其实别说高拱,只要是个正常人,经历了高拱与张居正之间的事情,都会出现高拱的行为,甚至还有可能超乎高拱

  • 高拱的用人之道,一名高级别领导应有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高拱,徐阶,张居正,海瑞,军饷

    前面文章说道,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都是不世出的治世之才,可惜他们几乎都生在了同一时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就必然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不相容,因此,徐阶被高拱打翻,高拱又被张居正算计,最终在这场权力角逐当中胜出。当然了,这并不能说明徐阶就比另两位弱,张居正就比他们强。事实上,他

  • 江湖不仅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张居正与高拱最后的斗法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张居正,高拱,徐阶,严嵩,东厂,明朝,科学家

    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正月十九,一个上朝会的日子。在皇城乾清宫值班的侍卫,发现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于是众人一拥而上擒住了此人。简单审讯一番后,知道这个刺客叫王大臣,直隶武进县人,乃是蓟州总兵戚继光的手下。于是侍卫就连忙禀告给司礼监首领太监兼东厂提督冯宝。刚刚上任的冯宝自然不敢怠慢,一番审讯后得知此人

  • 内阁首辅高拱被赶下台的背后:飞扬跋扈与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高拱,张居正,徐阶,嘉靖皇帝,严嵩,万历,冯保

    高拱,字素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隆庆五年升为内阁首辅。张居正,字叔大,荆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高拱同样历经三朝,隆庆六年代高拱为内阁首辅。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同朝为官,又同为裕王府旧臣,曾经合作无间、相互器重,推行一系列新政,扭转了嘉靖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然而,